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九、李零「未」發覺《孫子兵法》的規則

更新於 2024/06/12閱讀時間約 13 分鐘
取自網路搜尋

取自網路搜尋

其書《唯一的規則》,將《孫子兵法》通行本篇序分為上下篇上篇從第一篇至第六篇,下篇從第七篇至第十三篇。因其認為「上」篇與「下」篇,『兩部份明顯不同』。又,稱上篇為理論篇,下篇為實戰篇

「上」篇與「下」篇,個別再分為兩組。「上」篇之第一篇至第三篇為權謀組,第四篇至第六篇為形勢組。「下」篇之第七篇至第十一篇為戰鬥組,第十二篇至第十三篇為技術組

其又再細膩如此:

  • 第一篇至第三篇,即計、作戰、謀攻,乃『戰爭三部曲』,分別論廟算野戰攻城,各以貴謀貴速貴全為核心;
  • 第四篇至第六篇,即形、勢、虛實,乃『兵力的配方』,論眾寡之用,各以備戰應戰制勝為核心;
  • 第七篇至第十一篇,即軍爭、九變、行軍、地形、九地,乃『從走到打:將得吏—吏得士—士得地』,分別論看誰跑得快四種行軍地形六種作戰地形九種客主之地兵家最忌死心眼,各以『以迂為直、以患為利』『宿營和警戒』『六地和六敗』、『地理和心理』、『九變、五利和五危』為核心;(目錄中,卻將第八篇九變列在第五位。
  • 第十二篇至第十三篇,即火攻、用間,乃『兩種高科技』,各以五火之用五間之用為核心。

戰爭三部曲—廟算

〈計篇第一〉—運籌於廟堂之上(貴謀),這是標題。在開頭處,其認為權謀組的第一至三篇,是『戰爭三部曲』—分別論廟算、野戰、攻城。其認為孫子這三篇的講法是全書的引子、是『全景拍攝』。且說:『什麼叫權謀?這就叫權謀。』

將「計」分為如下四段:、講軍事乃國之大事。、講定計於廟算。、講用計於實戰。、講計(廟算)可預知勝負。「廟算是在廟堂上計算…廟堂,也叫朝廷,是古代國君和大臣議事的地方。」其如此說。

據《說文解字》:「廟,尊先祖貌也。」段玉裁注:「尊其先祖而以是儀貌之。故曰宗廟。諸書皆曰:『廟、貌也』。祭法注云:『廟之言貌也。宗廟者、先祖之尊貌也。古者廟以祀先祖。』」又:「宗,尊也、祖廟也。」段玉裁注:「凡尊者謂之宗。尊之則曰宗之。」白話而言,廟,就是祖先的樣貌,或象徵。延伸而為祖先所在以行祭祀之處。是故,入廟象徵大事。是故,孫子兵法中的『廟』不應理解為『朝廷』。「廟」內有『朝』是後來的小篆—原始是『苗』,段玉裁於《說文解字》「廟」下即注曰:「庿古文。見禮經十七篇。凡十七篇皆作庿。注皆作廟。」《禮經》即是《儀禮》。

該『定計於廟算』之內容為「故經之以五事….用之必敗,去之」。其認為「經之以五事」是『拿敵我都有的五件事做比較項目』;此句的意思是『這一件「國之大事」包含五個層面,「經」營軍隊應從這五個層面著手』。「校之以計」此句才有計算、比較的意思;且真正計算比較的是「主、將、天地、法令、兵眾、士卒、賞罰」這七個科目,要了解的實情也這七個科目。

此『定計於廟算』,認定『五事七計』即是『廟算』、『聽不聽』是『拜將授算』皆屬於『內』事。因「…廟堂,也叫朝廷….」,自然會認為『五事七計』即是『廟算』。「廟算」既然有「廟」,必然是最高層的會議,出席者必定是君主、相、將、高級參謀…之類。「校之以計」一定要在「廟」麼?孫子並未指明;否則,應明確地以「廟算」做為這一段的「關鍵詞」。當如此理解,入了「廟」,就要做決定

至於『拜將授算』,無論歷史上有沒有這種儀式,都無關乎《孫子兵法》。「將聽吾計」之「將」是指『下屬將軍』,「吾」所指即『受命主將』;這是揣摩孫子面見吳王的情境所推論。而此一『受命主將』是「代名詞」,可以代入任何姓名、職稱—包含君主。『下屬將軍』都是由其挑選。是故,「校之以計」也是由其主導進行;「乃為之勢」亦如此。亦因此,孫子於謀攻篇有進一步的『君』、『將』關係的論述。從反面角度而言,若君主不能完整授權,不如親征。

