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佛,是法界共通的語言

閱讀時間約 8 分鐘
念佛,是法界共通的語言(淨慶2022.5.16)
諦觀此娑婆世界,微塵眾生,無賢愚,無貴賤,無幼艾,有起心歸佛者,舉手合掌,必先向西方;有怖厄苦惱者,開口發聲,必先念阿彌陀佛。又範金合土,刻石織紋,乃至印水聚沙童子戲者,莫不率以阿彌陀佛為上首,不知其然而然。由是而觀,是彼如來有大誓願於此眾生,此眾生有大因緣於彼國土明矣!不然者,三方四維,過現未來,諸佛多矣,何獨如是哉。
請常念:南無阿彌陀佛
登山途中,看到一顆石頭上刻了一句話:「微笑,是世界共通的語言。」也有人說:「你的臉,是為了呈現人類最貴重的禮物--微笑;要善用這個神奇的資產。」
邊爬山邊念佛的我,隨即心中響起:「念佛,是法界共通的語言。」念佛人的嘴是為了稱念法界最珍貴的名號—南無阿彌陀佛,因為,「南無(機)阿彌陀佛(法)」是宇宙中最深妙而無價的共同語言。阿彌陀佛比我們更了解我們的憂喜与需求,且能透視我們的習慣、預測我們的行為,及時而無條件的恩賜各種利益、消除一切罪業。徹悟大師說:「日落西山暮鼓催,娑婆苦趣實堪悲;世出世間思惟遍,不念彌陀更念誰! 」就這麼每天十萬聲佛號,老實珍重。我們若不念「南無阿彌陀佛」,不往生極樂世界,還能另外學什麼法,持什麼咒?一般世間法不能讓我們解脫,佛教出世間法我們又學不成,豈不是永無出離之緣?幸而,阿彌陀佛以無量無邊的大願与修行之功德,為我們成就了這句佛號,讓一切人聞而生信,信而稱念,念而得(現+當)益,那麼,這句佛號豈不是人類最珍貴的禮物,法界最共通的語言?因此,我們就該自念教人念,將這句名號,從我們的身口意「傳播」出去,「推廣」開來,讓一切有情,不分國籍、性別、年齡、信仰……,都有機會聽到,也跟著唱念,乃至成了不須翻譯、暢通無阻的國際語言,讓每個人的心識,隨時隨處受這句佛號的薰習而淨化,久而久之,人類的共業也改變了,或有可能實現某種形式的「人間淨土」!南無阿彌陀佛
日常生活中憂喜苦樂各種狀況,這句「阿彌陀佛」名號,既然不假思索的脫口而出,或表示中國人與阿彌陀佛的因緣特深特廣,多劫以來薰習成種,終將被彌陀救度而往生極樂成佛[1]。那麼,值此旱災、疾疫的苦境,就更應隨順彌陀本願及自心薰習,而開懷暢念「南無阿彌陀佛」,既可佛光攝護,消災解厄,也能「一切恐懼,為作大安」,於自於他,別業共業,都有大利益,大功德。南無阿彌陀佛
念佛,與佛感應,讓阿彌陀佛的光明、形相進入我的身心,是心做佛,活出彌陀的樣式與內涵,是心是佛。與佛同在、同行—身相、光明、名號,三位一體;往生即復活,重生,一個全新創造的(無量光、壽)生命,娑婆的凡夫死了,罪業的惡人沒了,汙穢的五蘊身被更新了,成了清淨正覺(蓮華)生,這樣的清淨無極的正報才配得上涅槃無為的依報。向阿彌陀佛及其惠施救度,問「為什麼」,除了知識的好奇(為什麼這樣?),或許有自我意識的抗議與背叛(為什麼要聽從?),是疑而不信佛智不順佛敕,若真的倚靠、順服、歸命(安心)了,就不再問「為什麼」,而是「該如何」有效的去做(起行)。
阿彌陀佛很久之前就將「淨土往生」的訊息與邀請(透過經、論、宗派、感應……)傳給世間人,已收到訊息且信受得救(已讀有回)的念佛人,若能以身做證,活出彌陀的樣式,也等於在人間預演淨土的風光,讓人間折射淨土的影像。念佛人心在淨土,於相續念佛中憶念不忘,乃至於行住坐臥,看書、談話、散步、作夢…….都自動連結於淨土的知見與想像「芙蓉如面柳如眉對此如何不淚垂」「但教心似金鈿堅,極樂淨土會相見」「看得心裏都是你,忘了我是誰。」法照大師《五會念佛讚》
