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隨記253_39歲退休老杯杯給女兒的理財叮嚀_5.4.2.1 納稅絕對是人民的義務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投資理財內容聲明

5.4.2 5月:稅務管理


5.4.2.1 納稅絕對是人民的義務


「『人世間唯獨死亡與稅賦是確定的』 - - 這是美國開國元勛 - 班傑明.富蘭克林所說過的一句很有名的話。」


「先撇開投資這件事不談,在台灣,做投資,基本上也跟稅賦脫不了關係,什麼交易稅所得稅就算了,如果領比較多,也就是單筆2萬以上的現金股利,還會被課徵補充保費…政府可能是認為投資的人壓力大身體可能比較差,所以會使用比較多的健保資源,叫我們多準備吧…哈哈。」


小女兒問道:「把拔,那有沒有辦法可以不繳這些錢呢?」


我答道:「問的好,很多人都想過這個問題,也都問過我如何避掉補充保費與所得稅,或是除息前賣掉除息後再買回來好不好的問題…不過,我給所有人的答案都是:


『避開補充保費與所得稅最好的方法,就是不要避開它』!」


兩個女兒們傻眼的看著我,異口同聲的說了一聲「蛤?」


我笑道:「對,妳們沒聽錯,把拔不會花時間與心力去避補充保費、所得稅等費用…至少現在這個階段不會。」


大女兒問道:「為什麼呢? 把拔的話,如果想避掉應該都有辦法避阿? 為什麼不做呢?」


我答道:「哈哈,妳太看的起把拔了,但把拔不這麼做的理由有兩個。」


「首先,我很懶。」


兩個女兒笑了出來。


我續道:「我很懶…存股存久了,會懶,真的。」


「當我要的是『長期且穩定的現金流入』時,如果我的被動收入系統所帶來的現金流入,可以滿足我在支出上的需求,那些不足為道的費用,我真的不想花時間研究買賣點去避開它…」


「第二個理由是,避開這些費用所花的成本,可能會比我繳補充保費的成本還高…」


大女兒問道:「阿? 為什麼?」


「我們用100萬,假設4%股息,來試算三個狀況,參與除息、除息前買進除息後賣出、分散投資讓股利不超過2萬。看看在每個狀況下的收入是多少。」


「狀況一,參與4萬配息:

100萬,配4萬,補充保費(2.11%)為844元,退稅後金額為1400元(小資族如我,以5%來計算需繳2000元所得稅,再以8.5%列計退稅額3400,共計退稅1400元)。

可獲得股利收入40000元,加上退稅收入與扣除補充保費支出後,合計收入計40000+1400-844=40556元。

整體算起來,除了股利以外,竟然繳完費用後還有一筆收入。」


「狀況二,於除息前一日賣出,並於除息當日用除息後價格買回。

100萬,賣出後再買回來,交易成本約為5793元(1000000*0.1425%+960000*0.1425%+1000000*0.3%=5793)

一來一往,價差收入40000,交易成本5793元。

合計收入計40000-5793=34207元。

嗯,怎麼好像比較少了…」


「狀況三,為了將股利收入單筆降到2萬元以內,分散在不同標的下。

我認為存股,就是為了單純的可以獲得長期且穩定的現金流,而買進並長期持有好公司的股票

如果單純為了避開補充保費,而買了一堆自己功課沒做足的公司…這種做法,我覺得就有點本末倒置…所以這種做法我不會做,所以也不試算金額了喔。」


將前兩個計算後的結果呈現給女兒後,我說道:「如果單純就4%報酬率來說,不去動它單純領股利,賺的還比花心力做價差操作的報酬還高。也因為如此,滿足於4%報酬率的我,基本上就不會為了減少費用,而去做買進賣出的動作了。」


小女兒問道:「不過如果賣出後能夠買在更低點,報酬率不是會更高嗎?」


大女兒也問道:「對阿,如果除息只能賺4%,但價差能夠賺到…阿…我們所使用的策略不是這樣買賣的。」


我鼓勵的笑了笑,說道:「對,我的極長期投資策略沒有價差交易的部分,所以沒辦法賺到更多的錢這件事,是我唯一要冒的風險。」


我收起笑容,嚴肅的說道:「請記住,『沒賺到不會死,會死的,都是那些想大賺的』。當我們的策略是需要付出一些費用的時候,就不需要斤斤計較那些小小的費用,只需將目光放到我們所希望得到的獲利上就好。」


