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斯拉 24Q1 財報深度分析,跟著特斯拉股東細細品味這份成績單吧 !

2024/04/23閱讀時間約 10 分鐘
  • 文內如有投資理財相關經驗、知識、資訊等內容,皆為創作者個人分享行為。
  • 有價證券、指數與衍生性商品之數據資料,僅供輔助說明之用,不代表創作者投資決策之推介及建議。
  • 閱讀同時,請審慎思考自身條件及自我決策,並應有為決策負責之事前認知。
  • 方格子希望您能從這些分享內容汲取投資養份,養成獨立思考的能力、判斷、行動,成就最適合您的投資理財模式。

一、我是誰 ?

大家好,我是Jason

首先跟各位自我介紹 ! 我是名特斯拉的長期投資人,平常出沒在Instagram,希望大家多多指教 !

我的專長是價值投資,擅長從質性分析的角度出發分析個股是否具有投資價值。在我這裡看不見任何技術面、籌碼面的資訊,這與我的信仰不符。舉凡閱讀財報、新聞內容判別及分析、中長期趨勢判斷都是我擅長的領域。

raw-image


二、前言

Hello各位,又到了一季一度和各位見面的日子~

今年換了份新工作,高強度的工作讓我有點分身乏術,但在財報日給各位最即時又專業的文章,是我個人的一點小堅持~ 如果你/妳認同我的付出,希望能幫我把這篇文章分享給所有需要的人!


在文章開始前,我給本次財報一個簡評:特斯拉面臨的挑戰不小(好吧,比起倒閉,現在的難關只是小兒科),但同樣也可能是不亞於Nvidia暴漲,史詩級別的好機會。

但必須先告知,特斯拉並不是一家一兩年內就能發酵的公司,需要更有耐心。


由於書面報告實在沒有什麼值得每季追蹤的事項,況且市場上太多人有類似技能,我認為我擅長的是解析而不是闡述數據,因此本篇將以「消化財報數據後的結論」及「電話會議提出的展望」為核心主體去解析,主要ㄌ追蹤以下事項:

  1. 電動車本業的現況及展望
  2. FSD、算力(Dojo)成長追蹤
  3. Robotaxi & Optimus
  4. 4680電池、能源

以下正文開始

raw-image

三、財報數據統整

根據特斯拉官方揭露之財報內容得知 :

1.造車毛利率(不含RC):16.4% (上季17.2%)

2.營業利益率:5.5% (上季8.2%)

3.EPS為0.45(non-GAAP) ; 0.34(GAAP)

4.自由現金流(FCF):-2.5B(上季+2.064B)

5.能源毛利率24.6%(10.9%→18.4%→24.4%→21.8%→24.6%)


補充一件事:我還滿樂見特斯拉的FCF為負,對於一家高成長的公司來說,自由現金流一直保持正數,我反而會希望他們多投資一點~

以投資來說,只要投資標的近八季不要有四季以上為負就可以了,公司不但要保持擴張更要保障公司安全,要懂的拿捏平衡。


raw-image

四、特斯拉遇到了什麼困難?

從過去幾季的各種操作,再加上對這份財報成績單的解讀,我整理了以下可能原因:

  1. 景氣影響到特斯拉的銷售(純電車售價相對仍高)
  2. 消費者思維仍停留在油車,現階段更願意選擇折衷的油電車
  3. 競爭非常激烈(尤其中國),而這點讓產品生命週期很長的S3XY車款顯得更老了
  4. 4680電池研發嚴重落後,當初本能靠成本和LFP(磷酸鐵鋰)電池一拚,但景氣及純電車增速減緩反而加速電池原料成本的下降,顯得難生產的4680定位非常尷尬。
  5. 當初本預計讓寧德時代到美洲興建電池廠,以在供應Gen3電池的同時賺取豐厚的聯邦補助,在計畫落空後特斯拉根本沒有能在墨西哥生產Gen3的電池。


以上原因導致特斯拉失去年年成長的基礎,卻在這樣不穩定的情況下宣布「8/8將發表無人駕駛計程車Robotaxi」,市場由於不確定性而蒙受賣壓可想而知。

總結來說:「本業前景堪憂,卻選擇All in另一個市場難以估值的業務」是本次資本市場大幅折扣的主因。

raw-image


五、各項業務解析

1.電動車本業

我於23Q4財報解析中提到:公司已經把專注力放在下一個成長浪潮中(AI、Gen3),3/Y已是過往榮光,但絕對是養活未來夢想,不可輕易放棄的重要搖錢樹。


而多頭與空頭看法分歧也是在此:

