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費限定

釀影評|《紅色房間》:溢出真實之外的猩紅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紅色房間》電影劇照/好威映象

《紅色房間》電影劇照/好威映象

《紅色房間》甫開場,控辯雙方各陳,試圖推導真實的可能性,以埋屍現場早已呈現深褐色的血衣作為有罪證據,或以嫌疑人從未有過不良紀錄(甚至連一隻螞蟻都不敢殺死)作為無罪推論,陪審團、現場旁聽的「觀眾」、隔著銀幕的「觀眾」,或許這時會冒出一個奇異的念頭──如果一個人真的連一隻螞蟻都不敢殺,他肯定有點奇怪,有點變態吧?

而當我們開始以被動接收到的二手資訊,作為推論事實的根基,或甚被控辯兩方的激情演出給渲染時,在那一刻,我們都按下了登入紅色房間的按鍵。

《紅色房間》電影劇照/好威映象

《紅色房間》電影劇照/好威映象

電影前半段的一顆鏡頭,導演帕斯卡普蘭特(Pascal Plante)將鏡頭由整個法庭的全景畫面,以極緩慢的速度推軌至女主角凱莉安面前,鏡頭裡的凱莉安不做任何事,就是死盯著坐在玻璃牆面圍繞的被告席上的嫌疑犯,此時的法庭陳述逐漸消音成為聽不清的恍惚背景聲,陰冷懸疑的配樂進入,放大變得刺耳。

這顆鏡頭最有趣的是,導演在凱莉安身旁安排了一位穿著奇異、極為視覺系的女性,試圖混淆觀眾的注意力。隨著鏡頭特寫上凱莉安的臉,觀眾才能再次確認此片的主角,以及即將看見的視角會落在誰的身上。

觀眾看著凱莉安,在科技光所渲染的銀藍色房間裡吃食運動、下注博弈;凱莉安將自己化名為夏洛特夫人,走進暗網往那紅色房間裡死命地窺看。

觀眾理所當然地將視角放在凱莉安身上,而當我們被導演的安排影響了觀影路徑的同時,如果以一種後設的思考,再回頭觀看導演的鋪排,或許導演是有意地讓身為觀眾的我們也成為另一個夏洛特夫人,或是承認自己就是夏洛特夫人。

《紅色房間》電影劇照/好威映象

《紅色房間》電影劇照/好威映象

關於「夏洛特夫人」的取名由來有二,第一點當然是凱莉安在暗網上與賣家互動時的帳號名稱(請見《紅色房間》你也看了那場殺人直播嗎?),第二點則是她的電腦桌布。

電腦桌布上的畫作《夏洛特夫人》出自維多莉雅時期的著名藝術家約翰.阿特金森.格里姆肖(John Atkinson Grimshaw),其作畫風格以寫實聞名,尤其對光影的明暗掌握,以及寫實中創造出的魔幻風格,使格里姆肖的作品在百家爭鳴的維多利亞時期,仍極具代表性。

然而繪畫作為一種再現真實的藝術形式,在攝影術發明的 1893 年,開始備受考驗。而格里姆肖並未因此自困,反而運用攝影技術,將影像投影在畫布上,進行勾勒線條的草稿。格里姆肖將攝影術應用在作畫上,使其揉雜了真實與魔幻的繪畫技巧,再提升了一個層次。

《紅色房間》電影劇照/好威映象

《紅色房間》電影劇照/好威映象

在《紅色房間》接近片尾的一幕,凱莉安終於買到名為「卡蜜拉哭哭之夜」的第三部受害女生影片,看完影片後的凱莉安半躺在電腦桌前,模樣欲死,正巧與桌面上的《夏洛特夫人》呈現出一樣的形象與姿態。

格里姆肖在影像的真實質地上,以繪筆添加魔幻的解讀空間;普蘭特再以《夏洛特夫人》當成全片的基底,再次以攝影術複製了部分的真實。而這個複製下來的「部分真實」,其實就是電影藝術的機制:全都看似真實,但始終並非全然的真實。