如來尊號甚分明,十方世界普流行;但有稱名皆得往,觀音勢至自來迎。
彌陀攝化無厭足,悲心常遶世間行;但有傾誠能念佛,毫光直照目前明。
三句不離本行~妙回應
在念佛人的FB社群或Line群組,不論誰貼了甚麼文字,傳了甚麼訊息,最常看到的回應是一長串的”南無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若不熟悉念佛人的心念與習慣,還以為被洗板……?其實,不同的人在不同情境下所傳的”南無阿彌陀佛”,表達了許多細微而豐富的情感,或認同、或讚嘆、或感謝、或鼓勵,乃至沒什麼特別感覺,或不懂你說什麼……,但念佛人或因口拙、或單純、或心專、或定靜,個人獨處總是一句「南無阿彌陀佛」唸到底,與人應對也常一句「南無阿彌陀佛」用全程,彷彿說「你去看一看,你去想一想,佛號代表我的心」,一切都在念佛(不言)中!真是可愛又可敬。若在世俗場合的見面與對話,可能要用到許多不同的表情與語言,甚至一來一往,複雜多變,也散亂多思;但念佛人已朝著一向專稱、淨念相繼而攝心,對許多事相,或許欲辯已忘言,一切從簡,萬變不離其宗,就一句「南無阿彌陀佛」總傳了一切心意、概括了一切語言,如此如此、這般這般,相視一笑,默契於心,然後彼此若無其事,各自繼續念佛,真是妙哉神回應!圓瑛大師:<念佛一法 具足戒定慧三學>云:
一心稱念彌陀名號,即可具足戒、定、慧三學:佛教眾生,稱念佛名,即是以念佛之正念,止息攀緣之妄念。倘妄心攀色塵之緣,即專念阿彌陀佛,淨念相繼,自不隨色塵所轉,攝歸念佛之正念矣。攀聲塵等緣,一一如是,自然不至破戒作惡。念佛念到念念與佛相應,諸念當然不起,意業便得清淨,則眾戒自然具足。故念佛稱為淨業法門,一念佛名,能淨三業。
念佛乘佛力:求己不如求佛
有人說:世上並無救主,求人不如求己;外來助緣令人脆弱,自我救濟令人激勵。自助者天助,成功者自救。這是以「人」為主,在業報內的小事小功,是可行且必須的;但凡夫之業無邊而力有限,總是心有餘而做不到,或隨業流轉不自主;世間事已如此無奈,何況消業解惑、離苦得樂,出世入涅槃,成佛度眾生之大事?此大事在我們心智與能力之外,非眾生思議之所及,從入門到究竟,一切步履及方向,全靠善知識(諸佛是無上的善知識)指點、引導、推助、加持,乃至於惠施彼之功德,迴向給我們;因此,從始至終是他(佛)力,或顯或隱、或示或默、或急或緩、或折或攝,皆乃阿彌陀佛悲智之所護念、施作,學人只在此山中,或知或不知,說「知」是猜測,「不知」乃老實,於此狀態下,能信受、隨順、託付、任憑,讓佛力完全作用,而無任何障礙,則其進道成就可易而速,所謂順風而至,任運而得,成也就也,非我之力。
若不知此理、不信此事,則或落於凡心之妄想,欲以自力修行而歷劫成道,或以自修邀功而助佛攝受?這種心態,是不信任(保險)或多事(無聊)?經中每云:善知識[2]是我們(往生淨土) 解脫成佛的全因緣、全功德[3],從經、律的解說:能引導學佛人(親近善知識),不再造惡,進修眾善,乃至脫離生死,故說「善知識是滿梵行」。並非「滿梵行者才是善知識」。《成實論》卷 14:「善知識者,則為得道具足因緣。……若人無師,則無所怖畏,無恭敬心,常為惡法所覆,無安隱行。」《大方廣佛華嚴經·入法界品》:「善知識者,是成就修行諸菩薩道因,是成就修行波羅蜜道因,是成就修行攝眾生道因,是成就修行普入法界無障礙道因。」
慧淨法師〈拼命念佛─大年初四談話〉:能使人走上解脫之路的,就是善知識。又分「教授」、「護法」與「同行」善知識。善知識的引導,乃至一句話,使人不但了脫生死不受業報,且能往生成佛,廣度無量無邊眾生。
禪淨雙修,是一門深入或二法混雜?以禪為主而沒把握,乃加淨為備用;以淨為歸而不深信(安心),則參禪求開悟(上品),兩種情況或乃雜用心,游移兩端、腳踏二船,或事倍而功半,或落水而身亡。
