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自賽斯資料(賽斯書)《靈魂永生》
外在的宗教表現是不斷呈現出不完全靈性的內在實相
這些各種不同的人格,在宗教歷史裡的神明與先知----他們吸收了居住在某一段時間的人不同的人格在宗教歷史中以神明和先知 的形式出現,他們承載著某段時間的人們所表達的"集體內心投射
"。這種宗教劇不僅專注於並引導內在實相中必須用物質表現的面向,還希望能夠釐清這些面向。這些表現不僅存在於你們自己的系統中,也有許多被投射到其他實相系統中。
宗教本質上永遠是內心真實的外在表現。實際上,只有原始精神的存在才能賦予物質存在的意義。從最真實的角度來看,宗教應該涵蓋人在尋求意義與真理的過程中的所有努力,精神上的追求並非僅僅某些獨立的活動或特徵。
外在宗教表演的重要性和價值,取決於它在多大程度上忠實地反映了內在和私密的精神生活本質。只有當一個人覺得他的宗教表達了這種內在經驗
時,他才會認為這是合適的。
沒有任何一個教會能完全反映所有“個人”的內心感受,也很難找到一個教會能有效地消除其成員的主觀體驗——這只是表面上的成就。那些被壓抑的經驗最終會在潛意識中找到出口,累積力量與生機,形成相對應的對立面,進而創造出另一種全新的外在宗教表現。
這些戲劇確實反映了某些內在的實相,但對於那些不願直接接觸內心的人,它們僅僅是表面的提醒。他們會將象徵視為現實,當他們意識到事實並非如此時,便會感到被背叛。
在懷疑的時候,我們會尋求神的幫助,不論是什麼神,但最好是那些具有一定智慧的神靈。神靈的存在意義在於他們可以充當我們迴避問題的牆。在神明的身後,我不斷糾結於追問,讓自己神化。
神是人類在無法再忍受自己的時候所創造出來的存在。而在生命中,我始終無法找到合適的答案。
內在的神變成了外在的神
人試著形成一個新的領域,想獲致一個不同類的焦點與覺察。他的意識轉了個彎,轉到它自己外面去了,為了要這樣做他越來越不貫注於內在實相上,而因此開始一個過程,內在實相只被當作它向外投射到物質世界的樣子。
之前,人和所有其他生物明白他們內在的統一性,毫不費力地創造出環境再去感知它。為了要開始這新的冒險,必須假裝這內在統一性並不存在,否則這種新的意識總是要跑回它的家以求安全與慰籍。
因此似乎必得切斷所有的橋樑,同時當然那只是個遊戲而已,因為內在實相永遠在那兒。這種新的意識非得故意不去看它,才能開始維持一個獨立的焦點。
在此我多少是以“歷史的說法”來說給你們聽的。不過,你們卻必須了悟這過程與你們所知的時間完全無關。這種特別的意識上的探險,以前曾發生過,以你們的話來說將會再發生。可是對外在宇宙的感知於是就改變了,在那感知者看來它好像是陌生而與自己分離的東西。
傳道書: 已有的事後必再有,已行的事後必再行,日光之下並無新事。
豈有一件事人能指著說「這是新的」?哪知,在我們以前的世代早已有了。
“神”變成一個投射出去的概念
與個人無干,與“大自然”也分家。它變成人的正在浮現的“自我”之反映,帶著它所有的光輝、野蠻、力量與統御的企圖。縱然有其明顯的不利,這個探險卻是極富創造性的,代表意識的一個“進化”,豐富了人的主觀經驗,而的確增益了實相的幅度本身。
可是,為了要被有效地組織起來,內在與外在經驗就必須表現為分開的、不相關聯的事件。歷史上來說,“神”的特性隨著人的“自我”的改變而變。不過,“自我”的這些特性是被強烈的內在改變所維持的。
內在特性這種最初的向外推進而形成自我,可以比擬為無數星辰的誕生——一件起源於主觀層面與內在實相之內的事,而產生了不可測量的後果。
“自我”由內而生,因此必須一直誇耀其獨立性,同時又不得不維持對它的內在根源的確信。 “自我”對它的處境感到害怕,恐怕它會溶回到它所來自的“內我”。但它的出現給了“內我”一種新的回饋,“內我”不只可以由一個不同角度看看它自己;而且經由這個新角度,“內我”可以瞥見,它以前所不知的種種發展的可能性。
