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力、掠奪、被害妄想、性

暴力、掠奪、被害妄想、性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今天早上,我閱讀了孩子從學校帶回來的故事書,這本書引發了我的深思。這樣的讀物似乎並不適合這個年齡段的孩子獨自閱讀。

raw-image

雖然作者是知名作家林良,但這本書的內容取材自民間故事,講述了犧牲奉獻與冒險精神的故事。書中包含兩個小故事:《金銀花姑娘》和《珍珠米》。 《金銀花姑娘》這個故事的概要是,有一位姑娘非常喜歡金銀花。後來,她所在的村莊爆發了一種疾病,姑娘上山尋找藥物,發現是精怪作祟,並意圖掠她為妻。為了拯救族人,姑娘忍辱負重帶回仙藥,並最終殺害精怪,自己也因此死亡。在死後,她仍不忘傳達訊息,告知族人她所喜愛的花可以用作藥材。 另一則故事《珍珠米》,講述的是玉米的由來。主角深入山林,殺死巨蛇,並通過兇殘猿猴的考驗,取回玉盒中的珍寶“玉米”。 這兩則故事都改編自傳說,然而我覺得用暴力(殺戮)來彰顯冒險犯難精神並不是一種理想的方式。尤其是將先祖的智慧(藥材和作物的發現)描述成對精怪的掠奪。不論是對精怪的迷信描述、殺戮的暴力、還是將疾病歸咎於精怪作怪的被害妄想,這些內容對孩子來說都不是很正向的,需要大人在旁引導和指正。 傳統故事固然有其歷史價值,但其中包含的未開化思想和錯誤價值觀也不容忽視。這些故事中的迷信、暴力、對未知的恐懼,以及性議題,常常反映了過去社會的某些不成熟和片面的觀點。例如,將疾病歸因於精怪作祟,這樣的解釋雖然在科學知識匱乏的時代具有其合理性,但在今天卻容易引起孩子對現實問題的不正確理解。 傳說故事中的許多元素,如精怪、神靈和魔法,常常以一種神秘的方式解釋自然現象和人類經驗。然而,這種神秘主義往往會掩蓋事物的真實本質,讓孩子們誤以為這些現象只能通過超自然手段解決,而不是通過理性和科學的探討。 此外,傳統故事中的暴力和掠奪行為,通常被美化為勇氣和智慧的象徵。但事實上,這些行為並不是解決問題的最佳方式,甚至可能傳遞出錯誤的價值觀。例如,殺死精怪或巨蛇的情節,可能讓孩子誤以為暴力是解決困難的必要手段,而忽視了和平解決問題的重要性。 這部分可能需要學校老師多加注意,對讀物進行分類,並加以說明。過多的迷信、暴力、對未知的恐懼,以及性議題(如精怪掠女)的內容,大量存在於傳說故事中,這些都需要加以引導和說明。 作為家長,我們應該在孩子閱讀這類故事時,幫助他們理解其中的寓意和歷史背景,並引導他們形成正確的價值觀。教育的目的是讓孩子們在知識的海洋中成長,而不是讓他們迷失在充滿暴力和迷信的故事中。 傳統故事固然有其歷史價值,但我們應該以現代的教育理念來詮釋和傳遞這些故事。這樣,才能讓孩子們在吸收文化精華的同時,形成健康積極的價值觀。在這個過程中,家長和老師需要扮演更積極的角色,通過適當的引導和教育,幫助孩子們辨別故事中的真實與虛構,暴力與和平,迷信與科學。 最終,這些傳統故事應該成為孩子們了解歷史和文化的一個窗口,而不是誤導他們的陷阱。透過正確的教育,我們可以讓孩子們從這些故事中學到真正有價值的東西,而不是陷入不必要的恐懼和誤解中。

avatar-img
龍阿迪的沙龍
36會員
98內容數
現在資訊流通速度越來越快,雖然有很多資訊來源,但是如果仔細閱讀文章的人,一定不難發現,很多時候,即使是大型資訊網站,也常是抄來抄去,而許多鬼扯的內容也跟著被抄來抄去…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龍阿迪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這是關於視野和個人選擇的議題。隨著科技的快速發展,許多過往被視為基礎且必須掌握的技能,如今似乎已逐漸失去其原有的重要性。然而,這些技能的價值,遠不止表面上那麼簡單。 以數學和心算為例,過去這些技能被視為基本且必需的,但在當今時代,隨手可得的科技工具似乎已經取代了它們的位置...
在DNA中,處罰只會使孩子學會如何迴避處罰,而不會迴避被處罰的那個錯誤,因為在歷史的長河中,最嚴厲的處罰莫過於死亡,父母的處罰,其實一點都微不足道,要在不傷害到孩子的前提下,讓孩子記住任何懲罰,那是不可能的事。
生活總是充滿無窮無盡的驚喜與挑戰,就如同一座充滿峰迴路轉的高山,每一個轉角都可能迎接新的困難與考驗。然而,正視並勇敢面對這些不順遂,才是通往成長與自我實現之路的關鍵。
舊時詞、今時劇, 微塵眾,夢紅樓, 綠何肥?紅何瘦? 知否知否李三瘦!
孩子收假了,發現到自己也放縱了好一陣子,再這麼持續下去實在不行,覺得自己應該要有所警惕,也該收收心了。最近在新的電腦上,因為沒有自己習慣的無蝦米輸入法,一直成為自己偷懶的藉口。於是就趁著這個機會,決定來練習注音盲打。讓自己徹底擺脫糾纏了半輩子的無蝦米。
如果雙方能各取所需,其實是幸福的! 多數時候,人們只能被動的付出,換取自己想要的。(不只感情,為了生活而工作更是如此!) 不論情人之間,還是親子之間。
這是關於視野和個人選擇的議題。隨著科技的快速發展,許多過往被視為基礎且必須掌握的技能,如今似乎已逐漸失去其原有的重要性。然而,這些技能的價值,遠不止表面上那麼簡單。 以數學和心算為例,過去這些技能被視為基本且必需的,但在當今時代,隨手可得的科技工具似乎已經取代了它們的位置...
在DNA中,處罰只會使孩子學會如何迴避處罰,而不會迴避被處罰的那個錯誤,因為在歷史的長河中,最嚴厲的處罰莫過於死亡,父母的處罰,其實一點都微不足道,要在不傷害到孩子的前提下,讓孩子記住任何懲罰,那是不可能的事。
生活總是充滿無窮無盡的驚喜與挑戰,就如同一座充滿峰迴路轉的高山,每一個轉角都可能迎接新的困難與考驗。然而,正視並勇敢面對這些不順遂,才是通往成長與自我實現之路的關鍵。
舊時詞、今時劇, 微塵眾,夢紅樓, 綠何肥?紅何瘦? 知否知否李三瘦!
孩子收假了,發現到自己也放縱了好一陣子,再這麼持續下去實在不行,覺得自己應該要有所警惕,也該收收心了。最近在新的電腦上,因為沒有自己習慣的無蝦米輸入法,一直成為自己偷懶的藉口。於是就趁著這個機會,決定來練習注音盲打。讓自己徹底擺脫糾纏了半輩子的無蝦米。
如果雙方能各取所需,其實是幸福的! 多數時候,人們只能被動的付出,換取自己想要的。(不只感情,為了生活而工作更是如此!) 不論情人之間,還是親子之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