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西法效應-浮動的道德標準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最近好奇看了一本書叫「路西法效應」,雖然還沒看完但有引出之前的想法

這本書前段在做一個監獄模擬實驗,找來一些受試者模擬獄卒與囚犯

受試者是經過挑選的,會排除掉有犯罪紀錄或是明顯怪異的人

實驗動機之一是「環境是不是會影響到個人行為」

這邊可以先拋出一個想法,人的道德標準是否是浮動的?

以我目前的主觀認定,答案是肯定的,最明顯的例子就是

當你生存極度困難時,為了溫飽,你可能會去竊盜

所以「擁有道德底線」得建立在生存無虞的情況下

此外,當你深信某些族群是有「罪孽」的,那麼你對於「罪犯」的道德底線將會下降

拿個更具體的例子來說就是納粹集中營對猶太人的迫害

當群眾深信某些人種是有罪孽的,便會不假思索的認為傷害對方是合理的事情

即便多年以後我們回顧這段歷史仍覺得荒謬,但處處都有類似的情況

無論是歐洲的獵巫行動或是過往戰爭史上的虐殺戰俘都可以佐證道德是受環境影響的


回到前面提到的實驗,當獄卒、囚犯穿上制服後,對他們有什麼影響呢?

從書中的描述,獄卒開始變得威嚴、兇悍,並對囚犯大聲咆哮

即便在實驗開始前,他們都是無罪的公民,況且扮演獄卒的人

最多只受到了基本的監獄管理指示與限制,並被告知不可虐待囚犯

但在實驗開始的第一天,許多規則都被打破了,獄卒為了更好建立威嚴

開始給予各種鳥指令,不斷反覆報數、玩各種遊戲、嘲笑囚犯的反應等

甚至予以挑釁並將囚犯關禁閉,並試圖建立個人權威

在這模擬監獄裡,穿上制服後似乎給人一個強大的心理暗示

就是你應該「扮演」好你的角色,於是出現了各種脫序行為

監獄的活動範圍大多在牢房與牢房大廳,其餘的如值班室、廁所會在其他地方

獄卒受試者有表示當他們在單獨陪囚犯去廁所時,由於脫離了大廳環境

那會使得他們感到不安,他們多少還是知道自己是在做實驗

一旦回到大廳,就又會開始威風凜凜的發號施令

看到這似乎可以了解到,制服與環境如何改變一個人的行為


目前還只看到第一天的實驗情況,短短一天可以改變一個人這麼多的行為

但這也促進我進一步思考何謂善、惡?

對我來說,善惡是根據個人主觀意識或道德去定義的一種標準

假如今天我是一個熱心的人,我的善可能是盡可能去幫助別人

又或是我今天是一個極端人士,將異己定義為有害的,並意圖「清除」有害份子

極端的我自認為是替天行道,實際上見仁見智

所以善惡其實沒有固定標準,我們多少都會透過價值等資訊來衡量

就像著名的電車難題一樣,帶入不同情境,不同受試者可能會有不同選擇

至於說這些思考可以帶來什麼價值,我覺得是更可以去看淡或包容一些生活瑣事

畢竟當我知道善惡與道德標準是隨時可改變的時候,自然對某些人事物就不太感到意外

因為善惡與道德是人們根據當下情境產生出來的一種標準

有些人「道德」低下除了他本身的行為真的沒「道德」外

也可以解釋為對方不符合自己主觀定義出來的道德

這有點抽象,舉個具體例子

一間超商晚上非常忙碌,這時其中一個員工準時下班

其他員工仍繼續留下來工作,且工作量因為少人又更多

留下的員工忿忿不平,認為準時下班的員工沒有道德,丟下其他人自己先走

反過來說,準時下班的員工認為店內很忙碌,但下班責任制沒有加班費

沒道理用其他人都在忙來執行「道德綁架」

最終兩方都互相敵視,認為對方不遵守道德(規則)