小心你們所選擇的神明
“內我”是在一個不斷成長的情況,因此,每個人的內在部分把這知識向外投射。這種需要—人類心理上與精神上的需要—要求內在與外在兩方面的重大改變。
本來被埋沒的慈悲與了解的特質現在能露面了。它們不只是私人性的,並且是整體性地湧起,增加了一個新的原動力,並帶來了一個自然的“新”方向——開始將它所知的它自己的所有部分召喚到一起來。
被忽視的慈悲與理解的特質如今得以顯現。這些特質不僅僅是個人的,而是整體性地湧現出來,帶來了一種新的動力,並指引出一個自然而然的“新”方向——開始將它所認識的所有部分整合在一起。
因此當“自我”認知它對內在實相的依賴時,人對“神”的觀念開始改變,但這場戲必須在目前這架構裡解決。
有一個面孔在所有面孔後面
,這卻並不表示每個人的面孔不是他自己的。這還未發生的新戲劇-代表了內在與外在戲劇兩方面的另一個階段,在其中露出的“自我”對它的遺產變得覺察多了。
“神明”的旅程代表人自己向外投射的意識之旅程。可是,一切萬有是在每一個這種探險裡的。它的意識、它的實相在每個人之內,也在人所創造的神明之內。最後那個辭用小寫,而神明gods永遠應該用小寫的。一切萬有-God才是大寫的。
自然,神明獲得了一種心靈的實相。我並不是說因此他們不是真的,我卻多少是在給實相的本質下定義。在某種範圍內以下的說法是對的:“小心你們所選擇的神明,因為你們將彼此互相加強。”
這樣一種神明和人的聯盟建立了某些“引力場”。一個執著於某個神明的人必然大半是執著於他自己的投射。在你們來說,有些投射是創造性的,有些是破壞性的,雖然後者很少被人認知為如此。
開放的觀念有助於我們擺脫自身的偏見,使我們能更有效地接觸到實相背後的靈性。古老的傳說中,許多神明和惡魔被認為守護著通往其他實相層次和意識階段的入口。
種種對立性和深奧的統一性
想要嚴密、精確地表達內在實相的任何企圖是失敗的、極度誤導的,並且有時還很危險;因為你們的確創造你們自己的實相,並按照你們的內在信念活在其中。因此,也要小心你們接受的那些信息。
沒有魔鬼和惡魔,除了你們的信念創造出來的那些以外。如前面提到過的,善與惡的效果基本上是幻覺。以你們的話來說,所有的行為,不管它們看起來是何性質,全是更大的善的一部分。我並不是說一個好的目的能使你認為的一件惡行成為合理。當你仍接受善與惡的-二元性效果時,那你最好還是選擇善。
只有在你們自己的實相系統裡,“對立性”才有意義。它們是你們的基本假設的一部分,因此你們必須把它們當作基本假設來看待。可是,它們卻代表了你們不了解的深奧的統一性。你們對善、惡的觀念大半是來自你目前所採用的這種意識。你感知不到全體,只感知“部分”。
對立性效果是欠缺感知力的結果。既然你們必須在如你感知的世界裡運作,那麼對立性將會顯得是“存在”的條件。可是,這些因素是為了某些理由而被孤立出來的。你們在被教導,你們也正在教自己去處理能量,去與一切萬有一起成為有意識的創造者,而發展階段或學習過程之一,就包括了將種種對立都當作是實相來處理。
在你們來說,善與惡的概念幫助你認識存在的神聖及意識的責任。對發展中的“自我”而言,對立的概念也是必要的指導方針。“內我”是對統一性的存在知道得很清楚。

你怎樣在潛意識裡撒種,在你的身體和環境以及外在的實相也必怎樣收穫
無論你的意識以相信什麼並是真實的,你的潛意識都會接受並實現。 無論你習慣性的想法都會沉入潛意識。 潛意識是情緒的座位,是一種創造性的思維。 一旦潛意識接受了一個想法,它就會開始執行它。 無論你感受到什麼都是真實的,你的潛意識都會接受並帶來體驗。 --賽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