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動手做會動的玩具——淘氣文創工作室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raw-image


當職業女性進入婚姻,照顧家庭的重任多半還是落在女性身上。曾經擔任生醫研究員的Sandra,也因為這個原因離開了職場。當全家人一起組裝好一隻恐龍玩具,女兒一句:「要是會動就好了!」讓她與先生開始動手做了起來。從發想到執行,最終創立「淘氣文創工作室」,完成一家人想讓恐龍會動的夢想。



造一隻會動的恐龍圓夢

平常就很喜愛益智玩具的Sandra一家,某次逛台中科博館時,在禮品店裡買下了一隻立體的恐龍化石組裝玩具。當一家人合力將恐龍組裝好之後,女兒一句:「要是它可以動就太好了!」燃起了她與先生的玩心。

Sandra與先生做了許多功課後,發現許多木工類的工具是可以動的,像是斜坡走道、自走玩具之類。所以他們也開始思考,可以使用木板的簡單原理來做設計。也因為先生原本就是音樂相關出身,也曾經設計過木箱鼓,所以有現成的木板與雷射切割資源能供他們使用。

當他們開始著手進行之後,才知道造一隻會動的恐龍,並沒有想像之中那樣簡單。那些科學的原理、還有重心的運算、該如何結合地心引力讓玩具自己走?從發想到真正執行就已經花了許多的工夫與時間。一次又一次的實驗後,終於讓他們找到一個成功的參數,做出第一隻恐龍。開心不已的Sandra也跟先生討論著是否能繼續?也或者能試著推廣出去?

「或許這是我們可以一起做的事!」為了鼓勵因為照顧家庭而離開職場的Sandra,先生有了與她一同創業的想法。曾經有在文創園區辦過特展經驗的先生,也提意可以在那兒試試水溫。當他們所設計的玩具推出之後,馬上獲得地方媽媽們,與一些共學團體的喜愛。也因此獲得青年創業計畫的補助,進駐審計新村展覽。

raw-image


親子關係升溫 從手做起

回想起與女兒一起動手將恐龍組裝完成時,女兒開心的表情令她成就感無比。也因著這份感動,想讓這項產品推廣出去。進駐於審計新村展覽的時候,淘氣文創的產品,獲得了許多媽媽的肯定。這份肯定也讓Sandra更加的堅定於「讓孩子動手做」這個信念。

當幾片木板從斜坡上走下來,過程看起來真的很療癒。然而該怎麼組裝呢?它又為什麼會動呢?組裝的樣式是不是能有更多的可能性?運用木頭、紙類或生活隨手可得的材料,就能做出有趣兼具教育的玩具,製作的過程之中,還能學習到科學原理,啟發孩子的想像力。陪伴孩子動手做,讓孩子去思考怎麼做才能動?正是淘氣文創所要傳達給社會大眾的訊息。

raw-image


疫情下的危機 其實是化了妝的祝福

從一開始的原物料該如何的挑選,到東西做出之後又該如何行銷,本身不是這個背景出身的Sandra,可以說是從頭開始學起。或許足夠幸運,能夠進駐計新村展覽讓他們的產品得以曝光。那些地方媽媽們,很喜歡帶孩子們來體驗他們的玩具,同為人母的Sandra,擁有其他媽媽們的支持,內心感到十分的感動。

展覽的期間,更接觸到許多海外遊客,由其是來自香港或新加坡的遊客,特別的喜愛他們的產品;然而好景不長,展覽不到三個月的時間,便遇到疫情的爆發,整體銷售額達到百分之70的下滑。看似看不見盡頭的苦難,也逼著他們去做一些營運方向的改變。他們轉為與其他如親子館、科學補習班、動物遊樂園等合作,用教學的方式來推廣他們的產品,讓更多的人認識。


讓恐龍走出台灣 翱翔海外天空

回憶起初期創業的艱辛,Sandra說創業這條路真的不是只有熱情就好。客戶在哪?目標市場在哪?產品又該在哪裡販賣?這些問題都需要用心的做好功課後才能出發。出發之後,資金又該如何的分配、如何管理,也是另一項令人苦惱的功課。

憑藉在審計新村展覽時的經驗,淘氣文創相信,他們的產品也會受海外的孩子們喜愛。預計2023年年底時與亞馬遜電商合作,正式挑戰海外的市場。雖然疫情已經結束了,但是轉型的計畫卻會繼續的走,讓淘氣文創的恐龍不是只擺在店面裡銷售,更能走出店面、走出台灣,讓海外的孩子們也認識他們。

創業至今,每一步對Sandra而言都是挑戰,對她而言,產品有人購買就是肯定。她很慶幸「淘氣文創工作室」撐過了疫情,並走出了自己不同的路。

獨角以紀錄、分享各大行業的奮鬥史為企業使命,為此我們開始積極邀約該業界代表企業體參與採訪,每一季篩選200家具有潛力的企業品牌參與免費創業故事專訪。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