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的特性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自由不是隨心所欲、暢所欲言

而是真正要探照自我內心真實、深層的想法

以及當下所需要且想要做的事

並依循自己的信念行事、執行操作相關事務

而不用在乎他人的眼光或受到任何限制侷束

這樣才是自由的象徵與體現

如果只是單純一味的唱反調、人家叫你走東你就走西

這種沒有自我原則與規範的情況

甚至不了解自己內心在想什麼、想做什麼

那就不算是自由

自由有極高程度需要個人的意識與認知的

如果沒有隨時隨地、無時無刻都保有自我充分的理由與意識

來支撐自己的信念與行為思想

就那麼無論做什麼

都會顯得沒有說服力

而且這樣也不能稱為自由

我們常常認為自由就是想做什麼就做什麼

但是如果完全認定是這樣的概念與意思

就太過於片面淺薄

並不是所有形式的自由都是這種面貌樣態

當然做自己這一點是很重要的元素

沒有經歷做自己的過程

就別提所謂的自由

但是在做自己之前

也必須了解自己、認識自己

知道自己是誰

以及現階段的自己想要做什麼

而且做出了這些事情之後

對你未來有若干幫助或實際作用

是否合乎理想目標追尋討求的憧憬與嚮往

如果這件事本身是正向的

且符合個人價值觀、信念與想法概念的話

就可以去做

不用在乎別人的看法與見解

一切都是自由意志的操演

如果有這種自我掌控的主見

非常self aware的知道自己現階段正在做的事有沒有幫助、最後結果所造成導致的結局經歸因之後是呈現負面還是正面

並且主動願意為自己的行為與思想負責

這樣才能稱為是自由的最大化展陳

如果連自己正在做什麼都不知道

只是一味的反對

不融入世俗的價值觀與既定不約而同的框架

根本不知道自己要什麼

就只是為了反對而反對、為了獨特而獨特

走與大多數的別人不同的路

如果是這種心態

那就沒有資格稱為自我認知

在行使自由權的同時

也要注意是否合乎自己的信念

首先要認識自己

並且時不時與外界環境做交流互動、反饋回應

如果連與外部情景、社會脈絡的關係連結都沒辦法做到的話

那就等同於是活在自己建構的夢幻世界中

不切實際

當然也不是說不切實際不好

只是在進行自我梳理、完整自己認知的所謂自由的動作的時候

可能就會出現弊端

也就是看似在呈表體化這種自由的典型形象

但實質上內在的自己根本不知道自由的定義是什麼

雖然每一種抽象的概念、理論、名詞都可以由個人自己解讀、詮釋

但是自由還是有一定範圍的明確標準與意思存在

最基礎的要素就是先了解自己是誰

要去追尋的事物有沒有合乎自己的各種觀點

在生活的過程中

是否按照自己貫徹始終、初衷不變的信仰

不受到他人的侷限與約束

自在的過完一生

自由是有一定的基本條件的

要先達到這些覺察與理解其作為之後

才能進一步實現真正的自由

雖然每個人眼中的自由意涵都不盡相同

當然這是因人而異的解讀意義

但最核心的概念就是正在享受自由的每個人是否真正內心都是「自由的」、快樂的

在享受自由的過程中

最直接能感受到的情緒就是快樂、開心、無拘無束的奔放感

如果沒有了這些感受

可能就會流於「叛逆」、乖離

為了違逆而反抗的這種不明智、沒有邏輯也不理性的舉動

並不是真正為了自己

而是為了展現給大家看

自由並不是拿來炫耀、拿來對付誰

在自由中真正受惠的應該會只有自己

而不是其他任何人

追尋自由應該是為了自己

而不是為了反抗、或表現給別人看

否則就是一種搬演、包裝而已

一點也不真實

甚至有些做作

所謂的叛逆就是這麼來的

大家會認為叛逆是負面的形容詞彙的原因

就是因為雖然表面上看起來是自由的展現

但其實所做出來的行為

根本有違自我內心的基礎信念

只是為了反對而反對

偏離他人參考建議的指標與慣性來行事而已

雖然每個人都有權利追尋自己獨特的生活方式

但並不是每個人每一種行為都是這麼獨特、少見

一定會有某些向度、方面是與大多數的人重疊的

因為每個人都是一般平凡的普通人

在追尋自由的過程中

必須要適時審查自我的內心與外顯的行為模式是否一致

這樣才是真正的自由

房間1 - 文明思維:探討現代都市人的思維邏輯、生活方式,內含主觀評論、犀利批判的成分,請斟酌吸收思量。 房間2 - 命運說:自我對人生的體悟,隨筆記事、心情實錄。 房間3 - Kentzeur 文章選集 (2022/4/25~ ):集結Kenteur 2022/4/25至今的詩、評論、札記選集。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人都是互相依存的每個對象與個體
當我們太常過於傾向於使用標準制
就算是言談詞彙量很豐富、充沛
只要人站在同一艘船、同一條陣線上
社會上每個領域、情境都處處有不平等所在
讓自己呈現最舒服的狀態
人都是互相依存的每個對象與個體
當我們太常過於傾向於使用標準制
就算是言談詞彙量很豐富、充沛
只要人站在同一艘船、同一條陣線上
社會上每個領域、情境都處處有不平等所在