該『用計於實戰』之內容為「計利以聽…此兵家之勝,不可先傳也」,其認為此段屬於『』事。並說:「制勝不在廟堂,而在戰場。」那麼『運籌帷幄之內、決勝千里之外』是什麼?在帷幄之內,就要決定千里之外的勝敗,何須上戰場才決定?所以,「計利以聽…此兵家之勝,不可先傳也」不是與『廟算』無關,正相反,是與「校之以計」共同為『廟算』的前提、是代表孫子認為「造勢」應預先安排,而不是上了戰場才「隨機應變」;所以,孫子才會將「計利以聽…此兵家之勝,不可先傳也」寫在「未戰而廟算」之前。

  • 孫子的流程當為:「進入宗廟告祖以軍國大事,以定行止之前,必須先完成五事的七個科目的計較,大家對於該計較有共識而認同—不認同者,必須退出。並且依據該計較預先安排適當的『詭道』措施,進而預估我方勝算。備齊以上,才進入宗廟請示可否。」從「校之以計」至「乃為之勢」這一連串,都是由『受命主將』主導。此『受命主將』可以是將、可以是相、可以是君—看官可自行查閱歷史。

另,必須澄清的是,「此兵家之勝,不可先『傳』也」,絕非其說的『軍事,凡是可以傳授的東西,都是紙上談兵,真正管用的東西,都沒法傳授』。如此解釋,應是遭「兵家」誤導;其實應無「家」這一字—依《孫子兵法論正》所考證。以至於,其將『勝』釋為『制勝』—另一種勝。非也、非也!「兵之勝」單純就是「軍隊的勝利、行軍打仗的勝利」。因此,「不可先『傳』也」是「不可事先『傳告』」之意;不可「事先」『傳告』我方的『詭道』措施。這意思就是不能洩漏祕密。

最好的做法是:不可『傳告』我方的『詭道』措施,無論事先或事後,永遠都要保密。

『真正管用的東西,都沒法傳授』,身為傳道、授業、解惑之師,不當如此認為。

戰爭三部曲—野戰與攻城

〈作戰第二〉—決勝千里之外(貴速),這是標題。在開頭如此曰:「上一篇講廟算。講完廟算,就該講實戰了。實戰,第一步是野戰,第二步是攻城。」且再曰:「兵權謀,強調『先計而後戰』(《漢書•藝文志•兵書略》)。『先計』是先廟算,『後戰』是後實戰。這個定義,估計就是根據《孫子兵法》。」

〈謀攻第三〉—強攻不如智取(貴全),這是標題。在開頭如此曰:「謀攻是講攻城。…戰爭三部曲,攻城是最後一步。」此句有一注:『野戰與攻城可能都是很多次,互相交織在一起,但野戰在前,攻城在後,是個大致的順序。講完野戰講攻城,是一種概括的講法。』這是典型的胡言亂語。

其書〈計篇第一〉明文稱上篇之六篇為理論篇、說下篇之七篇是實戰篇,但行文至『用計於實戰』,卻有『實戰』字眼。又,到底作戰篇謀攻篇是他定義中的『理論』篇,抑或『實戰』篇?計篇又到底有無『實戰』的成份?其「理論」與「實戰」的分界,何有?抑或,其所指乃實戰的『理論』第一至六篇,與理論的『實戰』第七至十三篇?

為何「廟算」之後第二步必然是「野戰」、第三步必然是「攻城」呢?按照其書〈作戰第二〉中的臆想,軍隊由國門出發,必然『先』遭遇「野戰」,『野戰順利』,『後』『兵臨城下』,進入「攻城」。豈有此「理」麼?孫子有那麼表達麼?所謂的『戰爭』,一定要那樣「逐步升級」麼?軍隊出了『國』,的確是『野』;但是一定要在此『野地』發生戰鬥麼?這樣,來自其對篇序與篇題的認知。

