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泥土|陳聖頌、張新丕》雙人展

更新於 2024/06/03閱讀時間約 10 分鐘



本篇為2023年策劃之《泥土——陳聖頌&張新丕》展覽所撰寫,寫於2023.1221




泥҉ 土҉ 有҉ 埋҉ 葬҉ 父҉ 親҉ 的҉ 香҉味҉҉

嫩҉ 葉҉ 有҉ 母҉ 親҉ 血҉ 汗҉ 的҉ 香҉  味҉


_____ 節自 巫永福《泥土》




前言


        在籌備這檔展覽的過程,時常在問自己「究竟該從什麼角度切入,能讓觀眾理解這兩位老師的作品?」,一位年輕時曾師從席德進與李仲生,後來到羅馬藝術學院習畫,並旅居當地十三年,一輩子做抽象藝術的陳聖頌(1954-);另一位則是選擇到巴黎藝術院就讀,後留在奧地利創作,一待便是十四個年頭,在半抽象與半具象之間表現的張新丕(1955-)。

        兩位繪畫風格不盡相同,背景倒是有許多相仿之處,都曾為了藝術而遠渡重洋,在異地長期耕耘,吸收不同文化的藝術養分,卻也在人生的某個時間點,去意識到何處才是真正滋養著生命的源頭,因此再次選擇飄洋過海,回到自己的家鄉,一塊被海洋包圍的島嶼——臺灣,更加深耕的潛心創作。

        原來,就在兩位藝術家對自己所生長的土地之深深眷戀中,找到了他們對繪畫的共同語言。


raw-image



《泥土》作為詩意想像的引子


       這也是為什麼,展名以作家巫永福(1913-2008)的詩篇《泥土》為引子,在兩位藝術家風格不盡相同,卻有同一交集源頭——這塊養育他們生命的土地,拋出一個詩意的想像。如父親與母親、如前人辛勤彎腰所種下的,在泥土中茁壯生長,而發芽的嫩葉亦散發著馨香之氣,那是為後人帶來美好碩果的馨香之氣。這一切都在陳聖頌與張新丕對這片土片的見證與愛慕之中,如泥土般,孕育了各自創作的生命旅程。

        事實上,巫永福作為兩位藝術家的父執輩,背景也和他們有許多相似之處。生於殖民時期的他,早年在臺灣受教育,17歲赴日考上明治大學文藝科,留日期間,受非常多當時日本重要的詩人及小說家薰陶,發表許多日文小說,也有未發表過的詩篇,1932年參與籌組「臺灣藝術研究會」,年僅二十歲已擔任重要角色,隔年又創《福爾摩沙》雜誌。1935年因父親過世返臺,但也因此經歷了一段跨越語言的時刻,在創作上從日文到中文的困境,使得長期處在「失語」的狀態,幾乎中斷了在臺灣的文學活動二十年以上。直到1971年才開始以中文發表、翻譯早年日文寫作的詩篇,在臺灣文壇上逐漸有他的蹤影。

       在這樣時代背景成長的他,受的是日本教育,但事實上在他作品中,就時常透露著覺醒的心,述說身為台灣人的骨氣,在臺灣經歷了二二八、白色恐怖到戰後亦是,時常書寫著對故鄉抒情的詩句。這也正如同,陳聖頌與張新丕,在創作中,藉以自然、土地、故鄉、島嶼的關照,回應著身份與生命的狀態。當然,兩人在以此為基礎上所發展出來的繪畫是截然不同。




陳聖頌|始於土地的優雅,終於繪畫的信仰

 

        已年近七十的陳聖頌,近年來對繪畫的表達,反而是回到越來越純粹的狀態中去實踐,也可以說,所謂的純粹是他隨著年歲的體悟,對生命更加豁達的態度,但卻也因為純粹,文字究竟能明說亦或是說得太多,並不容易詮釋,但就像他所說「不談什麼大道理了」,這個不談,是歷練出的淡然。

        回顧他這四、五十年來的創作歷程,我們能夠看見的是,他已不留戀壯年時在羅馬的年輕氣盛,也放下了起初回到臺灣非要在創作中找出答案的企圖,就在選擇重新歸零後,才明白到許多的畫面一直都在他身邊,是過往年代的單純、是人與人之間的真誠,也是西海岸延綿的風景、是夕陽落下的交界,更是這片土地的純樸與優雅,原來滋養著生命與創作的感動都在,只是等著他去感受,或許有些人事已非,有些只能往回憶裡重逢,他把生命的風景交織在畫布上,提煉著時間的悠遠、空間的幻變。

