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輔導中自殺危機的處理與應對

探索輔導中自殺危機的處理與應對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個案在向輔導者表述自己的痛苦、失落、無助,這件事情是在他的諸多思考後的結果——自殺。即便自己在繼續努力,所有愛他的人都離他而去,不愛他的人也從未停留,個案陳述自己活到現在就夠了。

如果你是輔導者,聽到這段陳述,你要怎麼回應?

.你會想要怎麼做?(個案陳述跳快車道很容易害到人、如果跳住家會影響附近居民,所以個案自己思考選擇跳學校某大樓,會找沒有人的時候,不對他人產生傷害)

.會想要跟誰說什麼嗎?(個案表示沒有,沒有人際關係,在學校孤獨一人,失去女友後,就會直接回家)

.會恨女友嗎?(我不恨他,因為他現在的男友確實很好)

.確實沒有什麼理由活下去,是否能陪我去逛街?(與個案建立連結)

.我們要有真實經驗的坦露,建立與個案的同盟關係,比如:學生翹課,你叫他下次不要翹課(無法連結);但是我們回應你翹課怎麼被抓,我也想翹班(跟學生連結苦與痛)。聽到你這樣說,我感覺也很痛和難過,經驗上的此時此刻的袒露。讓個案覺得我們與他靠近、有貼近的感覺。


