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端康成《少年》|讀後隨筆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人在出生以後,如果沒能將那些來自境遇以及周遭,又或是出生以前所謂遺傳之類染於自身的東西洗去幾分,並加以擺脫到某種反璞歸真的程度的話,似乎就不能成為真正的自己。


綜觀近代日本文學作家,與夏目、三島、芥川相較,川端並未在自己的閱讀生涯中佔據可觀的篇幅。之於他筆下含蓄的官能之美,留下的印象也甚是淡薄,甚至有幾本著作也沒能讀完。但許是自傳性甚強之故,《少年》延續了川端之筆特有的柔膩唯美,卻更加清爽易讀。


其實購買本是看上隨書贈送的稿紙書籤,以及甚是膚淺的留意到「川端少數非描摹執迷女性之作」的宣傳詞。意料之外的是《少年》成為了目前讀過的川端作品中,讀得最為順暢無礙的一部。


由信紙和日記構成的情節使其就像一部單純的回憶錄。閱讀過程鮮少意識到其定位乃是小說。也因由信紙和日記構成,等於將整部書切割成數十上百的極短篇。宿舍生活中除了清野,亦提到了宿舍中的其他少年,更不吝於書寫與少年擁抱、接吻的內容,然而毫無雜質,貫徹川端之筆將官能極盡婉轉,宛如一幅呈露純粹之美的繪畫。


較之身歷其境的「故事」,《少年》用回憶的口吻寫成,展示收錄的往昔,自然近於坐在闃靜的書房聆聽甫步入人生末段的老人慢悠悠地說話。個人十分喜歡川端在各章節之間添入現在的「我」的感想的寫法。彷彿作者藉此梳理自己的青春歲月,在啜了口茶之後,自然地娓娓道出往事。既不矯揉也不浮誇,更沒有說書人或舞台劇那般磅礡的氣勢,卻寧靜得足以承擔這份塵世罕有人能慢下來欣賞的純淨。


純淨這詞當然也可以用在占據《少年》大多數篇幅的清野。儘管作者──「我」並不僅僅欣賞清野,清野在其眼中的分量則明顯多於其他少年。兩人互相崇拜、憧憬,精神聯繫與默契映現於字裡行間。即使是突如其來毫無端緒的一句要求──「成為我的企鵝吧」,清野也不假思索地回答了「當然好」。這無非是奠基於全無保留的信任方能提出的要求、始會作出的答覆。


私以為人對感情世界的渴求莫過如此。《少年》又更進一步濾除了多餘的成分,而使追憶的昔日本身蒙著一層靉靆雲霧,看似近在眼前,卻與現實相隔一道伸出手也無法戳破進而觸摸彼方的面紗。是東洋特有的美學,亦是川端康成的寫作特徵。《少年》是被現實壓得喘不過氣時,堪足逃遁的一方天地。