首先,他接受了通行的篇序,所以就產生了三部曲。但是,篇題上的「排序」,確是孫子本人所定麼?何以竹簡上並無排序—第一、第二、第三之類的字眼?其次,對於孫子以後以後的後人,「攻」與「戰」是同義字—「渾言無別」,但對於孫子時代的人,可以是「渾言無別」、可以是「析言有別」(《說文解字注》常出現這類話語)。如果是「析言(特指)」,『攻』的對象的確是『城』、『戰』的對象的確是『陣』。是故,古語有「戰陣」與「攻城」。其時『陣』常寫為『陳』—音形近似,後者做為『氏』時,又常與做為『氏』時的『田』通假—戰國時,齊威王田因齊一朝有『田忌』,諸書亦有表為『陳忌』。用「戰陣」與「攻城」理解作戰篇與謀攻篇,其可乎?試論之。

作戰篇,所論是軍隊消耗的實況。不含篇題,則『戰』出現兩次、『攻』出現一次。「其用戰,勝久則鈍兵挫銳,攻城則屈力,久暴師則國用不足」,孫子已經清楚表達,作戰篇所論是在戰場上不管是野戰或攻城、哪怕只是長期停駐產生的耗損。如果孫子為『野戰』立一專篇論述,但竟沒有一次『陣』、『陳』字眼!唯一『攻』,出現在「攻城則力屈」,其竟如此曰:「野戰久拖不決(『勝久』是這意思麼?),不但對野戰不利,還對後面的攻城不利,造成後勁不足,攻城攻不動。這是講連帶的後果。」力屈,是攻城耗損太大所致啊!怎麼是因為野戰『造成後勁不足,攻城攻不動』呢?彼三句前後無因果、是並列語句,文言的語法全亂了!

又〈謀攻第三〉:『…野戰不行,才靠攻城,攻城是不得已,屬於下下策。』到底『野戰』會不會影響『攻城』?『攻城』會不會被『野戰』影響?真是前言不照後語!孫子花費五十四字(通行本謀攻)敘述「攻城」的「災難」,必然是因為『攻城』所需,遠超『野戰』、所損亦然;既然『野戰』不行,卻轉而『攻城』做出更多的損失,是何道理?除非不是主力,如果對方的軍隊主力被我方捕獲,這是大好機會,應該用盡方法予以打擊,勝了,就不必『攻城』、就可以『好整以暇』;至少應該這樣思考,不是麼?

謀攻篇,所論乃軍隊進攻的謀畫。不含篇題,則『戰』出現八次、『攻』出現六次。「故上兵伐謀,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攻城之法,為不得已:修櫓、轒轀,具器械,三月而後成;距闉,又三月而後已。將不勝其忿而蟻附之;殺士卒三分之一,而城不拔者,此攻之災也。」、「故善用兵者,屈人之兵而非戰也,拔人之城而非攻也,破人之國而非久也;必以全爭於天下,故兵不鈍而利可全,此謀攻之法也」,孫子已經清楚表達,謀攻篇所論是在戰場上不管野戰、攻城、破國皆應伐謀。如果孫子為『攻城』的謀畫,立一專篇論述,其竟然明說「其下攻城」、「此攻之災」!到底孫子是要大家攻還是不攻?且,出現『戰』的次數竟然多於『攻』,通乎?甚至,多於講『野戰』的作戰篇,通乎?謀攻篇到底是講『攻城』抑或『野戰』呢?

〈謀攻第三〉:『…攻城是不得已,屬於下下策。』攻城是不是「不得已」呢?依《孫子兵法論證》之考,此「為不得已」四字是註文。所以,孫子並無將『攻城』定義為不得已;而是明指出所耗費,以及為將者一旦在那樣的耗費之中,喪失自我控制,將導致災難。其次與其下,都是比較後的,不是先天的。

孫子的表達很明確,只有在『攻城』、在『五則攻之』、在『敵則能戰之』,孫子才是「析言」;其他語句,則皆是「渾言」。所以,作戰篇不是論『野戰』、謀攻篇亦非論『攻城』。所以,『野戰』與『攻城』,根本無所謂的孰先孰後;《孫子兵法》中,根本沒有相關文字。

用兵之害、用兵之利

其將作戰篇分為五段:一、費,打仗費錢;二、耗,打仗耗時間;三、搶,取敵之利,就地補充;四、快,強調速戰速決;五、將軍要知兵,要懂得上面的道理。並認為一、二是講『用兵之害』,三、四是講『用兵之利』,五是總結。

