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險思維:特斯拉遭受中國電動車產量過剩割喉廝殺,淪庫存塞滿停車場下場!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一、特斯拉電動車庫存塞滿停車場及空地,乃因中國車企產能過剩廝殺的結果!


據報導,美國電動車大廠特斯拉(Tesla)的銷量急劇下滑,即使推出降價措施,銷售量仍難以趕上生產量,近來更傳出,因為庫存量大增,特斯拉只好租借一間已關閉的購物中心的停車場,來存放待售車輛。


其中一間位於美國密蘇里州聖路易西、已關閉的切斯特菲爾德購物中心(Chesterfield Mall)的停車場,就停放了多達400輛的待售車


(See:2024-05-20,NOWnews今日新聞,特斯拉賣不掉!400輛庫存塞「廢棄購物中心停車場」 產能過剩不分歐美)


另方面,近日在澳洲墨爾本更出現「特斯拉墳場」,上千輛特斯拉電動車停滯在空地上


根據澳洲第7頻道新聞網(7 NEWS)報導,每個月都有約2000輛特斯拉抵達墨爾本港,但在4月,特斯拉銷量大幅下滑44%,一張停車場停滿了滯銷特斯拉的畫面被捕獲,數千輛車停在宛如「汽車墳場」的廣大空間,等待著被運走的那一刻。


(See:2024-06-05,NOWnews今日新聞,澳洲墨爾本出現「特斯拉墳場」 上千輛新車滯銷停等買家畫面曝)


由此即可窺見,電動車大廠特斯拉遭到中國官方補貼而成長茁壯的中國車企,從肉搏戰演變成割喉戰,已經拚到血流成河,被稱為「血拚」了。


二、中國電動車因接受中國補貼而產能過剩,已經血流成河,進入低價割喉戰!


事實上,因中共官方補貼政策而遍地開花的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終於在產能過剩、供大於求後開啟了「低價割喉戰」。分析人士說,曾經有上百個品牌的中國電動車經市場淘汰只剩20家未來2年內還要再倒閉7成


《美國之音》報導說,中國新能源車的價格戰從瘋狂廝殺再升級為貼身肉搏戰,陸媒《澎湃新聞》在日前報導中以「血拚」來形容這場由大陸本土電動車龍頭比亞迪掀起的價格大戰。


(See:2024-03-19,工商時報,中國電動車流血殺價進入近身割喉戰 未來2年將再淘汰7成品牌)


中國資訊供應商萬得(Wind)揭露數據顯示,去年有逾五千家企業接受政府補貼,其中電動車電池巨頭寧德時代以五十七.二億人民幣(約二五五.八億台幣),首度居國家補貼之冠,而在前十大補貼企業中,有四家與電動車有關


補貼排名居次的是國有上汽集團,去年獲得四十億人民幣(約一七八.九億台幣)補貼,較前一年增加十一%。另一個獲得鉅額補貼的是民營的比亞迪,去年獲得二十一.八億人民幣(約九十七.五億台幣)補貼,較前一年增加二十八%。長城汽車去年也獲得二十億人民幣(約八十九.五億台幣)補貼。


(See:2024-06-10,自由時報,中企補貼10大 4家是電動車產業)


上述特斯拉遭遇到中國車企的割喉廝殺,從結果的角度來看,這是因為中國電動車產能過剩所造成,從原因的角度而言,則是因為中國車企受到中國官方補貼所導致。不過,其實,更深沉的根本原因則是,特斯拉馬斯克的失誤決策所導致!


三、馬斯克因「棄台灣」、「選中國」在上海設廠,結果遭中國車企反咬廝殺!