  • 多頭:車子只是AI的載體,現在硬體少賺點也沒關係,未來會在FSD和充電賺回
  • 空頭:特斯拉是一家毛利逐年降低的電動車公司,前有中國新能源,後則有傳統車廠的油電及政治角力的夾殺,卻選擇躺平延後評價車款的推出,更遑論市場對於自動駕駛的接受度並不一定有想像中高,前景堪憂!


爭論根本沒意義,沒有人能在當下得到滿意的答案。我們專注在更務實的角度思考:假設我接受公司選擇這樣的路,我需要從這份財報得到什麼答案?

  • 事實就是電動車撐起了特斯拉多數的淨利,也是各項業務資本支出的基礎,如果電動車不再賺錢,要如何繼續撐起夢想?
  • 特斯拉手上有逾200億美元,足夠他們維持擴張燒錢多久而不會有倒閉危機?


以本季28億的資本支出來說,大概足夠特斯拉斷炊兩年以上不成問題,我想實在是不需要擔心他們有倒閉危機(建議你去擔心其他電動車新創更實在)

而雖然自由現金流單季為負並不是壞事,但負2.5B的自由現金流也代表著:電動車仍是特斯拉的主要獲利來源,只要這一齒輪停止運轉,整家公司就會停擺。


的確我們在這季有遇到一些難題,比如說:紅海衝突、新Model 3和Cybertruck的產能爬坡...等等,但重點不是在少掉的5萬輛,而是在如何高品質的賣出那38萬輛。


給個簡單結論:雖然特斯拉從文化和經營上都絕不是純粹的製車公司,但依靠製車撐起多數獲利也是事實,因此車越來越難賣(不管什麼原因)導致公司負現金流,仍是一個需要注意的警訊。

raw-image


2.全村的希望-FSD

隨著全自動駕駛(Full Self-Driving)轉往端到端架構的神經網路,對V12版本讚嘆的言論隨處可見!其實也意味著「純視覺」及「傳感器融合」的多年技術之爭即將畫下句點。

在技術上,我認為特斯拉已經找到了一條可以通往成功的道路,剩下的就是去堆疊算力及耐心等待「ChatGPT Moment」。FSD累積里程只會越來越快(目前已12.5億英里),算力提升也會讓上述累積的數據被進一步消化,這是一個良性循環。


老馬在電話會議說:「即使我被外星人綁架,特斯拉也會解決自動駕駛問題。」其實就已經說明一切!接下來特斯拉要做的就是「堆疊算力」以及「耐心等待」。


當然這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尤其是消費者接受度需要時間

只不過市場多數人都沒有長期投資人所擁有的耐心,這反而成了我們的優勢。


而本季財報中也很明確表示這個轉變:

  • 完成HW3.0到4.0的轉換
  • 於財報中宣示「未來不僅是電動的,且是自動駕駛的」
  • 光是Q1就在AI中投入10億美元


而隨著推出「Autopark」等功能,特斯拉在遞延費用上也能認列更多收入,而不用一直靠吸電動車本業的奶水長大!至於擴張至北美以外,甚至是將FSD授權給友商,我想應該近兩年會有不錯進展。

3.Robotaxi & Optimus


有趣的是:全世界都知道FSD對於特斯拉的重要性,但當特斯拉真的要全力發展Robotaxi時市場反而害怕了~

也不怪他們,目前應該沒有人能夠靠自動駕駛盈利,更何況是把公司的未來賭在政府監管及人民接受度上。


目前是將在8/8正式發表Robotaxi,預計這將是一款「拔除方向盤及踏板」的劃世代車型,更採用了全新的製造技術生產,一切都是全新。

可以理解為什麼特斯拉選擇壓寶Robotaxi而不是平價電動車款(其實他們都是Gen3,只差在有沒有方向盤),除了第四段說的「目前根本沒有辦法在美洲生產」外,也是V12前所未有的成功給了他們爭取的底氣。


但儘管軟體上有充足進步,硬體上的製造仍是需要耐心等待(Optimus亦同)

目前看來,他們兩個都是要至少到25H2才有機會進行生產!

