仍想一直《陪你讀下去》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年初讀《上流教養》,暗自許願有個有錢小孩的家教工作找上門,能一起談《大亨小傳》就太奢侈了,若可以聊聊我最近讀的書,就好了。(的確也用在每週的作文課上。盡量跟小孩分享這週我讀完的那本書。有時甚至是《王室緋聞守則》~哈)

於是今年找書來讀的過程,除了在意是不是可以跟小孩說的故事,也想多知道閱讀教育的事,突然想起還在書店工作那些年,在台灣出版的《陪你讀下去》(讀完後發現今年有出新版耶),就到圖書館預約了。邊讀邊讚嘆,這正是我現在想讀的書。還好,在我去年讀了《婚姻生活》、《蠻骨猶存》、《黑鳥不哭》,讀了《像我一樣黑》,接著今年讀了《梅岡城故事》(真的好好看),之後。

讀了許多黑人故事,卻還沒讀任何鮑德溫的我,遇到的《陪你讀下去》,令我回想起,進書店工作時,問了即將離職的正職同事,她最喜歡的作家就是詹姆斯・鮑德溫。


raw-image


《陪你讀下去》是亞裔美國作家郭怡慧,寫她在讀哈佛法學院前的20出頭,機緣來到密西西比三角洲,教不確定比自己邊緣還是強勢的黑人孩子們英文寫作與閱讀。她想讓他們讀黑人歷史,發現太難,慢慢的從寫詩、讀青少年讀物開始。

她當時也才20幾歲啊,對自己充滿質疑,純真的筆調令人心疼。好勇敢。

兩年過去,她去了哈佛就讀。任教過的中學在她離開沒多久便解散、和別人併校了。因實習頻繁出入的法律機構讓她得知——曾經欣賞的學生,竟然因為殺人入獄。於是她做了新的決定,將求職暫停,回到密西西比,陪伴這個學生走過這段審判的日子。持續探監、教他閱讀。即使他——曾經會寫詩的派屈克——字體變了,讀字變得困難,已有了一個女兒,心中滿滿的混亂。

閱讀會帶來什麼?前陣子讀法蘭岑的訪談,認為閱讀文學作品讓人抽離、看懂此刻發生的事情的意涵。郭怡慧陪伴派屈克閱讀的過程,即使只是《獅子・女巫・魔衣櫥》這樣的兒童讀物,讓派屈克從書裡找到自己的處境,試圖看見自己衝動行事的全貌。


接著,他們讀了《佛雷德里克・道格拉斯人生敘事》:

我沒料到的是,道格拉斯似乎在派屈克的內心深處觸發強烈的心理感受——那其中包含恐慌、懼怕和震驚。還有沮喪和憂鬱。卡夫卡曾言,我們必須讀一些會造成創傷的書,讓它們像災厄那般影響我們,像斧頭那般劈開我們內心那片凍結的海水。對派屈克而言,佛雷德里克・道格拉斯就是那把斧頭,那把斧頭把他徹底劈開了。(P.299)


一個在監獄裡會思考的人是痛苦的。獄友虎視眈眈地等著他崩潰,事實上是,他們也不知道除了叫囂躁動,自己還能做什麼。而派屈克有了閱讀。他能躲在樓梯間閱讀。

他的進步實在驚人,不過不管在當時或之後這些年,令我非常驚訝的一點,是我對他的貢獻有多麼少。我這麼說不是在表現一種虛偽的謙虛,我的意思是說,他的智識發展居然只需要那麼點東西——一個安靜的小房間,一疊書,一點點大人的指導——這點把我嚇著了。然而,這麼一點東西卻很少被提供給需要的人。(P.357)


時時確認閱讀帶來的交流、偶有挫敗,郭怡慧不像驕傲的讀書人,而是真的愛書、坦誠的知識份子,有時笨拙地可愛,一種出身哈佛法學院的反差萌,很討人喜歡。看到她的訪談說道,有了林書豪,美國人終於知道台裔是什麼了!(去年讀了《內景唐人街》,也覺得是台裔之光啊!)(還有妮妃雅啦!)


在我陪派屈克一起讀書的某些時刻,他在我眼中會忽然顯出全新樣貌,有如某個我才剛開始認識的人。在那些短暫片刻,我們之間似乎存在著一種神秘、澈底、幾乎不可能存在的平等。這是閱讀締造的奇蹟之一:它能讓人變得無法預測,即使那只是在一個極短暫的瞬間。別人不再能說:你就是這種人、你就是那種人;你的一切都不會是預先決定的。(P.362)


看《異國日記》,時刻想起的一段話是,不要因為「我的人設是什麼」而去做符合人設的事。你並非「就是這種人」,而還可以是那樣那樣的。這是閱讀帶給我的。

一直讀下去吧。

12會員
25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安納羊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最喜歡的作家01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雜糧餅乾與山彥餅乾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最喜歡的作家02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Andrew Sean Greer的公路旅行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泰式打拋豬必須吃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