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新冠作孽的CO2

A.H.-avatar-img
發佈於新冠科普 個房間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空氣中的二氧化碳濃度愈高,新冠病毒活得愈久

空氣中的二氧化碳濃度愈高,新冠病毒活得愈久

近期《自然通訊》研究表明,空氣中二氧化碳濃度的增加,導致了新冠病毒穩定性顯著增加(例如 800 ppm),這種影響比過去研究指出的相對濕度變化所觀察到的影響更為明顯。結果顯示,二氧化碳成為延長空氣中存在的新冠病毒壽命主要因素[i]

通過測量新冠在不同環境條件下以飛沫霧化時保持傳染性的能力,英國Bristol大學Allen Haddrell和同事發現: 病毒的穩定性直接受到空氣中二氧化碳水準的影響。研究團隊使用了一種稱為受控電動懸浮和提取生物氣溶膠到基質上的新技術(Extraction of Bioaerosol onto a Substrate, CELEBS),該技術測量溫度,相對濕度和不同氣體濃度對懸浮病毒顆粒的影響。 

在 COVID-19 大流行期間,二氧化碳監測儀被用來幫助估計建築物的通風,因為呼出的空氣都存在二氧化碳和病毒。過往的研究表明,生成後呼吸道氣溶膠的 pH 值增加是降低新冠傳染性的重要因素。在這項研究中,研究人員著手進一步了解影響病毒傳染性的呼吸道氣溶膠的潛在物理化學特性。 

作者Haddrell指出[ii]

打開窗戶可能比最初想像的更有效,尤其是在擁擠和通風不良的房間裡,因為新鮮空氣中的二氧化碳濃度較低,導致病毒更快地失去活性。

大氣中二氧化碳濃度約為百萬分之 400 (ppm)。然而,在一個封閉房間擠滿人的情況下,濃度可飆升到3000 ppm左右。研究小組發現,在這些升高的濃度下可以保持傳染性的病毒顆粒數量,可能比室外空氣中發現的病毒顆粒多10倍。Haddrell 進一步說明:

呼出飛沫中的新冠病毒具有較高的pH值(數值越大,鹼性越高)時,可能是病毒傳染性喪失的主要驅動因素。

反之,二氧化碳與液滴相互作用時表現為酸,病毒則以較慢的速度失去活性,而活得更久。此外,在通風不良的空間中高度擁擠環境下,二氧化碳濃度可能超過 5,000 ppm。Haddrell指出: 這種關係揭示了為什麼在某些條件下會發生超級傳播者事件的背後原因

另外,通過研究二氧化碳對新冠不同變種(野生型、Alpha、Beta、Delta和BA.2 omicron)的影響發現,各種菌株具有不同的空氣穩定性,而其中又以 Omicron 具有更長的壽命。研究人員認為,這可能是不同變種的pH敏感性不同的結果,對pH值更敏感的變種對二氧化碳濃度的變化更敏感。 

這些發現顯示,打開一扇窗可能比最初認為的對抗新冠傳播更加有效

  • 一方面不僅可以物理去除病毒的數量
  • 另一方面還可以使病毒更快地失去活性

保持空氣中低二氧化碳水準,將有助於降低新冠病毒存活率,而降低感染的風險。

最近的氣候研究亦表明,在未來30-80年內,大氣中的二氧化碳將超過550 ppm。Haddrell 呼籲:

因此,這些發現不僅對我們對呼吸道病毒傳播的理解具有更廣泛的意義,而且對我們環境的變化如何加劇未來大流行的可能性具有更廣泛的影響。

換言之,這些數據強調了全球凈零目標的重要性,表明即使二氧化碳水準略有提高,也可能顯著提高病毒存活率及其傳播風險。研究人員得出結論:在考慮大氣中環境二氧化碳水準增加的後果時,需要更好地理解二氧化碳濃度增加與病毒空氣穩定性的相關性。

A.H. : 既然空氣中的二氧化碳濃度愈高,新冠病毒活得愈久,那麼,再一次,

開個窗吧!

20241227: 第五次同一日有3篇格文,入選即時精選。感謝~感謝~再感謝~

🎄🎄🎄遇見方格老公公🎁🎁🎁



[i] Haddrell, A., Oswin, H., Otero-Fernandez, M. et al. Ambient carbon dioxide concentration correlates with SARS-CoV-2 aerostability and infection risk. Nat Commun 15, 3487 (2024). https://doi.org/10.1038/s41467-024-47777-5