財訊董事長謝金河於6月8日透露,日前與和大董事長沈國榮一起用餐,兩人談到特斯拉如果沒去中國,局勢將如何轉變?沈當時就感慨回答,特斯拉創辦人馬斯克如果2017年當時沒有去上海設廠,選擇台灣發展,現在不至於落到這個地步,更直言:「不致於像今天殺成一片紅海。


謝金河則針對輝達(Nvidia)執行長黃仁勳(Jensen Huang)特斯拉(Tesla)執行長馬斯克(Elon Musk)的最大差別、作出分析,他直言:「兩人的格局大不同」,並指出兩者的最大差別在於,對台灣和中國的不同態度


當年由馬斯克領導的美國電動車特斯拉「押寶」中國市場、在上海投資成立超級工廠,間接帶動中國本土電動車發展;但近來,隨著中國電動車企的崛起壯大,特斯拉竟被自己「養大」的市場給反咬一口。當前中國電動車市場面臨產量過剩的情況,導致各大車企大打「低價割喉戰」,特斯拉自然就失去了絕對優勢


謝金河點出這種情況出現的「一大關鍵」,其實就是「中國不尊重智慧財產權」;他還引述沈國榮的回應、提出「特斯拉選擇台灣」的好處,至少台灣的汽車零組件業者一直都會是特斯拉最忠誠的供應商,「不會反過來倒打特斯拉一把」。


(See:太報,2024-06-09,馬斯克不聽沈國榮勸到中國設廠吃鱉 他感慨:若選台灣不至於被殺一片紅海、民視新聞,2024-06-10,馬斯克「選中國、押錯寶」輸黃仁勳?謝金河揭「選台灣結局」:躲過1事)。


四、馬斯克決策失誤,慘遭中國「養套殺」下場悽慘,其發展前景籠罩陰霾!


由上述可知,當年馬斯克若是「選台灣」,至少台灣汽車零組件業者會一直是特斯拉最忠誠的供應商,「不會反過來倒打特斯拉一把」。反之,馬斯克卻是「選中國」,結果養大中國電動車市場與產業,卻也養大中國電動車企,慘遭中國的「養套殺」。


事實上,彭博前專欄作家史密斯(Noah Smith)在其個人部落格Noahpinion,發文披露特斯拉因中國車企競爭,導致其發展前景籠罩陰霾,市值自去年7月以來蒸發4000億美元(約台幣12.9兆)。他揭露,中國對於外商的「養套殺」模式,當外商受市場誘因進入中國後,中企透過合資或其他方式盜取技術,最終將外商趕出中國市場


(See:自由時報,2024-04-21,特斯拉未記取前車之鑑 慘遭中國「養套殺」、2024-04-19,特斯拉是血淋淋例子?分析師揭中國對外商養套殺5大狠招)。


要言之,企業"策略(Stratgy)/決策(Decision)"的本質,就是"選擇(Choice)"。企業倘若選對了就可獲利成長、長久經營,如果選錯了就會割喉濺血、下場悽慘。

