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刑存廢

含有「死刑存廢」共 25 篇內容
全部內容
發佈日期由新至舊
人類先天把殺人當成一種懲罰別人的方式,法律只是將殺人這件事變成有規則可循的。因此,死刑自古以來已經存在,而且非常濫用。在中國的商周時代,光是違反禮儀就可以判死刑;漢摩拉比法典中,當證人說謊話,你家裡住了逃犯要判死刑;羅馬共和國光是創作一首損毀別人或群體名譽的歌曲,也是死刑。 但人民還是犯罪,那豈不
Thumbnail
死刑存廢是臺灣社會高度爭議的議題,本文探討死刑的嚇阻效果、錯判風險、以及對被害者家屬的影響,並反思死刑與正義、人性、文明的關係,呼籲以理性、同理心探討死刑存廢,而非僅訴諸情緒。
Thumbnail
前陣子,我把很久以前的日本經典動畫卡通《死亡筆記本》找來看完。因為我發現我以前根本沒有把這部卡通全部看完過。赫然發現,這部死亡筆記本,算是涉及到死刑議題的日本漫畫。我覺得相當有意思。
Thumbnail
其實我當年是把它當爽文在看得...
賢親王-avatar-img
發文者
2024/12/09
林燃(創作小說家) 其實那是一部推理和謀略布局精彩的卡通阿(笑~) 有點燒腦的卡通~XD
The life of an individual cannot be adequately understood without references to the institutions within his biography is enacted.
Thumbnail
《餘燼》還真的燒起來了。 看完《餘燼》之後,第一個念頭是「弄巧成拙」,難怪會燒起來。 電影想要用時間來回交錯;位置轉換;凝視與權力變動等等手法,以「有人死了」作為骨幹,架構在國家體制運作下,受害者加害者的動機和理由都有其複雜性的敘事結構。
0/5餘燼
死刑存廢問題引發廣泛的法律與倫理討論。支持者認為死刑是維持社會安全與正義的手段,而反對者則質疑其違反基本人權並存在誤判的風險。本文探討瑞典記者Carina Bergfeldt所著的《死前七天》,從不同案例理解死刑對社會的影響,以此引導讀者反思死刑存廢的複雜性
Thumbnail
很多時候,心之所嚮的事無法好好抑制,但至少我們通常能夠掌控腦袋,封存身體裡的動物,離開叢林、表現得社會。可是有時候,腦袋的、社會的病沒辦法控制,一點辦法也沒有,只好記得要笑,連哭的時候都要笑,誰叫這個世界連一點點愛都給不起。
Thumbnail
2/5小丑:雙重瘋狂
由於長年的關押,造成他精神受創,經常都是一路支持他的姐姐秀子代為出庭,目前兩人在故鄉浜松一起生活,並共同經營部落格,秀子也經常出席人權組織的活動,聲援冤案。 長達半世紀的袴田事件,如今再度因為審判結果即將出爐而浮上新聞版面,日本的死刑存廢議題也因此被炒熱
Thumbnail
For the death penalty to deter potential murderers, they must be able to rationally consider the consequences of their actions and fear death.
Thumbnail
殺人的原因,和死刑存廢無關,主要還是對人命不夠尊重。今天不管死刑存廢,你我都不會去殺害無辜的人,因為我們懂得要尊重別人的生命與選擇,不應該勉強別人、或是把別人當成達成自已目標的工具或手段。因此,不管是要防止熟人殺人、隨機殺人,最根本、最重重要的一件事,還是是能尊重他人。
Thumbn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