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務農週記】2024年6月的第3週:南瓜暴走中/玉米孵化中/各種夏天作物開始收成

【務農週記】2024年6月的第3週:南瓜暴走中/玉米孵化中/各種夏天作物開始收成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這禮拜一開始覺得身體很沈重,雖然如此還是拖著疲憊的身軀回阿媽家種田。後來開始喉嚨痛,才發覺自己感冒了。

夏天感冒特別不舒服,想吃一些粥或湯麵之類的讓身體暖起來的食物,結果邊吃邊爆汗,吃完差點中暑。平常待在冷氣房裡會覺得有點發寒,關掉冷氣又熱得很不舒服。感冒第三天起床時因為喉嚨痛到不行,去耳鼻喉科診所拿了藥(似乎有消炎藥、止咳化痰藥、抗生素),結果吃藥的幾天精神異常的好,喉嚨也確實不痛了,但是精神好到連夜失眠,三天份的藥吃完後感覺身體好像更虛弱了。

結果只是個小感冒也拖了一個多禮拜才好。感受到自己已經不年輕了嗚。

南瓜暴走中

話說被放牛吃草已久的南瓜自個兒默默生長擴散,不知不覺中佔領了四方領地,原本隔壁畦的地瓜葉已經被完全併吞(地瓜葉被阿媽放棄了),現在蔓延到小黃瓜的區域來了。

小黃瓜被放棄後又過了一週,我還是不忍心動手把它完全剷除。但另一方面又怕白粉病傳染給南瓜,只好先把一些看起來真的病得太嚴重的葉子割掉,結果割完就沒剩幾片葉子了......。

而南瓜也順勢接管了小黃瓜的瓜架開始往上爬。因為隔壁是長得正好的糯米椒,不能讓南瓜再蔓延過去,或許瓜架也發揮了一點牆壁的作用吧?

玉米孵化中

這禮拜再去觀察玉米,看到葉子上有很多黃褐色的不明顆粒,剛開始還以為是生病或長蟲卵,結果抬頭看才發現原來是一顆顆花穗掉落在葉子上。

而下方玉米鬚雌花的地方鼓成一根胖胖的,看起來越來越有玉米的樣子了。

有幾株玉米靠近根部的地方,長了很多像毒刺水母觸手(?),本來想說是不是土壤被大雨沖掉根系外露,問阿媽需不需要蓋土上去,結果阿媽說這是玉米為了想要站穩而長出來的,似乎是正常現象。

各種夏天作物開始收成

這週我種的菜瓜又收成了一條,但是不知為何形狀有點頭小屁股大。

在摘菜瓜時,赫然發現菜瓜的花有很多毛毛蟲在爬,嚇了一跳。拿了一隻去給阿媽看,結果阿媽說竟然說沒關係不用理它。我發現阿媽對於會危害到作物生命的蟲,例如會咬死瓜藤的椿象會趕盡殺絕,只是啃葉子的蚱蜢或毛毛蟲,意外的沒那麼執著。

而從上週開始,田裡的秋葵、蛇瓜都開始可以採收了。這禮拜糯米椒也有了第一批收成。似乎都是很適合夏天食慾不振的時候吃的菜。看來接下來幾個禮拜的餐桌很令人期待呢!




