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論自由》談自由的核心-思想自由(下)

更新 發佈閱讀 12 分鐘
raw-image



三、論作為幸福因素之一的個性自由


  理想的開放社會,是建立在思想言論自由之上的,即保有各種紛歧多樣的意見公平競爭的空間。然而,實際的社會現況,常是空有思想言論自由;即嘴上說著尊重他人的意見,卻常以人廢言,甚至斷章取義扭曲不同意見的原意。而更多的是僅待在同溫層選擇喜歡聽的意見,而拒絕任何不同的意見;真理淪為信者恆信,不信者恆不信的教條。然而,這是應該追求的人生嗎?即便處於後現代的多元社會,各社群是否就毫無關係?可不相往來的自掃門前雪而不需要對話與互動?作為自由的基礎,如何透過思想言論自由追求幸福人生?


  約翰彌爾認為,「人的真正目的,...乃是令其能力得到最充分而又最協調的發展,使之成為一個完整而一貫的整體。」「為此必須具備兩個條件:一是自由,二是千差萬別的環境;兩者結合便可產生出統一在『首創性』中的個性活力與豐富差異。」「人類的諸種能力,如感知、判斷、識別、心智活動以及道德傾向等等,只有在有所抉擇時才能得到運用。」每個人都具通過心智與道德成就自我、使自我完整並找尋屬於自己幸福的能力,關鍵在於是否持續運用該能力,如同持續運動般,唯有持續運用該能力,才知道自己能力的界限並保持其機能;即在自由(思想言論自由)的前提下創造多元的環境,讓個人得以發揮所長並持續思考、嘗試、選擇自己心靈契合的品味和志趣,使個人與社會保有生命力、活力。


  然而,相較於絕對自由,限縮在不侵犯他人的自由為前提下的自由,個人有可能得到更好的發展嗎?約翰彌爾指出,「因個人一己之好有損於他人而剝奪其發展手段,其損失主要以成就了他人的發展而得以補償。甚至對他人來說,正因限制了其本性中的自私部分,而令其中的利他部分可能有了更好的發展,因而得失之間也足以相抵。」表面上,個人喪失了因一己之好而損及他人的發展,卻因為他人得以發展,反而獲得大於個人部分發展喪失的回報,成就了群體發展的多贏社會;即當每個人的個性都獲得發展,對自己與他人都更有價值,故每個人都增進其價值時,就是增進整體社會的價值。


  因此,約翰彌爾認為,「在如今這個時代,一項僅僅不屑苟同的先例,一種僅僅拒絕向習俗屈膝的姿態,其本身就是一種貢獻。」「一個社會怪誕之行的多寡,一般來說也跟其所含創造才能、精神活力以及道德勇氣的多寡恰成正比。」「進步精神並不總是同於自由精神,因為它可能會將進步之事強加於未必情願的民族,...但進步唯一可靠和恆久的源泉卻是自由。」「一但人類日久不見歧異,則很快就會變得連想都想不到還有歧異這回事存在。」一個奠基於自由之上,更具包容、更容納差異、人人皆能如其所是的社會才是進步的社會。若非奠基於自由、不再包容差異,即便看似進步,如:經濟持續成長、科技持續進步,卻因為僅有一種聲音,社會將逐漸停滯、倒退,甚至成為連差異都難以想像的機械社會(馬克思所談的人的異化)。


  自由的開放社會亦與道德勇氣的多寡成正比的原因在於,越自由的社會越能表達不同的聲音,而非將某義理視為真理,犧牲道德勇氣、違背道德以維持「一言堂」的假象。且道德的德性,亦必須在自由的社會才可充分發揮;亞里斯多德《尼各馬可倫理學》中指出,「出於一種確定的品質而選擇它時,這行為才是德性的。」正是在自由的前提下,才有選擇、發展品質的可能;在實際的行動中,區分過度、不及與適度,才可能達到亞里斯多德所說的善;即人以適當的方式在適當的時間欲求適當的事物,也才可能真正掌握、學得最高善-幸福。故自由社會所產生的個性的自由,是幸福充分且必要的條件。


