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心》是 2023 下半年口碑相當不錯的陸劇之一,它講述三位截然不同的醫生在東立醫院心臟中心裡,從一開始的衝突不斷,到經過相互理解後,逐漸變得默契無間的故事。
我認為《問心》是一部入門門檻偏高,但會越追越上癮的作品!它詳實刻劃了醫院的人情冷暖、人與人之間的磨合成長,所以一開始很容易對劇中太現實的場面望之卻步;可若有耐心看完前幾集、習慣它的調性後,裡面每位醫生和病人的故事都會深深觸動我們的心。
⚠ 以下有大量劇透請注意 ⚠
周筱風、林逸、方筱然三位主角是《問心》這部作品的核心。他們三人性格天差地別,周筱風沉穩冷靜、循規蹈矩,是一個自帶距離感和威嚴感的人;身為天縱之才的林逸則老是急躁莽撞、劍走偏鋒,不把規矩世故放在眼裡;至於「小太陽」方筱然就像是兩人間的調和者,性格樂觀細膩,無論醫護或病人都能被她的正能量感染而打起精神。
這三人看似如此不同,但其實都有一顆救死扶傷的赤子之心,為了病人爭執不休、為了救人四處奔波。也正因有著同樣的理想,他們最終才能成為彼此重要的朋友。
「正因為每個人對公平的定義是不一樣的,
才顯示出規則的重要性。」
相較於林逸的衝動、筱然的溫柔,周筱風是這三人中最理性的一個。他就像是心臟中心的定心丸,醫術精湛又穩重負責,和其他科室的關係也相當不錯。每當心臟中心發生緊急狀況,他都能在短時間內請來外援控制住場面,可說是軟硬實力都相當優秀的一位領導者。
不過與此同時,筱風的寡言也散發著一股生人勿近的距離感。基本上除了工作以外,他幾乎不怎麼和同事互動,鮮少流露情緒,甚至連病人無力回天時也不會哭泣,反倒一下就能繼續投入在工作裡。
這種過度理性的冷漠,讓筱風感覺起來總像個冷冰冰的機器人,但他的內心其實相當溫暖。
他比誰都重視心臟中心的夥伴,所以會努力替韓笑爭取公道、替護士長夫妻尋找傷害最小的方案、為林逸更改自己課題的方向;
他也比誰都關心醫院裡的病人,所以會細心照拂晏總的需求、為了薔薇的安全忤逆白主任、同理姜一寧的處境而否決安裝葉克膜。
筱風的冷漠並不是他真的冷血無情,只是他比較不擅長表達自我罷了。
在筱風小的時候,他的母親方竹清為了逃離傳統的夫家,選擇離婚到東江追求理想。她的離開在筱風心裡留下了不淺的傷,不管是自小缺席的母愛、因而充滿仇恨的的家庭,都讓筱風漸漸變得不敢把想法表露出來。
他已經太習慣把苦都吞進肚子裡,深怕別人對自己失望,所以一句關心要刪刪減減才發得出去、被誤會了不懂得據理力爭、悲痛欲絕也要等沒人的時候才敢痛哭出聲。
受童年這道傷影響,筱風對母親的情感也一直存在一些矛盾。他對她既有埋怨、有質疑,卻也有憧憬、有崇拜。
以一個孩子的角度來看,他當然無法對她的離開感到釋懷;可若以後輩的角度來看,方竹清的優秀又讓他無法否認她當初的選擇是正確的。
這種矛盾心理和他後來看不慣白主任的作為卻無法反抗是一樣的道理。他重視白主任曾經的恩,所以無法批判他現在的錯;介懷母親曾帶給他的傷,所以無法接納她現在的好。
這樣的瞻前顧後、優柔寡斷,恰巧和率性而為的林逸完全相反,兩人才總會發生衝突吵起來。不過也多虧這些碰撞,筱風才能透過他慢慢理解到「活在當下」的重要性。
林逸是個什麼情緒都藏不住的急性子。生氣的時候不管三七二十一就要討個說法,堅持的事不管誰來勸都沒法攔他,總是不顧眾人眼光想說就說、想做就做。這種任性雖為醫院帶來了不少麻煩,可也正好是筱風最缺乏的。
我想筱風和林逸的故事之所以亮眼,最大原因就在於他們的缺點和性格剛好互補。筱風的沉穩能夠磨掉林逸目空一切的傲氣,讓他學會尊重身邊每位夥伴、平等照拂每位病人;林逸的果敢則點出了筱風優柔寡斷的毛病,讓他鼓起勇氣做自己想做的事、反抗那些不合理的遭遇。
「我自己當醫生以後我就發誓,
凡是經我手的病人,
我一定不惜一切、傾其所有地去救他。」
講完筱風,接著聊聊林逸吧!
