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已經好久沒讀到好好看的書了,這本小說黃色臉孔讀的過程真的很想趕快讀到下一章,情節緊湊也很好讀。
這本書從白女茱恩作家「借用」亞裔作家雅典娜過世前的手稿概念,出版了一本一戰華工的小說,出版過程中出版社、經紀人還故意讓茱恩換了一個很像華人的筆名茱妮帕・宋,混淆社會與讀者彷彿這是一本正宗亞裔華人寫的書。這本書的很多情節透過在白女v.s亞裔話語權的爭奪,社群媒體的攻防展開。
不過,除了話語權的爭奪,讀這本小說更讓我有感的是創作帶來的對於成功的焦慮,有了第一本暢銷書,下一本暢銷書在哪裡。當很多社群開始攻訐作家茱恩,自信的堤防被擊潰,成功的焦慮會帶著我們不停地往前,儘管這也是一種行動的驅動力,但也同時讓每個創作者陷入無止盡的焦慮裡面。深怕第一次的成功只是一個偶然,所謂冒牌者症候群浮現。
這本書很巧妙地讓茱恩其實沒那麼行這個論述,不斷透過故事裡各種人試圖踢爆茱恩是抄襲雅典娜,白女不當文化挪用,只是在寫西方人想看的亞洲故事,打擊了故事中茱恩這個人的自信心。
雖然故事裡茱恩的抄襲是一個事實。但它也點出了我們每個人在面對自己如此貧乏的赤裸真實,故事一開始就死掉領便當的雅典娜的「創意」,不也是在生活裡不斷竊取別人的真實故事,重新翻做自己的作品,透過強大的行銷包裝,才成就亞裔離散文學年輕作家明星。
喜劇演員博恩在某個訪談裡說周杰倫有了昆凌就寫不出很酷的作品。大概就是類似的事情,創作者真正面對的課題是自我生命的貧乏。書中主角茱恩在寫作的垂死掙扎中,仰賴著教書的固定薪資一邊編織著作家夢。
「寫作是人類所擁有最接近真正魔法的東西」[1]
作家李維菁在自己著作【生活是甜蜜】也寫過類似的詮釋,【生活是甜蜜】處理的是藝評者的尊嚴問題,藝評者在面對藝術家的時候永遠像個服侍者,階級的位序,因為藝術家才是有能力用火的人。
一旦創造者無法克服自己底層的焦慮跟不配得感,創作往往會反噬創作家與藝術家。我想這也不難想像,古今中外許多爆紅的明星、作家最後都在追逐創作之火的過程中,無法跨越魔障,迷失在毒品酒精跟各種自虐的精神議題裡。
可能是因為不管是寫作還是任何創作,它就像黃色臉孔一書中的描述,是一種魔法,是無法言傳的點石成金術。
更重要的是,我們在這個過程中若要從各種焦慮裡解脫,必須承認有時候我們就是極其貧乏,像喜劇演員有時候必須承認自己不好笑。這種自我承認,才能夠使我們願意接受自我的各個部分,包含世俗定義的好與壞,都是我們的一部分,但也都不能完全定義我們自己。
創作者一旦不斷陷入自我證明的無限循環,等著自己的就是各種不配得感與自我懷疑。這大概就是為什麼會有金曲魔咒產生的原因吧。一旦我們追求的是獎牌、人工的肯定,我們就迷失在聖杯的追逐中。
這一點其實我是在前幾年徹底的挫折裡,沉澱後才發現的。創作無疑仍然是我最喜歡的事,但現在我不願意讓這件事被人工的肯定影響太多。在創作的過程中,也才可以對別人的詮釋更為釋懷。因為,只有藝術家才是真正能夠用火之人。只有藝術家敢以火淬鍊自己。
[1] R.F. Kuang,譯者:楊詠翔(2024),﹤黃色臉孔﹥,臉譜出版社,頁2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