avatar-img
4會員
27內容數
讀書心得、3C 產品等使用經驗、遊戲、創作等。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Tomorrow Never Comes. 的其他內容
「我想你最好當心,巴圖席卡,搞清楚聽到的是神的聲音或你自己的聲音。我們之前從來不需要拯救。」
「金雪望向天空,彷彿死亡仍遙遠,而他見到了不存在的大樹,亭亭如蓋,金色的葉片繁盛豐美。」
「我們做的事情,當下雖然會失敗,但在未來將發揮不可思議的影響力,使多年後仍活著的人們得到美好結局。」
「一個人換了立場會被稱為叛徒,讓所有人都同個立場,便沒有人記得原本的堅持。」
「如果制度令無辜的市民受害、令公義無法彰顯,那麼,我們就有充分的理由去反抗那些僵化的制度。」
「我總是謹慎地躲開複眼下的競爭硝煙,規避虛構的情事豔豔冉冉,卻怎樣也找不到自己觀看世界的方式。偶有歪斜到簡直聰明的體會,卻總不成個體系。」
「我想你最好當心,巴圖席卡,搞清楚聽到的是神的聲音或你自己的聲音。我們之前從來不需要拯救。」
「金雪望向天空,彷彿死亡仍遙遠,而他見到了不存在的大樹,亭亭如蓋,金色的葉片繁盛豐美。」
「我們做的事情,當下雖然會失敗,但在未來將發揮不可思議的影響力,使多年後仍活著的人們得到美好結局。」
「一個人換了立場會被稱為叛徒,讓所有人都同個立場,便沒有人記得原本的堅持。」
「如果制度令無辜的市民受害、令公義無法彰顯,那麼,我們就有充分的理由去反抗那些僵化的制度。」
「我總是謹慎地躲開複眼下的競爭硝煙,規避虛構的情事豔豔冉冉,卻怎樣也找不到自己觀看世界的方式。偶有歪斜到簡直聰明的體會,卻總不成個體系。」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叔叔對小哥白尼說"你到浦川家,完全沒有表現的高高在上;我當然知道,你當然沒有瞧不起窮人的念頭。不過你還不明白,等你長大之後依然保有這種態度多麼重要。"
Thumbnail
日本作家大江健三郎的書裏這麼寫著:「現在已經到了老人年紀的我,再回到故鄉的森林裏,如果遇到是小孩子的我,該說些什麼話才好呢?」他這麼告訴年輕的自己:「你長大之後,也要繼續保持現在心中的想法唷!只要用功念書,累積經驗,把它伸展下去。現在的你,便會在你長大之後的身體裏活下去。
Thumbnail
為了發揮天賦,實現夢想,必須先了解自己。文章分享了作者從小的經歷、創新故事以及學習成長的過程。透過回顧過往、找尋天賦與內心的聲音,為了實現自己的創新夢想,陳建銘老師找到了屬於自己的路。文章以自身經歷為例,鼓勵讀者思考,尋找屬於自己的天賦與夢想。
Thumbnail
人都以為自己的十八歲會與他人不同,但在課間偷覷他的少年少女明白不過,景耀是真的「不同」。 距踏出中學校園僅一步之遙,青少年各有各的理想抱負,幾經芳華灌溉下閃亮招人,獨獨景耀沒有,因為他早先坐擁了一切。即便那個年紀的孩子不會明白,真正擁有一切的人,背影不會看來如此荒涼,而沒有一個少年應當蒙受那種荒涼。
Thumbnail
如果說川端康成是上個世紀日本文壇當中最重量級的存在,應該沒有多少人會反對這樣的說法。上個世紀日本的文學家當中,在之於日本人為外國的台灣,也許大多數的人沒聽過永井荷風、不知道谷崎潤一郎、不認識夏目漱石、該不會連太宰治都不知道?但是應該還是能有很多人聽過川端康成的名字吧,畢竟他可是第一個拿到諾貝爾文學獎
Thumbnail
內在的開悟,要比外在的教育更重要。(川端康成) 這是1968年諾貝爾文學奬得主川端康成的勸學金言,但是要如何理解這兩句話呢? 且待我細説分明。
Thumbnail
概略說明:讀完沉靜,文筆圓滿,情節不懂。讀時白開水,讀完山泉水。
1. 兩千年,創作生活史前史 關於個人文學年代的劃分,十年為期,恰好都標誌著我的重要時期。 兩千零一年,剛滿十八歲,進入大學,一頭栽進文學。 那時候總想走得更純粹一些,於是朝這方面打造自己。反正相較早熟的、超齡的、天才的、有多項才藝的同學們,我擁有的只是堅不可破的孤獨,以及絕對的純粹。至少,我
《文藝春秋》引起共鳴與同感並不意外。而且這種共鳴,所招喚起的情懷,在很大的程度上屬於「同代人」。就算不是標準文青——其中作者展現出一種承襲前代的廢材氣息(例如駱以軍?),卻也正是是這種「廢材」與「偏差」散出的寂寞氣息,形塑起這一代,甚至前溯與後推鄰近世代文青臉譜——,在接觸「漢聲小百科」、「林強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叔叔對小哥白尼說"你到浦川家,完全沒有表現的高高在上;我當然知道,你當然沒有瞧不起窮人的念頭。不過你還不明白,等你長大之後依然保有這種態度多麼重要。"
Thumbnail
日本作家大江健三郎的書裏這麼寫著:「現在已經到了老人年紀的我,再回到故鄉的森林裏,如果遇到是小孩子的我,該說些什麼話才好呢?」他這麼告訴年輕的自己:「你長大之後,也要繼續保持現在心中的想法唷!只要用功念書,累積經驗,把它伸展下去。現在的你,便會在你長大之後的身體裏活下去。
Thumbnail
為了發揮天賦,實現夢想,必須先了解自己。文章分享了作者從小的經歷、創新故事以及學習成長的過程。透過回顧過往、找尋天賦與內心的聲音,為了實現自己的創新夢想,陳建銘老師找到了屬於自己的路。文章以自身經歷為例,鼓勵讀者思考,尋找屬於自己的天賦與夢想。
Thumbnail
人都以為自己的十八歲會與他人不同,但在課間偷覷他的少年少女明白不過,景耀是真的「不同」。 距踏出中學校園僅一步之遙,青少年各有各的理想抱負,幾經芳華灌溉下閃亮招人,獨獨景耀沒有,因為他早先坐擁了一切。即便那個年紀的孩子不會明白,真正擁有一切的人,背影不會看來如此荒涼,而沒有一個少年應當蒙受那種荒涼。
Thumbnail
如果說川端康成是上個世紀日本文壇當中最重量級的存在,應該沒有多少人會反對這樣的說法。上個世紀日本的文學家當中,在之於日本人為外國的台灣,也許大多數的人沒聽過永井荷風、不知道谷崎潤一郎、不認識夏目漱石、該不會連太宰治都不知道?但是應該還是能有很多人聽過川端康成的名字吧,畢竟他可是第一個拿到諾貝爾文學獎
Thumbnail
內在的開悟,要比外在的教育更重要。(川端康成) 這是1968年諾貝爾文學奬得主川端康成的勸學金言,但是要如何理解這兩句話呢? 且待我細説分明。
Thumbnail
概略說明:讀完沉靜,文筆圓滿,情節不懂。讀時白開水,讀完山泉水。
1. 兩千年,創作生活史前史 關於個人文學年代的劃分,十年為期,恰好都標誌著我的重要時期。 兩千零一年,剛滿十八歲,進入大學,一頭栽進文學。 那時候總想走得更純粹一些,於是朝這方面打造自己。反正相較早熟的、超齡的、天才的、有多項才藝的同學們,我擁有的只是堅不可破的孤獨,以及絕對的純粹。至少,我
《文藝春秋》引起共鳴與同感並不意外。而且這種共鳴,所招喚起的情懷,在很大的程度上屬於「同代人」。就算不是標準文青——其中作者展現出一種承襲前代的廢材氣息(例如駱以軍?),卻也正是是這種「廢材」與「偏差」散出的寂寞氣息,形塑起這一代,甚至前溯與後推鄰近世代文青臉譜——,在接觸「漢聲小百科」、「林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