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案在向輔導者表述自己的痛苦、失落、無助,這件事情是在他的諸多思考後的結果——自殺。即便自己在繼續努力,所有愛他的人都離他而去,不愛他的人也從未停留,個案陳述自己活到現在就夠了。
如果你是輔導者,聽到這段陳述,你要怎麼回應?
.你會想要怎麼做?(個案陳述跳快車道很容易害到人、如果跳住家會影響附近居民,所以個案自己思考選擇跳學校某大樓,會找沒有人的時候,不對他人產生傷害)
.會想要跟誰說什麼嗎?(個案表示沒有,沒有人際關係,在學校孤獨一人,失去女友後,就會直接回家)
.會恨女友嗎?(我不恨他,因為他現在的男友確實很好)
.確實沒有什麼理由活下去,是否能陪我去逛街?(與個案建立連結)
.我們要有真實經驗的坦露,建立與個案的同盟關係,比如:學生翹課,你叫他下次不要翹課(無法連結);但是我們回應你翹課怎麼被抓,我也想翹班(跟學生連結苦與痛)。聽到你這樣說,我感覺也很痛和難過,經驗上的此時此刻的袒露。讓個案覺得我們與他靠近、有貼近的感覺。
自殺的人前期反應:各種複雜情緒、極大的負向想法、對於未來有極大負向思考、跟他人的關係也會截斷、過去有自殺史。
精神疾病:憂鬱症、情緒控制障礙
有很多隱而未見的情緒障礙,當碰到最創傷之處,很容易自傷、自殺。
因為有太多的情緒流動,都是一直一直壓抑,到促發之後,就會一口氣爆發。
第一種是原生經驗的壓抑:生命中的苦和憂鬱綁在一起。
個案從小到大是痛苦,單親的外公很疼他,偏偏國中時外公過世,愛被阻斷,而女友的出現讓他燃起原來我可以被愛,卻又在後來被駁斥自己不配得到愛,這會讓個案感到十分痛苦。
第二種是突發事件造成的創傷:突然被霸凌、很愛的對象分手、死亡。
促發事件消失,急性創傷可能會慢慢走出來,復發機率不高。
主責社工也會被指派(法定保護人)需要去照顧個案,因為爸爸不見、媽媽過世,後來外公也過世,所以國家會指派人來照顧個案。
.此時此刻展現我們自己的真誠
因為你就站在這裡,就正在跟我對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