自殺的人前期反應:各種複雜情緒、極大的負向想法、對於未來有極大負向思考、跟他人的關係也會截斷、過去有自殺史。

精神疾病:憂鬱症、情緒控制障礙

有很多隱而未見的情緒障礙,當碰到最創傷之處,很容易自傷、自殺。

因為有太多的情緒流動,都是一直一直壓抑,到促發之後,就會一口氣爆發。

第一種是原生經驗的壓抑:生命中的苦和憂鬱綁在一起。

個案從小到大是痛苦,單親的外公很疼他,偏偏國中時外公過世,愛被阻斷,而女友的出現讓他燃起原來我可以被愛,卻又在後來被駁斥自己不配得到愛,這會讓個案感到十分痛苦。

第二種是突發事件造成的創傷:突然被霸凌、很愛的對象分手、死亡。

促發事件消失,急性創傷可能會慢慢走出來,復發機率不高。

主責社工也會被指派(法定保護人)需要去照顧個案,因為爸爸不見、媽媽過世,後來外公也過世,所以國家會指派人來照顧個案。


.此時此刻展現我們自己的真誠

因為你就站在這裡,就正在跟我對話。









avatar-img
馨的日常 Sin's Tea Time的沙龍
4會員
41內容數
🌟 「馨的日常 Sin's Tea Time」是一個溫暖的小天地,讓我們一起品味生活的細節與智慧的分享。在這裡,馨將與大家分享她的日常點滴,包括學習與成長的故事、參與各種研習的心得、以及閱讀書籍中的啟發與感動。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本文探討了一系列課程活動,幫助學生認識和表達自己的情緒。文章描述了通過圈出情緒詞彙、選擇心情牌卡以及不記名書寫情緒事件的方式,促進學生對自身情緒的覺察與交流。這些活動不僅讓學生理解情緒的多樣性,還鼓勵他們以正面、接納的態度面對情緒困擾,培養同理心和情感表達能力。
本文分享了同學們在焦點治療與理性情緒行為治療方面的經驗和見解。同學A強調焦點治療的實用性,幫助個案釐清當前問題,提升解決能力;同學B則探討理性情緒行為治療的觀點,強調事件與情緒並不相關,並分享學生的反思與成長經驗。這些理論的應用和反思對於輔導工作提供了深刻的啟發與思考。
本文探討諮商心理衡鑑在臨床心理學中的關鍵性,強調心理衡鑑不僅是診斷過程的必要環節,更是形成有效治療計畫的重要工具。文章介紹心理衡鑑的多重目的,包括問題界定、介入策略及案例整理等,並解析生物心理社會系統理論與互動建構論的重要性,最後討論心理衡鑑中的常見迷思及原則,旨在促進更深入的理解與應用。
本文探討了在紀錄書寫過程中所面臨的各種挑戰,包括如何簡潔扼要地呈現內容、不帶主觀情緒的書寫技巧,以及在紀錄個案情緒表現時所需的中性詞彙選擇。此外,文章介紹了使用SOAP方法進行紀錄的策略,確保內容的準確性與完整性。最後,通過實際案例,強調在書寫過程中應保持客觀性,並持續追蹤個案以提供有效支持。
本文探討助人工作的多個面向,包括輔導者提供的情緒支持和釋放、有效的生活技能學習,以及建立健康人際關係的過程。本文還分析了助人工作中的潛在問題,如過度依賴和不健康的誘因,並提供技巧來提高學生的求助動機和情緒健康宣洩的方法。這些議題對於教育和心理輔導領域專業人士而言,均具有重要的實務參考價值。
本文介紹自覺輪的概念及其應用,包括五個範疇:知覺、想法、感受、需求與行動。自覺輪幫助個案清晰地表達其內在情感與需求,同時也促進他人對其的理解。藉由詳細探討自覺輪的運用,本文強調如何在面對自身及他人時,增強溝通效率,並強調在安全環境下的良好聆聽與接納的重要性。這不僅有助於個人的成長,亦能改善人際關係。
本文探討了一系列課程活動,幫助學生認識和表達自己的情緒。文章描述了通過圈出情緒詞彙、選擇心情牌卡以及不記名書寫情緒事件的方式,促進學生對自身情緒的覺察與交流。這些活動不僅讓學生理解情緒的多樣性,還鼓勵他們以正面、接納的態度面對情緒困擾,培養同理心和情感表達能力。
本文分享了同學們在焦點治療與理性情緒行為治療方面的經驗和見解。同學A強調焦點治療的實用性,幫助個案釐清當前問題,提升解決能力;同學B則探討理性情緒行為治療的觀點,強調事件與情緒並不相關,並分享學生的反思與成長經驗。這些理論的應用和反思對於輔導工作提供了深刻的啟發與思考。
本文探討諮商心理衡鑑在臨床心理學中的關鍵性,強調心理衡鑑不僅是診斷過程的必要環節,更是形成有效治療計畫的重要工具。文章介紹心理衡鑑的多重目的,包括問題界定、介入策略及案例整理等,並解析生物心理社會系統理論與互動建構論的重要性,最後討論心理衡鑑中的常見迷思及原則,旨在促進更深入的理解與應用。
本文探討了在紀錄書寫過程中所面臨的各種挑戰,包括如何簡潔扼要地呈現內容、不帶主觀情緒的書寫技巧,以及在紀錄個案情緒表現時所需的中性詞彙選擇。此外,文章介紹了使用SOAP方法進行紀錄的策略,確保內容的準確性與完整性。最後,通過實際案例,強調在書寫過程中應保持客觀性,並持續追蹤個案以提供有效支持。
本文探討助人工作的多個面向,包括輔導者提供的情緒支持和釋放、有效的生活技能學習,以及建立健康人際關係的過程。本文還分析了助人工作中的潛在問題,如過度依賴和不健康的誘因,並提供技巧來提高學生的求助動機和情緒健康宣洩的方法。這些議題對於教育和心理輔導領域專業人士而言,均具有重要的實務參考價值。
本文介紹自覺輪的概念及其應用,包括五個範疇:知覺、想法、感受、需求與行動。自覺輪幫助個案清晰地表達其內在情感與需求,同時也促進他人對其的理解。藉由詳細探討自覺輪的運用,本文強調如何在面對自身及他人時,增強溝通效率,並強調在安全環境下的良好聆聽與接納的重要性。這不僅有助於個人的成長,亦能改善人際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