        在這次《泥土》展覽中,展出了陳聖頌八件2022-2023年的新作,以及兩件十多年前未曝光的舊作。兩件舊件,能看見早期受臺灣土地感動而真摯的告白,就像他曾說,在西海岸的鹽田裡看見先民的勤奮與智慧,是最高貴的色澤。而十多年後,從八件新作中可以看見,顏色更集中且徘徊在「黃、綠、藍」的色域之間,都是關於他記憶中用生命體悟的色澤,(註1)彷彿是淬鍊再淬鍊後的精選,而空間的鋪陳也變得更加放鬆與延展,這是他透過這片土地,將生命的閱歷以越來越內斂的方式收在心上,回歸對繪畫最單純的狀態,於是在作品中,緩緩地滲出了沈澱後的清澈與深邃。


(註1) 在今年11月剛出版的《繪畫中的繪畫——陳聖頌 2003年之後的繪畫作品選》,自序中便提到關於顏色與景色的故事。其內容節錄在下方「收錄」中。


raw-image
陳聖頌把生命的風景交織在畫布上,提煉著時間的悠遠、空間的幻變

陳聖頌把生命的風景交織在畫布上,提煉著時間的悠遠、空間的幻變





張新丕|感受生命的流動,見證時代的痕跡

 

        端詳張新丕的作品,似乎總能感受到葉面在風動中搖曳的姿態、光影在樹梢中閃爍的信號,亦或嗅到些從泥土裡傳來的陣陣青味、看見農人在勞動中與土地互動的辛勤,他的畫面是流動的,捕捉了瞬息萬變的當下。

        而這些流動,透過眼前並不陌生的景象:檳榔樹、香蕉葉、鳳梨田、海邊的消坡塊,或堤防上的人們,都帶領著觀者去看見這座島嶼屬人、屬自然的種種風情,也可以說,是屬南方、屬他在屏東內埔工作室中——豔陽高照、色彩斑斕的熱帶風情。原來在感受這些流動的同時,他刻意的描繪這些對象物,其實也在為島嶼的歷史留下見證的痕跡。

        回顧張新丕的歷程,早年留法澳,在當地生活創作多年,參與分離派繪畫的藝術團體,其「分離派」並無一定的宣言及綱領,也很難脫離當時興起的背景,但一致的是對保守及舊有的突破與創新,這也成為張新丕往後面對藝術與環境反覆辯證的思考模式。1993年回到臺灣,回到他的家鄉,親眼見證了社會發展與環境議題相互之間的影響與矛盾,開始在繪畫、雕塑、裝置,甚至策展或行動中,深耕地去回應身份與土地的辯證,更白話的說,這位臺灣出生的臺灣囡仔,透過藝術來重新認識這座島嶼的歷史、也透過藝術來理解南方的發展與變化,藉由捕捉著眼前在歷史與發展中變換的光景,持續喚起大家對土地的意識。

        這也是為什麼,一方面我們能在畫面中感受到南方的光照與炙熱,同時也看見歷史脈絡下所發展出屬於南方的人文風景。最後因此構成了張新丕在創作中所散發迷人之處:在陽光與濕熱沐浴下,所感受生命的流動與時代的痕跡。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小結

        在1897年成立的維也納視覺藝術學會(The Vienna Visual Artists Association),邀請了奧地利建築師 Joseph Maria Olbrich來設計建造其「分離派展覽館」,在建築的大門留下了這樣一句話「Der Zeit ihre Kunst. Der Kunst ihre Freiheit」,意指「將藝術獻給它所在的時代,將自由獻給它所在的藝術」,我想也很適合形容陳聖頌與張新丕,這兩位都曾遠渡重洋去學習藝術且長居歐洲十多年的他們,在歐洲也辦過展覽,也有不錯的成績,大可選擇繼續深耕發展,但他們最終都將自由與時代獻給了自己的家鄉,也透過創作,致敬他們所擁有、經歷與見證的美好年代。