其在書中對於『用兵之害』此句,雖無白話翻譯,但依其敘述可以認定是『行軍打仗的害處』,事實上也的確是這個意思。但對『用兵之利』的意思卻很意外。其『三、搶,取敵之利,就地補充』所指是『故不盡知用兵之害…是謂勝敵而益強』;其『四、快,強調速戰速決』所指是『故兵貴勝,不貴久』。將三與四,視為對一與二的解方,而將『用兵之利』譯為:『什麼對用兵有好處』。難道不是『行軍打仗的利益』麼?『用兵之害』是『行軍打仗的害處』,但,『用兵之利』卻不是『行軍打仗的利益』?同一種句型而僅差一字,語意之差如此之大!

將三與四,視為對一與二的解方,是不錯的。但因此而認為該兩者是對用兵有好處,而誤解『用兵之利』為『什麼對用兵有好處』,實無正當理由。孫子雖然運用很多對稱之語、對稱之論,但不是每一篇、每一段都出現對稱。此作戰篇即是如此。有對稱之語:『用兵之害』、『用兵之利』,但是有論『用兵之害』而無述『用兵之利』。吾人實無須為孫子強解

孫子的意思很單純,無『用兵之利』之論,但呼之欲出。能依循三與四的原則而避開『用兵之害』、甚至『取勝』,這就是最大的『用兵之利』。如果,孫子不但論『用兵之害』,又論『用兵之利』,難道是贊成窮兵黷武麼?沒有『用兵之利』的實際文字,意思就是:「夫樂兵者亡,而利勝者辱。兵非所樂也,而勝非所利也!」(《孫蒙兵法》,即《孫臏兵法》,詳《孫臏考》一書。)

伐謀

其書〈謀攻第三〉:「如果廟算就能解決問題,最好,這叫伐謀。退而求其次,才靠外交。這叫伐交。外交不行,才靠野戰,這叫伐兵。野戰不行,才靠攻城,攻城是不得已,屬於下下策。」在其書〈作戰第二〉中明白地說過:『…野戰順利,才會兵臨城下…』怎麼在〈謀攻第三〉卻變成『野戰不行,才靠攻城』?不解的是,伐謀不行,竟然退而求次;伐交不行,又退而求次;伐兵不行,又退而求次;然後陷己於下下策。這真是孫子之理麼?怎會是這樣的思路?「此謀」不通,則應「另謀」出路。

如果堅信孫子是正確的,應當堅持於「伐謀」—一計不得、再一計,一計不得、再一計,尤其當自己較為弱小時,更是不得不『以謀伐之』。豈有輕易地『退而求次』,將自己推入下下策之境呢?按其『戰爭三部曲』,打仗從廟算、野戰、至攻城;戰事已經「逐步升級」到最高的『攻城』了,卻發生策略每下愈況的情境;這仗,還能打麼!

孫子的意思:

  • 『伐謀』是『以謀伐』或『伐以謀』,軍隊行軍打仗要有謀略,因為要盡力降低損失、甚至提高不戰而勝的機率;
  • 『伐交』是『以交伐』或『伐以交』,不是依靠外交依靠朋友,是請盟友派軍隊來助、助,則謀略的成份就比『伐謀』少一些;這是「圍毆」;
  • 『伐兵』是『以兵伐』或『伐以兵』,解以野戰,不精確。是蠢血沸騰、毫無控制、毫無思考,帶了自己的兵就殺過去;這是「單挑」;
  • 攻城』則應視為『伐兵』的等而下之的延伸,「單挑」硬幹也就罷了,還不挑軟柿子」,能不流血漂鹵麼?

如此才符合孫子的層次邏輯。

其書〈計篇第一〉:「制勝不在廟堂,而在戰場。」已經搶先否決其書〈謀攻第三〉:「如果廟算就能解決問題,最好,這叫伐謀…」。直接「蟻附之」吧!