但其實只是彼此認知上的不同,對於道德(規則)有不同解釋罷了

以上大概是我的想法僅供參考,如果書看完後有其他想法會再額外補充

avatar-img
6會員
6內容數
不定期更新文章,記錄所見所聞所想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Krong1997 碎碎念 的其他內容
在這篇文章中,作者分享了自己在面對職業倦怠時的心路歷程。他深入探討了人們為什麼會感到急躁和緊張,以及如何透過適度比較來尋找人生的平衡點。這篇文章提供了一些實際的例子和觀點,對於面對倦怠感的人來說,可能會帶來一些啟發和幫助。
在過去接受教育的年代,就被教育努力勤奮的美德 雖然我並不是一個非常勤奮的人,但在剛出社會的時候,當時我認為我找到了我的「天職」 自工作寫程式後,便開始了自己的「勤奮」職涯,也經歷了不少事情 最後得到了實務經驗,以及疲累的身心 自此我對於「勤奮」產生懷疑,只是當時沒意會到這件事情 隨後進入了
在這篇文章中,作者分享了自己在面對職業倦怠時的心路歷程。他深入探討了人們為什麼會感到急躁和緊張,以及如何透過適度比較來尋找人生的平衡點。這篇文章提供了一些實際的例子和觀點,對於面對倦怠感的人來說,可能會帶來一些啟發和幫助。
在過去接受教育的年代,就被教育努力勤奮的美德 雖然我並不是一個非常勤奮的人,但在剛出社會的時候,當時我認為我找到了我的「天職」 自工作寫程式後,便開始了自己的「勤奮」職涯,也經歷了不少事情 最後得到了實務經驗,以及疲累的身心 自此我對於「勤奮」產生懷疑,只是當時沒意會到這件事情 隨後進入了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現代社會跟以前不同了,人人都有一支手機,只要打開就可以獲得各種資訊。過去想要辦卡或是開戶就要跑一趟銀行,然而如今科技快速發展之下,金融App無聲無息地進到你生活中。但同樣的,每一家銀行都有自己的App時,我們又該如何選擇呢?(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約) 今天我會用不同角度帶大家看這款國泰世華CUB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史丹佛監獄實驗是一項著名的心理學研究,探討了情境和角色對行為的影響。然而,近來質疑聲音認為,實驗結果可能受到操縱,部分囚犯的心理創傷可能是偽裝的,且結果無法重現。BBC的後續實驗也得出了不同的結論,強調群體動力在暴政形成中的作用。這些質疑引發了對實驗真實性和科學方法的討論。
Thumbnail
這是在閱讀完《失控的懲罰》,於108年間寫出的簡短又未能全面討論及詳述司法保護制度的研究小短文。 但我想時至現今113年,應該還有點參考價值,也可以比照對應現行刑事司法保護的制度是否卓有改善,抑或是傾向重刑重典之刑事司法政策。 壹、緒論 一、研究動機      我國近日在施政面上,與我國
Thumbnail
這本書探討人類行為的模式與影響,以及合作的策略。書中從古代到現代,探討了人們行為的背後邏輯,以及模式與合作的重要性。正常方式行動也可能帶來出乎意料的後果,在社區裡人們會自動分開,而文明國家的出生率會因為互相模仿急遽下降。
Thumbnail
經由追溯「法」的來源是「意」,而發現當最好的「意」被實現後,感受到具體為社會帶來的福祉時,而被眾人所效法時,此時法律與法規就會出現。
源起是看了一部德國電影「惡魔的教室」。 故事的的開始是為了一項「社會實驗」。並不容易說初衷好壞…只是過程讓原本是高中生(書裡的大學生和研究生)開始「認同自己的角色」扮演。而在主事者(教師以及書中的大學教授身兼獄監)的容許下,事態發展出人性之惡,電影裡後來有位學生因此中彈身亡,而該教師也坐上警車
生活實驗 七五二 小說只能翻完就翻完了 說到底還是別人的人生 再怎麼規律也留不住的 就是別人和自己的關係 因為規律的人只有我呀
Thumbnail
這是一本充滿實例解析的書,提供了許多誘因運作的案例,可幫助理解誘因如何影響人類行為。
Thumbnail
法這種東西是道德的再製品,其實沒什麼人品上的參考依據。
Thumbnail
《法國高中生哲學讀本》#27 道德是建立在習俗之上嗎?
Thumbnail
本文章主要探討人性、道德與法律之間的關係,包括人性只涉及生存與繁衍、道德是約定成俗的規範以及法律是給道德中的社會規範畫的底線等等。藉由本文,讀者可以深入瞭解人性、道德與法律之間的聯繫。
Thumbnail
現代社會跟以前不同了,人人都有一支手機,只要打開就可以獲得各種資訊。過去想要辦卡或是開戶就要跑一趟銀行,然而如今科技快速發展之下,金融App無聲無息地進到你生活中。但同樣的,每一家銀行都有自己的App時,我們又該如何選擇呢?(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約) 今天我會用不同角度帶大家看這款國泰世華CUB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史丹佛監獄實驗是一項著名的心理學研究,探討了情境和角色對行為的影響。然而,近來質疑聲音認為,實驗結果可能受到操縱,部分囚犯的心理創傷可能是偽裝的,且結果無法重現。BBC的後續實驗也得出了不同的結論,強調群體動力在暴政形成中的作用。這些質疑引發了對實驗真實性和科學方法的討論。
Thumbnail
這是在閱讀完《失控的懲罰》,於108年間寫出的簡短又未能全面討論及詳述司法保護制度的研究小短文。 但我想時至現今113年,應該還有點參考價值,也可以比照對應現行刑事司法保護的制度是否卓有改善,抑或是傾向重刑重典之刑事司法政策。 壹、緒論 一、研究動機      我國近日在施政面上,與我國
Thumbnail
這本書探討人類行為的模式與影響,以及合作的策略。書中從古代到現代,探討了人們行為的背後邏輯,以及模式與合作的重要性。正常方式行動也可能帶來出乎意料的後果,在社區裡人們會自動分開,而文明國家的出生率會因為互相模仿急遽下降。
Thumbnail
經由追溯「法」的來源是「意」,而發現當最好的「意」被實現後,感受到具體為社會帶來的福祉時,而被眾人所效法時,此時法律與法規就會出現。
源起是看了一部德國電影「惡魔的教室」。 故事的的開始是為了一項「社會實驗」。並不容易說初衷好壞…只是過程讓原本是高中生(書裡的大學生和研究生)開始「認同自己的角色」扮演。而在主事者(教師以及書中的大學教授身兼獄監)的容許下,事態發展出人性之惡,電影裡後來有位學生因此中彈身亡,而該教師也坐上警車
生活實驗 七五二 小說只能翻完就翻完了 說到底還是別人的人生 再怎麼規律也留不住的 就是別人和自己的關係 因為規律的人只有我呀
Thumbnail
這是一本充滿實例解析的書,提供了許多誘因運作的案例,可幫助理解誘因如何影響人類行為。
Thumbnail
法這種東西是道德的再製品,其實沒什麼人品上的參考依據。
Thumbnail
《法國高中生哲學讀本》#27 道德是建立在習俗之上嗎?
Thumbnail
本文章主要探討人性、道德與法律之間的關係,包括人性只涉及生存與繁衍、道德是約定成俗的規範以及法律是給道德中的社會規範畫的底線等等。藉由本文,讀者可以深入瞭解人性、道德與法律之間的聯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