收錄(一):展覽現場紀錄


raw-image



收錄(二):《泥土》完整詩作


《泥土》


泥土有埋葬父親的香味

泥土有埋葬母親的香味


飄過竹叢 落葉亮著

向那光的斜線 鳥飛去


潮濕的泥土發出微微的芳香

寒冷的泥土發出淺春的芳香


閃耀於枯葉的光底呼吸裡

新鮮而豐盈的嫩葉 亮著

微風也匿藏著溫暖

雲也打來春的訊息


嫩葉有父親血汗的香味

嫩葉有母親血汗的香味






收錄(三):陳聖頌自序「黃」與「海」

節錄自《繪畫中的繪畫——陳聖頌2003年之後的繪畫作品選》

(口述:陳聖頌 / 整理:何政億)


/ 黃 /

      1981年在台北阿波羅畫廊,席老師舉辦個人六十大壽的大型回顧展,我特別從彰化北上參觀老師的展覽,現場台北重要的藝文人士幾乎全員到齊,冠蓋雲集。會後,席老師特別宴請大家一同餐敘,他包下一問川菜館的一樓大廳,席開約有三、四十桌。在當時的台北藝文圈中,算是創下很難得的場面,氣魄之大。當時,我才剛抵達餐廳入口處的人群中,而已入座主桌的席老師便從滿滿的人潮中注意到我,遠遠向我招手,入座在他右手邊的席位,左手邊的席位是席老師四川同鄉友人。(我當時只是一位剛在南部鄉下擔任美術老師的愣頭青,我是何德何能呢?)

      當時席老師已罹患膽囊癌,隨身攜帶點滴瓶收集自身分泌的膽汁,所以在用餐前都必須將這些膽汁就口入喉進胃。由於膽汁的味道苦不堪言,所以席老師請服務人員拿來玻璃杯,只見席老師親手拔掉膽汁瓶,將膽汁倒入玻璃杯內,再混合一些柳橙汁。在席老師剛要將膽汁倒入時,不小心將幾滴膽汁滴落在白色的檯布上,甚是醒目。鮮黃的顏色猶如一道鮮明的顏料,席老師戲謔地隨口說出:『你看,這個黃色多漂亮,拿來畫畫,多美!』無意的戲言深深烙印我的心中。

      餐末,席老師無奈地深深嘆了一口氣:『我實在不甘心。』

      歷經多年,我對於「黃」的體驗,或許是席老師對我無意中的啟發,讓我在現實生活中慢慢去體悟。黃色之於東方,是一種高貴與神秘,所以我對於「黃色」會在某個時間點反覆且不定時去探究。


/ 海 /

      60年代的台灣,藝術氛圍是一片死寂。在這種沈悶氛圍中,並不會澆熄席老師對藝術追求的熱情,時常開著他的二手車Mini奧斯汀,在台灣上山下海四處寫生、拍照。

      後來,我師大畢業不久,分發到二林國中擔任教師。不久,席老師風塵僕僕來我任教的學校找我,要求我帶著他前往芳苑海邊,我們爬上堤岸寂寞遠眺一片荒蕪和荒涼,渺無人煙。

      在遠方沙灘岸邊有一艘破舊舢舨,旁邊還懸掛著一張破魚網,席老師便興匆匆帶著畫架過去,自顧自地對著題材,怡然自得的畫了起來。而我為了不打擾席老師的興致,就跑去另一處踏浪戲水。

      我想,也許席老師的畫,畫的是一種蒼茫與孤獨,而他的藝術在這裡;但我的藝術在海的另一邊,遙遠的國度。(那時一心只想出國,也不知道自己會去到哪個國家)

      時隔幾十年後,現在也出過國的我,走過人生與藝術的另一種風貌與歷練。

      現在的我也喜歡去看海,也畫海。

      但我畫的海,和席老師的不一樣。







延伸閱讀:



