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電影節被搞得烏煙瘴氣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台北電影節找大陸導演王小帥評審,但有人在網路匿名爆料,說王小帥當年出資拍《大象席地而坐》,與導演胡波不合,最後胡波自殺。我記得當年看報導,胡波長期為憂鬱症所苦。不管真相如何,主辦單位已臨時決定換人。

在台灣,truth 和 opinion 常混淆。幾年前看到親子教育座談示範,老師問小朋友9x9等於多少,小朋友答錯,老師不能直接說「錯了!」要面帶笑容說「我不同意唷!」這類教改招數我們其實也都常用,因為社會越來越讓「意見」壓過「事實」,所以,王小帥的事,證據在哪不重要,重要的是,一些人意見是「台北電影節怎麼找中國導演當評審?根本是中國台北電影節!」

整個烏煙漲氣裡最好笑是看到網路建議找魏德聖,幫魏導「沖喜」!魏德聖最近走衰運,欠一屁股債,電影公司辦公室被法拍,又因為批評台灣環境差,被酸民出征,只好低頭道歉。和魏德聖一起衰好像是范逸臣,魏德聖成名作《海角七號》,范逸臣居功厥偉,范逸臣只因在網上稍微談了國會衝突事件裡綠委鍾佳濱撲人,就被網軍出征,嚇得連道歉記者會也不敢出現!

《海角七號》吹起國片潮,已經是十多年前,這十多年來,台灣的國際級大導演和國際級大片去哪了?也許都不適合在酸民網軍當道的環境生存。


╱以下是《海角七號》上映次年 我在報上寫的文章╱


奧斯卡金像獎頒獎,台灣自始就像個局外人,如同去年的北京奧運,當炒作出來的期望高得無法以理性客觀檢視,人們只能以冷漠去應對金牌夢碎的失落。

但在美國,今年奧斯卡的亞洲味卻很濃烈,英語媒體不但對日本電影《送行者 --- 禮儀師的樂章》同聲叫好,焦點更集中在英國製片以印度為題材的《Slumdog Millionaire 貧民百萬富翁》。


《貧》片主題似《海角七號》,圍著小人物的夢想打轉,而且今年獲提名的外語片題材跨越相當大的地緣與時代差異,令人難用「藝術有國界」之類的遁詞去譏諷外國人不懂亞洲。

國片在此天時地利齊備的一年竟無法和奧斯卡沾上邊,新聞局恐怕得想清楚,若在自家場子都拿不下最佳導演、最佳影片、男女主角等主要獎項,想在國外出頭並不容易。

《貧》片真正文本不是「富」,而是「貧」,若相同例子發生在台灣,外國人拍攝台灣題材,不賣力讚美、行銷台灣,還膽敢揭露台灣的貧窮面,豈不引發軒然大波?《貧》片驚人處在於演員和技術人員多來自印度,前者反映出歐美包容第三世界文化的能力,後者則代表了印度電影工業強大的後製能力,在這點上,印度和泰國是新興亞洲國家的翹楚,也是台灣電影除了大陸與日韓外的競爭對手。

台灣某些療癒系影評認為《貧》片讓人輕鬆是入圍奧斯卡的關鍵,令人丈二和尚摸不著腦袋,照這種說法,不僅被提名的應多是歌舞娛樂片,以戰爭為背景的《為愛朗讀》和《與巴席爾跳華爾滋》等片早該出局了!

悅耳的音樂和愛情、丑角等題材,印泰影壇一樣也不少,但寶萊塢和泰國影人不偏食,才能在廣泛選材中練就一身功夫,他們知道如何把電影裡的泰國荒島拍得像人間仙境,用鏡頭補捉東南亞文化中汙濁沉重的一面,也不稍遜於大陸導演賈彰柯到曼谷拍的紀錄片。

台灣也曾有朱延平的風光時代,分得清許不了的電影在國際上不見得可轉換成賣點,如今卻來到一個半吊子國際化的尷尬時刻。質變的是觀眾,城鄉距離縮小與科技影音產品普及間接毀掉了鄉下的電影市場;然而即使對城市的白領族群而言,國際化越喊越遠,似乎只是個遙相對望的口號。我們的教改除了幾萬名英文作文零蛋的準大學生,也教出一大批不懂並排斥藝術技巧的年輕消費群,這個消費群撐得起來的電影市場出了台灣卻撐不起大獎。

