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業那些小事|流浪狗還是家犬?

2024/04/16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昨天看到OO過世的消息,為了求證,我有搜尋了一下他的粉絲專頁,因為他的生日只差2天就生日了,所以其實我滿難過的,因為他再差一點點就生日了。享年38歲,以前曾經聽說虛歲的9其實比實歲的9還容易遭逢難關。

荒謬的是我看到日期區間想到的第一個是到職天數。

該說是在這個世界登出了嗎?

前陣子去了一個《女性心療法──妳要好好的:跨越生命課題、學習自我療癒,重獲身心健康》書籍的講座,是我喜歡的 許瑞云, 鄭先安醫師舉辦的講座,裡頭有提到癌症末期患者,許醫師說其實人都是想要活下來的,我們具備了許多與生俱來的能力,像是呼吸,但一般真的到了發現癌症末期的患者,她說在她所見過的病人來說,其實是潛意識心理渴望離開這個世界的。

我突然想起癌症末期的說法。但這並不是真相也不是科學。就只是想起這個說法。


失業那些小事|體驗狗狗志工》,在離開狗狗前,狗狗站在我的腳邊,臉貼著我的卡其色的褲管,讓我撫摸牠的臉,牠其實是隻喜歡人但怕生的狗,那個剎那,我感覺

只是想爭取一個機會。爭取一個有家的機會。


流浪狗還是家犬?

請不要介意,這個比喻有點不理性,但我突然覺得待業的人其實很像流浪狗,這麼的自由。想幹嘛就幹嘛,你想去哪就去哪。想起社畜しゃちく的說法。

家犬很像在固定場域工作的人員,例如門市人員,而門市的店長很像一個家長,要讓一個流浪狗進入一家,必須全員贊成認養,而在門市工作就像在一個家庭工作一樣,互相分攤家庭責任。如果是被定位在守門犬跟定位在寵物犬,可能所受到的待遇不同。在這個家裡,沒有辦法自由想出門就出門,遇見放養的主人就放養,遇見關籠飼養的主人,就得關籠飼養。優點是有一個固定的家。有固定的食物,以及如果有生病,可能會比流浪狗可能有更充裕的醫療資源。


但遇上暴力、虐狗的主人也是有的。


突然想起《不夠善良的我們》裡的對白「你到現在都沒有發現「自由業是沒有自由」的嗎? 」以及「40 歲是沒有權利做你喜歡的事,40 歲只能去想未雨綢繆的事。」


但人生若是一場短跑賽道,享年38歲。為什麼又要把大把的青春去思考未雨綢繆的事。


然而,我們又怎麼知道這是一場短跑賽道,還是長跑馬拉松?

只能在兼顧預算之下,學習活在當下。

活在當下之下,學習不要把所有的老本都撒光。

65會員
318內容數
小小樹洞,我的生活。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