所以我們看電影,解讀電影裡的世界,也是透過一樣的機制再製了真實。同樣地,格里姆肖的《夏洛特夫人》、普蘭特的《紅色房間》,暗網世界的罪、真實世界的惡,皆是呈現了部分的真實,但依然不能稱之為「全部」的真。

以行動支持創作者!付費即可解鎖
本篇內容共 1658 字、0 則留言,僅發佈於釀電影:專為影癡而生的媒體你目前無法檢視以下內容,可能因為尚未登入,或沒有該房間的查看權限。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釀電影,啜一口電影的美好。
4.8K會員
2.0K內容數
我們知道影癡如你,要的不只是「N 分鐘看完一部電影」。《釀電影》有最精心慢釀的深度電影專題,一解你挑剔的味蕾。
2025/04/20
《猜火車》就像人們站在月台,看一列列火車進站、離站,卻從未真正踏上任何一班。他們只是站在原地,任由一切呼嘯而去。選擇毒品、逃亡、背叛,人生看似掌握在手中,實則不過是在一次次的選擇裡,繼續固守著新的執迷——Choose Life,到底是選擇了生活,還是選擇了體面的虛無?又或者,兩者自始至終是一體兩面?
Thumbnail
2025/04/20
《猜火車》就像人們站在月台,看一列列火車進站、離站,卻從未真正踏上任何一班。他們只是站在原地,任由一切呼嘯而去。選擇毒品、逃亡、背叛,人生看似掌握在手中,實則不過是在一次次的選擇裡,繼續固守著新的執迷——Choose Life,到底是選擇了生活,還是選擇了體面的虛無?又或者,兩者自始至終是一體兩面?
Thumbnail
2025/04/18
瑞典裔導演馬格努斯・馮・霍恩以《帶針的女孩》,藉由「女巫」元素發展出社會寫實的恐怖類型電影,除了成功地以古喻今,以黑暗童話故事讓觀眾反思現今在各國依舊是切割政治族群的墮胎議題,更直指川普 2.0 時代再次串連的父權體制「傳統」下,積極背離厭女社會的「女巫」,實為令父權恐懼,為女性自我賦權的化身。
Thumbnail
2025/04/18
瑞典裔導演馬格努斯・馮・霍恩以《帶針的女孩》,藉由「女巫」元素發展出社會寫實的恐怖類型電影,除了成功地以古喻今,以黑暗童話故事讓觀眾反思現今在各國依舊是切割政治族群的墮胎議題,更直指川普 2.0 時代再次串連的父權體制「傳統」下,積極背離厭女社會的「女巫」,實為令父權恐懼,為女性自我賦權的化身。
Thumbnail
2025/04/17
《錄影帶謀殺案》是一則關於觀看暴力與慾望塑形的寓言。男性在其中成為受難者,凝視的權力回到自身,引發對父權位置的裂解式自覺,而這不只是對色情與影像暴力的控訴,更揭露觀看本身的暴力結構。身體在性別與媒介交織下不再承載慾望,而成為符號暴力的現場;其崩解,是讓男性親歷自我幻象崩潰的女性主義式反擊。
Thumbnail
2025/04/17
《錄影帶謀殺案》是一則關於觀看暴力與慾望塑形的寓言。男性在其中成為受難者,凝視的權力回到自身,引發對父權位置的裂解式自覺,而這不只是對色情與影像暴力的控訴,更揭露觀看本身的暴力結構。身體在性別與媒介交織下不再承載慾望,而成為符號暴力的現場;其崩解,是讓男性親歷自我幻象崩潰的女性主義式反擊。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一股滋長的懸念從高空墜落,歡愉的樂曲目送著,一朵血花在寒風中寂寥地綻放,《墜惡真相》以冷冽的口吻述說著一場以審判之名的解剖,一句句精實的銳利對白像是持握手術刀的一橫一豎,一段關係被赤裸地劃開肌肉紋理,裸露出被深埋的骨幹,人們被迫在一片血腥之中找出自己不願相信的事實,也被迫佯裝自己為愛辯護......