raw-image





avatar-img
10會員
22內容數
無關評論,單純想用文字說點藝術裡的故事。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林小溪 的其他內容
他們透過一次次的凝視與描繪/紀錄,持續朝向內在的療癒或放鬆之自我實踐。也透過他們的作品,我們會看見人類在這片土地上生活的樣態,看見時間所遺留的痕跡,同時又是用著什麼樣的意志,如何與自己、他人及環境,在平凡的日常裡奮力掙扎的生存,又再從何處得以感受到家鄉的慰藉。至於當代藝術中語境多重的「南方」,就在眼
綜觀思錡的創作脈絡,會有點難想像彼此之間的關聯性為何,從水墨到裝置,從裝置到雕塑,但雕塑裡又隱約有著水墨古老的氣質,或是在裝置中也透露些過往時代的氛圍,儘管媒材不盡相同,作品的尺度既在掌心之間,有的又會超越身體的界線,但因著相似的質地與情感,又能將彼此串連。這也是此篇文章的路徑,沿著這條連接彼此的線
奕彣說她的創作從「撿拾」開始,這也是為什麼我們在觀看她的作品時,對眼前這些媒材並不感到陌生:樹枝、羽毛、枯葉、碎玻璃、舊木箱等等,對象幾乎都是生活中稍加留意就能撿拾的物件。但即便是不陌生的媒材,或許還是會對眼前的作品感到疑惑,究竟該如何觀看?這些日常的物件在她重新拆解或組合之後,甚至她自己表示「對
才與楊順發初次見面的頭幾十分鐘裡面,幾句簡單的對話,已經可以強烈地感受到他對攝影單純的執著,數十年如一日的態度,表面上說來輕鬆,但我們都知道「堅持到底」從來就不是容易的事。他一派輕鬆卻很篤定的語氣,就像在告訴你,名利都是其次,重要的是不放棄嘗試,總要給自己機會去放手一搏,或許就是抱持著這樣的心...
陳聖頌不算多話的人,可說起眼裡有光的事物,卻又是充滿著熱情,那些能讓他滔滔不絕的話題,總隱含著豐沛的原鄉情懷,是他所珍惜的片刻、寄情的過往。但這些感受並非一直都這麼清楚,那是在念舊、重感情,又如此細膩的性格,隨著年紀的漸長,時間與空間的延綿,才變得如此濃烈。從事抽象繪畫表現已超過四十年的他,每一時期
《憂鬱場域》系列是洪政任最廣為人知的作品。它的由來是長年以攝影紀錄高雄紅毛港的洪政任、楊順發等人,陪伴居民近二十個年頭見證遷村議題帶來的不甘、不捨與矛盾,面臨著拆遷定案,聚落消逝之際,在2007年由楊順發作為召集共38位藝術家參與的「彩庄紅毛港」行動,洪政任為參與創作者之一,在這漫長背景之下誕生的
他們透過一次次的凝視與描繪/紀錄,持續朝向內在的療癒或放鬆之自我實踐。也透過他們的作品,我們會看見人類在這片土地上生活的樣態,看見時間所遺留的痕跡,同時又是用著什麼樣的意志,如何與自己、他人及環境,在平凡的日常裡奮力掙扎的生存,又再從何處得以感受到家鄉的慰藉。至於當代藝術中語境多重的「南方」,就在眼
綜觀思錡的創作脈絡,會有點難想像彼此之間的關聯性為何,從水墨到裝置,從裝置到雕塑,但雕塑裡又隱約有著水墨古老的氣質,或是在裝置中也透露些過往時代的氛圍,儘管媒材不盡相同,作品的尺度既在掌心之間,有的又會超越身體的界線,但因著相似的質地與情感,又能將彼此串連。這也是此篇文章的路徑,沿著這條連接彼此的線
奕彣說她的創作從「撿拾」開始,這也是為什麼我們在觀看她的作品時,對眼前這些媒材並不感到陌生:樹枝、羽毛、枯葉、碎玻璃、舊木箱等等,對象幾乎都是生活中稍加留意就能撿拾的物件。但即便是不陌生的媒材,或許還是會對眼前的作品感到疑惑,究竟該如何觀看?這些日常的物件在她重新拆解或組合之後,甚至她自己表示「對
才與楊順發初次見面的頭幾十分鐘裡面,幾句簡單的對話,已經可以強烈地感受到他對攝影單純的執著,數十年如一日的態度,表面上說來輕鬆,但我們都知道「堅持到底」從來就不是容易的事。他一派輕鬆卻很篤定的語氣,就像在告訴你,名利都是其次,重要的是不放棄嘗試,總要給自己機會去放手一搏,或許就是抱持著這樣的心...
