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樂屋裡的頹靡混亂】:The Stooges 的邪典之作 —《 Fun House 》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我喜歡這張專輯的一點是,歌曲都是以幾個非常簡短的樂句開頭,隨著時間的推移,越來越不受控制,越來越遠離原先歌曲結構和歌詞…這不是那種標榜 "消費者可以信賴的十首好歌" 專輯,如果你想要十首真正的好歌,我建議可以把它們都塞進你俗氣的屁眼裡。」 — 伊基·帕普(Iggy Pop)


raw-image

【前言】

在音樂歷史上,The Stooges 常被盛讚是有史以來最偉大的車庫搖滾和前龐克(Proto-punk)樂團,影響力極為深遠,然而他們職業生涯充滿了混亂、創作挫折,以及商業失敗,雖然〈 I Wanna Be Your Dog 〉成為搖滾樂迷間耳熟能詳的國歌之一,但直到現在,他們也是那種賣出的T 恤比實際專輯銷量來得多的樂團。



1973 年,在大衛·鮑伊(David Bowie)的勸說下,The Stooges 重新集結,錄製了生涯重要之作《 Raw Power 》,但在此之前,隨著底特律音樂場景進入新的十年,他們發行了《 Fun House 》,儘管在發行之初同樣遭遇商業失敗,無奈在一片混亂中黯然退場,但隨著時間推移卻逐漸成為一張邪典傑作,贏得了眾多忠實樂迷的追隨,堪稱史上最偉大的龐克搖滾原型專輯。


【專輯錄製】

《 Fun House 》專輯封面

《 Fun House 》專輯封面


現場演出時,伊基·帕普(Iggy Pop)在台上的挑釁和暴力行徑自然成為觀眾矚目焦點,然而,他們的首張同名專輯在捕捉這方面來說卻並不成功。這張專輯由約翰·凱爾(John Cale)擔任製作人,試圖捕捉60年代末反烏托邦式的頹廢陰鬱氛圍,但卻在無形中犧牲樂團本身的特色與爆發力,發行後褒貶不一,獲得的商業成功也相當有限。

在討論發行後續專輯時,Elektra 唱片公司認為同時期的樂團 MC5 更具潛力,並且不指望 The Stooges 能在下一次發行獲得成功,於是為樂團指派了一位名不見經傳的製作人—唐·加魯奇(Don Gallucci),與凱爾的硬底子和學識淵博相比,加魯奇出色的事蹟只有在幾年前在 The Kingsmen 的名曲〈 Louie Louie 〉中演奏管風琴。不過加魯奇對此相當有興趣,他一直都認為 The Stooges 是非常有趣的樂團,只是很難單從專輯上去體會。


raw-image


於是在1970年5月的兩周時間裡,他們一起前往洛杉磯錄製了《 Fun House 》,起初團員對這張專輯的音效並不滿意,隨著薩克斯風手史蒂夫·麥凱(Steve Mackay)的臨時加入,他們發現最好的策略就是刻意複製他們現場表演的巨大張力,為此他們和加魯奇將整個錄音室的常用和隔音設備全部拆除,在錄音室中按照樂團過往在俱樂部演出的方式進行了編排,可想而知錄製的效果非常粗糙,例如:由於沒有正常的隔離障板,在幾首歌曲中,放大器的振動導致小軍鼓發出明顯的雜音,每種樂器的聲音也相互滲透,作為一種聽覺體驗,這正是他們想要的,完全的混亂邪惡。


raw-image

【歌曲介紹】


從開場曲〈 Down on the Street 〉開始,The Stooges 就立即展現了自己的音樂宣言,在伊基·帕普那不和諧的宣洩中,專輯以濃稠的藍調風格為特色,將聽眾帶入底特律前龐克場景的骯髒底層,兩把主吉他大幅增加空間感,整首歌曲聽起來就像是把滾石樂團的歌曲以倍速播放,一絲不苟的在大街上放肆狂歡。

對比之後龐克搖滾的出現,許多音樂都非常簡單或不夠成熟,當然這通常是有意為之,在整個 70 年代的龐克運動中,"這裡有三個和弦,讓我們來組一個樂團吧!" 的態度比音樂技巧更加重要。因此,The Stooges 令人耳目一新的重點便在於樂手的演奏技巧都有一定的高水準,特別是吉他手隆恩·艾希頓(Ron Asheton)出色駕馭了各式風格,並將其渲染在歌曲中。


raw-image


伊基如此稱讚隆恩:

