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的海洋,永續蔚藍──附興永續有限公司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每天經過交通號誌燈,紅黃綠三色早已深植在我們意識裡,它們不僅是顏色的差異也是文明的象徵,我們仰賴號誌燈紅黃綠的指示,開始與結束每一天。然而,紅黃綠還在另一處,告訴我們關於文明,也告訴我們如何在人類文明與其他物種所棲息的大自然中找到一個最佳的平衡點;「附興永續有限公司」創辦人陳庭筠先生念茲在茲的也是這些。


紅黃綠三色,海洋的啟示

依據臺灣海洋保育與漁業永續基金會與中央研究院數位文化中心所推行之「台灣海鮮指南」,「附興永續有限公司」創辦人庭筠說:「我們只販售列為綠燈(建議食用)和少許屬於黃燈(斟酌食用)的兩種海鮮,即使是遠洋進口的鮭魚或干貝,我們會進貨但也藉機告訴大家,關於遠洋漁船碳排放量大之對環境造成汙染的知識。這是海洋保育也是永續海鮮的觀念,大自然並不是取之不竭、用之不完的。」

raw-image

陳庭筠先生溫文爾雅,說話不疾不徐,不過與他對談可以察覺他內心是熱情澎湃的。或許因為來自靠海的基隆和平島,家裡又經營航海儀器事業,他與海洋和大船小舟一同長大,眼見的是海闊天空,耳聞的是海濤洶湧,陳庭筠先生自然地與眾不同。他比一般人更愛大海、更關心土地、更留意與環境保育相關的議題,也因此創辦了以販賣在地海鮮並宣導永續觀念的「附興永續有限公司」。


瓦楞紙、島航、無花果

「我是三年前回鄉才萌生創業念頭的,那之前在台北是水耕蔬菜的行銷業務,一做十年,更早之前我是研究所森林所畢業生。現在倒回去看,彷彿打從一開始我就注定要做一份親近大自然的事業。」陳庭筠創辦人說得沒錯,他每踏出一步所落下的痕跡都深深地烙印在土地上,他與土地須臾不離。直至三年前回到基隆漁港,庭筠發覺熟識的鄉親不一樣了,人沒太多改變但漁獲卻明顯少了,捕魚人的笑容更少。「我應該可以為他們做些什麼。」自那一刻起始,「附興永續有限公司」有了一個雛形,那是為鄉親、為海洋保育、為環境永續概念結合起來的一種理念也是承諾,再接著電商平台「島航」面市。

raw-image

「島航是島嶼的島,也是引導的導。」他解釋,那是引「導」大家去看到「島」嶼的需求,也是跟我們息息相關的海洋世界的需求。當一點開「島航」官網,映入眼簾的除了設計感十足的頁面,就是「島航」的宣言: 一、國產魚優先;二、有標章優先;三、中低階優先,無論野撈或養殖,都優先挑選生態中低階物種的有標章認證的在地海鮮。

陳庭筠創辦人接著說:「我們大概七成都是海鮮產品,三成則是與在地小農合作的當季水果例如溫室老樹無花果,也有像是龜山島櫻花蝦腰果零食包,我們也會和不同行業配合,就曾做過寵物鮮食。還有,我們海鮮是不用保麗龍的,都是瓦楞紙盒,三層包裝。環境友善是要這樣做的。」若是細讀「島航」官網上的資料,那真是一趟令人心曠神怡的網上小旅行,除了欣賞各地區色彩鮮艷的海鮮水果,還可見到包裝極具巧思的伴手禮盒。

raw-image


未來的文明,文明的未來

當被問及創業路上所碰見的難題以及未來願景,陳庭筠創辦人表示只有一個—創業初期害怕顧客有壓力,畢竟環保本身就是一個大議題,擔心顧客會覺得買產品還要接受訓話;後來慢慢地,這個問題就化解了,不只顧客的接受度提高,同時透過他們,永續海鮮的理念也逐漸散播開來。

raw-image

提及願景,陳庭筠創辦人希望能把產品推出國外去,但還是會碰到環境友善的問題—碳排放量,也許將來科技更發達,附興永續可以做到兼顧營運與環境兩方面。

至於要給有心創業者哪些建議,陳庭筠創辦人展現了大海男兒的豪氣萬千,認為有六、七成把握就可出擊,不用等完全準備好,因為很多東西是做了才知道;而且要相信一路上一定會有合適的夥伴加入,還有要放寬心胸,不設限。

最後回到文章手段,遵守紅黃綠號誌是文明,依照紅黃綠指示吃海鮮也是文明,而未來是要加速摧毀大自然與人類文明抑或是與之共存共榮,這是關乎實踐的問題。「附興永續有限公司」的陳庭筠創辦人守護環境,永續海鮮所盡的心力既屬大自然的也屬文明,同時亦是理念與實踐合併的最佳典範。

獨角以紀錄、分享各大行業的奮鬥史為企業使命,為此我們開始積極邀約該業界代表企業體參與採訪,每一季篩選200家具有潛力的企業品牌參與免費創業故事專訪。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