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永續人才與永續轉型|講座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Date : 20240307

活動資訊 : 臺師大暖日永續節

舉辦方 : 師大學生會永續部

紀錄人:Shanti Wu

Speaker


主持人 :

浪金山創辦人/青年永續發展協會 蔡文培

與談人 :

KPMG安侯永續 董事總經理 黃正忠

5% Design Action 共同發起人與品牌總監 呂承慧

台灣觀光地方創生協會理事長 蔡文宜



Note

此次講座的設計分別從宏觀的永續視野、社會設計行動、與地區社群連結三種不同的視角,讓青年對於如何面對永續浪潮下的系統性轉型有具體的方向


KPMG安侯永續董事總經理 黃正忠

任多家企業的永續經營顧問與行政院國發會委員的黃正忠總經理,透過全球風險報告指出未來十年內的主要風險集中在環境與社會面向,氣候變遷減緩與調適失敗、社會凝聚力被侵蝕、地緣政經衝突升溫都是推動永續發展面臨的主要挑戰。

raw-image

此外,我們必須認清『受限』的未來已是不爭的事實。

自1971年至今,每年都有一天『地球超載日』,它象徵著人類當年度可用的自然額度已被耗盡,直至下一年度之前的這段日子,人類都是以『透支』的方式在使用自然資源,而直至2023年,地球超載日已提前至8月2日,顯然人口持續成長但自然資源正在人類活動的擴張中萎縮與枯竭,要養活當今近79億的人口事實上需要1.79個地球,若此刻你是足食的代表世界的某一角有人正在挨餓著。

raw-image

除了食物,在淨零轉型的排碳限制下工業原料的使用與選擇也會受限,資源不均等的分配在資本主導的社會規則中加劇,貧富差距與競爭將演變成無形地壓力影響著所有人的生活。

在危機前,我們必須意識到每個人都是問题的一部分,"We are part of the problem, we have to be part of the solution."

raw-image

SDGs的17項指標已指出投身永續發展的具體方向,從專業、身份與資源出發思索自身能在其中扮演的角色並展開行動就是永續轉型的基礎。『窮則變,變則通』,當今需要新的思維模式、策略、創新與跨域協作來突破既有的限制,不論是從線性到循換經濟模式、透過技術與材料的革新提升資源的使用效能,讓我們能用更少的能源與自然資源滿足集體的生活需求,或者設計行動加速社會各個面向朝永續的模式轉型,帶著永續的長線思維在實踐中培養能力與韌性就是永續人才的DNA。



5% Design Action 品牌總監 呂承慧

5% Design Action服務設計平台是成立於2012年的社會企業,其品牌理念就是鼓勵所有人投入5%的時間貢獻多元專業,透過服務設計共創,展開行動參與社會創新。

『設計』涵蓋三個面向:回應目標族群的需求、解決過去還沒被解決的問題、創造新的價值與意義。而服務設計就是秉持每個人都可以是社會設計師,深入社會第一線的生活場域,透過以人為中心的設計研究、連結利害關係人與設計師、經跨域共學共創、展開社會創新行動回應當代需求或解決既有問題,並透過持續地對話和設計成果轉移擴大社會影響力。在以人文本的社會共創歷程中,不論是整合時間與空間的體驗設計、釐清問題後取得共識、或媒合不同解題打造永續且有效的方案,整合是很重要的軸心,所以5% Design Action提供『平台』作為串連的媒介,讓每個有意願的社會設計師都有其發揮的機會與場域。

雖然呂承慧總監未直接對永續人才做出建議,但從一群設計師願意每天多花5%業餘時間參與社會行動到正式成立一間B型企業解決實務問題,他們的生命經驗本身就體現出當今社會所需的人才樣貌,別具啟發性。