法學博士、EMBA(高階經營管理碩士)研究;歷任上市櫃企業法務主管、法律顧問、大學教師;喜好閱讀與學習;近年來,專注於"商業法律"與"策略管理"等企業運營議題探討。歡迎大家一起來討論企業運營管理等問題。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關於ETF申購,應該要注意的4個觀點,擺正風險思維比較重要近期即將推出的ETF實在太夯了, 新聞、網路社群、YOUTUBE、粉專… 幾乎每天都可以看到募集的資訊。   而我也被幾個朋友請教是否可以申購, 我通常不會直接跟他們說可以或不可以, 因為每個人的資金配置不一樣, 更不曉得他們對於「長期」投資的定義為何?   我用我的投資角度直接給
Thumbnail
avatar
懸緝
2024-03-16
思維槓桿|市場風險分散法則【思維槓桿】Podcast分享一本書『金融業者不能說的理財詭計』 主要講述了各種財務管理和投資的方法,包括存款、投資基金、股票、虛擬貨幣等。此外,還探討了非勞動力所得的重要性。幫助你在投資前建構清楚的觀念,避免走冤枉路,金錢失去可以賺、時間不再來。
Thumbnail
avatar
Yuuu
2024-01-16
【產業探討】聊一下 AI 供應鏈追蹤思維:先進封裝爽爽、ASML 或成最大輸家本週podcast聊到之前傳聞微軟砍單,後的一些想法: 整體脈絡: 1. 微軟砍單 大概在上週傳出微軟對輝達(NVIDIA)H100晶片訂單砍單的新聞,背景故事除了根據數據公司Similarweb資料,ChatGPT的全球流量在6月首次出現下滑跡象,至8月連3個月下降以外,微軟推出Micros
Thumbnail
avatar
摩股史塔克
2023-10-01
力成搭上 AI 與先進封裝順風車 本益比卻僅 10 倍 除息後大俠的布局思維是?|庫存對帳單 Day 23 更新力成搭上 AI 與先進封裝順風車,本益比卻僅 10 倍  受到整體大環境不景氣的影響,台積電在日前法說下修今年的營運展望,不僅澆熄大家對下半年需求回溫的期待,也讓半導體產業蒙上一片烏雲。雖然目前許多電子產品的需求確實不容樂觀,連往年最熱賣的 iPhone 也傳出今年備貨量比去年更保守的消息;
Thumbnail
avatar
大俠武林
2023-07-31
avatar
森森蒂蒂MSDD部落格
2023-05-07
永續數位化與數位永續化下的兩種思維:風險與機會思維。如何以ESG角度看待數位應用,是我這段時間相當好奇的主題。在「數位永續高峰會」中的多位講者分享後,也稍微釐清了二者間的關係。 「永續數位化」與「數位永續化」是未來發展的核心課題。 前者的邏輯是,探討大家熟熟悉的數位轉型,賦能員工的發展;小至無紙化,大致數位支付等等議題的涵括。 後者的邏輯,則是根據應
Thumbnail
avatar
蓋瑞Talks
2023-04-14
確定感與風險控管,產品經理必備的開發思維|EP11確定感、掌控感、風險控管,這幾項是產品經理在面對產品開發時需要具備的能力,不論是向上管理、跨部門協作、向下布達,都需要藉由「確定感」凝聚團隊信心,這篇想分享我目前正在學習的產品思維。
Thumbnail
avatar
張家惟 Evan Chang
2023-04-05
《商業思維構想》|從假設與驗證中,降低不確定的風險最近負責的專案還在發散摸索期,有很多待確認待驗證的題目,討論過程中不停來回。在跟其他 UX 設計師討論過後,推薦閱讀《商業思維構想》這本書,思考新創公司或 MVP 推出時的商業模式思考。 以下紀錄我在書中獲得的啟發。 跨職能的驗證團隊,讓實驗不只發生在某個部門 實驗與驗證,不只有在 UX 可以做
Thumbnail
avatar
Yuki
2022-09-24
思維:風險承受度非常重要,但經常被無視,而且最多人總是栽在這個點上:風險承受度。 我甚至可以說:認識並管理自己的風險承受能力,就是能否在股市生存的關鍵。 很重要,如果沒有相關概念,請一定要看到最後。 同樣的,在市場也是一樣。你想賺錢、我想賺錢、誰不想賺錢呢? 「使用手段不能偏離目的」 而什麼叫風險承受度呢?
avatar
方小小
2022-09-08
破前高追高就是高風險?本益比太高就要注意?顛覆你投資思維的《超級績效1》這是一本很棒的書,看完就能理解為什麼這麼多財經部落客會如此推薦這本書,就連我也很想推薦這本書給各位,還未看過的投資者,一定要去看看這本書。或許對有些人而言,裡面的概念很簡單,可是我認為要確實落實並不容易,且最重要的是,能利用一本書得到創造超級績效的投資者Mark的投資方法真傳,是很值得的。
Thumbnail
avatar
悅陽
2020-1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