林逸是一名心血管外科醫生,年紀輕輕就解決過無數次高難度手術,因而以「天才」之名聞名醫界。
所謂的「天才」身上都會有一股別人沒有的靈氣。他們不會拘泥於既有框架,常會用別出心裁的方法達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就像他能在沒有 CTA 的情況下完成張雨熙的手術、會想到用勺子清除宋星岩的巨型腫瘤一樣。
和筱風一樣,林逸的性格也很大程度受到了原生家庭的影響。
林逸出生在一個有著擴張性心肌病(擴心病)遺傳史的家庭,在親眼見到父親和哥哥輪流確診後,那種不知何時會輪到自己的無力感,讓林逸從小就理解「活在當下」的重要性;也由於他的家人皆飽受擴心病所苦,他對救人一命的執著也遠比其他人更強烈。
因為曾經看著家人被醫生放棄而喪命,他才會拚了命拯救每位經手的病人。
之所以故事起初的林逸會有種壓根沒把別人放眼裡的傲氣,正是由於他過去確實靠自己這雙手救了許多可能早就被放棄的病人,他才習慣盲從於自己的判斷,牴觸所有和他意見相悖的人。
他的一意孤行,某方面也象徵他對其他醫生並沒有什麼信任感。他過硬的實力和幼時家人去世的刺激導致他無法全心信任別人,就算是台上協助開刀的夥伴,他也不會以平等的態度對待,始終只把他們當成輔助角色而已。做什麼決定還是他說了算,有什麼後果也只想他自己承擔。
林逸的傲氣是直到遇上技術和他不相上下的筱風之後,才漸漸有了改變。
若先撇開性格不談,林逸和筱風其實很類似,他們同樣年輕有為、同樣醫術精湛,單論專業水平,兩人不分軒輊。只是筱風比林逸更懂得人情世故,更有能力組織不同專業的夥伴一起解決難題。
不管什麼行業,只要到了職場,就沒有什麼工作有辦法單靠一個人完成。就像宋星岩那場高難度手術,如果沒有筱風幫忙把團隊成員一一湊齊,這個刀根本連開都開不了。
當林逸親身經歷過無人協助的窘境,他才能明白自己並沒有想像中那麼無所不能。在沒有人幫忙的情況下,他一個主刀醫生再怎麼天才,那也什麼事都做不到。
如果說林逸帶給筱風的是做自己的勇氣,那筱風教會林逸的,就是尊重別人的謙遜。
無論是台上的每個夥伴、經手的每位病人,他們都有自己的價值和情緒。手術台上主刀醫生當然重要,但助手、體外、麻醉、護理師也都不可或缺;有權有勢的病人想享受特權當然不公平,但他們會對手術感到害怕和焦慮卻是情有可原的。
在深入了解每個人的狀況前,不先入為主地抱有成見,學會接受自己的渺小,這就是林逸的成長。
所以越到故事後期,我們越能發現林逸會開始低頭向別人請罪、會真誠地對夥伴道謝。這都是因為他在一次次緊急狀況中理解了「團隊」的重要性,不再把自己放得那麼大,能敞開心扉建構平等的信任關係。
「我經常在想,天底下還有什麼工作,
能像我們這樣每天聽到那麼多謝謝。」
從以上兩位主角的介紹中可以大概看出來,筱風和林逸都是一個負傷長大的孩子,他們的原生家庭都為他們帶來了某些傷害,不過筱然就與他們完全相反。
筱然是方竹清再婚生下的女兒,跟筱風不同,筱然從小就在充滿愛的家庭長大,生得樂觀開朗、活潑貼心,有她在的地方就會充滿歡笑。
筱然身上最討喜的地方,就在於她懂得體恤每位病人的難處,也總能看見每位夥伴真正的價值。
當林逸先後挨了江主任和筱風的罵,只有筱然肯定了他對病人負責到底的態度;在痛失摯愛的薔薇試圖自殺被搶救回來後,也只有筱然留意到她身上那件被剪破的婚紗,跑遍好幾家店也要將它修補完整。
筱然這顆「小太陽」既照耀了 GICU 的病人、心臟中心的同事,當然也照耀了筱風和林逸這兩個受過傷的人。
筱風作為筱然同母異父的哥哥,他對筱然打從一開始就有疙瘩存在,畢竟她和母親的親密看在筱風眼裡,都相當於證明「自己是母親被拋棄的存在」,不可能沒有心結。
然而筱然卻從未因此疏遠他。從上醫學院的那天起,筱然就把筱風當成自己的榜樣,他發表的論文她每篇都看、他送來的書她每本都讀、他得獎的時候她比他還開心、他被人刁難她也比誰都不高興。
對筱然來說,筱風不只是哥哥,更是她從醫的偶像,所以就算碰了釘子也不會氣餒,總會選擇看見他對自己的好,體諒他態度不好的地方。
在筱風這條故事線裡,筱然擔綱了他和母親化解心結的關鍵。當兩人無法坦率說出關切時,筱然替他們轉達了想法;而當他們畏縮不前時,也是筱然在後面幫忙推了一把。
原本筱風和她們之間有著明顯的隔閡,可在筱然一次又一次的照耀下,他慢慢接受了這個妹妹,會開始疼愛她、關照她,甚至為了她向病人家屬動怒;他也漸漸融入了這個新家,會準備禮物參加母親的六十大壽,會帶著筱然衝去監察機關看望被訊問的母親。
至於筱然和另一位主角林逸的故事,就要來得複雜一些。
我知道很多人看到後半段時,會對林逸的態度有點感冒,但若單就礙於家族病史拒絕筱然這件事,我認為他的決定是非常合理的。
不知道有沒有人思考過,為什麼林逸向來果敢衝動、不計後果,卻會在護士長孩子患有先心病這塊站了完全相反的立場?
