米酵菌酸中毒的症狀和預防方法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1. 米酵菌酸是一種在台灣較少見的粒線體毒素,主要存在於土壤和各種植物中,尤其是玉米和椰子等食品發酵而產生。在22-30°C的溫度條件下,毒素生長最為活躍。
  2. 這種毒素會抑制人體細胞中的三磷酸腺苷(ATP)功能,導致身體所有細胞瞬間失去能量,進而導致各種器官損傷,特別是肝臟、腎臟和大腦。
  3. 食物中的米酵菌酸即使經過清洗、浸泡,甚至高溫高壓烹煮後,也無法去除其毒性。其毒性極高,人吃下1到1.5mg就可能造成死亡。
  4. 在澱粉等食物經過長時間發酵,或浸泡在水中,沒有得到適當保存時,就容易產生米酵菌酸。特別需要注意的食品包括:發酵的玉米麵粉、變質的澱粉、黑/白木耳、糯米湯圓、馬鈴薯粉製品和甘藷粉製品。
  5. 米酵菌酸中毒後的症狀包括:胃部不適、噁心嘔吐、腹脹腹痛、全身無力、頭暈、嗜睡、器官充血水腫、急性肝腎功能損傷、少尿血尿和死亡(死亡率從30%至100%)。

結論:米酵菌酸的毒性高,且難以被清除。為防止食物中毒,應避免食用長時間未適當保存的澱粉發酵食品,並應維持食品和環境衛生,不要食用變質的食品。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一口氣看完醫學新知 (劍心風之痕的AI醫學知識庫)
22會員
233內容數
不定期發布與心臟學相關之醫學新知
2025/04/21
靜脈支架適當尺寸與置放:關鍵考量 🔵 支架與血管壁的相互作用 🟢 適當的支架定位取決於支架材料與設計,以及血管壁和周圍結構的相互作用。 🔴 影響支架性能的關鍵力量在於慢性外向力(血管壁對支架的壓力)以及支架擴張血管壁的力量。這兩種力量的平衡是決定支架尺寸的依據。 🔵 影響支架尺寸決
2025/04/21
靜脈支架適當尺寸與置放:關鍵考量 🔵 支架與血管壁的相互作用 🟢 適當的支架定位取決於支架材料與設計,以及血管壁和周圍結構的相互作用。 🔴 影響支架性能的關鍵力量在於慢性外向力(血管壁對支架的壓力)以及支架擴張血管壁的力量。這兩種力量的平衡是決定支架尺寸的依據。 🔵 影響支架尺寸決
2025/04/21
結構性心臟病經食道超音波 (TEE) 工具箱 🔵 3D 超音波心動圖的重要性 🟢 3D 超音波心動圖技術在過去二十年隨著硬體和軟體的進步而快速發展。 🟢 這些進步帶來了 更高的空間和時間解析度,以及不同的影像獲取模式,例如 3D 縮
2025/04/21
結構性心臟病經食道超音波 (TEE) 工具箱 🔵 3D 超音波心動圖的重要性 🟢 3D 超音波心動圖技術在過去二十年隨著硬體和軟體的進步而快速發展。 🟢 這些進步帶來了 更高的空間和時間解析度,以及不同的影像獲取模式,例如 3D 縮
2025/04/13
姿勢性直立性心搏過速症候群 (POTS) 的臨床實務 🔵 生理機制與診斷 🟢 直立性心搏過速並非異常現象,健康個體站立時心率也會上升。 🔴 POTS 患者的血壓模式與健康個體不同,呈現不穩定的狀態,但平均血壓可能相似或略高,並非直立性低血壓。 🔴 姿勢性直立性心搏過速症候群 的核
2025/04/13
姿勢性直立性心搏過速症候群 (POTS) 的臨床實務 🔵 生理機制與診斷 🟢 直立性心搏過速並非異常現象,健康個體站立時心率也會上升。 🔴 POTS 患者的血壓模式與健康個體不同,呈現不穩定的狀態,但平均血壓可能相似或略高,並非直立性低血壓。 🔴 姿勢性直立性心搏過速症候群 的核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台灣氣候潮濕,加上夏季高溫炎熱,您曾經或正在經歷私密的困擾嗎?這種不自在的感受,外表雖然看不見,卻影響著每天的生活與心情。 適合妳的益生菌 「益生菌」是具有生命的微生物體(microorganisms),其中包含了多樣菌種及菌株,常見於優格和發酵過的食材當中。益生菌能夠幫助健康維持、消化道機
Thumbnail
台灣氣候潮濕,加上夏季高溫炎熱,您曾經或正在經歷私密的困擾嗎?這種不自在的感受,外表雖然看不見,卻影響著每天的生活與心情。 適合妳的益生菌 「益生菌」是具有生命的微生物體(microorganisms),其中包含了多樣菌種及菌株,常見於優格和發酵過的食材當中。益生菌能夠幫助健康維持、消化道機
Thumbnail
什麼是內毒素? 內毒素是組成革蘭氏陰性菌外膜脂多醣 (lipopolysaccharide; LPS) 複合體一部分。它們對人體有害,內毒素不是蛋白質,因此耐熱穩定,濕熱滅菌無法破壞,需使用較高溫度加熱或強酸、強鹼加溫煮沸等。文章介紹了內毒素的危害,以及針對內毒素的檢測規格設定法。
Thumbnail
