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來想聊主禱文的,但偏偏最近看到很多關於使徒信經的文章,或許上帝要我先講講這個。
那就這樣吧!
話說在前頭,使徒信經要討論可以有很多切入點,太過學術的東西我可沒本事,而且網路上其實關於信經的歷史也有推廣文章可以查,要蒐集資料並不困難。
我就跳過去了。
我想討論的比較是現象學的問題。
是這樣的,從小去主日學,有兩篇小短文一定會背起來(不論是否刻意,反正你遲早會背起來)。
一是主禱文,,二是使徒信經,而且都是用台語,你問我北京話版本我還背不出來勒!
主禱文是聖經中耶穌告訴門徒的禱告方式,可說是所有禱告的標準範本,有一大推可以延伸的東西,很值得深入研究。
但使徒信經是什麼東西?
給大家看一下全文,這是台語漢字版:
『我信上帝,全能的父,創造天、地的主宰。
我信耶穌基督,上帝的獨生子,咱的主。祂對聖神投胎,對在室女馬利亞出世,佇本丟彼拉多任內受苦,釘十字架,死,埋葬,落陰府,第三日對死人中復活,升天,今坐佇全能的父上帝的大旁,祂欲對遐閣來審判活人及死人。
我信聖神,聖閣公同的教會,聖徒的相通,罪的赦免,肉體的復活,永遠的活命。阿們。』
可以注意一下階層,就是三個「我信」(這是新版,舊版「信更多」,這個待會討論),這三個信,對應的正好是三位一體的上帝,也就是信父、子、聖神。
信經其實就是一種信仰綱要,一種「前提」(或者你可說這叫「設定」)。簡單說,如果你是基督徒,你就應該相信信經所描述的內容。
信經有很多款,內容主軸其實一樣,就是「宣告」對三位一體上帝的「信」,這三樣是基本,而在「我信聖神」後面的句子,新版本沒有特別寫「我信」,但舊版有,內容大多是對應信仰內容,例如相信教會、相信會復活之類,但這是不好的翻譯,信經其實強調三個「我信」,聖神後面那些子句,其實就是聖神的信,不該單獨另外去寫「我信」,免達把聖靈的工作與聖靈本身分開。
說穿了,這就是一個讓信徒用來「反覆確認」自己信仰核心內容的文案,而使徒信經就是目前最常被使用的(也是最短的),大多數傳統福音派新教教會會會使用使徒信經,有些較新的教派可能就沒在使用。
而有在用的其實也不見得知道這玩意是幹麻用的……反正就可以反射性背出來……
對,很多基督徒可能念一輩子使徒信經,卻不知道為何要念這個。
我上面說了,這就是一個「信仰告白」,是一個告白自己所相信事物的動作,別以為這沒什麼,其實就是一個「返回初心」的儀式性行為,你要讓它「有效」,就會有效,但如果你不在乎,那做再多都沒用。
因此使徒信經並不是什麼可有可無的玩意,而是如果你認真對待,它就很重要,如果你覺得沒什麼,那就不必要的狀況。
這也是現在教會裡的現象,教會儀式性在念,有的教會沒有信經……
其實,這是基督教神學很根源性的「教材」,根本是基礎中的基礎,你可以不在儀式中去念它,但實在應該在基督徒受洗之前好好學過它,因為這真的是神學基礎課程,而且很短,除非要若深入討論,不然很快就能教完。
很重要,所以不該輕忽,倒不是說一定要擺進儀式裡,但至少要好好去教導。
使徒信經是大概二世紀之後才慢慢整理出來的,不像尼西亞信經之類是由一群主教精密討論之後才端出來,使徒信經的構成比較簡單,而且「不在聖經裡面」(所有信經都是),不要搞錯阿!
這裡也要強調,長老教會新版的翻譯是比較好的,其他版本有一大堆「我信」,在神學上是很有問題的翻譯(因為原文也只有三個)。
總之,使徒信經的三段,要有粗淺的理解並不困難,第一點就是強調「信上帝」,因為祂是全能者,是造物主。第二段是「信耶穌」,這段最長,因為要解釋的東西最多,包含祂由聖靈感孕所生,因此祂是神也是人,而祂也的確被釘死,然後復活、升天,將來還要以掌權者的姿態再臨。這段內容不是單純簡短幾聖經內容,還包含對於異端思想的對抗。
最後一段是「信聖神」,不是只有一句,而是直到最後整段都是,因為這都是聖靈論的內容,因為教會是一群受召者聚集的地方,而受召來自於聖靈的感動,而且是普世大公的,也是跟歷代聖徒相通的,而聖靈-也就是上帝本人的能力,更包含赦罪、復活與永生。
當然,你要做更多學術性討論那東西可多著,但一般性教導這樣就夠了,當然如果能提出更多質疑來挑戰,那就能更有效深化神學思辨,更加認識上帝,不過就入門來說,這樣就夠了。
所以,只要是基督徒,最好都認真「學過」使徒信經是比較好的,至於禮拜儀式中要不要念,這我就不去限定了,但請記住,這是個「回歸初心」的動作,我倒是建議至少在重要節期(主要就是復活節與聖誕節)要念一下,受洗儀式其實也很適合念。
但前提就是,教會該好好教導使徒信經的意義,不然念在多都沒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