四、論社會權力之於個人的限度及論自由原則的應用


  政府和社會除了在個人侵犯他人的自由下才可限制個人自由外,是否還有其他理由可限制個人自由?約翰彌爾認為,「只有當他違背『為了他人必須善待自己』的本分之時,才能成為道德譴責的對象。」「譴責或懲罰的理由,只能是他背棄了對家庭或債權人的義務,而不能是奢靡行為本身。」個人若未善待自己、傷害自己時,或背棄對他人的義務時,如:憲法規定人民有納稅、兵役、受國民教育的義務,亦應譴責、懲罰甚至限制個人自由。然而,若個人未善待、傷害自己時,或背棄對他人的義務時,便同時也是未善待、傷害他人與社會。故同樣屬於「個人侵犯他人的自由下才可限制個人自由」的範疇。


  約翰彌爾認為自由的原則由兩條準則構成,「一、只要個人僅關一己利害而與他人無干,個人就無需對社會負責。二、對於其任何損他人利益的行為,個人都應對社會負責。」事實上,僅有一條準則,因為個人不可能完全與他人無干,即便生活在深山,使用的物品、或製造的污染,同樣與他人有直接或間接的關聯。故自由的原則,即是個人在不侵犯他人的自由下,享有絕對的自由,包含不允許一個人有不要自由的自由。


  在自由原則的應用方面,約翰彌爾提出反對政府干涉人民自由的類型有三,第一、其事由個人去完成比由政府代做大概會更好。如:企業民營化,開放市場自由競爭。第二、有些事情或許人民做不到政府那麼好,但讓人民而非政府去圍城仍是可取的,如:美國的陪審團制度或台灣的國民法官制度,可作為人民智能訓練的手段,促使人民思考法治、思考罪與罰的關係、思考體制背後的價值、思考個人利益與社會公益的關係等,從而換位思考平衡公私利益、管理公共事務。第三、不必要地增加政府權力乃是一種極大的禍患。當政府握有多數權力,好的政策將散布得更廣,相對的,錯誤的政策亦同。且大政府將追隨更多的逢迎者,因為大小事情都須仰賴政府,不管對錯政府說了算,將有害思想言論自由的發展。


五、反思當代思想言論自由


  據說在英國自由民主黨黨魁交接時,一本《論自由》將作為遞交權力的象徵予繼任者,由此可見本書的影響力與自由價值的可貴。然而,我們都知道個人在不侵犯他人的自由下,享有絕對的自由。實際上要真正落實卻是困難重重:


  第一,誰、如何決定他人是否被侵犯?若是以他人感受為主,那麼在裹小腳的傳統上,於當時的時代氛圍下,作為一種父權思維的審美標準,他人若未覺得被侵犯,難道就真的沒有被侵犯嗎?實際卻是侵犯了擁有自然生長的雙腳之人可從事的所有一切事物,不僅利己亦包含利他的部分。然而,當事人卻可能不自覺的被侵犯而不自知。


  第二,同一件事情,可能因量變造成質變產生不同影響,如:飲酒,小酌怡情,但若過量而傷害自身,便是一種對他人的侵犯;即傷害自己同時也是傷害那些關心我們、愛我們與我們有關係的人。然而,若因為如此而禁酒,卻又反而侵害了自由。如同美國的槍枝合法;槍枝、子彈被製造出來,不管是要打獵還是打人,總是要被用來射殺某物。除了文化因素,不能以此禁止的原因在於,槍也具有自保的功能。然而,若以約翰彌爾的立場則必然反對,因為個人自保的利益顯然未大於槍枝氾濫而造成社會恐懼的利益,且犧牲人們半夜獨自出門的自由。