從侯孝賢那輩得獎似乎很容易的年代演變到到如今台灣觀眾與國際影壇產生落差的情況,國片究竟應往何處去?新一輩導演對自己的期望又是什麼?看看今年在各大獎入圍的亞洲片,不難找出答案。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丹布朗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炎亞綸是清白的嗎?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Chicken Marinara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日記:愛喝康普茶的男人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不得不讚美孫安佐一句!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死得好?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你可能也想看
台北電影節《永安鎮故事集》:他人的生活「看上去很美」《永安鎮故事集》既是戲劇也與戲外的現實相呼應。用電影談電影,用電影挖苦電影,用電影致敬電影,用電影證明電影,魏書鈞導演應該是個頗有自信的人,才敢在一部兩小時的電影裡,駕馭多種不同的類型吧。
Thumbnail
avatar
香功堂主
2022-07-07
台北電影節短評 當代精選新銳|PART 1 台北電影節短評 這次想討論的電影,都收錄於今年台北電影節【當代精選】單元,真的是太幸運能在一天內看到兩部皆以極為細膩的視角來傳達意念的優秀作品,如果之後台灣片商有望買進的話,各位實在是不容錯過。 《青春請閉眼》 《青春請閉眼》 劇情大綱 性格安靜的高中女孩瑪莎,在班上有兩個最好的朋友,幾個人湊在一
Thumbnail
avatar
恍惚電影週記
2021-10-05
台北電影節丹麥片《迷樓驚魂》:籠中鳥的黑暗寓言明明只是去大樓查水表,怎麼就被軟禁,出不來了呢?想離開,得付出怎樣的代價?他逃得出,身後那上百隻手的魔掌嗎?丹麥導演Jonas Kærup Hjort執導的首部劇情長片《迷樓驚魂》,構築出幽暗的堡壘、詭譎的人群,唯一活跳跳的,只剩下無止盡的執念和瘋狂...
Thumbnail
avatar
藝術北飄者
2021-10-01
2021台北電影節搶先看(二)迷樓驚魂、鐵幕追緝令、天猶未光台北電影節一天天的近了,今天要來帶大家看的是三部比較陰暗的電影,有會給人引起幽閉恐懼症的《迷樓驚魂》、關於分屍吃人殺人犯的《鐵幕追緝令》以及較為晦澀但同樣可怖的《天猶未光》適合想接收刺激的人觀賞,本週首推《迷樓驚魂》,次推《天猶未光》,再次《鐵幕追緝令》以下無雷短評供大家參考。
Thumbnail
avatar
Lizard
2021-08-30
台北電影節:現場工作人員面試心得!開箱面試第二十三屆台北電影節現場工作人員的經驗啦!
avatar
Vicky Shih
2021-06-24
敬!咆哮二十:不被世界需要的時候,至少還有這裡需要我。@台北電影節電影使用許多短篇故事,訴說名為「咆哮二十」的酒吧所發生的故事。一個人喝酒也許孤單,一群人喝酒也許能品嘗快樂,在這間酒吧裡,就訴說著類似的故事。
Thumbnail
avatar
天野由紀
2020-06-26
台北電影節觀影筆記四(小島來了陌生爸爸、慾望公路、忘憂上路、地下狂熱趴、你的鳥兒會唱歌)第四篇筆記,覺得越寫越明白該怎麼寫了,也看了很多很棒的電影,當然同時也有令人匪夷所思的電影,喜歡 《小島來了陌生爸爸》畫面的乾淨美麗,對《慾望公路》毀譽參半,而《忘憂上路》則寫實的令人心痛,至於《地下狂熱趴》則令人回憶友誼的美好,最後則是不知所云到最後才讓人恍然大悟的《你的鳥兒會唱歌》  
Thumbnail
avatar
Lizard
2019-06-26
台北電影節觀影筆記(三)(印度小情歌、救命大作戰、湯屋裡我記得、震向性教育、彼得盧:人民之   終於來到了第三回,上一次用這樣的篇幅寫感覺還不錯,雖然又短又淺的這樣寫北影一開始有點不安,不過現在也放寬心了,這次看了很不印度的《印度小情歌》、取材特殊的《救命大作戰》、節奏很慢的《湯屋裡我記得》、有點平庸的《震向性教育》,當然總算看了麥克李的《彼得盧:人民之聲》,大場面調度真是一流。  
Thumbnail
avatar
Lizard
2019-06-25
台北電影節觀影筆記(《索菲亞的夏天》、《上流教慾》、《安妮華達的最後一堂課》、《月亮歸ME有時候太激動一不小心就會寫長,是非常惱人的壞習慣,這次試著每一部五六百內寫完,嘗試看看不同篇幅,漫長的告別沒有在裡面,因為特別喜歡,可以寫長文,當然如果有片可拉更好,同時附上評分,提供給大家選片上的參考。(不過要特別強調,這個評分的人可是給了酷寒殺手跟戰鬥天使艾莉塔還有沙贊那樣沙雕英雄五星的人。)
Thumbnail
avatar
Lizard
2019-06-17
台北電影節觀影筆記(一)(《我們與愛的距離》、《福岡》)這幾天看了幾部再來要上映的電影,盡可能的將其優點敘述給大家,同時抒發一下自己的心得,畢竟最近翻查筆記本覺得很好玩,一些沒放上網只留在筆記本的想法讀來居然也會新鮮,而不是已經被過濾掉的殘渣,於是打算打鐵趁熱在還沒忘記前記錄一下,悼念一下這些終將成灰的想法,同時順手打了影院指數,供大家隨意參考。
Thumbnail
avatar
Lizard
2019-06-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