avatar-img
5會員
28內容數
包贏?怎麼包贏?作弊都不保證包贏,你竟說打仗要包贏!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dgjj.huang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以上圖解皆取自網路搜尋。 該書(前一版為《孫子兵法知識地圖》)作者程國政,以「現代用語」將《孫子兵法》「割裂」為四大軍事範疇:國家戰略、軍事戰略、治軍理念、戰鬥戰術;十大兵學策略:政治戰略、經濟戰略、國防戰略、情報戰略、經常戰略、權變戰略、領導行為、軍隊管理、戰術原則、戰鬥方法;三十六個兵學規則:
其所用版本為,中華書局(大陸)二〇一二年之《十一家注孫子兵法校理》。且,以曹操所注為主。 過譽 此書論點,不脫前人牙慧。並無創新之論,只是將前人說過的話,再說一次;前人沒解出的字詞,他依然無解。真正嚴重的,是他讀書的邏輯不通。連最基本的文言語意都不能掌握,遑論其他。 出其所不趨,趨其所不意
朔雪寒此電子書百萬多文字,分上下篇。 讀者可以先看「下篇第三章十三篇論正」。每一篇兵法的論正,都是先呈現考證後的全篇文字、再一字一句進行論正。將該「考證後的全篇文字」與通行本對照,不同之處,再閱讀考證的文字。如此,比較容易獲得輪廓。 其次,上篇第五章孫子身世之迷。其次,上篇第一章春秋、戰國差異淺
傳統的觀點 傳統上,幾乎可說無一例外地,都認定「形、勢、虛實(通行本)」是《孫子兵法》的中心。雖然大家都將「始計(通行本)、作戰、謀攻」置於所謂的「大戰略」的地位,但是真正的心力大多用於「形、勢、虛實」三篇。由於誤認,以至於《孫子兵法》到底如何使用,沒人說得清。 通常,十三篇都被割得破碎,以便於
孫子兵法十三篇的內容載於此,供參考。內容會以朔雪寒所考訂為基礎,加上一些自己的心得,例如五變、九地的內容,會與朔雪寒所考訂有相當差異。 《呂氏春秋‧離俗‧上德》:「為天下及國,莫如以德,莫如行義。以德以義,不賞而民勸,不罰而邪止,此神農、黃帝之政也。以德以義,則四海之大,江河之水,不能亢矣;太華之
「行軍」、「火攻」兩篇是「軍爭」篇的實戰操作 「行軍」開篇即是「處軍相敵」:處置軍隊、觀察敵情。這當然已是在戰場上。一支數百人、數千人、甚至數萬人的軍隊,在戰場上的運動,絕不是一件簡單的事。即使是單純的移動、紮營、埋鍋造飯,絕非夏令營那種遊戲。「行軍」應當解釋為「軍隊移動、行動、行進」。 「火攻
以上圖解皆取自網路搜尋。 該書(前一版為《孫子兵法知識地圖》)作者程國政,以「現代用語」將《孫子兵法》「割裂」為四大軍事範疇:國家戰略、軍事戰略、治軍理念、戰鬥戰術;十大兵學策略:政治戰略、經濟戰略、國防戰略、情報戰略、經常戰略、權變戰略、領導行為、軍隊管理、戰術原則、戰鬥方法;三十六個兵學規則:
其所用版本為,中華書局(大陸)二〇一二年之《十一家注孫子兵法校理》。且,以曹操所注為主。 過譽 此書論點,不脫前人牙慧。並無創新之論,只是將前人說過的話,再說一次;前人沒解出的字詞,他依然無解。真正嚴重的,是他讀書的邏輯不通。連最基本的文言語意都不能掌握,遑論其他。 出其所不趨,趨其所不意
朔雪寒此電子書百萬多文字,分上下篇。 讀者可以先看「下篇第三章十三篇論正」。每一篇兵法的論正,都是先呈現考證後的全篇文字、再一字一句進行論正。將該「考證後的全篇文字」與通行本對照,不同之處,再閱讀考證的文字。如此,比較容易獲得輪廓。 其次,上篇第五章孫子身世之迷。其次,上篇第一章春秋、戰國差異淺
傳統的觀點 傳統上,幾乎可說無一例外地,都認定「形、勢、虛實(通行本)」是《孫子兵法》的中心。雖然大家都將「始計(通行本)、作戰、謀攻」置於所謂的「大戰略」的地位,但是真正的心力大多用於「形、勢、虛實」三篇。由於誤認,以至於《孫子兵法》到底如何使用,沒人說得清。 通常,十三篇都被割得破碎,以便於