  第三,在社群網站發達的今天,加深了不同意見的隔閡。為吸引觀者的目光,透過演算法,不斷推播符合個人興趣、價值觀的廣告、新聞、粉絲頁;即便每個人都上同一種社群網站,得到的瀏覽頁面卻是完全不同的,白話而言即是同溫層。無遠弗屆的網路看似弭平社會的差異,卻反而加強差異。人們只看得到自己想看的東西,不再接收到不同思想的言論,以為自己是站在多數人的立場。久而久之,放棄了思考,甚至遺忘了歧異的存在,成為不再有自己想法、不敢表達自己想法、無法發揮天性之人。解決之道在於減少社群網站的使用,以多元媒介,如:報紙、廣播、親朋好友,接收不同立場、性別、年齡層的訊息。


  第四,政府以政治考量而非以最多數人利益考量,且未傾聽不同的意見。如:政府說不缺電,民間企業卻喊缺電,及近日召開的電價審議委員會,台電已虧損四千億元,縱然有電價費率公式。然而,遇到選舉年,依然是凍漲(家庭用電七百度以下已十一凍)。或錯誤的能源政策致以肺養綠,排放更多的二氧化碳、甲烷,加速地球暖化,其他還有開放萊豬萊牛進口、不當的補貼(總預算每十元有一元用在補貼能源)族繁不及備載。政府應回歸思想言論自由的初衷,在形成認為最正確的政策前,不宜貿然施行,過程中資訊公開透明,更必須廣納不同意見,並讓民眾清楚明白政策的利弊。


  第五,並非符合多數的利益就是符合多元發展的社會,看似多數利益也可能是多數暴力下的結果。真正的自由是每個人都能成就自我,找到屬於自己的幸福,當每個人都有價值時,整體社會自然就有最大的價值。然而,台灣為了扶植護國神山(科技業),不僅在高等教育開設更多的相關科系,更舉全國之力,補貼科技業,如:便宜的水價。其結果便是,雞蛋放在同一個籃子內,造成產業與價值的偏斜,犧牲弱勢的產業與科系,如:農業沒水灌溉,不適合念理工科系者跑去唸理工,不僅人文學科甚至基礎科學人才亦減少,影響社會的多元發展。長遠來看,反而是弊大於利。


  「不侵犯他人的自由」是一抽象的概念,甚至矛盾的概念,即用自由去定義自由(不侵犯他人的「自由」為前提下享有絕對「自由」)。故在實際情況下,幾乎不存在「理想」的自由。或者說自由並不是理想,而是必須持續「學習」的才可獲得的東西,如同幸福,一時的幸福並非真正的幸福,而是一生持續不斷的合德性的活著才是幸福。亦如同運動,需要時常練習才能保持其機能,若鬆懈太久,好不容易練成的肌肉很快又會變回肥肉。故思想言論自由是必須常常謹惕在心的,時時思考、活用,才能真正掌握自由。


  因此,建立在思想言論自由核心上的政府,應該是小政府、權力分散、相互制衡的政府,並保持資訊公開透明,弭平資訊不對稱,且人人都可監督的政府。如:制定政策的過程中,真正公平的正反意見並陳;即既不誇張任何不利的地方,也不隱藏任何有利或被認為可能有利的地方,通過公共的理性討論得出真正符合多數人利益的結論。


結論:期許一個更自由寬容的社會


  綜上,當前所談論的自由,常是奠基在言論自由之上,而非思想言論自由之上。思想言論自由並不同於言論自由,言論自由必須有思想自由才是真正的自由。若無思想自由,言論自由僅是想說什麼就說什麼,雖然同樣表達不同立場,卻無法包容彼此的立場,達到有效溝通,甚至無法產生富有創造才能、精神活力以及道德勇氣的社會。