avatar-img
言函兔的沙龍
6會員
56內容數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言函兔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阿媽之前說,五月節過後就是「熱天」了。 這週過了端午節,感受到真的是如此。不再是感覺到空氣微妙的悶熱,不知不覺流了很多汗,而是走到室外幾分鐘就快熱昏,回到室內要立刻用電風扇直吹臉部。窗外傳來熱烈的蟬鳴,午後下一場讓鞋子濕透的大雷雨,讓人深深體感這就是夏天啊! 從小開始我們家端午節就會回阿媽家包粽子
前陣子在電視上看到有人用構樹皮製作燈罩,天然的纖維透出光的樣子看起來非常漂亮。後來查網路,發現這似乎是一種非常古老的工藝文化。在紡織技術還沒被發明之前,熱帶地區將樹皮當作布料使用,而樹皮布文化也是南島語族相當重要的文化特質。(資料來源:原住民族文獻)
小黃瓜雖然生病了,卻還是結了不少瓜。雖然跟大豐收的那個禮拜相比,外觀上明顯沒那麼漂亮:大小粗細參差不齊,頭大身體小,比較彎曲,顏色也偏黃,但是它生病還是盡力結果給我們吃,覺得非常感恩了(嗚嗚)。然而小黃瓜葉子上的白粉依然蔓延著,而且似乎有越來越擴散的跡象。
這一個多禮拜以來天氣非常的不穩定,時而艷陽高照,炎熱如夏,高溫到達32度,鋒面來襲時卻又陰雨連綿,氣溫驟降,幾天甚至降到只有18、19度,宛如回到台北的冬天。
上禮拜小黃瓜的結實的情況漸入佳境,而這禮拜回到阿媽家,阿媽就立刻跟我說「你的瓜仔妮生足濟!(你的小黃瓜生了很多!)」,跑到田裡一看,又驚又喜,果然小黃瓜結實累累,每條都好漂亮! 光是一天就摘了十條左右,隔天又摘了十幾條,兩天總共收成了二十幾條,真的是前所未有的大豐收。
之前菜瓜被蛄仔咬到瀕死,阿媽塗了一點農藥之後又復活了。 不過上禮拜週末時,我發現其中一株的樣子,似乎又變得不太對勁,葉子垂垂的沒有什麼生氣。但我也不以為意,想說禮拜三搭瓜架的時候看起來還好好的,可能只是暫時沒什麼精神而已吧。結果這禮拜去的時候,那株菜瓜就不見了,還自動變成兩株小的(!?)
阿媽之前說,五月節過後就是「熱天」了。 這週過了端午節,感受到真的是如此。不再是感覺到空氣微妙的悶熱,不知不覺流了很多汗,而是走到室外幾分鐘就快熱昏,回到室內要立刻用電風扇直吹臉部。窗外傳來熱烈的蟬鳴,午後下一場讓鞋子濕透的大雷雨,讓人深深體感這就是夏天啊! 從小開始我們家端午節就會回阿媽家包粽子
前陣子在電視上看到有人用構樹皮製作燈罩,天然的纖維透出光的樣子看起來非常漂亮。後來查網路,發現這似乎是一種非常古老的工藝文化。在紡織技術還沒被發明之前,熱帶地區將樹皮當作布料使用,而樹皮布文化也是南島語族相當重要的文化特質。(資料來源:原住民族文獻)
小黃瓜雖然生病了,卻還是結了不少瓜。雖然跟大豐收的那個禮拜相比,外觀上明顯沒那麼漂亮:大小粗細參差不齊,頭大身體小,比較彎曲,顏色也偏黃,但是它生病還是盡力結果給我們吃,覺得非常感恩了(嗚嗚)。然而小黃瓜葉子上的白粉依然蔓延著,而且似乎有越來越擴散的跡象。
這一個多禮拜以來天氣非常的不穩定,時而艷陽高照,炎熱如夏,高溫到達32度,鋒面來襲時卻又陰雨連綿,氣溫驟降,幾天甚至降到只有18、19度,宛如回到台北的冬天。
上禮拜小黃瓜的結實的情況漸入佳境,而這禮拜回到阿媽家,阿媽就立刻跟我說「你的瓜仔妮生足濟!(你的小黃瓜生了很多!)」,跑到田裡一看,又驚又喜,果然小黃瓜結實累累,每條都好漂亮! 光是一天就摘了十條左右,隔天又摘了十幾條,兩天總共收成了二十幾條,真的是前所未有的大豐收。
之前菜瓜被蛄仔咬到瀕死,阿媽塗了一點農藥之後又復活了。 不過上禮拜週末時,我發現其中一株的樣子,似乎又變得不太對勁,葉子垂垂的沒有什麼生氣。但我也不以為意,想說禮拜三搭瓜架的時候看起來還好好的,可能只是暫時沒什麼精神而已吧。結果這禮拜去的時候,那株菜瓜就不見了,還自動變成兩株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