[1] 白居易<畫西方幀記>「諦觀此娑婆世界微塵眾生,無賢愚,無貴賤,無幼艾,有起心歸佛者,舉手合掌,必先向西方;有怖厄苦惱者,開口發聲,必先念阿彌陀佛。又範金合土,刻石織紋,乃至印水聚,沙童子戲者,莫不率以阿彌陀佛為上首,不知其然而然。由是而觀,是彼如來有大誓願於此眾生,此眾生有大因緣於彼國土明矣!不然者,東南北方,過去見在未來,佛多矣,何獨如是哉。」
[2] 《法華文句》四:「聞名為知,見形為識。是人益我菩提之道,名善知識。」《法華經. 妙莊嚴王品》曰:「善知識者是大因緣,所謂化導令得見佛,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
[3]有部《毗奈耶雜事》曰:「佛言:阿難陀勿作是言:【善知識者是半梵行】。何以故?善知識者是全梵行,由此便能離惡知識,不造諸惡。常修眾善,純一清白,具足圓滿梵行之相。由是因緣,若得善伴,與其同住,乃至涅槃事,無不辦,故名全梵行。」《增一阿含》卷 40:【佛告阿難:勿作是言!言:「善知識者即是半梵行之人。」所以然者,夫善知識之人,即是全梵行之人,與共從事,將視好道。我亦由善知識,成無上正真等正覺,以成道果,度脫眾生不可稱計,皆悉免生老病死。】《付法藏因緣傳》卷第四:「知識者,即是得道全分因緣。」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21世紀的淨土宗--回歸"善導"系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虎年念佛,談「厚德載福」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我們都是一家人
    閱讀時間約 20 分鐘
    疫情升降,念佛相扶持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自信教人信
    閱讀時間約 15 分鐘
    直心念佛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你可能也想看
    念佛是「意根」的淨化念佛是「意根」的淨化(象山慶24.3.16)     「意根」是意識的根,也是促生萬法的根。如來藏(第八藏識)依止意根 (第七末那識)而生意識(第六分別識)、一切法;若無意根,則一切種子不能發芽。意根無色,無形無相,是「心」法,祂有心的功能,隨時隨處做主宰(有覆無記、恆審思量)。意根在,身體就有「
    Thumbnail
    avatar
    象山慶
    2024-04-12
    智諭法師:【什麼是念佛中的聞而不聞】智諭法師:【什麼是念佛中的聞而不聞】  念佛的人,心要注意到「平」。所謂心平,就是心清淨,心清淨,就是心無所住,樂的時候,心要平,不忘念佛;苦的時候,心要平,不忘念佛。大家要注意到。  樂的時候,要不忘一個「捨」字;苦的時候,要不忘記一個「忍」字。苦樂是平常的事,凡聖都要遭受到的。不要說是凡夫,
    Thumbnail
    avatar
    妙裕
    2024-02-26
    起一心精進念佛七期規式 ‧ 截流大師截流大師依靠自身的修行經驗與影響力,接引大眾共修淨業,宣導興建蓮社,並發起集眾七日念佛的共修法會。師開創「打佛七」之先河,不揀道俗,饒益眾生,勇猛精進,依眾靠眾成就淨業。此芳規至今不渝,師所作《起一心精進念佛七期規式》甚為詳明。誠乃大師給我們留下的最寶貴的財富。