Thumbnail
一股滋長的懸念從高空墜落,歡愉的樂曲目送著,一朵血花在寒風中寂寥地綻放,《墜惡真相》以冷冽的口吻述說著一場以審判之名的解剖,一句句精實的銳利對白像是持握手術刀的一橫一豎,一段關係被赤裸地劃開肌肉紋理,裸露出被深埋的骨幹,人們被迫在一片血腥之中找出自己不願相信的事實,也被迫佯裝自己為愛辯護......
Thumbnail
《紅色房間》一句點名主旨的台詞——「你猜,這世界上誰最不會說謊?──是鬼魂,因為它們能夠被看透。」正因為鬼魂能夠被看穿,而人類並無法,因此電影留下了並未道破的結局,我們看不清楚彼此真正的形貌,也因此在這個過分透明的社會,我們每一個人某程度上都成為了受害者,同時又是加害者。
Thumbnail
《紅色房間》一句點名主旨的台詞——「你猜,這世界上誰最不會說謊?──是鬼魂,因為它們能夠被看透。」正因為鬼魂能夠被看穿,而人類並無法,因此電影留下了並未道破的結局,我們看不清楚彼此真正的形貌,也因此在這個過分透明的社會,我們每一個人某程度上都成為了受害者,同時又是加害者。
Thumbnail
「紅色房間」意指在暗網中開設直播,以折磨少女的肉體來獲得打賞,用鮮活的生命作為暗網流動市場中的價值資本。然而,這部片特別之處在於,導演拒絕迎合犯罪事件窺看者的獵奇心理,拒絕以視覺展現房間裡發生的一切,即使「看不到」兇手的犯行、受害者的慘況,但絕對足以達成對觀影者的合理加害。
Thumbnail
「紅色房間」意指在暗網中開設直播,以折磨少女的肉體來獲得打賞,用鮮活的生命作為暗網流動市場中的價值資本。然而,這部片特別之處在於,導演拒絕迎合犯罪事件窺看者的獵奇心理,拒絕以視覺展現房間裡發生的一切,即使「看不到」兇手的犯行、受害者的慘況,但絕對足以達成對觀影者的合理加害。
Thumbnail
一股滋長的懸念從高空墜落,歡愉的樂曲目送著,一朵血花在寒風中寂寥地綻放,《墜惡真相》以冷冽的口吻述說著一場以審判之名的解剖,一句句精實的銳利對白像是持握手術刀的一橫一豎,一段關係被赤裸地劃開肌肉紋理,裸露出被深埋的骨幹,人們被迫在一片血腥之中找出自己不願相信的事實,也被迫佯裝自己為愛辯護......
Thumbnail
一股滋長的懸念從高空墜落,歡愉的樂曲目送著,一朵血花在寒風中寂寥地綻放,《墜惡真相》以冷冽的口吻述說著一場以審判之名的解剖,一句句精實的銳利對白像是持握手術刀的一橫一豎,一段關係被赤裸地劃開肌肉紋理,裸露出被深埋的骨幹,人們被迫在一片血腥之中找出自己不願相信的事實,也被迫佯裝自己為愛辯護......
Thumbnail
這是一本讓我意想不到的小說,故事情節迴盪著痛苦、扭曲、驚愕與絕望。它深入探討了性暴力受害者面臨的困境,並挑戰了對這些受害者的刻板印象。故事融合了懸疑與心理描寫,是一本精彩、鋪陳綿密的小說。
Thumbnail
這是一本讓我意想不到的小說,故事情節迴盪著痛苦、扭曲、驚愕與絕望。它深入探討了性暴力受害者面臨的困境,並挑戰了對這些受害者的刻板印象。故事融合了懸疑與心理描寫,是一本精彩、鋪陳綿密的小說。
Thumbnail
有別於傳統的推理、懸疑劇,這齣電影走出了截然不同的風格。沒有結局的翻轉,而是透過法庭上的論證還有搖擺曖昧不明的真相,討論婚姻關係、性別認同還有社會大眾在面對未知時,究竟該相信什麼?
Thumbnail
有別於傳統的推理、懸疑劇,這齣電影走出了截然不同的風格。沒有結局的翻轉,而是透過法庭上的論證還有搖擺曖昧不明的真相,討論婚姻關係、性別認同還有社會大眾在面對未知時,究竟該相信什麼?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