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發佈於2024年6月9日,再次編輯於2025年10月8日
哈囉,好久不見。
我發現自己需要間歇性的「關機充電」,不為了產出,而是為了重新整理感受。 今天翻出幾個月前讀過的《癡迷》,再次閱讀時突然意識到: 原來,很多讓人心碎的關係,並不是「愛太深」,而是「痴迷太久」。
愛與痴迷的界線
書中談到的「痴迷」並不是浪漫,而是一種心理依附的失衡。當我們無法接受「被拒絕」時,就會開始以「愛」之名,試圖掌控他人。
這種心態在親密關係裡,也常見於「我是為你好」的父母之愛——問題不在這句話,而在於背後那句沒說出口的:
「我愛你,所以你不能拒絕我。」
無法接受拒絕的愛,是礙,不是愛。它阻礙個人成長,也阻礙了關係的真實互動。
當拒絕引爆癡迷
一場新的戀情開始時總是相似的:熱情、吸引、互動。但為什麼其中一些會演變成「癡迷」?
書中指出——
當愛被拒絕時,一方往往會陷入「追得更用力」的迴圈, 賭上自我價值,甚至以「我要讓你看到我有多愛你」為名, 展開無法停止的行為。
更複雜的是,有時另一方的反應——若是忽冷忽熱、若即若離—— 也會無意間強化這種癡迷模式。 於是,雙方成了一種痴迷的共伴系統,彼此綁在焦慮與期待之間。
從癡迷到自愛:奪回心靈主權
我後來在〈成為心的主人〉系統裡,把這種現象稱為「心靈佔據」。它是一種痴迷型依附——當對方的回應成為我們價值感的唯一鏡子時,我們就失去了對自己的觀照與自由。
想重新奪回心的主權,第一步是學會區分:
「我在愛他」與「我在依附他」是兩件事。
如果你發現自己在關係中越陷越深,不妨先暫停。
別急著再寫信、再發訊息、再分析他。 試著做一件不同的事: 抄下書中的句子,讓別人的文字成為中介, 幫助你打破思緒的封閉循環。
書籍介紹
《癡迷:心理學大師寫給在愛情中快要窒息的你》
原文書名:Obsessive Love: When It Hurts Too Much to Let Go
作者:蘇珊・佛沃德(Susan Forward)、克雷格・巴克(Craig Buck)
出版社:橡樹文化(寂寞出版)|2023/05/03|450 頁
內容簡介:
心理治療師蘇珊・佛沃德以臨床案例揭示「當愛變成依附與佔據」的心理機制。
她將「癡迷」定義為一種難以放手的情感上癮—— 人們以「愛」為名,實則是逃避孤獨、恐懼拒絕或追求自我確認的方式。
書中三大主題:
- 被拒絕後的過度追求:把「得不到」誤認為「深愛」。
- 共伴癡迷:兩個人互相強化對方的不健康依附模式。
- 以愛為名的控制:如「我是為你好」式的強迫性關愛。
「你以為是在愛,其實只是無法忍受失去。」——Susan Forward,《癡迷》
個人短評
這本書像是一面誠實的鏡子。它讓人看到自己在愛裡的焦慮、控制與恐懼—— 那些我們以為的「深情」,其實常常是「不安」的化身。
對我而言,《癡迷》不只是關於戀愛,更關於心靈的自主權。 它幫助我們重新學會:「我可以愛你,但不需要失去我自己。
延伸閱讀
- 💔 《愛你的人你不愛,你愛的人不愛你》 ——探討情感迴圈與錯位
- 🧠 〈成為心的主人〉 ——辨識並轉化七種心靈佔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