因此不要期待短期內能挹注收入進來,還是先關注技術發展即可。

4.4680電池 & 能源業務

很遺憾,目前並沒有得到更多關於4680電池的更新內容!除了Lars在電話會議提及:「我們預計到今年年底,鎳基電池的成本將低於供應商的成本。」

4680有所突破是好事,但進度真的嚴重落後

包括Cybertruck和Gen3,基本上未來所有車款都會圍繞著4680和LFP電池打造,請再多加油。


能源業務我想沒什麼好說!我想20%以上的毛利率表現將會成為常態,只不過目前也僅4億美元的營業收入,與本業的32億美元有不小的差距(這還是獲利大幅衰減的情況)。

所以真的不要怪市場把特斯拉當成造車的,因為其他業務都還在萌芽階段~


而剛剛在電話會議提到:「我們的第二條總裝線現已投入使用,我們將繼續提高位於加州Lathrop的40 GWh 超級工廠的產能,以實現滿載生產」。

預計今年Lathrop將可以達到滿載,而明年開始上海儲能工廠也能開始貢獻獲利,目前的4 GWh/季真的只是小菜一碟,明年可能有兩倍以上的成長。

raw-image

六、目前營運方向總結

其實從頭到尾老馬都沒變過,他認為Robotaxi才是特斯拉該走的方向,只是礙於現實無法貿然推出(他從2016年就喊到現在)。

數年前老馬和公司高管曾有過激烈討論,結論是有方向盤的「Model 2」及無方向盤的「Robotaxi」採用同一個平台同步發展,而不是只發展無方向盤的「Robotaxi」。


但以下原因逐步改變了特斯拉的發展方針:

  • 中國內捲嚴重,電動車成了紅海市場
  • 端到端技術的可行性以及算力的提升,讓公司預見了FSD即將成功
  • 沒有足夠的4680電池量產Model 2


在目前的條件下選擇 All IN AI我認為是合理的!特斯拉擅長以划算的價格提供高品質的產品及服務,但並不擅長中國那套透過降低售價和堆疊無用配備來提高競爭力的玩法。

售價25K的產品的確可以打入更多市場,但只要沒辦法一次把那些瘋狂降價的友商打倒,他們就能再靠政府補貼和資本市場的挹注來迅速強佔你的城池。


請記住:企業能否賺錢是投資人在意的,消費者只在意產品是不是他要的


更何況目前電動車已經不只是環保議題,更是政治操弄的手段!

當歐美國家想要時,電動車就是加速世界朝向可持續能源轉換的必要手段;但當中國藉著電動車迅速崛起時,電動車可能就是下一個被圍剿的產業。

因此電動車雖然是我們的根,但ALL IN的風險其實並不比AI還低,還更不可控。


總結來說,我們可以得出以下結論:

  1. 近兩年在製造業務上沒有能夠扭轉的契機,至少不會有大幅成長。但特斯拉也因此加快了這些產品的研發,所以反而會加速25K、Semi、Optimus的問世。
  2. 特斯拉FSD會成為近兩年發展的主旋律,不懂背後技術以及不懂FSD到底和友商輔助駕駛差距的投資人會買得很痛苦(因為想要理解它的門檻有點高)
  3. 預計能源業務的爬坡會加速,因為這是少數特斯拉還能穩定獲得收入的方式


而對於特斯拉投資看法的分歧會越來越極端,看好的人會知道電動車儘管佔比仍大,但重要性與過往相比已不可同日而語,而看壞的人仍會緊盯著電動車交付數字及獲利表現說嘴,甚至嘲笑特斯拉的FSD只是一項存在於夢境中,很難商轉的技術。


最後分享老馬說的一段話:「我看到了一條可以讓公司從現在的規模成長五到十倍的明確道路,只不過這過程要連續擊出好幾支全壘打才行。」


或許你會問:我們真的能連續擊出全壘打嗎?

我會說:誰知道,但你至少要勇敢站上打擊丘才有機會吧!


我想,接下來的日子會越來越有趣的~

raw-image



以價值投資人的角度,長期追蹤特斯拉公司的營運發展及技術迭代,替讀者縮短大量整理資料的時間,並提供獨家且專業的投資見解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