  如:政治人物一說錯話,反對者即翻開過去所有言論檢視、無限上綱的放大、貼標籤,支持者則一味的為其辯護、不認錯,甚至反過來罵反對者雙標。不管支持或反對,都充分表達了言論,卻未達到有效的溝通,淪為一件事實各自表述的「羅生門」。關鍵在於,雙方僅做到言論自由,而未做到「思想」自由;即站在對立的立場思考、論證,進而統一正反意見。如同最近有名的電視節目「全民星辯論會」,不管抽到什麼樣的題目與立場,都要先相信該立場,即反思對立立場可能的思考、論證,才可能真正為其辯護。


  故自由的核心為思想自由,如鄰近的日本,之所以有很多影音書籍翻譯至台灣,除了內容有趣外,更在於有資本主義下主流社會所沒有或少有的一群人。如:動畫師、漫畫家、小說家、登山家、普利茲克獎的建築師、諾貝爾獎的科學家。日本社會之所多元、充滿活力、吸引台人觀光,便是因為擁有思想自由。另對岸雖然是專制體制,卻因為人口基數多,同樣產生許多奇特、有趣的人。故重點並非體制,而是每個人都能在思想自由下發展自己的個性(志趣、嗜好),進而活出屬於自己的幸福人生。


  最後,台灣看似自由,卻常因對方立場,以人廢言,拒絕溝通、拒絕思考,並非真正的自由。藉由《論自由》,讓我們理解,任何號稱真理,都是暫時的,僅是未播駁倒的言論。更重要的是,真理的力量在於「思考」真理,而非直接接受真理;正因為透過思考真理,才可能真正觸動心靈,進而成為行動實踐的準則。這之間便須要有容錯的空間,如同大人看小孩子學走路,大人知道怎麼走,卻必須放手讓小孩在無數次的跌倒、錯誤、失敗中學習,才可能真正學會走路。而一個思想自由的寬容社會,便需要尊重、容許任何看似錯誤、偏激、對立、幼稚的思想與言論;透過相互溝通、互動、換位思考,成就彼此的成長與共善的社會。