相信這個問題對大部分觀眾來說不難,因為林逸自己就是生來便背負遺傳疾病風險的那種人。自出生起就得擔心自己哪天發病,一旦發病就注定得過著不停回診、手術、治療直至死亡的生活。
就算我們沒有類似的經歷,光看劇中那些飽受心臟病所苦的病人,就能知道成天進出手術室的生活並不好過。更別說此時的林逸已經經歷過兩次家人從健康、發病到死亡的過程,不管是對疾病本身的恐懼、身為陪病者束手無策的痛苦,他都有比別人更深刻的體會,所以他才會千方百計阻止護士長把孩子生下來。
而他拒絕筱然也是相同道理。若筱然與他在一起,那就等於把這份痛苦傳給了她和他們未來可能有的孩子身上,他能接受自己承受這些痛,卻無法接受心愛之人要陪他吃這些苦一輩子。
筱然的溫暖確實溫暖了許多人,不過這也讓愛她的人很容易對她產生像對小孩一樣的保護欲,會不希望她的美好被痛苦或不幸所糟蹋、希望她永遠快樂天真。
可站在筱然的立場看,當每個人都在用自以為是的方法愛她時,她真的會幸福嗎?
筱然最後用立場互換的方式,讓林逸理解自己愛他的決心並沒有比他少一分一毫。既然他都願意陪著 HIV 陽性的自己度過未來的險阻,那為什麼她就不能陪他面對充滿不確定的餘生呢?
當然我能理解有些觀眾還是會不太認同筱然的決定,畢竟陪病照護的辛苦沒有親身經歷過真的很難體會,我也不想討論她的決定到底是對是錯,不過我覺得劇中曹老師說過的話還滿值得我們思考一下:
「一個新生命的誕生,有各種不同的可能,但未必就是你所擔心的最壞的那種。」
其實疾病不見得就等於悲劇,就像罹患先心病的彩雲雖然從小就在醫院進進出出,卻依舊對外界事物充滿盼望一樣。
人生在世會遇到各式各樣的困難,也有各種面對的方法,不管這個難是大是小、選擇積極面對還是消極處理,若只單單因為害怕最壞的結果發生而否定自己獲得幸福的可能,那不等於自己先給自己判了死刑嗎?
「我們醫生的社會生命比別人都長,因為經過我們救治的病人會繼續活下去,他們是我們生命的延續。」
聊完三位主角後,剩下一點篇幅我還想特別提一下《問心》裡的醫病關係。
章秉先、張雨熙、晏暉、楊貴蘭、薔薇、花兒、莊家順、姜一寧……這些各篇章出現的病人中,肯定有幾位讓大家印象深刻吧!
