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雷提醒】
「為什麼不相信共事多年的人,卻相信毫無實據的謠言呢?」
網路的虛實和科技所帶來的世代差異我認為是《奪命炎上》這部小說最核心的兩個議題。
故事從一個真假難辨的兇殺案推文開始,一位原本和事件無關的大學生初羽馬猶豫了許久,決定把這則還沒有太多人注意的推文分享出去,沒想到這則貼文卻在網路上掀起風暴,許多人都開始當起鍵盤柯南,急著要從網路流言和新聞報導中揪出真兇的身分與動向。
有人說人性都是嗜血的,而網路的隱匿性更放大了這塊黑暗面。背後的操縱者很清楚這個道理,上傳了一則隱晦的兇殺案,宛如把一塊飄著血味的生牛肉丟到狼群裡,引來網民磨刀霍霍,不顧吃相的推擠踩踏,要將眼前的肉塊連骨帶血的吃乾抹淨。
然而,這則推文看起來再怎麼真實,透過每個章節的視角轉換,讀者能漸漸了解到這是一個冒用他人名義設置假帳號,計畫多年的陰謀。被冒用名義的山縣泰介在被誣陷後不得不開始逃跑,而除了他之外,其他人都是透過網路或是轉述來拼湊案件的樣貌和山縣泰介逃跑的動向,從這樣的對照可以看出資訊只要經過轉手都會逐漸失真,網路上不斷轉推再轉推的推文中往往摻入猜測或杜撰的色彩。
從視角的轉換也可以看出每個世代對網路的認知、熟悉程度差異很大,這個冒用名義的兇殺案能夠成立,也是因為山縣泰介平常不用社群媒體,沒有機會知道原來有人假借他的人設經營帳號長達十年。此外,小說中也從不同世代的眼光出發評價其他年齡層的描述,可以看出各個世代處世的差異和隔閡。
我認為小說花了許多力道在反映社會現實,但作為主線的山縣泰介的人物設定卻讓我有一點困惑。為了讓山縣泰介走上逃亡之路,故事必須設定在出事後他不被上司和同事信任,又被警察懷疑的處境。但他畢竟是在大公司工作,也算是有一定分量的主管階層,在事發後竟然只能選擇逃跑,卻沒有律師團隊或其他專業資源的後援,顯得有點脫離現實。這部分很期待作者在後續的章節中如何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