2023/9/23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辯證人生
68會員
668內容數
「我以為别人尊重我,是因為我很優秀,後來才明白,别人尊重我,是因為别人很優秀。」——魯迅
辯證人生的其他內容
2025/02/09
  隨著「世界末日時鐘」在2025年逼近史上最危險的89秒,國際局勢動盪加劇,各國軍備競賽不斷。在此關鍵時刻,我們必須重新思考,真正的永久和平究竟應建立在什麼基礎之上?   近日,美國新任國防部長赫塞斯矢言推動「以實力謀和平」的政策,凸顯出大國仍未擺脫以武力維持和平的思維。然而,德國哲學家
Thumbnail
2025/02/09
  隨著「世界末日時鐘」在2025年逼近史上最危險的89秒,國際局勢動盪加劇,各國軍備競賽不斷。在此關鍵時刻,我們必須重新思考,真正的永久和平究竟應建立在什麼基礎之上?   近日,美國新任國防部長赫塞斯矢言推動「以實力謀和平」的政策,凸顯出大國仍未擺脫以武力維持和平的思維。然而,德國哲學家
Thumbnail
2024/12/20
  什麼是無限?《無限旅程》(A TRIP TO INFINITY)為Netflix於2022年上檔的紀錄片,內容訪問物理、數學、哲學等領域專家,對於「無限」的看法。   首先,如何想像無限?先試著在心中想像一個最大、最大、最大的數,然而,該數相較於無限,如同想像一個最小、最小、最小的數一
Thumbnail
2024/12/20
  什麼是無限?《無限旅程》(A TRIP TO INFINITY)為Netflix於2022年上檔的紀錄片,內容訪問物理、數學、哲學等領域專家,對於「無限」的看法。   首先,如何想像無限?先試著在心中想像一個最大、最大、最大的數,然而,該數相較於無限,如同想像一個最小、最小、最小的數一
Thumbnail
2024/12/09
  感謝實踐建築系分享郭孟芙的演講,演講中點到許多建築設計根深蒂固的問題,本文的批評並非針對孟芙(雖然同為淡江畢業但我也不認識),而是藉由演講點出建築設計東西方理論與實務的普遍問題——沒有時間。   在理解何謂真正的時間之前,我們必須先釐清何謂建築設計的時間?以演講中提到設計手法為例,至少
Thumbnail
2024/12/09
  感謝實踐建築系分享郭孟芙的演講,演講中點到許多建築設計根深蒂固的問題,本文的批評並非針對孟芙(雖然同為淡江畢業但我也不認識),而是藉由演講點出建築設計東西方理論與實務的普遍問題——沒有時間。   在理解何謂真正的時間之前,我們必須先釐清何謂建築設計的時間?以演講中提到設計手法為例,至少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所謂的被決定與自由,是一種零和遊戲,還是一種光譜上的象限呢
Thumbnail
所謂的被決定與自由,是一種零和遊戲,還是一種光譜上的象限呢
Thumbnail
你想看見什麼內容,取決於什麼? 很可能都是一種行銷,很可能只是想要洗腦, 你不接受的,慢慢都是可以接受的,因為「這些內容」, 將內化成你的認知。 所以,你認為自己僅僅片面瀏覽,就是個明智的人嗎? 你以為自己有選擇權? 你以為自己很自由? 你以為自己可以判斷是非嗎? 很抱歉,你不行。 當資料大量灌
Thumbnail
你想看見什麼內容,取決於什麼? 很可能都是一種行銷,很可能只是想要洗腦, 你不接受的,慢慢都是可以接受的,因為「這些內容」, 將內化成你的認知。 所以,你認為自己僅僅片面瀏覽,就是個明智的人嗎? 你以為自己有選擇權? 你以為自己很自由? 你以為自己可以判斷是非嗎? 很抱歉,你不行。 當資料大量灌
Thumbnail
在被限縮行動的範圍之內的行為就叫做自由嗎?全然接受別人訂定出的規則的行為是自由的嗎?「自由」在哲學中的定義是什麼呢? 「自由」是一個複雜的哲學概念,沒有簡單的定義。在哲學中,自由通常被定義為 「不受外部限制的行為能力」。
Thumbnail
在被限縮行動的範圍之內的行為就叫做自由嗎?全然接受別人訂定出的規則的行為是自由的嗎?「自由」在哲學中的定義是什麼呢? 「自由」是一個複雜的哲學概念,沒有簡單的定義。在哲學中,自由通常被定義為 「不受外部限制的行為能力」。
Thumbnail
作者同樣丟出了世俗無法造出的「理想世界」的概念,但留給讀者去決定,這到底是不是個「美好世界」?
Thumbnail
作者同樣丟出了世俗無法造出的「理想世界」的概念,但留給讀者去決定,這到底是不是個「美好世界」?
Thumbnail
如果你對說話感到焦慮,這篇文章可以幫你舒緩,讓你對說話有個大概認知。
Thumbnail
如果你對說話感到焦慮,這篇文章可以幫你舒緩,讓你對說話有個大概認知。
Thumbnail
唯有「隨時能換工作」的人,才能獲得自由
Thumbnail
唯有「隨時能換工作」的人,才能獲得自由
Thumbnail
三、論作為幸福因素之一的個性自由   理想的開放社會,是建立在思想言論自由之上的,即保有各種紛歧多樣的意見公平競爭的空間。然而,實際的社會現況,常是空有思想言論自由;即嘴上說著尊重他人的意見,卻常以人廢言,甚至斷章取義扭曲不同意見的原意。而更多的是僅待在同溫層選擇喜歡聽的意見,而拒絕任
Thumbnail
三、論作為幸福因素之一的個性自由   理想的開放社會,是建立在思想言論自由之上的,即保有各種紛歧多樣的意見公平競爭的空間。然而,實際的社會現況,常是空有思想言論自由;即嘴上說著尊重他人的意見,卻常以人廢言,甚至斷章取義扭曲不同意見的原意。而更多的是僅待在同溫層選擇喜歡聽的意見,而拒絕任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