台灣觀光地方創生協會理事長 蔡文宜

台灣觀光地方創生協會是串連全台投身地方創生的人際網絡,具備20年外商工作經驗的蔡宜文理事長從依循地方特色發展的創生案例中發現成功案例裡主理人的共通性。

除了對土地的熱愛,具備都會區工作經驗並願意返鄉後從0開始,透過持續學習精進為自己與團隊賦能並積極發想與測試商業模式,發揮影響力帶領組織與地方往前邁進。

不論是地方創生或永續轉型,都是在有限的生存空間中創造一線生機,採用的策略和思維可以相互借鏡。此外,她也特別指出在大型企業的工作經驗讓她及一些夥伴能將地方創生轉換成企業願意理解和合作的語言,所以當青年具備熱忱與清晰的目標後,需要一段確立自身優勢及累積能力和經驗的時間與場域,唯有先積蓄能量才有突破的資本。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非點敘事
1會員
7內容數
以問題為『點』,在真實情境觀察、感受與思辨,讓敘事在生命經驗中走向『線』,構築『面』,最終成為立體的故事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玉山金控與天下雜誌合作舉辦的2024國際大師論壇邀請聯合國SDGs倡議大使保羅.波曼,分享企業永續轉型的重要性,提出企業應考慮的五個關鍵問題,會議中也邀請到玉山金控和台積電來分享他們的ESG作為。
Thumbnail
玉山金控與天下雜誌合作舉辦的2024國際大師論壇邀請聯合國SDGs倡議大使保羅.波曼,分享企業永續轉型的重要性,提出企業應考慮的五個關鍵問題,會議中也邀請到玉山金控和台積電來分享他們的ESG作為。
Thumbnail
中山醫學大學舉辦了一場聚焦環境永續議題的跨領域研討會,邀請了企業和官員參與探討石化相關企業面臨的永續挑戰和淨零轉型等議題。
Thumbnail
中山醫學大學舉辦了一場聚焦環境永續議題的跨領域研討會,邀請了企業和官員參與探討石化相關企業面臨的永續挑戰和淨零轉型等議題。
Thumbnail
非常感謝行政院能源與減碳辦公室替我舉辦公開的演講活動,讓我有機會分享我對於地熱發電產業前瞻分析的看法。我認為100GWe AGS地熱發電,可以實踐台灣2050淨零碳排的國家目標。感謝國發會龔明鑫主委的致詞、行政院林子倫發言人的主持、經濟部能源署游振偉署長的與談、地熱資源協會王守誠秘書長的與談,以及在
Thumbnail
非常感謝行政院能源與減碳辦公室替我舉辦公開的演講活動,讓我有機會分享我對於地熱發電產業前瞻分析的看法。我認為100GWe AGS地熱發電,可以實踐台灣2050淨零碳排的國家目標。感謝國發會龔明鑫主委的致詞、行政院林子倫發言人的主持、經濟部能源署游振偉署長的與談、地熱資源協會王守誠秘書長的與談,以及在
Thumbnail
你好,我是股市鴿,今天是6月6日,也是世界環境日的隔天。 總統 蔡英文與環保團體就核能、基隆協和電廠、生態保育等議題進行了對話,並表示政府仍堅持2025非核家園的目標,但在非常時期也不排除使用核能的可能性。 能源安全 此涉及到台灣的能源安全、環境保護和氣候變遷等方面。政府和環保團體之間應該保持良好的
Thumbnail
你好,我是股市鴿,今天是6月6日,也是世界環境日的隔天。 總統 蔡英文與環保團體就核能、基隆協和電廠、生態保育等議題進行了對話,並表示政府仍堅持2025非核家園的目標,但在非常時期也不排除使用核能的可能性。 能源安全 此涉及到台灣的能源安全、環境保護和氣候變遷等方面。政府和環保團體之間應該保持良好的
Thumbnail
氣候變遷是全球共同面臨的挑戰,台灣雖小但我們仍是地球上的一份子, 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 降低碳排放的行為,除了是為整個地球環境的永續生存盡力, 也是為了台灣經濟發展的競爭力而付出。
Thumbnail
氣候變遷是全球共同面臨的挑戰,台灣雖小但我們仍是地球上的一份子, 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 降低碳排放的行為,除了是為整個地球環境的永續生存盡力, 也是為了台灣經濟發展的競爭力而付出。
Thumbnail
昨天上午參加一個永續發展獎項的評選會議,眼看時間已經超過中午12點,只好沒會議結束就先行告退,匆匆搭捷運,然後換公車,回到山上的住家,因為下午一點半有場線上演講的邀約。 下午的邀約是新竹工業研究院的全院演講,他們給我的題目是「零碳生活實驗」。 永續發展以及關注氣候變遷所採取的減碳行動,近年來已成為顯
Thumbnail
昨天上午參加一個永續發展獎項的評選會議,眼看時間已經超過中午12點,只好沒會議結束就先行告退,匆匆搭捷運,然後換公車,回到山上的住家,因為下午一點半有場線上演講的邀約。 下午的邀約是新竹工業研究院的全院演講,他們給我的題目是「零碳生活實驗」。 永續發展以及關注氣候變遷所採取的減碳行動,近年來已成為顯
Thumbnail
何謂「永續」 永續在維基百科的資料顯示是:「永續發展是既滿足當代人的需要,又不損害後代人滿足其需要的能力的發展。」 現階段的地球,環境的災害以及不能視而不見,這些都是人類過度開發所造成的,必須來由我們人類來彌補自己所造成的問題。 「永續」有哪些 以身作則 結語
Thumbnail
何謂「永續」 永續在維基百科的資料顯示是:「永續發展是既滿足當代人的需要,又不損害後代人滿足其需要的能力的發展。」 現階段的地球,環境的災害以及不能視而不見,這些都是人類過度開發所造成的,必須來由我們人類來彌補自己所造成的問題。 「永續」有哪些 以身作則 結語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