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斜槓生活

2024/04/04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在現今世代,工作不再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取而代之的是—規律的排班制度,這樣的制度下,使我們能在工作閒暇之餘,再去發展自己的第二專長,甚至能夠成為自己的第二職業,而如今,這種多重且同時進行的工作型態,即為我們所熟知的「斜槓」。

我認為如今形塑出「斜槓」的原因有二。第一點:工作價值的轉變,在過去半世紀前,大多數的人工作室為了「養家餬口」,能夠使家人溫飽,小孩順利成長,因此多為選擇能夠維持穩定家庭收入來源的工作。可現在人們不再執著於建立家庭,反倒是希望能有更多自我的空間,而工作使命漸漸轉變為「實踐自我」,在工作中,除了獲得應有的報酬外,也能透過興趣發展成工作,提升自我的外在價值。第二點:不穩定的市場環境與低下的工資,這樣的現況,從我們甫經歷過的疫情,便可略之一二,當市場需求下降時,公司首先減損的便是員工的利益,不論是透過減薪或是無薪假,甚至為更直接的裁員,都會使員工難以在第一時間立即適應。因此,「斜槓」這時就從原本的主動發展轉變成被動的「被迫」接受、面對現實。同時,未來仍會繼續出現更多的科技,逐漸取代低效、高重複率的工作職務,我們若仍只是保留著原本的心態看待斜槓,很快的就會面臨淘汰!

雖然,表面上未來似乎潛藏著許多的危機,但透過科技,卻有可能將一切翻轉成轉機。《別叫貓啃狗骨頭》一書作者李河泉就曾在專訪中提及:「現今貓世代的人們,帶著一絲反骨性格。」倘若我們能將先天所具備的叛逆能力,轉變成更深入、更廣泛前進的動力,我們必定也能突破未來的障礙。舉一個最鮮明的例子:播客Podcast,根據NCC最新的調查(2023年8月),目前台灣收聽廣播的人數,已有超過一半為播客的族群。以前,我們需要透過像收音機、CD播放機,這些笨重又不易攜帶的播音設備;但現在只需經由連網,即可輕鬆收聽各式主題的內容,甚至是國外主持人所錄制的內容。而播客當中,也有不少人並非僅以它作為單一職業,反倒藉由它,開展自己生涯的第二春,像是作家吳淡如,她雖已為暢銷書作家,卻面臨人氣滑落的困境。不過,自從她開設「吳淡如的人生商學院」,不僅一躍成為全台前五的播客節目,同時也因此再出版好幾本暢銷好書。藉由打破自己的舒適圈,發展第二工作型態,成就了不一樣的自我,也重新讓更多人看見她。

或許,並不是每個人都需要像吳淡如一樣,選擇的兩者工作皆為相仿的領域。比如我所規劃的斜槓人生,便是「八竿子也打不著」的兩種工作,我自己對新聞製作十分感興趣,因此,我會以新聞工作者作為主要的志業,可如今生成式AI興起,許多僅需綜整資料、編譯外媒等工作內容,都有可能將被AI所取代,嚴重壓迫到我的生存空間,所以我希望能從興趣著手,將「料理」結合我所熟悉的文字創作、影像製作來記錄,放在各式的網路社交平台。藉由興趣結合工作,我認為除了可以達到勞逸結合的效果外,也能在過程中激發靈感、放鬆自我,使我在主要工作中,更加輕鬆!

不論斜槓對你來說是主動發展,抑或是被動接受,我希望它都能使您成長,「與其打破自己的舒適圈,不如擴大它吧!

斜槓人生,照樣可以槓上開花!

    1會員
    14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