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科學哲學__為何要學科學?>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科學??哲學???

說實話,科學跟哲學原本是同一家的,但在19世紀後就分開了。 分成「科學家的科學哲學」與「哲學家的科學哲學」。

大家都會好奇,這兩者有什麼不同嗎?

其實不然。事實上,它們密切相關,只是關注的部分不同。


科學家的科學哲學

今天的主角「科學家的科學哲學」,是科學家以「科學方法」對各種「存在」追根究底,以減除疑惑、使大家更了解這個宇宙的一門學問。換句話說,這是以一種嚴謹的態度去解釋這個宇宙的一門學問。


科學方法最核心不變的方法與步驟是:

  1. 觀察(observations):使用儀器或感官,有計劃的觀察環境、現象、事件等。
  2. 提出問題(questions):針對其中不合理、或有疑問的地方,提出問題。
  3. 設假說(hypotheses):當舊有的理論不能解釋「一些新的事實」時,需經由猜想得出一個假說。 
  4. 驗證(test):對假說之檢驗。(分為「邏輯分析」和「實驗檢驗」)
  5. 結論(conclusion):檢驗完畢,不管支持假說與否,必得出實驗結論。(支持、不支持、特定條件下支持/不支持都是結論)。


所以為何要學科學?

說穿了,其實要不要學習科學的根源在於自己。而所有科學方法的過程都有一個共通點:最主要的參與者都是「你」,你自已觀察、你自己提問、你親自驗證、你自己驗證、你自己修正假說、你自己得出結論。


結語

最後,我用一句話做結尾,也是我推薦大家學科學的原因,歡迎大家在底下留言分享你對科學的看法喔!

用科學看待宇宙,就好比不必質疑過去的成就是否出自自己。因為我可以很肯定地說,這成就是我親自拿的!


其實還沒結束啦,別忘了追蹤我的IG喔!您的支持是我繼續撰寫科學文章的動力💪!
IG: https://www.instagram.com/thesciboy2009/

引用文獻






5會員
8內容數
你要完全學會一個科學知識,你不只是要學會那個知識,你還要能夠正確的教會別人,如果別人懂,也懂的正確,且能夠跟其他懂的人分享,那你就真的學會這個知識了。所以在這個Blog裡,希望可以跟大家一起討論、訂正錯誤、分享!希望大家可以贊助我並給我支持一起往成為科學家的道路前進吧!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從手稿到出版:SCI期刊是什麼?投稿指南看這裡!SCI期刊投稿是極具挑戰性的過程,需歷經投稿、等待審稿,以及多次修改內容的可能性。以下提供你了解SCI是什麼?完整的SCI期刊投稿流程,幫助你更了解期刊投稿的步驟喔!
avatar
Handsome
2024-04-12
學術世界的金字塔:了解SSCI、SCI和其他重要指標差異本文介紹了學術指標如SSCI和SCI,幫助學生明白選擇閱讀哪些學術文章對於學習和研究至關重要。
Thumbnail
avatar
EurekaScholarHub
2023-12-24
Sci-fi Writer and Futurist Ken Liu's Creative JourneySci-fi Writer and Futurist Len Liu's Unique Creative Journey (Interview)
Thumbnail
avatar
新經典文化 ThinKingDom
2023-05-30
台湾文化の中核「良し」と「惡し」の補充説明--2019日本Sci-con發表補充(日文)今回sci-conの発表会の後、数多い日本の聴衆から質問してきて、台湾の「良し」と「悪し」をより詳細に説明して欲しいですって。私がより完璧的・徹底的に説明したいのですが、通訳に助けてくれた友人に大変忙しくなる恐れですので、茲にて少しだけ、より深い補充説明を書いてみます。
Thumbnail
avatar
雲山
2019-09-13
台湾SFの文化核心--2019日本Sci-con發表(1)(日文)皆様、こんにちは。私は雲山(うんざん)、台湾から来た小説家です。下には今回、僕と一緒に来日し、午前中と午後の駅伝発表会を共に完成しようとする、同じく作家である友達のGuyver、石林、偉家とアンディです。 初春令月,風淑氣和,無事順調に改元した日本に、おめでとうございます。
Thumbnail
avatar
雲山
2019-09-13
台灣文化核心「好」與「惡」的補充說明--2019日本sci-con發表內容補充在這次sci-con的發表過後,有不少日本的聽眾來問我,台灣的「好」與「惡」更詳細的解說,我很想做更完整與徹底的解釋,不過這可能會讓幫忙翻譯的朋友忙過頭,所以我在這裡先寫下稍微深入一點的補充說明。 「好」是個在台灣經常聽到的生活問答主題。 像是「這樣做好不好?」「這是不是比較好?」
Thumbnail
avatar
雲山
2019-08-19
1980年後日本科幻與台灣科幻的連結─2019日本Sci-con發表內容(5)本文為2019日本SF大會發表稿 由不是貓食(コウイカ)、林安迪(兩名作者共同發表,分別介紹影響台灣作者的日本SF創作的不同類型,包括世界末日類、機器人類、Cyberpunk類、超能力類、宇宙航行類。
Thumbnail
avatar
洪‧里本斯坦
2019-07-26
台灣的SF作家與小說精選--2019日本sci-con大會發表內容(3)我想介紹幾位作者以及他們的作品,他們其中有些是我們的大前輩,作品直接或間接影響了我們對科幻的認知,有些是與我們年齡差不多的同好,他們筆下的,正是我們這一代所認知的科幻和所認識的台灣。
avatar
masayo(卡巴)
2019-07-26
1980年後日本科幻與台灣科幻的連結─2019日本Sci-con發表內容(4)本文為2019日本Sci-con大會發表稿 發表人:*不是貓食、*林安迪(兩名作者共同發表) 在先前的部份,我們已經介紹過台灣科幻的特色。接著我們要談的,是日本科幻與台灣科幻的連結。我們認為,日本的SF作品來到台灣之後,在1980年代後至少產生三種影響:新題材的出現、舊題材的復活、表現手法的改變。
Thumbnail
avatar
林安迪
2019-07-26
台灣SF的文化核心--2019日本Sci-con發表內容(1) 大家好,我是雲山,來自台灣的小說家,底下是這次跟我一起來日本,準備接力完成這上下午兩場發表的作家朋友們,卡巴、石林、偉家與andy。 初春令月,風淑氣和,恭喜日本,改元順利。 很高興也很榮幸能在這個改元的新年裡,向日本的各位朋友,以及日本之外的各位朋友,對台灣的科幻進行介紹與說明。 台灣的科幻創作與
Thumbnail
avatar
雲山
2019-07-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