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我們讀武俠小說,就會遇到作者創作的各種武學。且不論內功內力,凡是劍法、刀法、掌法、拳法等實戰時用到的武學,絕大部份都是先有武學名稱,再配搭若干武學招式。以街知巷聞的「降龍十八掌」為例,「降龍十八掌」是武學名稱,當中的「亢龍有悔」、「飛龍在天」等就是招式名稱,在金庸筆下各有不同的出招方式,一般讀者在閱讀文字時能清楚分辨其中差異。
霹靂布袋戲的董事長黃強華在某次訪談中也提到他喜歡讀金庸作品,武俠小說與布袋戲間必然存在影響關係,而在武學的部份,因表現方式不同,武學觀也有差別。
電視布袋戲(以暫時我看過的霹靂、金光為主)的武學觀主要是以武學名稱統括招式,例如史艷文的「純陽掌」、佛劍分說的「萬諦一滅」、一頁書的「佛禪印」、蝴蝶君的「蝴蝶天斬」等,既是武學名稱,也是招式名稱,大概很難分析「蝴蝶天斬」有多少斬、是如何斬。在布袋戲的表演中,招式轉瞬即逝,戲偶的動作幅度也很有限,若以武俠小說的模式來表現,一個人物懂得幾種武學,一種武學就有二十招左右,動輒五六十種出招方式,這無論對操偶師或觀眾來說都有點不切實際。因此在電視布袋戲裡,主要人物只要有幾招絕技,配搭獨特的特效,戲劇效果已經足夠了。這就形成了以武學名稱統括招式的武學觀,連霹靂官網的人物簡介頁面也是如此。
2024.6.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