「很多硬搖滾樂手在演奏時都會手忙腳亂,但隆恩不是這樣,他的音樂非常沈穩和沈重,這也是整張專輯音色呈現的關鍵,他使用了一套特別粗厚的吉他弦,之所以這樣做,是因為他原本是一名貝斯手,而較重的琴弦會讓他感覺更舒適,同時也讓他的彈奏風格帶有一種氣勢浩大的氛圍。」



憤怒和原始粗糙的力量隨著曲目的推進持續上升,並在伊基的哀嚎中達到巔峰,這也促成 〈 T.V. Eye 〉強而有力的登場,其中反復出現的一句歌詞 "She got a T.V. Eye on me " 是指隆恩和鼓手史考特·艾希頓的姐姐常用「電視眼」一詞來形容她想發生關係的男人,故T.V. Eye 其實是指 "Twat Vibe Eye" (蕩婦目光)。

整首歌幾乎沒有給你足夠的時間停下來思考歌詞,四分鐘的歌曲讓人感覺腎上腺素不斷飆升,這絕非易事,但  The Stooges 卻毫不費力持續將狂躁搖滾樂發揮淋漓盡致。



隨後,〈 Dirt 〉大幅放慢了節奏,以戴夫·亞歷山大(Dave Alexander)彈奏的下流糜爛貝斯低音為主要驅動力,將性與頹廢的骯髒音色融入音樂之中,在長達七分鐘的時間裡逐漸升溫達到高潮與歡愉。這也與伊基日後在《 The Idiot 》等個人專輯使用的聲音表現並無二致。



不出所料,樂團在專輯的後半段再次將軍火庫填滿,回歸腎上腺素飆升的喧囂風格,〈 1970 〉可以說是這張專輯的決定性曲目,為首張專輯歌曲 〈 1969 〉的續篇,完美體現所謂 "活得快,死得早,不如狂歡 " 之態度,最終一切在麥凱的薩克斯風中熊熊燃燒起來。



火苗竄升延燒至同名曲〈 Fun House 〉中,所謂「歡樂屋」是指 The Stooges 位於密西根的住所,他們與樂團經理、歌迷、朋友以及家人們一起在此生活,創作音樂和舉辦無數夜夜笙歌的毒品派對。當年伊基在與妮可(Nico)交往期間,後者更在歡樂屋後面的玉米田裡拍攝了歌曲〈 Evening of Light 〉的MV:「我們以每月 325 美元的租金租下了這棟房子。它有寬闊的門廊、莊嚴的車道、漂亮的草坪和樹林,後面有一塊廢棄的玉米田和一輛廢車。農夫年紀大了住不下去,我們就接手了。」  



樂器演奏在此已經接近失控邊緣,與其說是狂歡,不如說是在努力從迷幻扭曲的歡樂屋裡掙脫,並在終曲〈 L.A. Blues 〉中崩潰,刺耳的吉他噪音、狂熱的鼓點、受奧內特·科爾曼(Ornette Coleman)等自由爵士影響的薩克斯獨奏以及人聲使勁的嘶吼吶喊,彷彿大火已經侵蝕了整間房子,樑柱一一倒塌,The Stooges 也一同在這地獄般的癲狂中火上加油,直到身心靈皆燃燒殆盡。


【結語】


raw-image


《 Fun House 》就是一部傑作,撇開其中催生的龐克搖滾不說,一些曲目甚至帶有詹姆斯·錢斯(James Chance)式的無浪潮(No Wave)音樂特質,而整張專輯瀰漫的瘋狂和神經質,給人一種內在的不穩定感,就好像一切結構看似穩固,但卻又處處鬆散,樂手們可能隨時都會因為過度亢奮而應聲倒地,這樣的編排完美契合了專輯邋遢墮落的本質。

