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生了小孩以後,過去我們夫妻倆的那種苦行僧式的徒步旅行模式,已經不適合我們一家三口。因此我們這一年來的旅行,大多以兩小時內的定點輕旅行為主,否則這個才一歲大的小女娃肯定哭鬧不休。
這天,我無意間發現新竹南寮漁港附近的槺榔驛,有一條古輕便車道,上面還有載客觀光的小火車行駛,非常適合帶小小孩的我們。於是,在一個閒來無事,天氣又剛好晴朗的禮拜四上午,我們前往槺榔驛坐小火車去囉!
我們跟隨導航抵達槺榔驛車站時,只見大門深鎖,頓時心中一涼--該不會今天剛好停駛?!
這時,我瞄到柱子上張貼的公告,才知道發車點移到附近的佑聖宮,我們再度興致勃勃的走過去。平日上午遊客稀少,除了我們一家三口外,只有另外一對夫妻搭乘列車,售票、司機兼導遊的阿姨走進駕駛室,一邊熟練的操作,一邊和我們自我介紹。
看阿姨氣定神閒的模樣,我猜她內心應該非常感恩自己駕駛的是燃油小火車,而不是真正的輕便車。
所謂的「輕便車」,即「台車」,是日治時期行駛在輕便鐵道上的車輛,以運送貨物為主要目的,兼具載客功能。由於輕便鐵道興建迅速、成本低,在交通不發達的地區相當常見。台車約半坪大小,四個角落各有一根把手,像一張倒過來的桌子;台車行進時,乘客可握住「桌腳」以策安全。
重點來了,台車的動力來源可不是靠燃油,而是靠人力推動。一輛台車由一到兩名苦力負責在後面推動,當車速夠快時,苦力也會跳上車一同滑行。如果是平穩的路段,推起來不吃力;遇到下坡路段,那就更輕鬆了;要是行經上坡路段,苦力必須推著滿載貨物的台車一步一步向上推,那就真的要命了。當年的苦力如果知道百年後的輕便車道上行駛的是燃油小火車,不知道會有多羨慕?
這條輕便車道大約於1910年鋪設完成,連接竹塹舊港與新竹市區,是當時重要的經貿要道,而槺榔驛(今康樂里內)是其中的一站。2011年,在康樂社區居民的推動下修築一小段鐵道,重現這段歷史路徑。
雖然小火車終究不是台車,但至少被吸引前來搭乘的遊客有機會了解這段過去,在想像中和先民共乘一段,穿梭於田野稻浪間,緬懷古早的歲月。
接近中午,天氣炎熱,不過坐在低速行駛於樹蔭間的列車上,微風撲面而來,還是相當涼爽,令人昏昏欲睡。列車經過民居時,我的精神又一振,連忙拍照捕捉鐵路交通和居民日常緊密連結起來的難得景致。
下車後,我們又閒逛了槺榔一帶,無意間走進一處老舊眷村--499防砲連部村。這裡早已沒有人跡,然而兩排低矮的老舊房舍似乎仍在互訴當年窮得只剩下義氣的故事,讓我忍不住多逗留了一會兒,感受靜謐中蘊藏的人情味。
我回想起剛剛在列車行駛間,見到一間民宅旁有一顆約兩層樓高的半橢圓形建築,乍看以為是水塔,經阿姨解說才知道是防空碉堡。原來在二戰末期,附近的新竹機場是美軍空襲的標的,於是日軍建了這個碉堡以保障人員安全,如今成為歷史遺跡。
據阿姨表示,附近還有一個防空碉堡保存得更完整,被列為市定古蹟。回程時,我便繞過去看看,我聽從導航指示從天府路一段一轉進碉堡所在的這條巷弄,就被眼前的碉堡嚇了一跳,沒想到比網路上的照片更加雄偉。
再走進細看,它的形狀依稀有點眼熟,突然一陣戴面罩的呼吸聲在我耳邊響起--對啦,就是黑武士達斯維達的頭盔!當我聯想到達斯維達,更加感受到碉堡散發出來的那股令人懾服的氣勢。
這座碉堡的部分嵌入民房中,分四層,各層設有機槍口。現在雖然已不具有軍事機能,但這麼一尊霸氣十足的「達斯維達」坐鎮在此,彷彿向居民宣告:“I Am Your Father.”想必住在這裡會很有安全感吧。
這一趟輕旅行,不只輕鬆、娛樂性高,符合小小孩的需求,還讓我們順道認識了新竹槺榔百年來的歷史遞嬗,實在是值回票價!
乘車地點:新竹市北區公道五路五段195號佑聖宮停車場
營業時間:週一至週日0900-1600
地址:新竹市北區東大路三段430巷1弄1號
地址:無地址,請使用Google地圖搜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