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媽媽去挑了全家福的照片,再去參加了一場宗教活動,聽到一個問事的人詢問了媽媽的身體健康,那位失智的媽媽現在被安置在機構,前陣子因為肺炎的關係,加上一些因素,像是年紀以及身體有長一些東西,現在無法積極治療,身體開始衰竭,有一天會在夢中離世。
兒子想詢問能做些什麼,老師回答是媽媽現在有時候已經記不得自己是誰,要兒子常常去看媽媽,摸摸媽媽的末梢神經,手指,多跟媽媽說話,說好話,媽媽會變得比較有活力。菩薩會保佑看這份愛能不能再延續一點時間。儘管這些改變不了媽媽有一天離世,但是媽媽會帶著這份愛離世。
還問了這個兒子說:「你現在是有家庭的嗎?」兒子回說:「沒有,怕耽誤別人。」
老師說:「也是,如果沒有一起能面對現在這個階段的人的話,沒有也是好事。」
老師告訴這個兒子,你是單親家庭對嗎?家裡還有其他孩子嗎?她說因為沒有看見另一半的身影。並接著說單親家庭而且又是獨生子的關係,所以媽媽小時候對他有很多很強的控制欲。但那都是因為媽媽很愛他。這個世界上媽媽最愛的人就是你。
(老師跟兒子說的話、對話順序我只是大概憑印象紀錄或許有存在不完整的部分)
從頭到尾我大概都在哭,一部分是這個兒子其實坐在我附近,二來是我大概可以體會這個兒子的辛苦。當問事結束,起身離開很想跟他說些什麼。但好像又不知道能說些什麼。我覺得人跟人之間有的時候,好像是這樣,你很想給予一些幫助,但這些幫助好像有點奢侈,而這種奢侈不是吝嗇給予這件事情,而是好像以我這個身分,好像也做不了什麼。
就這個兒子的腳色我感覺到這是一個「被留下來的人。」而且是「獨自被留下來的人。」畢竟,單親,獨生子這個腳色,他應該對於這個母親其實有非常多牽絆以及依戀,然而此時此刻需要獨自面對一個人送行這件事情。
然後我突然覺得,愛情對於一定年紀的成年人來說似乎是虛無飄渺的事情。此時此刻他需要的或許是一個能夠陪伴自己面對課題、面對責任的重量、面對不是獨自難過的一個人。或許是一個能夠接住自己的伴吧。
回到我的標題。
我的單位轉換了主管,在領完年終又突然主管離職這件事情上,這一波一次出走的人數還不少。剛好在這個節骨眼上,我搭上了前往日本的班機旅行,我還是去上次去的地方,還是去上次見的人,帶了我挑選整整半年的伴手禮給他們。他們兩個都告訴我未來會請一年的長假,一個是工作到三月,因為育嬰留停,一個是因為想看看這個世界。即將前往各個城市,暑假會來到台灣。
我回到飯店後哭了一下,或許是我覺得這兩個人可以接住遠方的我的情緒,儘管他們非親非故,但我突然覺得我像是那個再次被留下來的人,就像我不是工作上出走的這一群人,我是留下來的那一群人。
其實我始終不覺得離開是什麼大不了的事情。但或許我是難過「道別。」
我在阿智神社前許了長長的願望,看著這個眼前陪伴我前來的人。

也許第三次、第四次我還是會來倉敷。不見得會再次遇見你。但是還是謝謝你此時此刻站在我的眼前,陪我在神社許上願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