想當然,專輯發行後的評論不溫不火,雖有專業樂評給予讚賞,但他們的銷售成績還是沒有任何起色,1971 年初巡演結束後,除了隆恩·艾希頓(Ron Asheton),所有團員都受到了海洛因成癮的嚴重影響,Elektra 唱片公司立刻將樂團從名冊剔除,最終在同年 7 月 9 日,也就是 《 Fun House 》發行一週年之際,The Stooges 宣佈他們的初次解散。


raw-image


在狂野的放縱之後,60 年代因越戰而分裂,整個城市充斥暴力和經濟蕭條,而《 Fun House 》似乎正是這時期的背景音樂,完全站在嬉皮們倡導的和平、愛與理解之對立面,將一切導向了末日來臨的悲觀情緒。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克里夫異象 Visions of Cliff
54會員
209內容數
|實體唱片的死忠擁護者 |為各位介紹從60年代至千禧年間的搖滾樂、專欄、系列訪談和樂評 |出版品:《克里夫異象誌Vol.1 & 2》 |歡迎邀稿:visionsofcliff@gmail.com
2025/04/29
來自威斯康辛的音樂製作人 Sd Laika 的生涯唯一完整專輯,封面上詭異的微笑散發著神秘感,沒有透露任何細節和概念,本人也從未接受採訪,聽眾得自己去發掘歌曲背後的脈絡,讓整張專輯成了一塊引人好奇的白紙,任何願意花半小時聆聽的人,都被鼓勵自行賦予歌曲意義。
Thumbnail
2025/04/29
來自威斯康辛的音樂製作人 Sd Laika 的生涯唯一完整專輯,封面上詭異的微笑散發著神秘感,沒有透露任何細節和概念,本人也從未接受採訪,聽眾得自己去發掘歌曲背後的脈絡,讓整張專輯成了一塊引人好奇的白紙,任何願意花半小時聆聽的人,都被鼓勵自行賦予歌曲意義。
Thumbnail
2025/04/24
《Hours…》也似乎反映一位年長者回顧過去、細細咀嚼人生經歷,同時以一種細膩而樂觀的眼光看向未來,而藝術搖滾和流行風格進一步喚起了他過去作品中曾經探討過的類似風格與理念,這種情緒讓整張專輯呈現出前所未見的坦率與不設防,對於這位以多疑、複雜歌詞聞名的音樂藝術家而言,無疑是一種顛覆性的轉變。
Thumbnail
2025/04/24
《Hours…》也似乎反映一位年長者回顧過去、細細咀嚼人生經歷,同時以一種細膩而樂觀的眼光看向未來,而藝術搖滾和流行風格進一步喚起了他過去作品中曾經探討過的類似風格與理念,這種情緒讓整張專輯呈現出前所未見的坦率與不設防,對於這位以多疑、複雜歌詞聞名的音樂藝術家而言,無疑是一種顛覆性的轉變。
Thumbnail
2025/04/19
曾被視為龐克暴徒中的匪類— The Stranglers,從不在乎討好主流大眾或音樂媒體。他們早期的演出常常引發觀眾集體離場或鬥毆事件。早在他們發行首支單曲的兩年前,就曾被媒體攻擊貶低,如今回看反而顯得更加可笑,在他們輝煌的生涯裡擁有多達 23 首暢銷單曲和 19 張進入英國專輯榜前四十名的作品
Thumbnail
2025/04/19
曾被視為龐克暴徒中的匪類— The Stranglers,從不在乎討好主流大眾或音樂媒體。他們早期的演出常常引發觀眾集體離場或鬥毆事件。早在他們發行首支單曲的兩年前,就曾被媒體攻擊貶低,如今回看反而顯得更加可笑,在他們輝煌的生涯裡擁有多達 23 首暢銷單曲和 19 張進入英國專輯榜前四十名的作品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The Jesus Lizard 由德州龐克/噪音搖滾樂團 Scratch Acid 的部份成員組成,他們將龐克搖滾的豪邁、對實驗噪音的熱愛結合成為一種粗糙原始的嶄新美學,成為 90 年代興起的另類搖滾浪潮中的佼佼者,而今天要介紹的 《 Down 》被普遍是他們中後期簽約主流廠牌前的最後傑作。
Thumbnail
