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算人生

馬立
發佈於文學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演算人生》封面

《演算人生》封面

由德國作家彼強.莫伊尼撰寫、堡壘文化譯介出版的《演算人生》,是一本相當有趣、值得反思的科幻反烏托邦作品。

本作於今年一月在臺出版,講述了近未來的時空中,許多歐美國家透過公投,接受了名為「立方體」的演算法人工智慧作為他們的社會系統;這個系統藉由無人機鏡頭與遍布各商家、聚會場所、公共區域的監視器,以及戴在眼睛與耳朵、如同隱形眼鏡與耳機的智慧穿戴裝置「智眼」、「智耳」來收集個人的情報資訊。你對每段人際關係的理解應對、對食物的喜好厭惡,或者對天氣溫度的情緒反應,都會被紀錄在立方體的資料庫中。立方體則透過你的資料來提供給你相應的建議,從建立新的人際關係、結婚生子,到你的日常飲食、工作內容、休閒娛樂全都由立方體提供的建議來進行。

主角塔索是個反對「立方主義」的德國人。因為父母的教育及自身的價值觀,塔索在公投時投下了反對票;但大勢所趨,立方體依舊成為了德國的社會系統。然而,塔索不像他的父母一樣,搬到了沒有立方體的「人寧」地區,躲避立方體的監控與便利愉快的生活,而是繼續住在立方體無處不在的城市內,成為所謂的「愚弄者」。

作為愚弄者,塔索將自己的住處嚴密封閉,不管是無人機還是屋外的監控系統都無法看到其室內的景觀;而在自己的房間外,塔索會刻意地給出違心的回應、傳達錯誤的情緒,並且對事物的喜好給予相異的評價。如此一來,立方體的演算法就無從理解塔索真正的喜好,無法在生活起居以及交際工作上給予其適合的建議,使得愚弄者在立方體社會中的「預測分數」偏低。

示意圖片,透過Copilot生成

示意圖片,透過Copilot生成

「預測分數」是人們生活於立方體社會中的主要價值依據。預測分數高的話,你的社會福利如基本收入就會增加,其他人也因此會更想與你做朋友(這也會讓他們的預測分數提升);反過來說,如果預測分數低,除了基本收入降低,他人也很難會想要與你深交。

以身為愚弄者自豪的塔索,並不打算加入以終結立方體為志業的「反抗組織」,只是用自己的方式維持著自己的意志。然而故事開始不久後,遇到了從「人寧」逃出來的妲莉亞。即便立方體另生活如此方便,還是有為數不少的人們因為各式各樣的理由拒絕受到立方體的管轄;許多人——或許尤其是藝術家、發明家之類的人——是基於「人文主義」的傾向而拒絕立方體,另外也有不少人是基於宗教的理由,他們認為將命運交給立方體,等於摒棄了上帝。妲莉亞的父母便是屬於宗教緣由而居住於人寧的一群人,多年前的一次相遇,塔索對外界的描述深深吸引了妲莉亞,使得他最終逃離了家人,前來城市中尋求塔索的協助。

這樣的情況,讓塔索陷入了艱鉅的兩難。

示意圖片,透過Copilot生成

示意圖片,透過Copilot生成

故事就簡介到這邊,後續的發展我覺得相當有意思,其中一點在於傳統反烏托邦小說中,女性角色通常是讓男主角意識到社會制度問題的角色,然而《演算人生》裡,塔索本來就是反對立方體的人,而前述提到的妲莉亞卻是嚮往立方體社會、甚至影響塔索進入該「反烏托邦社會」的角色。

然而,立方體所建立的社會真的不好嗎?或者說,演算法賦予我們的真有什麼不對嗎?立方體存在的社會中,繁重瑣碎的工作已經被機器取代,人人都有基本收入,人工智慧可以根據資料庫來給出最適合你的建議,這難道不是完美的美麗新世界嗎?

我自己的看法,是《演算人生》的作者莫伊尼其實用了相對持平的態度去講述了這樣的近未來故事。某種程度上讀者或許讀到中段,都很難判斷到底有立方體存在的社會是利大於弊或弊大於利;畢竟這樣的制度讓人們不再需要從事消耗勞力的工作,難道不是更適合人文藝術的發展嗎?

故事中多次討論了這個主題。實際上,被演算法控制的社會中,「創新」是不復存在的事物,因為人人都被資料庫中的「既定」給侷限了,人們不再有機會犯錯,甚至「冒險」;而這些行動、行為,都是人類文明得以前進的原因。此外,一個人喜歡的事物,真的是好的、對的事物嗎?立方體無從判別,只會繼續建議你從事相關行動,這對一個人的所謂成長來說,又真的是好事嗎?

如此這般的未來似乎離我們還有一段不短的距離。當下的演算法,似乎只會因為你按了朋友的一個關於肥皂的笑話貼文的表情符號,而推給你手工肥皂的廣告而已。即便如此,演算法卻依然明確地影響了我們的生活。科幻作為對未來的預言及警語,時刻提醒著我們未來可能的走向;那只是未來的一種可能性,而非絕對的、單一的一條路。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故事中相對於西方的「立方主義」,《演算人生》很明確提到了中國的「和諧主義」與其賦予人民的「信用點數」。在主角塔索掙扎於擁抱立方主義與否地過程中,也曾提到「如果說還有什麼比立方主義更讓他不喜歡的話,那就是和諧主義了」。而與虛構的立方主義不同,信用點數與中國對其社會社會所要求的「和諧」,可是真實存在於現實中的。