    Thumbnail
    avatar
    一念相應一念佛
    2023-12-20
    念佛是因,往生是果【法師開示】今生今世能帶領我們解脫的法門 文/慧淨法師 🍀🍀🍀 各種法門當中,都是教理深奧難懂,實行艱苦難修,只有淨土法門是講阿彌陀佛的救度。 我們要以自己的力量解脫這個苦,必須斷除貪瞋癡的煩惱,這是我們所做不到的,那做不到的話,豈不是下輩子要繼續無窮盡輪迴之苦嗎?所以必須找出一個今
    Thumbnail
    avatar
    楊小楓
    2023-12-08
    示念佛法門 ‧ 蕅益大師念佛法門。別無奇特。只深信力行為要耳。佛云若人但念彌陀佛。是名無上深妙襌。天台云。四種三昧同名念佛。念佛三昧。三昧中王。雲棲云一句阿彌陀佛。該羅八教。圓攝五宗。可惜今人。將念佛看做淺近勾當。謂愚夫愚婦工夫。所以信既不深。行亦不力。終日悠悠。淨功莫剋。設有巧設方便。欲深明此三昧者。動以參究誰字為向上。
    Thumbnail
    avatar
    一念相應一念佛
    2023-10-25
    諸法百問-讚頌大法為何是法界唯一的大法?諸法百問-124、讚頌大法為何是法界唯一的大法? 我們把讚頌的對象設定在人,就落入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的範圍,在差別相上,所以讚頌的心不是很真切,有時只是敷衍而已...
    Thumbnail
    avatar
    怎樣都是錯
    2022-02-14
    2021年手寫筆記第10本, 書名:《世界上最大的謊言是你不行》                你可以對我肆無忌憚的評價,我聽得進一句妳的胡言亂語算我輸。
    Thumbnail
    avatar
    藍芸的書信世界
    2021-08-10
    新月獅子 ▏ 完美,只是我們跟這個世界共創的一場誤會。 需要更完美,其實只是一場誤會,你跟這個世界,你跟你的生命經驗共創的誤會。 我們想要的,從不是「更好」,我們只是期待被接受、被看見、而且最好是、當然要是毫無條件的;
但只是不知道什麼時候,「更好」跟「會被接受」,變成了同義詞,被畫上了等號。
    Thumbnail
    avatar
    Desire塔羅占星.能量調整 /巧巧
    2021-08-07
    【影評】《夢想之地》簡單真實的移民故事 「家」是當我們建立起共通語言 多項國際大獎提名!夢想之地 最新出爐的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女配角,由本片的國民奶奶—尹汝真所奪下!除此之外,這部電影也拿下了金球獎最佳外語片。這個看似平凡亞洲家庭的不平凡移民故事,娓娓道出移民者的心路歷程。 移居到另一個國家,生活在文化完全不同的環境中,一個移民家庭歷經千辛萬苦,希望能夠在這個全新未知的世界裡築夢,故
    Thumbnail
    avatar
    YC Sky
    2021-04-26
    陸劇【沉默的真相】|法庭是真相與謊言的修羅場?在豆瓣網拿下9.2高分的陸劇:【沉默的真相】(改編自小說《長夜難明》),到底有什麼過人之處,能讓中國網友甚至為它發明了「高開炸走」一詞,來表達他們的讚賞。而在劇中數度沉默的真相,能否透過法庭這個修羅場,越辯越明呢?
    Thumbnail
    avatar
    法科
    2020-1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