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留學生食記:燻鮭魚菠菜&甜椒培根鹹派

德國留學生食記:燻鮭魚菠菜&甜椒培根鹹派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作者/攝

作者/攝

*文末有食譜

/

-
昨日和朋友們共度了美好的晚餐時光,自從來到這個小鎮之後,漸漸的發覺人與人之間擁有許多善良且美好的關係,即使彼此不互相認識,而朋友之間,那更是心靈的依靠。

-
由於已經開學,大家也各自忙碌,上週約好的做飯日子在百忙之中成形,暫時的讓我們喘口氣,而這次要做的是「鹹派」。說實話,這都是我們第一次嘗試,食譜還是從朋友的朋友問來的,是他們以前住在法國時常做的餐。總共做了兩個派,一個是甜椒培根、一個是燻鮭魚菠菜。

-
口味的做法其實很簡單,想吃什麼口味就混在一起炒,若是對口感比較在乎,在做培根口味時,可以先把培根煎的「恰恰」烤出來的派就會多一味的層次。而這次用了兩種派皮,一種是酥皮的、一種是一般家常派皮。


-
先是打下四或五顆雞蛋再加入15%Fett 的淡奶油和炒好的料一起攪拌均勻,再加起司(越多越好吃)一些黑胡椒和鹽調味,最後倒入已經鋪好派皮的模具裡,烤箱200度烤30-40分鐘,就完成啦!若是想要表皮是金黃的,放烤箱之前可以再鋪上一層起司。

-
我想做家常菜的好處就是比例彈性,喜歡什麼就多放一些,拼湊出自己喜歡的樣子,就像變奏曲一樣有了基本款之後,之後就可以開始變奏,美食和音樂密不可分,你們說是不是?

作者/攝

作者/攝


食譜明細:

派皮(酥皮也可)

15% Fett 淡奶油: 500g

雞蛋4-5顆

起司 看喜歡程度

黑胡椒 一點

鹽 一點


燻鮭魚菠菜:(份量隨意)

燻鮭魚

菠菜

甜椒

蘑菇

甜椒培根:(份量隨意)

甜椒

培根

花椰菜


若你喜歡這篇文章可以點下方的小愛心,那會是我繼續創作的動力!

也歡迎加入我的沙龍空間-Ru-Wei's Salon Space

更多生活小細節都在我的instagram,歡迎追蹤 @clarinet_ruwei



avatar-img
Ru-Wei's Salon Space
63會員
144內容數
在這裡會記錄我在生活中的一些靈感與想法,若是喜歡,請毫不猶豫地追蹤!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Ru-Wei's Salon Space 的其他內容
*食材明細在文章下方 肉醬義大利麵(Bolognese)其實是一款很基本的口味,義大利麵、絞肉、番茄、大蒜、番茄,番茄罐頭是最主要的材料,雖然不難,但若是要講究起來還真的有很多可以發揮的空間。
最近又開始看「布蘭達和維尼」的YouTube影片,他們是一對雙胞胎,自從辭去了原本的工作之後就開始放飛自我的生活,他們是極簡主義者也是生活觀察家和實驗家。對於充實的精神世界,到了德國之後就越發覺得重要,因為外在事物只能麻痺一時的自己,沒了那能刺激自己的事物之後就會漸漸空虛。
*IG完整影片在這裡 這陣子很常吃沙拉,脆脆的生菜,帶有一點脆度的牛番茄,煎一塊豬肉,挑了油花多的部位,偶爾還會加一顆水煮蛋,最後再放一點莫札瑞拉起司和油醋醬,餐後再來一杯熱拿鐵或是香料鍋煮奶茶就是完美的一餐。
*食材明細在文章下方 肉醬義大利麵(Bolognese)其實是一款很基本的口味,義大利麵、絞肉、番茄、大蒜、番茄,番茄罐頭是最主要的材料,雖然不難,但若是要講究起來還真的有很多可以發揮的空間。
最近又開始看「布蘭達和維尼」的YouTube影片,他們是一對雙胞胎,自從辭去了原本的工作之後就開始放飛自我的生活,他們是極簡主義者也是生活觀察家和實驗家。對於充實的精神世界,到了德國之後就越發覺得重要,因為外在事物只能麻痺一時的自己,沒了那能刺激自己的事物之後就會漸漸空虛。
*IG完整影片在這裡 這陣子很常吃沙拉,脆脆的生菜,帶有一點脆度的牛番茄,煎一塊豬肉,挑了油花多的部位,偶爾還會加一顆水煮蛋,最後再放一點莫札瑞拉起司和油醋醬,餐後再來一杯熱拿鐵或是香料鍋煮奶茶就是完美的一餐。
本篇參與的主題活動
杏鮑菇酪梨沙拉 疫情在家,開伙的時候變多。家有兩小的情況下,廚房時間是我短暫的逃避與休息時間。 話雖如此,但也還是儘量讓備餐可以在30分鐘~1個小時之內完成。這個時候,常備菜就是我的省時好幫手。 我第一次接觸到常備菜的概念,應該是許凱倫的《常備菜》一書。藉由事先做好一些料理,利用冷藏的時候讓菜色更加
今天睡晚了,起床直接吃早午餐。這兩天收到的料理包熟食輪著打開來吃,先吃 COQUOLOGY 料理生活 的菠菜千層麵和紅酒慢燉台灣牛,這個燉牛肉除了牛頰肉,竟然有牛舌和牛尾,令我憶起多年前伊通街一位女老闆打理的老派西餐店「百鄉」(1980-2015),她的燉牛舌實在銷魂,那滋味是再也沒有了。
在家防疫開始做料理,但比起做菜,更喜歡拍照。也很喜歡自製甜點,然後很無聊給他們取個名字。 另外加碼飲食熱量紀錄APP推薦,在家吃飽但能維持體重!
杏鮑菇酪梨沙拉 疫情在家,開伙的時候變多。家有兩小的情況下,廚房時間是我短暫的逃避與休息時間。 話雖如此,但也還是儘量讓備餐可以在30分鐘~1個小時之內完成。這個時候,常備菜就是我的省時好幫手。 我第一次接觸到常備菜的概念,應該是許凱倫的《常備菜》一書。藉由事先做好一些料理,利用冷藏的時候讓菜色更加
今天睡晚了,起床直接吃早午餐。這兩天收到的料理包熟食輪著打開來吃,先吃 COQUOLOGY 料理生活 的菠菜千層麵和紅酒慢燉台灣牛,這個燉牛肉除了牛頰肉,竟然有牛舌和牛尾,令我憶起多年前伊通街一位女老闆打理的老派西餐店「百鄉」(1980-2015),她的燉牛舌實在銷魂,那滋味是再也沒有了。
在家防疫開始做料理,但比起做菜,更喜歡拍照。也很喜歡自製甜點,然後很無聊給他們取個名字。 另外加碼飲食熱量紀錄APP推薦,在家吃飽但能維持體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