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佛,拯救未來的我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念佛,拯救未來(象山慶24.4.5)

    有一種心理學[1],以「自我調節」來減少不必要的後悔、而提升正向的行動力,以便於拯救未來我。其理論與方法是:設定一個「有價值」的標準,以引發「現狀」的不平衡,利用這種反差而激勵自我,去完成所設定的目標;若結果與目標相符,則自我效能提升,並據此設定更高的目標,就這樣一階又一階的超越自我,直到最後;若「過去我」「目前我」「未來我」連結感越緊密,其自我提升的相續性就越高。這有點類似「勵志」學習,在人生中不斷的邁向「理想」的自我形象。

    宗教之「習俗與信仰」的心理加工,可促進「自我調節」的技能,亦可啟動認知、動機或情感,提高自我調節的靈活性。但世俗的目標與過程,必然有各種客觀環境的限制與破綻,更有主觀心智的障礙與盲點,不可能總是順利、如願。到了一個程度,就要了解自我的極限而轉向他力的提拔。所謂「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隨著年歲的增長與閱歷的豐富,色身的機能與心識的活力越來越衰退,就越需要他人及外物的協助,到最後則是完全的依賴;這是世俗生命的自然結論,只能於不可奈何中安之若命,或任由「人事盡處,天命流行」,真有如此體認,也是一種豁達的智慧、輕安的受用;青壯年的自我意識,不再強勢、也不再掙扎,而是柔軟的轉身、回頭,向一切因緣開放,與一切境遇妥協,尤其對超勝於我、有助於我,乃至於高不可及、深不可測的宇宙神秘力量,對照之後,欣悅的降服,至心的歸依,將餘生的爛命,全然的付託,被攝受、被安排,享受一種「不再是我,乃是oooo在裡面活著」、「祂必興旺,我必衰微」的喜樂與安心。在佛法中,或可說是捨棄「我執」而趨近於「無我」,或自覺其罪苦之「機」而歸於就度之「法」,此後就在「無我與正法」中安身立命,活出一種不可思議的新形象(實相),這就是宗教上的「拯救」未來的我,以有限、殘缺的(過去、現在)我,換取無限、整全的(未來、永恆)的我。

    淨土宗人多由「厭穢(無明我)欣淨(佛性我)」而信佛念佛,就是一種身口意的自我調節,所要達到或仿效的目標很明確(往生彌陀淨土、成為無量壽佛),這樣的目標以「信」為主體、以「願」為動力、以「行」為表達,在一輩子的念佛中,不間斷的揚棄舊業,熏習新種,是一個從粗到細、從染到淨的內在(心識)調節或轉換;而更重要的是,迴轉無使劫來的顛倒想與我執性:表面上是我思故我行(個人意志)的自我要求與自主行動,實質上是交由彌陀本願(智慧與功德)來加持(做工),因為念佛人被教導而欣向的目標,是不可思議的無上佛果與無漏淨土(法);這相較於往昔至今造罪無邊的凡夫我,差距太遠太高,幾乎不可能靠一己之力去達成(機);因此,必須有棄己從祂、捨機歸法的覺悟與信受:阿彌陀佛久劫之前主動的發願與修行,成佛之後更有足夠的能力拉拔我、接引我,關鍵不在於我是什麼角色與階級,或以凡夫心做了多少善事、修了多少功行,這一切雜毒之善、虛假之行,相對於往生成佛的大業,不僅微不足道,甚至是一種障礙(我執、我慢),總不如放下一切無謂、無益的舊習,單純的活在一聲一聲回應彌陀呼喚的念佛中,無疑無慮的交出自我,由彌陀垂手引渡,回歸西方極樂的故鄉。

    這樣的過程,與其說是「人佛」合作,其實是佛「代我」做,在人這邊,或難以理解,卻可仰信;在佛那邊,是毫無障礙,法爾成就。這才能真實、圓滿、無漏的「拯救未來的我」--阿彌陀佛平等無限的救度,以我身成佛身的無量壽。


[1] 班度拉(Bandura)自我調節論(self-regulation):個體觀察「自我」行為,並與「榜樣」比較,依評斷而給自我「酬賞或懲罰」(self-generated reward and punishment);並調節/修正自我以符合所設定的目標。<自我調節學習理論之探究> (自我)觀察--判斷--反應:自我的效能五種因素:成敗、替代、勸說、情緒、情境。