孫子兵法十三篇的內容載於此,供參考。內容會以朔雪寒所考訂為基礎,加上一些自己的心得,例如五變、九地的內容,會與朔雪寒所考訂有相當差異。 《呂氏春秋‧離俗‧上德》:「為天下及國,莫如以德,莫如行義。以德以義,不賞而民勸,不罰而邪止,此神農、黃帝之政也。以德以義,則四海之大,江河之水,不能亢矣;太華之
「行軍」、「火攻」兩篇是「軍爭」篇的實戰操作 「行軍」開篇即是「處軍相敵」:處置軍隊、觀察敵情。這當然已是在戰場上。一支數百人、數千人、甚至數萬人的軍隊,在戰場上的運動,絕不是一件簡單的事。即使是單純的移動、紮營、埋鍋造飯,絕非夏令營那種遊戲。「行軍」應當解釋為「軍隊移動、行動、行進」。 「火攻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合作聲明與警語: 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稿。 證券服務係由國泰世華銀行辦理共同行銷證券經紀開戶業務,定期定額(股)服務由國泰綜合證券提供。   剛出社會的時候,很常在各種 Podcast 或 YouTube 甚至是在朋友間聊天,都會聽到各種市場動態、理財話題,像是:聯準會降息或是近期哪些科
Thumbnail
在那遙遠得仿佛被時光塵埃所掩埋的記憶深處,有一個角落始終被黑暗所籠罩。我總以為,十八層是地獄,十九層是人間,所以,我叫十九。從我懵懂地開始有記憶的那一刻起,就仿佛置身於一個無法掙脫的噩夢之中。 那是一間狹小得令人窒息的屋子,牆壁已然泛黃,好似承載著無盡歲月的滄桑與悲涼。屋內的空氣仿佛都凝固了一般,
Thumbnail
不專業足球筆記(十九)︰流浪挫傑志菁英盃奪冠 理文成軍七年首奪超聯 1. 香港球壇響一個星期入面決定咗兩個冠軍,首先有標準流浪響上星期三以一比零擊敗傑志奪得球會二十九年以黎第一個錦標,而理文響星期日就以六比一大炒深水埗提前一輪奪得港超聯冠軍。 2. 賽前已經公佈咗,呢場菁英盃既決
Thumbnail
通道的盡頭是一個寬敞的大廳,側邊深處有一個極大的窗口,透過外頭灑進的亮光,那裡站著龐大的身影。他的雙手緊按著一把巨大的鐵斧,斧刃倒立於地面之上,斑駁的鏽跡掩蓋不住冰冷的鋒芒。 「你們這些精靈會不會讓我等得太久。」
一聲槍響 蜷縮在角落的男孩 開始回想 生命或許 只剩幾毫秒了 會後悔嗎? 會後悔吧!  沒看過的風景 沒上過的大學 沒談過的戀愛 果真這個世界 只是課本寫的這樣
「傷寒四五日,脈沉而喘滿」,傷寒感冒四五天了,脈理當浮緊,代表胃氣盛,腸胃緊實,腸胃津液足可以抵抗外邪,但現在卻是沉而喘滿,沉代表並在裡,胃氣不足水氣盛,水濕內陷則喘(肺),胃氣不行則滿(脾),「沉為在裡」,沉脈代表病在裡不在肌腠,胃氣虛弱,無力抵抗,病已傳經到陽明了,傳經到陽明已無太陽表證,用小承
Thumbnail
早前,看過歷時製作十年,記錄香港『英華女校』重建過程和學生成長的紀錄片《給十九歲的我》,就電影而論,確實是部上乘製作的紀錄片,透過一間學校縮影香港社會的十年變幻。
Thumbnail
駕籠是用根一丈二尺的厚實木棒掛上一個木製的箱子,達官貴人出行時乘坐的一種轎子。箱長六尺,馬和乘的這座有個名堂叫做権門駕籠(けんもんかご),講究到開的小門是做成拉門,細心雕花上漆,極是精緻。馬和身長高大,捲膝擠在其中不久便大呼吃不消,蔡奇觀連搖頭說你這人真是不懂享受,忙命人牽過匹高頭大馬來,這下在馬上
Thumbnail
我們可以觀察身邊的親人朋友,會發現保持樂觀的人,大部份都處於正面的情緒之中,在面臨困難和挫折的挑戰時,多半會選擇面對與解決問題…
Thumbnail