《演算人生》或許可以算是「後電馭叛客」(Postcyberpunk)類型的作品,其所反映地高科技社會不會像電馭叛客作品那樣絕望無助,大多數人民也都具有良好的生活品質;然而為了這樣高科技、便利,甚至不需思考的生活,我們需要放棄掉什麼東西,或許正是當下的我們需要思考的地方。

彼強.莫伊尼創作、堡壘文化出版的《演算人生》,推薦給大家。

內容總結
演算人生
4
/5
106會員
107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專訪TMBA愛瑞克(上)什麼是內在成就?科技浪潮下的適應力,修改自己人生演算法!金融商管知識交流平臺「TMBA」共同創辦人愛瑞克分享了他在科技浪潮中如何找到內在成就並保持適應力,從內外在成就的平衡、科技浪潮帶來的挑戰到自己如何從試錯到「以終為始」,透過大量閱讀找到人生的真正方向和熱情。本專訪著重探討心態設定和科技浪潮下的適應力,以及如何修改自己的人生演算法以實現內在成就。
Thumbnail
avatar
王政皓|怪獸科技公司
2024-05-31
《內在原力》修改人生演算法,可將內在原力發揮到最大壞事的背後隱藏著好事,將逆境轉化爲成長的養分。意念改變了,行為就會改變了,習慣改變了,身體必定會改變。 任何事情的發生必有其目的,而且有助於我。養成自己主導情緒的習慣,把面對這些情緒的經驗,想成是累積能力而成為更強大自己的機會。 每個人都可以選擇如何回應遭遇的困難,以自己賦予的意義來體驗這個繽紛世界
Thumbnail
avatar
Avon
2023-04-10
《決斷的演算》用演算法教你思考感性問題!何時該選定人生伴侶?想少一點比較聰明?懶得動腦?思考太累傾向不做?人森好難太多問題太難解?那用演算法的方式幫你思考,會不會更容易些? 找另一伴,總覺得下一任會更好?找房子物件不停看總覺不想錯過更好的?停車看到有空位還是開過去了因為離目的地更近的可能還有機會? 尋覓的過程中,到底何時是個終點?演算法幫你解!
Thumbnail
avatar
Fianne
2023-03-18
「愛蜜莉人生演算法」的由來每個人對成功的定義不同,有些人追求金錢,有些人偏好權力在手,大家都有自己的「人生演算法」,假設把同樣的機會,放在不同人的面前,「選擇」不見得相同,造就每個人擁有獨一無二的人生。這一生,你想讓人記得你的什麼?
Thumbnail
avatar
愛蜜莉的人生演算法
2023-03-09
用眼看人生,還是用心看人生?不論在戲裡、書裡,或現實裡, 總能上演著人與人之間,存有誤會的產生, 其實,那就在於你選擇了…
avatar
雨下的音符
2023-02-23
📚 圖卡筆記【老喻的人生演算法課】06📷 圖卡筆記【老喻的人生演算法課】06 老喻人生算法中的A計畫是想要把我們打造成一輛賽車,能夠在人生的賽道上行駛,而「增長」指的是賽車的加速器。 📷 增長為何重要? 舉例:麥當勞建立它的出餐、製餐制度等,接著將這套制度複製到全世界。 📷 怎麼樣實現有效增長? 1. 增長假設:建立最小閉環。
Thumbnail
avatar
大吉嶺|閱讀行動派
2022-01-11
📚 圖卡筆記【老喻的人生演算法課】05📷 什麼是重啟的能力? 當在人生巔峰之際,一場意外把你擊倒,你會如何反應? 有些人可能馬上振作起來,有些人可能重此一蹶不振,這個振作起來的力量,被作者成為重啟的能力,也是我們常聽到的「復原力」。 📷 重啟的能力重要嗎? 📷 重啟時會碰到的問題 📷 如何設計自己的重啟系統 📷 補充
Thumbnail
avatar
大吉嶺|閱讀行動派
2021-12-21
📚 圖卡筆記【老喻的人生演算法課】04  圖卡筆記【老喻的人生演算法課】04 大腦認知行為的最小單位 完整的大腦認知行為是由四個環節組成:感知–認知–決策–行動。 作者喻穎正提到,認知行為出問題,常是各環節沒有完成接棒。 比方說,感知要交棒給認知,它沒交棒,而它比較敏感,比較難客觀評估各種狀況,會導致我們沒有辦法做出理性的判斷。 又或者
Thumbnail
avatar
大吉嶺|閱讀行動派
2021-12-13
📚 圖卡筆記【老喻的人生演算法課】03 圖卡筆記【老喻的人生演算法課】03 大腦的兩種模式 人的大腦有兩種系統,一個是本能、直覺的自動導航系統;一個是會思考分析的主動控制系統。一般情況,我們會混合使用這兩種系統。 舉例來說,開始學開車會很緊張,那時我們用的是主動控制系統,隨著對開車越來越熟悉,開車技能會交由自動導航系統,讓我們可以一邊
Thumbnail
avatar
大吉嶺|閱讀行動派
2021-12-10
📚 圖卡筆記【老喻的人生演算法課】02 圖卡筆記【老喻的人生演算法課】02 《如何對抗完美主義》 作者喻穎正指出,完美主義是想把每條路都嘗試一遍,想找出最優解,但現實生活中是很難短時間達成的,畢竟環境時刻在變化。 解法:若是保持著〈成長型思維〉,認為自己的智力與能力,能隨著努力改變,而外界碰到的挑戰是為了幫助我們學習、成長,願意勇
Thumbnail
avatar
大吉嶺|閱讀行動派
2021-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