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身營會-見證·蕭振宏 弟兄
27歲的振宏目前在美國佛羅里達州攻讀物理博士學位,從小成長於基督化家庭,父母親對於品格的要求甚於成績,因此振宏說,早在高中時期自己就很確定未來的目標與方向。推甄上高師大物理系後,申請美國姊妹校的交換學生隨即到美國進修一年,因此認識了女友,兩人交往2年並經過婚姻輔導後、返回台灣的一年內須完成申請博班、當兵、再度前往美國等等事宜,所以在大學畢業時就與當時的女友毅然決然地走入婚姻。然而,這段婚姻卻在4年後嘎然而止。
#勇於走入婚姻 卻因為未來藍圖細節不一致而分離
身處普遍晚婚的年代,23歲願意走入婚姻的人極為少數,我們不禁好奇,他當時怎麼會做下這樣的決定? 他說,兩人對於未來的目標大致上看似相仿、都有對家庭的藍圖與想像,前妻願意陪他前往美國深造,雙方看待感情也都是認真的態度,因此兩人敢於步入婚姻。然而真正進入婚姻之後,雙方才深入了解到彼此對未來更詳細的藍圖、規劃其實並不一致 : 內心較缺乏安全感的妻子希望30歲以前能有房子、生兩個孩子;振宏卻認為,未來成為研究人員可能還會前往歐洲、收入尚不穩定,若堅持30歲必須有兩個孩子,自己單方面的收入不穩定無法提供孩子穩定的生活開銷,因此這段婚姻仍必須走上結束一途。
#自我認同議題的浮現---父親的認同、自我認同、對妻子的認同
三年前父親因病驟然過世,去年振宏回台灣處理父親過世後的相關事宜,家人知道離婚對他造成相當多的傷痛。因此參加過「單身營會」的家人推薦他也去參加。在整個過程中他看到更多的是與父親的相處、信仰如何形塑出自己的性格與對婚姻、對妻子的影響。
振宏說,在營會中他除了要向人坦露自己失婚的經歷、擔心他人的評價與眼光,更多的是讓他看到自我認同的議題。任教職的父親性格安靜、對於振宏的作為並不責備也不加讚美,更重視父親肯定的他,因此不知道自己在父親心中的價值、內心深處渴望能得到父親對他能有口頭上的肯定,加上傳統教會的教導凡事為榮耀神,無形中讓他形成成果導向、要求完美的個性、內在其實有很大自我價值認同的問題,振宏說 : 自己內心深處其實相當害怕失敗,一旦失敗便想躲起來。他很期待即使自己失敗時,也能得到父親的認可、想知道自己是被父親無條件喜愛的,但過往他並沒有意識這些影響到自己對自我的認同。
相同的議題也轉移到他與妻子的相處中,雖然常常讚美妻子,然而回首過往,他發覺自己對妻子的讚美往往也是針對作為,因此前妻常常告訴他,不知道自己本身對於振宏而言是不是"有價值的"的人。他似乎複製了自己對待自己的方式去對待妻子。在營會之中他才發現到自己不懂得欣賞自己、當時也不懂如何單純的欣賞妻子、看重她的價值。
在談論到過去經驗對未來親密關係的害怕時,振宏說他在那一刻心沉下去了,他不知道為什麼,而神在那個當下告訴他"你覺得自己被拋棄了",他才意識到離婚觸發他害怕未來碰到親密關係仍會害怕被丟棄。而後,神給他一幅畫"你要像摩西在荊棘前脫下鞋子一樣,脫去身上所有的一切。因為在神的眼中你不需要任何裝飾,就已是完美的被造、寶貴的存在" 他第一次感受到神的溫暖如此真實的包覆著自己。
神也要再次祝福他的婚姻,並再次給他一幅圖畫"當時的婚戒被丟棄在水溝,但有一雙手把婚戒撿起來,並給他一對新的婚戒,告訴他 : 兒子,你的婚姻是我看為寶貴的,即使你感覺被拋棄,我也從不撇棄你,而且我要給你一對新的婚戒"。透過這兩個畫面,振宏說,自己第一次感受到猶如被神抱在懷中、真切感受到神的愛與完全的接納。在狀態仍舊起起伏伏的過程中,只要感到低落,就向神尋求安全感、以神做為自己的滿足。
振宏說現在他才學會欣賞自己,並更願意向神敞開,敢明確告訴神自己的需求,能認同不是因為自己能完成甚麼才代表自己是有能力的,而是神所創造的自己就是有能力的,經歷到神真的是垂聽禱告的神。也體悟到由於自我價值不夠健康,害怕關係受傷,一旦產生衝突便不敢向前妻明確表達自己的需求與感受,然而長期相處很多問題形成的初期若不敢勇於表達或溝通,就容易在日後形成更大的問題。
在前妻與自己協商離婚先離開美國之際,振宏就很深刻感受到"心中的撕裂傷是真實存在的"。而神也鼓勵他,在這樣的過度期,不要過度強迫自己,給自己緩衝的時間。即便經歷這一切,他依然期待婚姻,因為在婚姻中的喜樂是之前未曾有過的,一天的疲憊在回家時知道有個人等候自己就解除了,那是無比幸福與甜蜜的滋味。因此他鼓勵所有婚姻曾經失敗的人,在傷癒過後,認真而縝密思考自己對婚姻的藍圖與期待,還是可以對婚姻再次有期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