[ii] Technology Networks (April 30, 2024): High Levels of Carbon Dioxide Increase Virus Survival and Transmission

avatar-img
97會員
203內容數
愛因斯坦: "所有的科學都只不過是日常思維的提煉。” 對於A.H.而言,每個人的內在都住著一個好奇的小孩, A.H.藉著寫科普,提煉日常的觀察與理解, 期待科學其實也能成為大家閒話家常的有趣日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A.H.科普(pScience) 的其他內容
2024年4月29日 美東時間下午1:41, 美國《時代》報導了關於 COVID-19 的“FLiRT”變種的知識,目前看起來科學不確定性仍高。不過,這個變種的名字還真希望能如其所名,來調個情就走,不要和人類糾纏。目前已知的大概是: 屬於JN.1家族,是omicron的遠親。根據美國CDC。。。
目前A.H科普的新冠科普術語索引是根據WHO最新版本ICD 11: 國際疾病分類第十一次修訂本,而國內行政院衛生署中央健康保險局使用的中文翻譯是ICD10,為保持中文翻譯的一致性, 這裡將 [不定期更新]。
還記得國內剛開始有長新冠災情,最常提到的莫過於腦霧和糖尿病? 在一系列介紹長新冠腦霧後,國內近期糖尿病年輕化趨勢與「新生糖尿病」以及國人健檢常出現的紅字: 高膽固醇,這些問題和長新冠是否有關? 2024年的新科學證據提供了一絲線索: 好膽固醇和鐵蛋白是長新冠嚴重程度的關鍵標誌物。
這裡將陸續針對新冠科普中常用術語,根據美國國家醫學圖書館醫學科目標題(MeSH)與其他國際標準詞彙等陸續更新建立索引。並輔以知識本體(ontology)知識樹協助讀者快速進入知識單元的架構。肺泡巨噬細胞(Macrophages, Alveolar)。。。
這裡將陸續針對新冠科普中常用術語,根據美國國家醫學圖書館醫學科目標題(MeSH)與其他國際標準詞彙等陸續更新建立索引。並輔以知識本體(ontology)知識樹協助讀者快速進入知識單元的架構。血管收縮素轉化酶2(ACE2)。。。
這裡將陸續針對新冠科普中常用術語,根據美國國家醫學圖書館醫學科目標題(MeSH)與其他國際標準詞彙等陸續更新建立索引。並輔以知識本體(ontology)知識樹協助讀者快速進入知識單元的架構。第II型肺泡細胞(Type-II Pneumocytes)同義詞(Synonyms): AT2。。。
2024年4月29日 美東時間下午1:41, 美國《時代》報導了關於 COVID-19 的“FLiRT”變種的知識,目前看起來科學不確定性仍高。不過,這個變種的名字還真希望能如其所名,來調個情就走,不要和人類糾纏。目前已知的大概是: 屬於JN.1家族,是omicron的遠親。根據美國CDC。。。
目前A.H科普的新冠科普術語索引是根據WHO最新版本ICD 11: 國際疾病分類第十一次修訂本,而國內行政院衛生署中央健康保險局使用的中文翻譯是ICD10,為保持中文翻譯的一致性, 這裡將 [不定期更新]。
還記得國內剛開始有長新冠災情,最常提到的莫過於腦霧和糖尿病? 在一系列介紹長新冠腦霧後,國內近期糖尿病年輕化趨勢與「新生糖尿病」以及國人健檢常出現的紅字: 高膽固醇,這些問題和長新冠是否有關? 2024年的新科學證據提供了一絲線索: 好膽固醇和鐵蛋白是長新冠嚴重程度的關鍵標誌物。
這裡將陸續針對新冠科普中常用術語,根據美國國家醫學圖書館醫學科目標題(MeSH)與其他國際標準詞彙等陸續更新建立索引。並輔以知識本體(ontology)知識樹協助讀者快速進入知識單元的架構。肺泡巨噬細胞(Macrophages, Alveolar)。。。
這裡將陸續針對新冠科普中常用術語,根據美國國家醫學圖書館醫學科目標題(MeSH)與其他國際標準詞彙等陸續更新建立索引。並輔以知識本體(ontology)知識樹協助讀者快速進入知識單元的架構。血管收縮素轉化酶2(ACE2)。。。
這裡將陸續針對新冠科普中常用術語,根據美國國家醫學圖書館醫學科目標題(MeSH)與其他國際標準詞彙等陸續更新建立索引。並輔以知識本體(ontology)知識樹協助讀者快速進入知識單元的架構。第II型肺泡細胞(Type-II Pneumocytes)同義詞(Synonyms): AT2。。。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近年來,空氣汙染問題日益嚴重,PM2.5 等有害物質對人體健康的危害不容忽視。防霾紗窗作為一種新興的防護措施,受到越來越多消費者的關注。網路上也出現了不少關於防霾紗窗缺點的討論,讓許多人心存疑慮。 本文將深入探討防霾紗窗的常見缺點,並結合 PTT、Mobile01 等論壇上的網友熱議問題,為您提供
Thumbnail
