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德里展覽】詩人羅卡的遺體

【馬德里展覽】詩人羅卡的遺體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如果有機會瞻仰名人的遺容,你會想親自瞧瞧嗎?

西班牙內戰期間因作為社會主義者與同性戀而「被消失的」著名詩人羅卡(Federico García Lorca),其屍首可能的下葬地點一直是史學家的調查重點之一…如今經過將近88個年頭,人們有機會近距離窺探了!!喔喔~別擔心會看到死人骨頭!

事實上,這個羅卡的「遺體」是現年48歲的馬德里藝術家梅里諾(Eugenio Merino),用硅膠與聚氨酯製成的「藝術品」,命名為「廢墟」,近日於馬德里市藝廊《卡拉班切爾的回憶》(Memoria de Carabanchel)裡唯一展出作品。

展廳位於一座老舊的工業倉庫,走進空無一人的展場,空氣中飄散著一股油漆與潮濕的味道,每踩一步,鞋底與沙石地面摩擦的聲響伴隨在耳邊,這樣的寂靜讓人有些不安。在現場仔細觀看,這個詩人羅卡身體比例頗大,平靜的臉龐像是沉睡在夢鄉中,手部的肌膚細緻到過分真實。


藝術家梅里諾表示,在佛朗哥的獨裁政權下,有許多失蹤者至今遺體仍下落不明,而羅卡也是其中之一。相較於馬德里聖安娜廣場上的羅卡雕塑─手捧白鴿─被塑造成和平的象徵,梅里諾透過這個「遺體」想呈現的是壓迫與野蠻,呈現西班牙內戰人們共同經歷過的創傷。

展覽到5月11日,在馬德里的人有興趣也可以去看看囉!

註: 1. 卡拉班切爾區(Carabanchel):馬德里移民人口比例偏高的區域,過去被視為勞工階級地區,在獨裁者佛朗哥政權期間,是馬德里省監獄(1940-2008)的所在地,曾留下許多政治犯的足跡。2023年卡拉班切爾被知名雜誌Time Out選為全球最佳地區第3名,甚至將之比喻為紐約的蘇活區,匯聚時尚畫廊、創意空間與美食餐廳,被視為融合傳統與前衛的地區。不過由於該區的街道髒亂、低收入、高犯罪率等社會問題,這個排名也引起不少當地居民的嘲諷訕笑。

2.藝術家梅里諾(Eugenio Merino):1975年馬德里出生,以意識形態與關懷人權為創作重點。2012年曾因《永遠的佛朗哥》(Always Franco)的作品(將佛朗哥假人放在飲料直式冰箱內)引起軒然大波,甚至遭佛朗哥基金會以損毀名譽提告,幸而最終被法院駁回。

avatar-img
西班牙譯鄉人 - 無墨報
31會員
73內容數
【關於無墨報】西班牙文是Letras sin tinta。在這個不用墨水也能發報的年代,我有些話想說、有些字想寫。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繼在塞哥維亞水道橋來回閒蕩後,這趟旅程也發現這個由塞哥維亞省級監獄改造而成的藝文空間...
前兩天最後一位從毛特豪森集中營(Mauthausen)倖存的西班牙人Juan Romero在法國過世了,享年101歲。2020年8月時,西班牙副總理Carmen Calvo曾前往法國探訪他,代表西班牙政府向他致敬,感謝他一生為了捍衛民主、自由對抗極權主義的行動。
歷經兩年八個月又十五天的西班牙内戰(Guerra Civil)結束時,許多西班牙人民的悲慘生活才真正開始,因為戰後唯一留下的只有「飢餓」。「我們太餓了,我爸爸不得不晚上去偷葡萄,我跟我兄弟姊妹們會去田野撿野草…我媽煮飯時就把這些野草當蔬菜煮了…」
繼在塞哥維亞水道橋來回閒蕩後,這趟旅程也發現這個由塞哥維亞省級監獄改造而成的藝文空間...
前兩天最後一位從毛特豪森集中營(Mauthausen)倖存的西班牙人Juan Romero在法國過世了,享年101歲。2020年8月時,西班牙副總理Carmen Calvo曾前往法國探訪他,代表西班牙政府向他致敬,感謝他一生為了捍衛民主、自由對抗極權主義的行動。
歷經兩年八個月又十五天的西班牙内戰(Guerra Civil)結束時,許多西班牙人民的悲慘生活才真正開始,因為戰後唯一留下的只有「飢餓」。「我們太餓了,我爸爸不得不晚上去偷葡萄,我跟我兄弟姊妹們會去田野撿野草…我媽煮飯時就把這些野草當蔬菜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