比起 19 世紀各式訪客的短暫停留,長老教會的宣教師在此長期耕耘,他們推動的醫療、教育等貢獻亦為後人所知。然而,在當地人民對外國人抱持高度敵意的狀態下,如何獲得信賴、甚至達成「改變信仰」這看似不可能的任務呢?
Thumbnail
思辨和自主思考的能力,需要從小在教育中培養,若無法跳脫侷限陜窄的思維,如何能將視野擴大放寬,在瞬息萬變的時代裡,用新的視角看清這個世界
Thumbnail
*合作聲明與警語: 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稿。 證券服務係由國泰世華銀行辦理共同行銷證券經紀開戶業務,定期定額(股)服務由國泰綜合證券提供。   剛出社會的時候,很常在各種 Podcast 或 YouTube 甚至是在朋友間聊天,都會聽到各種市場動態、理財話題,像是:聯準會降息或是近期哪些科
Thumbnail
在那遙遠得仿佛被時光塵埃所掩埋的記憶深處,有一個角落始終被黑暗所籠罩。我總以為,十八層是地獄,十九層是人間,所以,我叫十九。從我懵懂地開始有記憶的那一刻起,就仿佛置身於一個無法掙脫的噩夢之中。 那是一間狹小得令人窒息的屋子,牆壁已然泛黃,好似承載著無盡歲月的滄桑與悲涼。屋內的空氣仿佛都凝固了一般,
Thumbnail
不專業足球筆記(十九)︰流浪挫傑志菁英盃奪冠 理文成軍七年首奪超聯 1. 香港球壇響一個星期入面決定咗兩個冠軍,首先有標準流浪響上星期三以一比零擊敗傑志奪得球會二十九年以黎第一個錦標,而理文響星期日就以六比一大炒深水埗提前一輪奪得港超聯冠軍。 2. 賽前已經公佈咗,呢場菁英盃既決
Thumbnail
通道的盡頭是一個寬敞的大廳,側邊深處有一個極大的窗口,透過外頭灑進的亮光,那裡站著龐大的身影。他的雙手緊按著一把巨大的鐵斧,斧刃倒立於地面之上,斑駁的鏽跡掩蓋不住冰冷的鋒芒。 「你們這些精靈會不會讓我等得太久。」
一聲槍響 蜷縮在角落的男孩 開始回想 生命或許 只剩幾毫秒了 會後悔嗎? 會後悔吧!  沒看過的風景 沒上過的大學 沒談過的戀愛 果真這個世界 只是課本寫的這樣
「傷寒四五日,脈沉而喘滿」,傷寒感冒四五天了,脈理當浮緊,代表胃氣盛,腸胃緊實,腸胃津液足可以抵抗外邪,但現在卻是沉而喘滿,沉代表並在裡,胃氣不足水氣盛,水濕內陷則喘(肺),胃氣不行則滿(脾),「沉為在裡」,沉脈代表病在裡不在肌腠,胃氣虛弱,無力抵抗,病已傳經到陽明了,傳經到陽明已無太陽表證,用小承
Thumbnail
早前,看過歷時製作十年,記錄香港『英華女校』重建過程和學生成長的紀錄片《給十九歲的我》,就電影而論,確實是部上乘製作的紀錄片,透過一間學校縮影香港社會的十年變幻。
Thumbnail
駕籠是用根一丈二尺的厚實木棒掛上一個木製的箱子,達官貴人出行時乘坐的一種轎子。箱長六尺,馬和乘的這座有個名堂叫做権門駕籠(けんもんかご),講究到開的小門是做成拉門,細心雕花上漆,極是精緻。馬和身長高大,捲膝擠在其中不久便大呼吃不消,蔡奇觀連搖頭說你這人真是不懂享受,忙命人牽過匹高頭大馬來,這下在馬上
Thumbnail
我們可以觀察身邊的親人朋友,會發現保持樂觀的人,大部份都處於正面的情緒之中,在面臨困難和挫折的挑戰時,多半會選擇面對與解決問題…
Thumbnail
比起 19 世紀各式訪客的短暫停留,長老教會的宣教師在此長期耕耘,他們推動的醫療、教育等貢獻亦為後人所知。然而,在當地人民對外國人抱持高度敵意的狀態下,如何獲得信賴、甚至達成「改變信仰」這看似不可能的任務呢?
Thumbnail
思辨和自主思考的能力,需要從小在教育中培養,若無法跳脫侷限陜窄的思維,如何能將視野擴大放寬,在瞬息萬變的時代裡,用新的視角看清這個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