陳聖頌不算多話的人,可說起眼裡有光的事物,卻又是充滿著熱情,那些能讓他滔滔不絕的話題,總隱含著豐沛的原鄉情懷,是他所珍惜的片刻、寄情的過往。但這些感受並非一直都這麼清楚,那是在念舊、重感情,又如此細膩的性格,隨著年紀的漸長,時間與空間的延綿,才變得如此濃烈。從事抽象繪畫表現已超過四十年的他,每一時期
《憂鬱場域》系列是洪政任最廣為人知的作品。它的由來是長年以攝影紀錄高雄紅毛港的洪政任、楊順發等人,陪伴居民近二十個年頭見證遷村議題帶來的不甘、不捨與矛盾,面臨著拆遷定案,聚落消逝之際,在2007年由楊順發作為召集共38位藝術家參與的「彩庄紅毛港」行動,洪政任為參與創作者之一,在這漫長背景之下誕生的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投資新手大多從身邊市場開始著手,選擇台股市場入門,單筆投資或台股定期定額投資,隨著經驗累積,進入美股市場也是好選擇,這篇文章帶你前進美股投資,證券開戶選擇國內券商複委託,使用美股定期定額投資,並以國泰 CUBE App為例說明。 內容目錄: 1.一站式開戶:以國泰世華 CUBE App 為例
Thumbnail
這是張老師的第三本書,我想前二本應該也有很多朋友們都有讀過,我想絕對是受益良多,而這次在書名上就直接點出,著重在從投資的角度來切入
Thumbnail
業餘的股票喜好者,自許績效能稍微贏過大盤即可(如果不行就考慮加入指數市場@_@),抵抗通膨對資產的侵蝕,目標並非想要賺一個股本(EPS 10元),而是想要享受投資過程中透過觀察及發覺來驗證自己想法的樂趣。
Thumbnail
#關於陪女溫習這回事 這是女兒升上中學後的第一次考試。 一如往常,我請了假陪她考試,但其實由小六開始,我已經沒有參與太多她溫習的事,請假只是為了接送她回家溫習。 我自己讀過中學所以知道由小學升讀中學是怎麼一回事,一直擔心她升上中學後會應付不來,儘管如此,我還是選擇放手讓她自己來,除非她有不懂的
Thumbnail
結合冥婚和同婚議題的《關於我和鬼變成家人的那件事》,巧妙的把臺灣習俗、 LGBT 元素融合成一部多元類型的電影,不僅榮登臺灣電影票房第七名,更獲選為代表臺灣參賽 2024 年第 96 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國際影片獎」,並入圍第 60 屆金馬獎 8 項獎項,堪稱叫好又叫座。
Thumbnail
近幾年我開始對靈魂學感到興趣。 我沒有很認真的研究這門學問,只是看了很多本相關的書,簡單來說,靈魂學就是研究人類「生命本質」及「死後另類生命型態」,例如瀕死體驗、輪迴、出體、前世回溯等等。 我相信有靈魂的存在(怎麼可能沒有?),死後靈魂不會消失,死亡是從這邊到那邊,而誕生則是從那邊到這邊。人生只
Thumbnail
這是一個人人都要突顯自己希望能被看見的年代,也是一個總是需要在人前大張旗鼓說出自己那些可以端上檯面的才能,畫畫不是我的才能,我只是喜歡這件事,又「擅長」手工藝和開發商品,可以找我做設計排版做書,可以找我合作商品,但不要找我畫畫,因為這是一件,我最不擅長也無法幫別人完成需求的能力!
Thumbnail
我和鬼變成家人的那件事,是一件牽涉到同志與冥婚,光怪陸離的台灣電影。總是認為,電影刻意地把同志議題說得太着跡,也定了一重很深的意識形態,將同志影像及畫面化,反而會令觀眾去思考,究竟同志是否就是那樣。父子情設定很動人,也恰恰寫了父親那種口硬心軟的關切之情,可惜一切都來得太遲。人生本來就是要有遺憾...
Thumbnail
關於我曾經是個沒是整天捧著書看的文學人,也曾經是個想要推廣台灣文化資產的文資人,現在想起來根本恍如隔世啊!
隨著大數據、AI、資料科學的興起,越來越多人對用這些技術來交易感興趣,剛開始進入股市也是想運用機器學習在股市上,但越交易越覺得想分析股市是很困難的 因為無法取得足夠預測股價漲跌的特徵 模型提高準確度,一定是取得一些合理的特徵,這些特徵在丟模型前就可以預期會有好的效果或至少有個合理的說法 而什麼是股票