「記住這件事,絕對只有好處,沒有壞處,而且不容易被像妳們剛剛一樣的被更高報酬率的欲望帶來帶去喔。」


小女兒不好意思的笑了笑。


我續道:「不過,我們不去避掉這些費用,不代表我們無法避掉它喔。」


兩個女兒,再次瞪大眼看著我。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退休老杯杯的沙龍
438會員
336內容數
你好,我是一位39歲成功達成財務自由離開職場的老杯杯; 這裡,是我把成功心法匯整而成的筆記。 前半部從建立金錢的觀念,講到創造被動收入達成財務自由的方法, 後半部用自己的經驗,介紹用投資方式達成財務自由的步驟。 希望在這裡的一切 能夠給予有心向財務自由方向努力的朋友,一些有用的建議與協助。
2025/04/10
將會持續關注,但應該不會太擔心。
Thumbnail
2025/04/10
將會持續關注,但應該不會太擔心。
Thumbnail
2025/04/09
如果說有策略的朋友,面對的是不想停損的痛 那麼沒有策略的朋友,所面臨的就是不知所措的焦慮
Thumbnail
2025/04/09
如果說有策略的朋友,面對的是不想停損的痛 那麼沒有策略的朋友,所面臨的就是不知所措的焦慮
Thumbnail
2025/04/05
修正、大跌、甚至股災 這都是極長期投資人,必經的一段 也是,煉心的時刻
Thumbnail
2025/04/05
修正、大跌、甚至股災 這都是極長期投資人,必經的一段 也是,煉心的時刻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介紹朋友新開的蝦皮選物店『10樓2選物店』,並分享方格子與蝦皮合作的分潤計畫,註冊流程簡單,0成本、無綁約,推薦給想增加收入的讀者。
Thumbnail
介紹朋友新開的蝦皮選物店『10樓2選物店』,並分享方格子與蝦皮合作的分潤計畫,註冊流程簡單,0成本、無綁約,推薦給想增加收入的讀者。
Thumbnail
本篇文章整理了贈與稅的各項相關條文,包括贈與稅的定義、納稅義務人、課稅標的、課稅時間及物之價值等內容。贈與稅是生前無償給予他人財產,所課徵之稅賦,本文將逐一解釋相關條文,以便讀者瞭解相關規定。
Thumbnail
本篇文章整理了贈與稅的各項相關條文,包括贈與稅的定義、納稅義務人、課稅標的、課稅時間及物之價值等內容。贈與稅是生前無償給予他人財產,所課徵之稅賦,本文將逐一解釋相關條文,以便讀者瞭解相關規定。
Thumbnail
本篇文章整理了贈與稅計算的各個項目之說明,包括贈與稅的贈與總額、免稅額、扣除額、稅率、稅額、物價指數連動法與其他減免之情形等,以便讀者瞭解相關規定。
Thumbnail
本篇文章整理了贈與稅計算的各個項目之說明,包括贈與稅的贈與總額、免稅額、扣除額、稅率、稅額、物價指數連動法與其他減免之情形等,以便讀者瞭解相關規定。
Thumbnail
本篇文章整理了遺產稅計算的各個項目之說明,包括遺產稅的遺產總額、免稅額、扣除額、稅率、稅額、物價指數連動法與其他減免之情形等,以便讀者瞭解相關規定。
Thumbnail
本篇文章整理了遺產稅計算的各個項目之說明,包括遺產稅的遺產總額、免稅額、扣除額、稅率、稅額、物價指數連動法與其他減免之情形等,以便讀者瞭解相關規定。
Thumbnail
本篇文章整理了遺產稅的各項相關條文,包括遺產稅的定義、納稅義務人、課稅標的、課稅時間及物之價值等內容。遺產稅是對於人死亡後遺有的財產,所課徵之稅賦,本文將逐一解釋相關條文,以便讀者瞭解相關規定。
Thumbnail
本篇文章整理了遺產稅的各項相關條文,包括遺產稅的定義、納稅義務人、課稅標的、課稅時間及物之價值等內容。遺產稅是對於人死亡後遺有的財產,所課徵之稅賦,本文將逐一解釋相關條文,以便讀者瞭解相關規定。
Thumbnail
本篇文章整理了契稅計算的各個項目之說明,包括契稅的稅基、稅率、稅額與其他減免和不課徵之情形等,以便讀者瞭解相關規定。
Thumbnail
本篇文章整理了契稅計算的各個項目之說明,包括契稅的稅基、稅率、稅額與其他減免和不課徵之情形等,以便讀者瞭解相關規定。
Thumbnail
本文介紹一位父親去世後,其兒子無力支付房屋稅,導致房屋被拍賣以支付稅金的故事。 文章提出在面臨類似情況時,可以考慮爭取更多利益的方法,並提出了在此情況下的一些解決方案。
Thumbnail
本文介紹一位父親去世後,其兒子無力支付房屋稅,導致房屋被拍賣以支付稅金的故事。 文章提出在面臨類似情況時,可以考慮爭取更多利益的方法,並提出了在此情況下的一些解決方案。
Thumbnail
重點:人壽保險之要保人與被保險人並非同一人,而要保人先於被保險人死亡,要保人死亡時之保單價值準備金為被繼承人(即要保人)之遺產,應計入遺產總額,申報遺產稅。
Thumbnail
重點:人壽保險之要保人與被保險人並非同一人,而要保人先於被保險人死亡,要保人死亡時之保單價值準備金為被繼承人(即要保人)之遺產,應計入遺產總額,申報遺產稅。
Thumbnail
台灣單身人口越來越多 一個人老了,父母也走了 膝下也沒兒女 身後的財產要先贈與? 還是身後繼承? 會有很多不同面向的考量 就稅負來說 生前贈與,贈與人每年有244萬免稅額 但贈與項目是什麼?有不同的估價標準 有人規劃贈與不動產,贈與時可用現值, 出售時就慘了,因為成本以現值計算
Thumbnail
台灣單身人口越來越多 一個人老了,父母也走了 膝下也沒兒女 身後的財產要先贈與? 還是身後繼承? 會有很多不同面向的考量 就稅負來說 生前贈與,贈與人每年有244萬免稅額 但贈與項目是什麼?有不同的估價標準 有人規劃贈與不動產,贈與時可用現值, 出售時就慘了,因為成本以現值計算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