「雙重控制」歷程:前瞻與反應--設定「有價值」的標準,引發「現狀」的不平衡,而激勵自我去完成所設定的目標。若結果與目標相符,則自我效能提升,並設定更高的目標。《人格與心理幸福感之關係—自我調節的中介效果》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0會員
    12內容數
    淨土門 : 人生忽如寄,樂邦歸去來--象山慶-娑婆假名我,淨土法性身:輕鬆.寬坦.悠閒.隨緣=眾善隨喜,法義切磋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象山慶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放捨身心,歸入名號
    閱讀時間約 23 分鐘
    你可能也想看
    彌陀誕-念佛人的聖誕節念佛人的聖誕節—彌陀化身(象山慶’23.11.22)     據說君士坦丁大帝登基之後,以基督教為國教,「羅馬教會」乃以陽曆12月25日為耶誕節,紀念救世主的降生,並借此傳揚救恩,宣報喜訊,除去淫佚奢宴的罪中之樂,而歸向耶穌,同享平安喜樂之福。近世以來,由於基督教的普傳及歐西文化的輸出,許多國家接
    Thumbnail
    avatar
    象山慶(淨慶,張火慶: 博士/教授)
    2023-11-27
    念佛号压制负面情绪的效果不好,原因是什么?(修行课2023/6/22)念佛号压制负面情绪的效果不好,原因是什么? 今天分享一个关于佛号的事情,比如说忿念,淫念,怨念,贪念,痴念等等吧,反正所有负面的念。 之前一直跟大家说有负面情绪时,迅速大量念佛号,直到平静为止。 在 佛号的作用 里,我们说过佛号只是让怨气负能量不容易集结,但是并不能够去消除执念。 所以,其实
    Thumbnail
    avatar
    天善缘
    2023-09-15
    念佛人的作業-四修念佛人的作業-四修(象山慶’23.9.8) 善導大師《往生禮讚》前序所說「安心、起行、作業」(三心、五念、四修),以此確定得生彼國;最後則歸結於(一行三昧)的「專稱佛名」,並斷言:若此則「十即十生、百即百生」,又說明其原因:「無外雜緣,得正念故;與佛本願,得相應故;不違教故;隨順佛語故。」這些重點
    Thumbnail
    avatar
    象山慶(淨慶,張火慶: 博士/教授)
    2023-09-14
    念佛人的五戒與五常念佛人的五戒與五常(象山慶’23.9.1) 《無量壽經》卷下:   今我於此世間作佛,處於五惡、五痛、五燒之中,為最劇苦。教化群生, 令捨五惡,令去五痛,令離五燒;降化其意,令持五善,獲其福德度世長壽泥洹之道。 此經卷下描述「末法眾生」廣造五惡而備受五痛、五燒之苦報;以此勸導眾生信佛念佛,往生
    Thumbnail
    avatar
    象山慶(淨慶,張火慶: 博士/教授)
    2023-09-05
    念佛感應,因果業報真實不虛|一切都是有意義的慈悲 龍德上師開示:「清淨惡業主要有兩種方式,一種是主動地做功德、懺悔業障,另一種則是被動地等待因緣成熟、果報顯現,等待苦報受盡。」 小君的父親從事蚵仔中盤買賣的行業,來學佛之後,聽到慈悲 龍德上師開示:「貝類、蛤仔、蚵仔,下一世是要投胎當人的。」想到這裡,心中不禁感到憂心害怕。 小君知道殺業的
    Thumbnail
    avatar
    心的力量
    2023-05-26
    念佛人的聖誕節念佛人的聖誕節(象山慶’22.12.23) 每年西曆12月25日是耶穌誕辰,全球基督教徒各有歡慶與紀念的活動;後來隨著西方文明的普及與主導,也成了世界各國的共同節日。 佛教自傳入中國近兩千年,已是傳統文化的一部分,影響的深遠而廣泛。佛教中也可以有類似的「佛誕」節,也就是農曆11月17日的「彌陀」誕~
    Thumbnail
    avatar
    象山慶(淨慶,張火慶: 博士/教授)
    2022-12-23
    念佛,眾生得救的希望 叢林以無事為興盛,修行以念佛為穩當,精進以持戒為第一……。
    Thumbnail
    avatar
    象山慶(淨慶,張火慶: 博士/教授)
    2022-09-10
    念佛的十種功德利益一、晝夜常得諸天大力神將河沙眷屬,隱形守護。 二、常得二十五大菩薩,如觀世音等及一切菩薩,常隨守護。 三、常為諸佛晝夜護念,阿彌陀佛常放光明攝受此人。
    Thumbnail
    avatar
    一念相應一念佛
    2022-05-27
    念佛,是法界共通的語言請常念:南無阿彌陀佛 登山途中,看到一顆石頭上刻了一句話:「微笑,是世界共通的語言。」也有人說:「你的臉,是為了呈現人類最貴重的禮物--微笑;要善用這個神奇的資產。」
    Thumbnail
    avatar
    象山慶(淨慶,張火慶: 博士/教授)
    2022-05-15
    念佛機發來電報 親見佛迎母登蓮首先說明,我是一個道地的無神論者,也許有一天會信佛吧。 經老鄰居介紹,我們將母親轉到深圳平湖山廈醫院。那裡有個佛堂,有個關懷團可以超度她,讓信佛的她可以早日得到解脫。佛堂的人很快就來到病房看望母親,並在病床旁邊放了一台播放「阿彌陀佛」的念佛機。接下來他們每隔一、二個小時就來一趟。    
    avatar
    請念南無阿彌陀佛
    2022-0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