原本每年10月開始到隔年2、3月是流感好發時節, 今年流感到了夏天還在流行,😟 由全球暖化及新冠疫情後免疫負債所致, 具體流感季節的變化待持續觀察,🗣 也使國內流感疫情持續中, 外出一定要多加留意!📍 讓我們來更加了解流感及預防方式~ 流感是什麼? 流感(Influenza)又
Thumbnail
(北亞利桑那大學新聞稿 2024年7月24日)近日發表在《自然》期刊上的一項研究顯示,生活在樹皮中的微生物能從大氣中吸收溫室氣體,這使得樹木在應對氣候變遷方面的作用,比科學家先前想像的更加重要。 當研究發現氣候變遷的速度加劇超過預期時,這項新發現為全球政策制定者提供了一些好消息。只要他們願意採取必
Thumbnail
維持現狀與否?的結果。 任何人都不能夠預料它的結果......
Thumbnail
空汙世代下的我們,長期被惡劣空氣給荼毒,過敏原無所遁藏,過敏成了大家不可言說的苦。 生活環境隨時代進步,變得更加便利,卻也造成不可逆的汙染。呼吸是生命的泉源,空氣污染更是需要重視的一大問題,世衛組織指出,空汙對人類健康造成危害,孕婦及幼兒更是空汙傷害的高危險族群。
溫室效應病菌激增導致食物中毒風險案例激增 現在還沒夏天呢!?
Thumbnail
你們知道,近日流感病毒肆虐和新冠病毒蔓延,一樣都是很嚴重的問題?且在過年期間,可能會在高峰上呢! COVID-19 仍然是全球🌍主要的健康問題,但另一種呼吸道敵人 - 流感 病毒🦠。的出現,為這個冬季,增添了新的複雜和嚴重影響。一個特別令人擔憂的方面是:混合感染的風險在冬季一直在增加,即是患者
Thumbnail
新冠疫情升溫 疾病管制署公布,上周國內新冠肺炎併發症上周新增增515例,續創5個月來新高,死亡病例增48例也創4個月來新高,中重症和死亡個案雙創新高。疾管署提醒,未來3周新冠疫情會持續上升,約1月28日~2月3日春節前一周,與流感疫情同時在同一周,一起到達最高峰。 疾管署指出,目前國內COVID
2020年工廠停工、在家遠距辦公等現象, 工業和交通運輸造成的二氧化碳大幅減少, 年總排放量和前年相比下降了 #5~10%, 使人們相信透過行動真的能減碳。   #如何避免氣候災難 是比爾蓋茲在2021年 針對能源議題所撰寫的科普書籍   全世界每年排放的溫室氣體約為 #510億噸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近年來,空氣汙染問題日益嚴重,PM2.5 等有害物質對人體健康的危害不容忽視。防霾紗窗作為一種新興的防護措施,受到越來越多消費者的關注。網路上也出現了不少關於防霾紗窗缺點的討論,讓許多人心存疑慮。 本文將深入探討防霾紗窗的常見缺點,並結合 PTT、Mobile01 等論壇上的網友熱議問題,為您提供
Thumbnail
原本每年10月開始到隔年2、3月是流感好發時節, 今年流感到了夏天還在流行,😟 由全球暖化及新冠疫情後免疫負債所致, 具體流感季節的變化待持續觀察,🗣 也使國內流感疫情持續中, 外出一定要多加留意!📍 讓我們來更加了解流感及預防方式~ 流感是什麼? 流感(Influenza)又
Thumbnail
(北亞利桑那大學新聞稿 2024年7月24日)近日發表在《自然》期刊上的一項研究顯示,生活在樹皮中的微生物能從大氣中吸收溫室氣體,這使得樹木在應對氣候變遷方面的作用,比科學家先前想像的更加重要。 當研究發現氣候變遷的速度加劇超過預期時,這項新發現為全球政策制定者提供了一些好消息。只要他們願意採取必
Thumbnail
維持現狀與否?的結果。 任何人都不能夠預料它的結果......
Thumbnail
空汙世代下的我們,長期被惡劣空氣給荼毒,過敏原無所遁藏,過敏成了大家不可言說的苦。 生活環境隨時代進步,變得更加便利,卻也造成不可逆的汙染。呼吸是生命的泉源,空氣污染更是需要重視的一大問題,世衛組織指出,空汙對人類健康造成危害,孕婦及幼兒更是空汙傷害的高危險族群。
溫室效應病菌激增導致食物中毒風險案例激增 現在還沒夏天呢!?
Thumbnail
你們知道,近日流感病毒肆虐和新冠病毒蔓延,一樣都是很嚴重的問題?且在過年期間,可能會在高峰上呢! COVID-19 仍然是全球🌍主要的健康問題,但另一種呼吸道敵人 - 流感 病毒🦠。的出現,為這個冬季,增添了新的複雜和嚴重影響。一個特別令人擔憂的方面是:混合感染的風險在冬季一直在增加,即是患者
Thumbnail
新冠疫情升溫 疾病管制署公布,上周國內新冠肺炎併發症上周新增增515例,續創5個月來新高,死亡病例增48例也創4個月來新高,中重症和死亡個案雙創新高。疾管署提醒,未來3周新冠疫情會持續上升,約1月28日~2月3日春節前一周,與流感疫情同時在同一周,一起到達最高峰。 疾管署指出,目前國內COVID
2020年工廠停工、在家遠距辦公等現象, 工業和交通運輸造成的二氧化碳大幅減少, 年總排放量和前年相比下降了 #5~10%, 使人們相信透過行動真的能減碳。   #如何避免氣候災難 是比爾蓋茲在2021年 針對能源議題所撰寫的科普書籍   全世界每年排放的溫室氣體約為 #510億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