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天,我和朋友在社交網路上看到一張關於外匯監管的圖。
雖然這個天梯圖的排序,是大家默認的排名,也是我們在評判平臺監管資質的依據之一。不過,朋友還是抱有疑問:如何才能被認定為頂級監管,以及認定的標準如何。
要回答這個問題,我們首先要理解監管的內涵。
監管就是監督+管理。監督嘛,很好理解,就是看你有沒有不合規的行為,管理就是規定你的行為範圍,一般是有門檻的。
所以,我認為一個監管好不好,一個看他的准入門檻,准入門檻越高,越能夠將不好的平臺擋在門外。
這裡的門檻,可以是資金門檻,比如FCA全牌照12.5萬-73萬英鎊的申請費和200萬英鎊的保證金;也可以是資質門檻,比如有沒有專門的內審團隊,在當地有沒有公司等等。
當然,還有一些潛在的門檻,比如用戶資金獨立託管的銀行。尤其是頂級銀行,從2015年瑞郎危機後都收縮了開戶的門檻。我所在的EBC金融平臺開設的就是英國巴克萊銀行最高級別的Corporate Banking Account,一般要求企業營業額和存款達到650萬英鎊以上,並且還要申請者通過巴克萊自己的財務審計和背景調查,算是雙重要求了。
不過,這不在本次牌照的討論範圍,可以幫助大家輔助判斷平臺的資質。
另外申請週期也是一個無法忽略的因素,因為資金佔用時間越長,對於申請平臺的現金流要求越高。
第二個就是看監管的方式以及嚴厲程度。
監管的方式各國還是相差很大的,因為分業經營的關係,大部分國家都是分業監管或者混業監管,但是他們沒辦法掌握整體風險,所以最近20年最先進的監管模式是行為監管。
所以像EBC金融平臺同時持有英國FCA、澳洲ASIC和開曼CIMA牌照額,都是屬於行為監管的範疇,在我這裡就非常加分。
其次看監管的嚴格程度,比如提交報告的要求、審計的要求等等,越詳細合規的難度越大,平臺的規範度就越高。
第三個就是監管對於用戶的保護力度。
一個大家比較熟悉的就是FCA的FSCS賠付計畫,每個合資格的FCA帳戶都能獲得最高8.5萬英鎊的賠付保障。其他的還包括強制性的PI保險要求以及引入EDR機制的要求等等。
所以,評判一個監管資質,我們可以從下面幾個方面:
①門檻:資金門檻+資質門檻+申請週期
②監管方式+嚴厲程度
③監管的用戶保護
這是我簡單整理的圖,實際資料可能因為監管調整可能會有偏差。
可以看的出來,Tier1和Tier2的監管都有著非常高的資本要求,比如英國FCA12.5萬-73萬英鎊,NFA2.5-12.5美元。
各個監管都有實體辦公室的要求。
相比之下,FCA和NFA還需要設立首席合規官,並且還需要提供風險規劃,整體的風控係數更高。瑞士FINMA也比較特殊,在開展業務前還必須取得銀行資質,這也非常考驗平臺整體把控的能力。
另外值得關注的一點就是保證金的問題,英國FCA和日本FSA都有相關的要求。其中英國FCA是一次性的200萬英鎊,日本則是按照保證金存款的4%進行繳納,這會佔用持牌平臺更多的流動性資金,所以要求更高。
值得一提的是年費,其中FCA和NFA最高。但是相比之下,FCA是按照2.47%的比例收取的,上不封頂,即使按照5000萬美元計算也達到123.5萬美元,整體要求更高。
比較特殊的是開曼CIMA。相比於其他監管,開曼CIMA獲取業務授權比年費繳納要困難的多。
CIMA牌照包括交易(dealing)、承銷認購(arranging)、管理(managing)和諮詢(advising)等許可權,不過從CIMA成立至今,拿到全部授權的平臺只有個位數,甚至出現過10年只有一家拿到全部授權的“慘烈景象”,而最近幾年也只有EBC一家獲批了全部資格。
最後是申請期限上,英國FCA、澳洲ASIC和開曼CIMA整體的申請期限最長,其中英國FCA和澳洲ASIC都接近2年,開曼平均也在1.5年左右。
有點意外的是,美國NFA屬於自律組織,不過其他都屬於政府性質的監管機構。
關於監管方式,目前主要是混業監管和行為監管。不過有一說一,行為監管是目前最先進的模式,從2008年金融危機之後就被證明是最有效的監管方式,目前只有英國FC、美國NFA和澳洲ASIC三家是完全的行為監管。
另外,因為開曼是英國的海外屬地,在很多監管原則上和英國FCA類似,所以在開曼CIMA的監管中也包含了行為監管的原則。
比較特殊的是,英國FCA是唯一一個判斷式原則的監管機構,就是他主動要求持牌平臺證明自己經營的可持續性,否則將面臨一定的處罰。相比之下,其他機構的原則主要是預防式,就是盡可能預防風險,屬於事後風險管理,和FCA比還是有一定差距的。
另外一點是,有些監管機構還分為報告要求和記錄要求,之所以要這麼分,是防止記錄中存在一些虛假不實的情況,並且還可以將兩份報告進行比對。
值得一提的是,日本FSA對於資金比率有非常高要求,資本與風險比率要維持在120%以上,整體風控做的非常好。但與之對應的是,日本FSA所允許的杠杆也非常低。
最後是監管的用戶保護。
一般包括監管內部的賠付保障和強制性的PI保險購買要求。
這裡要說的是,英國FCA的FSCS賠付保障是全球獨一檔的存在,也是全球信譽度最高的保障,從2001年到今天累計賠付了55-56億英鎊,幫助很多投資者度過了金融危機和瑞郎黑天鵝危機。
至於PI保險,英國FCA最低也有100萬英鎊保額的要求。
開曼CIMA同樣和英國有很多接近之處,關於專業責任險,同樣規定也是最低100萬開曼元,和FCA整體力度比較接近。
這裡要說明的是各大監管規定的是購買額度的下限,現實中一部分平臺會超額購買,以提供更高的賠付保障標準。比如EBC每年購買專業責任險的保額都超過了千萬美元。按照相關賠付標準,每個用戶最高獲得保額可以達到35萬美元。
另一個比較權威的賠付保障是瑞士FINMA,提供最高10萬瑞郎的賠付。這項保障在瑞郎黑天鵝期間發揮了不小的作用,不過從整體的賠付力度看,和FCA仍有一定的差距,但足以稱得上是非常有力的保障。
澳洲ASIC在保障上有很多的創新措施,其中之一就是引入了EDR機制,即外部爭端解決機制,這個機制和ASIC的內部爭端解決機制配合,很大程度上維護了市場的穩定。另外一點是,澳洲ASIC最低保額要求是250萬澳元,整體保額力度也非常大。
CySEC也有專門的ICF賠付保障,不過前提是歐盟內設有分支機搆,否則賠付力度比較有限。
總的來說,對比以上所有維度,FCA確實是獨一檔的監管機構,被稱為最嚴格、最權威的監管確實是實至名歸。其他監管也各有優勢,也為我們提供了不同維度的保護,我們在選擇平臺時,一定要優先選擇強監管的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