讓自己呈現最舒服的狀態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在這個世界上,自由不僅僅是一種概念,更是一種渴望和追求。精神上的自由是指擺脫思想的桎梏,擁有自主意識和獨立思考的能力,能夠自由地選擇信仰、價值觀和生活方式。生理上的自由則是指擺脫身體的束縛,能夠自由地行動和表達自己的身體,不受外界限制或約束。 想像一下,在一個方形水泥建築裡,住著一群人,他們的生活
Thumbnail
你想看見什麼內容,取決於什麼? 很可能都是一種行銷,很可能只是想要洗腦, 你不接受的,慢慢都是可以接受的,因為「這些內容」, 將內化成你的認知。 所以,你認為自己僅僅片面瀏覽,就是個明智的人嗎? 你以為自己有選擇權? 你以為自己很自由? 你以為自己可以判斷是非嗎? 很抱歉,你不行。 當資料大量灌
Thumbnail
人們想要在各方方面面期許要求著自由;如思想,工作,言論,財富,民主,,,等等° 自由在人生整體意涵中不是全部,而只佔據了部分片段;若將其無限擴大,將使自己淪落為武斷下的受害者° 如己要求身體自由卻恣意揮霍用之!不知節制,傷害病痛隨即而至,輕者尚需時復原,重者無法彌補傷害終生! 自由
Thumbnail
是一本跟我想像中有點不一樣的書籍,沒有那麼多的心靈雞湯,本書從作者的角度帶我們重新認識「自由」這件事,而這份自由也非我所認知的這般單純。
Thumbnail
完全的自由,伴隨著完全的責任~ 是的,許多人一生所追求的「做自己」,渴望為自己做任何決定,並過著自己渴望的人生;想擁有相當的自由,也必須擔負相當的代價~ 若紡在幸福能量播報中,每每講到瑪雅黃人印記的時候,就會提起「自由」這一詞,也就是說,每個人肯定有著絕對的自由意識,肯定能為自己做任何選擇,但相
Thumbnail
三、論作為幸福因素之一的個性自由   理想的開放社會,是建立在思想言論自由之上的,即保有各種紛歧多樣的意見公平競爭的空間。然而,實際的社會現況,常是空有思想言論自由;即嘴上說著尊重他人的意見,卻常以人廢言,甚至斷章取義扭曲不同意見的原意。而更多的是僅待在同溫層選擇喜歡聽的意見,而拒絕任
自主和自由之間的關係? 願意起身探索、試圖打造夢幻工作的人, 就是對自己興趣、專業和嚮往的生活型態, 負起完全責任的人。 為什麼我們都希望自己能夠自由, 想做什麼就做什麼? 為什麼我們不喜歡每天朝八晚五、日復一日工作,連未來的目標在哪都不曉得?
透過看見普世價值- 自由、平等、博愛的良性循環,將生命交給自由後,世界觀就在價值觀的循環下,自然賦予人生觀崇高的理想。
Thumbnail
在這個世界上,自由不僅僅是一種概念,更是一種渴望和追求。精神上的自由是指擺脫思想的桎梏,擁有自主意識和獨立思考的能力,能夠自由地選擇信仰、價值觀和生活方式。生理上的自由則是指擺脫身體的束縛,能夠自由地行動和表達自己的身體,不受外界限制或約束。 想像一下,在一個方形水泥建築裡,住著一群人,他們的生活
Thumbnail
你想看見什麼內容,取決於什麼? 很可能都是一種行銷,很可能只是想要洗腦, 你不接受的,慢慢都是可以接受的,因為「這些內容」, 將內化成你的認知。 所以,你認為自己僅僅片面瀏覽,就是個明智的人嗎? 你以為自己有選擇權? 你以為自己很自由? 你以為自己可以判斷是非嗎? 很抱歉,你不行。 當資料大量灌
Thumbnail
人們想要在各方方面面期許要求著自由;如思想,工作,言論,財富,民主,,,等等° 自由在人生整體意涵中不是全部,而只佔據了部分片段;若將其無限擴大,將使自己淪落為武斷下的受害者° 如己要求身體自由卻恣意揮霍用之!不知節制,傷害病痛隨即而至,輕者尚需時復原,重者無法彌補傷害終生! 自由
Thumbnail
是一本跟我想像中有點不一樣的書籍,沒有那麼多的心靈雞湯,本書從作者的角度帶我們重新認識「自由」這件事,而這份自由也非我所認知的這般單純。
Thumbnail
完全的自由,伴隨著完全的責任~ 是的,許多人一生所追求的「做自己」,渴望為自己做任何決定,並過著自己渴望的人生;想擁有相當的自由,也必須擔負相當的代價~ 若紡在幸福能量播報中,每每講到瑪雅黃人印記的時候,就會提起「自由」這一詞,也就是說,每個人肯定有著絕對的自由意識,肯定能為自己做任何選擇,但相
Thumbnail
三、論作為幸福因素之一的個性自由   理想的開放社會,是建立在思想言論自由之上的,即保有各種紛歧多樣的意見公平競爭的空間。然而,實際的社會現況,常是空有思想言論自由;即嘴上說著尊重他人的意見,卻常以人廢言,甚至斷章取義扭曲不同意見的原意。而更多的是僅待在同溫層選擇喜歡聽的意見,而拒絕任
自主和自由之間的關係? 願意起身探索、試圖打造夢幻工作的人, 就是對自己興趣、專業和嚮往的生活型態, 負起完全責任的人。 為什麼我們都希望自己能夠自由, 想做什麼就做什麼? 為什麼我們不喜歡每天朝八晚五、日復一日工作,連未來的目標在哪都不曉得?
透過看見普世價值- 自由、平等、博愛的良性循環,將生命交給自由後,世界觀就在價值觀的循環下,自然賦予人生觀崇高的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