什麼是內毒素? 內毒素是組成革蘭氏陰性菌外膜脂多醣 (lipopolysaccharide; LPS) 複合體一部分。它們對人體有害,內毒素不是蛋白質,因此耐熱穩定,濕熱滅菌無法破壞,需使用較高溫度加熱或強酸、強鹼加溫煮沸等。文章介紹了內毒素的危害,以及針對內毒素的檢測規格設定法。
Thumbnail
中山醫學大學醫學科技學院院長余豐益教授指出,「米酵菌酸」的毒性極強,即使經過加熱也無法破壞其結構,攝入1至1.5毫克的「米酵菌酸」即有可能導致死亡。這種罕見毒素曾在印尼等地引發致命食物中毒,對人體的肝臟、腎臟和腦部構成嚴重威脅。由於台灣民眾鮮少接觸此類毒素,此次事件更顯得
Thumbnail
中山醫學大學醫學科技學院院長余豐益教授指出,「米酵菌酸」的毒性極強,即使經過加熱也無法破壞其結構,攝入1至1.5毫克的「米酵菌酸」即有可能導致死亡。這種罕見毒素曾在印尼等地引發致命食物中毒,對人體的肝臟、腎臟和腦部構成嚴重威脅。由於台灣民眾鮮少接觸此類毒素,此次事件更顯得
Thumbnail
在台北市信義區的寶林茶室發生了一起嚴重的食物中毒事件,共有18人受害,其中包括2人死亡,另有5人處於危險狀態。經過解剖後,發現死者體內含有「米酵菌酸」,「米酵菌酸」到底是什麼?帶你了解。
Thumbnail
在台北市信義區的寶林茶室發生了一起嚴重的食物中毒事件,共有18人受害,其中包括2人死亡,另有5人處於危險狀態。經過解剖後,發現死者體內含有「米酵菌酸」,「米酵菌酸」到底是什麼?帶你了解。
Thumbnail
米酵菌酸是一種在臺灣較少見的粒線體毒素,主要存在於土壤和各種植物中,尤其是玉米和椰子等食品發酵而產生。毒素會抑制人體細胞中的三磷酸腺苷(ATP)功能,導致各種器官損傷。本文介紹了米酵菌酸中毒的症狀和預防方法。
Thumbnail
米酵菌酸是一種在臺灣較少見的粒線體毒素,主要存在於土壤和各種植物中,尤其是玉米和椰子等食品發酵而產生。毒素會抑制人體細胞中的三磷酸腺苷(ATP)功能,導致各種器官損傷。本文介紹了米酵菌酸中毒的症狀和預防方法。
Thumbnail
最近台灣發生一起嚴重的食物中毒事件,被證實是米酵菌酸所引起。在台灣首次出現這種中毒案例,許多人對這個毒素非常陌生,藉此寫篇科普文章讓大家稍微瞭解這個毒素是怎麼出現的以及對人體有何作用。當然我們這裡會更偏向生物學的角度來探討米酵菌酸。 米酵菌酸是一種高度不飽和脂肪酸,在高溫下分子依然可以十分穩定
Thumbnail
最近台灣發生一起嚴重的食物中毒事件,被證實是米酵菌酸所引起。在台灣首次出現這種中毒案例,許多人對這個毒素非常陌生,藉此寫篇科普文章讓大家稍微瞭解這個毒素是怎麼出現的以及對人體有何作用。當然我們這裡會更偏向生物學的角度來探討米酵菌酸。 米酵菌酸是一種高度不飽和脂肪酸,在高溫下分子依然可以十分穩定
Thumbnail
【台灣首次檢出米酵菌酸毒素】 台北市寶林茶室食物中毒案,目前已造成2人死亡。 衛生福利部表示,解剖發現其中1名死者血液中檢出罕見米酵菌酸,這是台灣首次檢出這項毒素。
Thumbnail
【台灣首次檢出米酵菌酸毒素】 台北市寶林茶室食物中毒案,目前已造成2人死亡。 衛生福利部表示,解剖發現其中1名死者血液中檢出罕見米酵菌酸,這是台灣首次檢出這項毒素。
Thumbnail
2024.03.29新聞 「寶林茶室」信義A13店發生2死5命危疑似食物中毒事件,衛福部今晚(28日)臨時召開記者會說明解剖結果,表示呂姓死者的檢體驗出30%至100%的米酵菌酸,為台灣首次驗出米酵菌酸毒素。食藥署長吳秀梅則指出,米酵菌酸是很罕見毒素,不會因為洗滌、烹飪被破壞
Thumbnail
2024.03.29新聞 「寶林茶室」信義A13店發生2死5命危疑似食物中毒事件,衛福部今晚(28日)臨時召開記者會說明解剖結果,表示呂姓死者的檢體驗出30%至100%的米酵菌酸,為台灣首次驗出米酵菌酸毒素。食藥署長吳秀梅則指出,米酵菌酸是很罕見毒素,不會因為洗滌、烹飪被破壞
Thumbnail
寶林茶室發送疑似食品中毒事件,截至28日上午,已有兩位患者不幸身亡,累計14人中毒。衛福部長薛瑞元接受採訪時指出,食物中毒可能性有3大類,第1是微生物引起,例如常見的諾羅病毒;第2大類是內生性的毒素;第3則是外面加進來的毒素。目前專家認為,此案不偏向微生物引起,現在是往後兩者做討論。
Thumbnail
寶林茶室發送疑似食品中毒事件,截至28日上午,已有兩位患者不幸身亡,累計14人中毒。衛福部長薛瑞元接受採訪時指出,食物中毒可能性有3大類,第1是微生物引起,例如常見的諾羅病毒;第2大類是內生性的毒素;第3則是外面加進來的毒素。目前專家認為,此案不偏向微生物引起,現在是往後兩者做討論。
Thumbnail
生活中有許多食物裡有黃麴毒素,只要稍不注意吃下肚,恐會對肝臟健康造成影響,今天就來分享如何預防黃麴毒素的方法。
Thumbnail
生活中有許多食物裡有黃麴毒素,只要稍不注意吃下肚,恐會對肝臟健康造成影響,今天就來分享如何預防黃麴毒素的方法。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