The Jesus Lizard 由德州龐克/噪音搖滾樂團 Scratch Acid 的部份成員組成,他們將龐克搖滾的豪邁、對實驗噪音的熱愛結合成為一種粗糙原始的嶄新美學,成為 90 年代興起的另類搖滾浪潮中的佼佼者,而今天要介紹的 《 Down 》被普遍是他們中後期簽約主流廠牌前的最後傑作。
Thumbnail
樂團有了名氣之後開始有人想從中牟利,然後展開一連串的惡搞,樂團就倒了...
Thumbnail
樂團有了名氣之後開始有人想從中牟利,然後展開一連串的惡搞,樂團就倒了...
Thumbnail
放眼所有在後龐克浪潮中湧現的古怪樂團,Swell Maps 的存在也仍然像個格格不入的異類,他們既喜愛早期前衛搖滾和實驗先驅如 Gong 和 Faust,也熱衷 Buzzcocks 的龐克搖滾精神;既能使用吸塵器、氣球和木琴演奏長達八分鐘的實驗音樂,也可以乾脆地用電吉他彈奏九十秒激情放縱的搖滾樂。
Thumbnail
放眼所有在後龐克浪潮中湧現的古怪樂團,Swell Maps 的存在也仍然像個格格不入的異類,他們既喜愛早期前衛搖滾和實驗先驅如 Gong 和 Faust,也熱衷 Buzzcocks 的龐克搖滾精神;既能使用吸塵器、氣球和木琴演奏長達八分鐘的實驗音樂,也可以乾脆地用電吉他彈奏九十秒激情放縱的搖滾樂。
Thumbnail
這張作品無疑是為數不多真正超越流派、打破所有限制和框架的經典,The Clash 可以說是親手扼殺了龐克搖滾,但卻開創了後龐克、新浪潮和藝術龐克的新時代,到了這十年的盡頭,所謂的傳統龐克已近乎被活埋,儘管並不是一張概念專輯,但樂團在構思這張作品時達成了眾所期待的方向:為音樂歷史上的一個篇章畫下句號。
Thumbnail
這張作品無疑是為數不多真正超越流派、打破所有限制和框架的經典,The Clash 可以說是親手扼殺了龐克搖滾,但卻開創了後龐克、新浪潮和藝術龐克的新時代,到了這十年的盡頭,所謂的傳統龐克已近乎被活埋,儘管並不是一張概念專輯,但樂團在構思這張作品時達成了眾所期待的方向:為音樂歷史上的一個篇章畫下句號。
Thumbnail
在音樂歷史上,The Stooges 常被盛讚是有史以來最偉大的車庫搖滾和前龐克(Proto-punk)樂團,影響力極為深遠,然而他們職業生涯充滿了混亂、創作挫折,以及商業失敗。
Thumbnail
在音樂歷史上,The Stooges 常被盛讚是有史以來最偉大的車庫搖滾和前龐克(Proto-punk)樂團,影響力極為深遠,然而他們職業生涯充滿了混亂、創作挫折,以及商業失敗。
Thumbnail
在串流媒體和線上購物盛行的現代,我們常常會覺得音樂隨手可得,但多數樂迷們還是嚮往在唱片行翻箱倒櫃尋找夢寐以求的專輯,又或是偶然發現那些從未聽聞過的樂團,而即使在今天,仍有無數精彩作品正等待著人們去發掘,像是車庫搖滾樂團Gin 就是一個最好例子。
Thumbnail
在串流媒體和線上購物盛行的現代,我們常常會覺得音樂隨手可得,但多數樂迷們還是嚮往在唱片行翻箱倒櫃尋找夢寐以求的專輯,又或是偶然發現那些從未聽聞過的樂團,而即使在今天,仍有無數精彩作品正等待著人們去發掘,像是車庫搖滾樂團Gin 就是一個最好例子。
Thumbnail
90年代,吉他樂團如海嘯般湧現,這股浪潮席捲而來,永遠地改變了文化的面貌,儘管Grunge、Britpop 和 Shoegaze 運動是其中媒體爭相報導的主力軍,但由於這些浪潮的集中爆發以及聽眾口味的改變,一些樂團也因此被忽視了,Hum 就是其中一個例子。
Thumbnail
90年代,吉他樂團如海嘯般湧現,這股浪潮席捲而來,永遠地改變了文化的面貌,儘管Grunge、Britpop 和 Shoegaze 運動是其中媒體爭相報導的主力軍,但由於這些浪潮的集中爆發以及聽眾口味的改變,一些樂團也因此被忽視了,Hum 就是其中一個例子。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