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人生不過是為某種神祕力量所操縱的傀儡,那麼她的生存之於那股操縱傀儡的神秘意志而言,究竟是一種反叛,抑或是一種屈從?
前陣子的芥川賞新聞之故,相信這個名字對當今臺灣不算陌生。本作也是日文寫成,再由作者譯為中文。雖然也有些奇怪的語法,倒不至於影響閱讀。同時,也有不少令人不由得留目一兩眼的句子,以及臻於成熟的意象營造。
作品基調非常地同志文學。聚焦於其身分帶來的掙扎,無法避免的不幸經歷,並且極端化使之成為「災難」。「災難」在故事中堪說接踵而來,不斷擊潰主角逃匿的所在,逼她不得不持恆處在逃與躲藏,無法尋得安寧的棲身之所。
小說中無疑用相當殘酷的方式描寫了主角經歷的惡意,為了其崩塌和尋求毀滅的意志做了十足的鋪陳。即使無法理解精神疾病造成的影響,藉由這些客觀事件想必也能大致想像足以壓垮一個人的沉沉重量。主角是善於思考的設定,這令她身上的「災難」也異化成對生命、命運的一道道質問,並藉此導出「選擇」。
尤其喜歡主角在章節最末選擇環遊世界時遭遇的人事物。充滿小說特有的偶然。借邂逅的數段人生詮釋他們各自定義的愛與孤獨。彼時的主角乘著解放感旅行,故能深思邂逅象徵的人生片段。我也喜歡《獨舞》儘管是一部描寫女同志的作品,但也存在其他性向的人物,且他們之於主角,多半不是敵對立場,且部分令瘡疤再度滲血的拒絕也來自女同志。如此一來避免了二元對立的場面,使得塑造與鋪排都富有現實的複雜性,是一部層次頗豐的作品。
以閱讀基調相似的作品之經驗,主角旅程終點的那一章本來是我預期的結局。但往下讀竟還有真正的「最後一章」。私以為這是《獨舞》的特別之處,亦在此「終章」的營造手法闡述作者的人生觀。若要說遺憾,毋寧是懷疑作者最後給出的微光能或不能真的成為一種救贖。但其實無妨,既是作者給出的答案,只要藉此理解作者的視角即可。有時人所需要的正是一件再單純不過的小事,再平凡不過的關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