之前我曾經看過《問心》團隊的一篇專訪,裡面有提到他們在塑造角色的時候,並不避諱人性的灰色地帶,也不希望刻意激化矛盾製造對立,因此劇中幾乎所有人都帶有多元的色彩。
比如有錢有勢的晏總雖然一開始總想靠關係耍特權,還因此對拖延手術的林逸感到不滿;可當他認識了那位排在他前面、差點因心包填塞沒命的病人後,他反省了自己的自私,也體諒了林逸的選擇。
總是樂呵呵關照所有醫護和病人的楊阿姨,雖然每天看起來都快快樂樂、像個孩子一樣;可她其實經歷過丈夫孩子都在地震中死去的創傷,還因此患上心碎症候群。
不滿醫院收太多錢而打了周筱風的莊家順、明知丈夫死因卻非要索取賠償金的蔣玉,雖然總是為了錢向醫院發難,可他們歸根究底只是希望女兒能有足夠的錢完成學業,不被貧困的家庭拖累。
綜觀故事裡的這些人,醫護也好、病人也好,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故事,也都有各自的困難,沒有誰是絕對的善人,也沒有誰是絕對的惡人。
我很喜歡《問心》多加著墨了這些病人的輪廓,讓他們成為主角三人以外的重點,甚至還讓他們彼此勸慰、互相影響。像是讓身為父親的章秉先去開導與父母有心結的張雨熙、讓同樣歷經家破人亡的楊阿姨陪伴薔薇走出傷痛、讓同樣流離失所的薔薇替花兒找到了家人。
雖說醫療劇裡「醫生」是主角,可是醫生並非完人,有些病人的感受他們注定無法理解。而《問心》坦然面對了這個問題,沒有過度神化醫生這個職業,而是選擇把病人的人生一同加進故事裡調和,透過不同人之間的交流,交織出一部既寫實又深刻的醫療作品。
「他們花二十塊錢出現在我的診室,我能帶給他們希望,也能從他們那收穫到信任和感恩;即便有時會有猜忌,甚至有衝突,但也同樣能從他們那收穫到寬容和成長。」
在飽滿病人故事的設計脈絡下,醫生當然也會成為被影響的角色。
醫院是救死扶傷的地方,卻也是充滿明爭暗鬥的職場,只要是職場,工作上就不會只有治病救人這麼簡單。不管是筱風會被主管影響而對執行手術有所顧慮,或林逸因不符流程的懲戒而被拔除排班,這些現實面的打擊多少都會影響醫護人員從業的熱忱。
這個時候,病人康復後的感恩,往往會成為他們找回初衷的關鍵。
就像彩雲的樂觀鼓勵了護士長一樣,雖然醫護是救人的人,卻也可能成為被治癒的對象。
《問心》整部作品都在強調「醫護與病人的關係是雙向的」,病人會從醫護手上重獲新生,醫生也會從病人那裡重拾熱情,並沒有誰比誰高貴、誰比誰低微。
所以當醫病之間能對彼此更加信任,醫生就能給予病人更適當的治療方針;反之,若醫生總對病人抱有成見、病人總對醫生有所保留的話,結果只會讓兩方都受傷而已。
斷斷續續寫了一個月總算寫完了!老實說我第一次打開這部劇的時間點還比上次聊的《古相思曲》早,而之所以這篇文章這麼晚發,主要是我第一次看的時候,大概只看三集就棄追了 XD。
就像我在前言說過的,《問心》不吃香的地方就在於它的觀劇門檻比較高,若是對心臟醫療領域完全陌生的觀眾,光是心內科跟心外科差在哪可能都搞不清楚,更別說心包填塞、擴心病、肺栓塞這些專有名詞了;再加上故事前期主角間也比較多摩擦,對我這種情緒感知敏銳的觀眾來說也會稍微有點負擔。
不過慢慢習慣這個調性之後,《問心》後續的觀劇體驗是真的很順暢!
雖然醫護病患加起來人數很多,認識上卻不太有困難,而且每位病人的故事都很飽滿,多少都有我們能夠共情的地方。有時候真的會看著看著就不知不覺哭了,像我自己就對親情故事特別沒轍,所以看到張雨熙、楊阿姨跟花兒的故事時都哭超慘的 XD!
那最後還是說回筱風、林逸跟筱然這三位主角身上。
我覺得東立鐵三角最有意思的,就是他們的價值觀雖然落差很大,很多時候卻不能明確判斷出誰對誰錯。
比如薔薇的案例裡,林逸和筱然為了她的安全而欺騙她未婚夫還有好轉的機會,這個「說謊」的舉動本身當然不對,可不這麼做就等於放著病人等死,難道這樣就是對的嗎?
再比如先心病的案例裡,筱風站在護士長的角度而希望她做宮內介入、把孩子生下來,但就如林逸所說,沒有人能保證這個孩子出生後有辦法承受一生都被病痛折磨的痛苦,難道這樣真的不算自私嗎?
現實上有很多議題都像這些案例一樣兩難,沒有哪一方絕對正確。作為民眾的我們當然可以捍衛自己的想法,不過適時聽看看另一方的論點,興許也能獲得不同的見解。
總而言之,我認為《問心》是一部相當療癒的作品。不管是對親情友情的刻畫、對生死觀念的探討、對醫病關係的觀察,劇中都有非常多值得深省的橋段,很值得花點時間好好感受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