黑衣  月亮  麥香綠 菸 打勾勾 暗黑版面 清水加油站 勤美鏡子 中友 一中 玻璃屋 麻園頭溪的橋 八樓圍牆 桌上寫字(三個愛心) 你離開了 我還困在那裡。 
Thumbnail
投資新手大多從身邊市場開始著手,選擇台股市場入門,單筆投資或台股定期定額投資,隨著經驗累積,進入美股市場也是好選擇,這篇文章帶你前進美股投資,證券開戶選擇國內券商複委託,使用美股定期定額投資,並以國泰 CUBE App為例說明。 內容目錄: 1.一站式開戶:以國泰世華 CUBE App 為例
Thumbnail
這是張老師的第三本書,我想前二本應該也有很多朋友們都有讀過,我想絕對是受益良多,而這次在書名上就直接點出,著重在從投資的角度來切入
Thumbnail
業餘的股票喜好者,自許績效能稍微贏過大盤即可(如果不行就考慮加入指數市場@_@),抵抗通膨對資產的侵蝕,目標並非想要賺一個股本(EPS 10元),而是想要享受投資過程中透過觀察及發覺來驗證自己想法的樂趣。
Thumbnail
#關於陪女溫習這回事 這是女兒升上中學後的第一次考試。 一如往常,我請了假陪她考試,但其實由小六開始,我已經沒有參與太多她溫習的事,請假只是為了接送她回家溫習。 我自己讀過中學所以知道由小學升讀中學是怎麼一回事,一直擔心她升上中學後會應付不來,儘管如此,我還是選擇放手讓她自己來,除非她有不懂的
Thumbnail
結合冥婚和同婚議題的《關於我和鬼變成家人的那件事》,巧妙的把臺灣習俗、 LGBT 元素融合成一部多元類型的電影,不僅榮登臺灣電影票房第七名,更獲選為代表臺灣參賽 2024 年第 96 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國際影片獎」,並入圍第 60 屆金馬獎 8 項獎項,堪稱叫好又叫座。
Thumbnail
近幾年我開始對靈魂學感到興趣。 我沒有很認真的研究這門學問,只是看了很多本相關的書,簡單來說,靈魂學就是研究人類「生命本質」及「死後另類生命型態」,例如瀕死體驗、輪迴、出體、前世回溯等等。 我相信有靈魂的存在(怎麼可能沒有?),死後靈魂不會消失,死亡是從這邊到那邊,而誕生則是從那邊到這邊。人生只
Thumbnail
這是一個人人都要突顯自己希望能被看見的年代,也是一個總是需要在人前大張旗鼓說出自己那些可以端上檯面的才能,畫畫不是我的才能,我只是喜歡這件事,又「擅長」手工藝和開發商品,可以找我做設計排版做書,可以找我合作商品,但不要找我畫畫,因為這是一件,我最不擅長也無法幫別人完成需求的能力!
Thumbnail
我和鬼變成家人的那件事,是一件牽涉到同志與冥婚,光怪陸離的台灣電影。總是認為,電影刻意地把同志議題說得太着跡,也定了一重很深的意識形態,將同志影像及畫面化,反而會令觀眾去思考,究竟同志是否就是那樣。父子情設定很動人,也恰恰寫了父親那種口硬心軟的關切之情,可惜一切都來得太遲。人生本來就是要有遺憾...
Thumbnail
關於我曾經是個沒是整天捧著書看的文學人,也曾經是個想要推廣台灣文化資產的文資人,現在想起來根本恍如隔世啊!
隨著大數據、AI、資料科學的興起,越來越多人對用這些技術來交易感興趣,剛開始進入股市也是想運用機器學習在股市上,但越交易越覺得想分析股市是很困難的 因為無法取得足夠預測股價漲跌的特徵 模型提高準確度,一定是取得一些合理的特徵,這些特徵在丟模型前就可以預期會有好的效果或至少有個合理的說法 而什麼是股票
黑衣  月亮  麥香綠 菸 打勾勾 暗黑版面 清水加油站 勤美鏡子 中友 一中 玻璃屋 麻園頭溪的橋 八樓圍牆 桌上寫字(三個愛心) 你離開了 我還困在那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