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之路,無非是「見自己,見天地,見眾生。」你在做什麼的時候也經歷了三境界?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電影《一代宗師》提到過習武之人有三個境界「見自己,見天地,見眾生。」對我而言,教學之路亦是這樣的歷程。王家衛對於「見自己,見天地,見眾生。」的解釋十分簡潔:

就是一個所謂的宗師之路,只不過是三個簡單的過程,一個是見自己,你必須要知道自己的志向是什麼樣。二是見過天地,最後,則是你要去見眾生,把所有學到的東西還給眾生,那個才是你,到那個階段你才能稱得上是一代宗師。
(劇照來源:imdb)

(劇照來源:imdb)

見自己

在與學生相處的過程中,我會不斷回溯自己的過往,思考小時候的我在想什麼,在意什麼,有什麼痛苦是藏在心裡但說不出口的?

小孩並沒有大人誤以為的無憂無慮,有的孩子面對父母離婚,在心底一直認為是自己的錯,從小就必須學習當個小大人,去照顧父母的情緒;有的孩子在學校被歧視、排擠,於是習慣性貶低自己,討好他人;有的孩子始終感受不到父母的愛,他認為只有他「成績好,表現好。」父母才會愛他。

看著這些孩子,他們有時候會像刺蝟一樣把自己武裝起來,像烏龜一樣把自己縮進殼裡,是他們受過傷,不知道該如何面對傷痛的表現,大人能做的只有耐心等候,並且堅定地告訴他「我會等你願意開口,我會一直都在。」

回顧自己所遭受過的兒時創傷,我更有勇氣面對過去,也從中更了解自己。而在教學的過程中,我也逐漸了解自己是怎樣的人,適合怎麼樣的教學模式。老師對學生應該因材施教,但學生也要學會適應老師的風格。

「你只能成為你自己。」

是我在觀摩了無數的優秀教學,又親身實踐、反覆試錯後的體悟。

教學之路的第一境界是「見自己」

見天地

只有見到自己還不夠,必須了解這個世界。否則只會侷限在自身狹隘的幻想之中,就像井底之蛙一樣,以為天空只有那麼小。

見天地的方式有很多,閱讀、旅行、與人交流、親身體會......只要能夠不斷接觸新的觀點,就有機會產生碰撞,多一種觀看世界的角度。在過程中可能會很迷茫,因為很多觀點常常矛盾且互相駁斥,有些甚至是有心人士刻意販賣焦慮,想要煽動觀眾情緒而放出的。

但仍必須去經歷,只有實際經歷,才能對世界有更真實的認識,從中培養更柔軟且彈性的觀點,知道世界上沒有絕對的真理,但我們仍舊能信仰自己所相信的價值。

教育一項是充滿爭議的議題,大至不同的社會階層,小至家庭、個人,對教育都有不同的需求和想像。舉個淺顯的對比,台北都會區的父母對於孩子的期待,怎麼可能和山區原住民部落的父母一樣呢?

對孩子應該要嚴厲管教,還是放任自由?

學什麼對他們的未來才真正有幫助?

我認為沒有對錯,因為每種教育觀點的產生,背後一定都有他們的脈絡,找到適合自己的方式就好。

教學之路的第二境界是「見眾生」

見眾生

我們生來所擁有的一切,本來就是宇宙所賜予的,一路走來,受過別人的幫助甚多,才能成就今天的自己,所以教學之路的最後一個境界是「見眾生」

我很喜歡魯迅的一句話:

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

魯迅是一個犀利的作家,他的作品總是能夠一針見血地諷刺人性最卑劣的地方。他是一個極度剛強,敢於對抗公不義之事的人,但他同時對社會又充滿關懷與柔情,願意彎下腰來,關懷弱小,提攜後進。

要教的東西很深奧,但我試圖用最簡單、有趣的方式去傳遞。教學不是為了炫技,賣弄自己有多優秀,而是站在學生的角度,同理他們的困境和需求。這是在見到自己之後,又把自己給拋開的歷程,我不再需要把焦點放在自己身上,因為經歷過前面的境界後,內心沒有那麼多匱乏需要填補。

教學是一門體貼的藝術,生命真的會因為付出而有愛。

而在簡化道理,傳遞知識的過程中,收穫最大的其實是自己。我必須反覆研讀,真正了解一件事之後,才有可能用簡單的方式傳遞給學生。

教學之路的第三境界是「見眾生」

你在做什麼的時候,也經歷了「見自己,見天地,見眾生。」的三境界呢?
avatar-img
200會員
118內容數
記錄些喜聞樂見的人事物。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希文樂見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即使身為老師,也很難去愛每個學生,學生並非都是單純可愛的,有時候就連老師也會被學生的惡意所傷。 我見過一位認真教學的數學老師,卻因為身材粗壯,聲音低沉,被學生在背後嘲笑是「金剛芭比」,甚至在她轉身寫黑板的時候朝她丟橡皮擦屑。這位老師沒有說出口,但我很確信她知道學生並不喜歡她,我看過她臉上黯然的神色。
在強調「適性發展」的21世紀,每所學校應該也要有各自清晰的理念和教育方式,讓每個家庭可以經過討論後,挑選適合的學校就讀。而老師們也可以依照自己的教育理念和特長,應聘適合的學校。教育也應該適時引入市場機制,良性競爭才能激發出更多創新,以及更好的教學品質,讓學生和老師都可以有更多選擇。
3C產品嚴重奪走專注力的時代還有解方嗎?
在教國文的過程中,有時候面對無感的課文,連自己也教得昏昏欲睡;有時候則是自己深受感動,但學生卻很難有相同的感觸。張愛玲的〈天才夢〉是我很喜歡的一篇選文,除了白話文閱讀起來較無難度外,張愛玲的文筆之精美不必多說,更難得的是這是一篇抒發青春煩惱的文章,容易引起學生的共鳴。
追根究柢,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對學生來說是更加辛苦的。從原本只需要坐在下面聽老師講話,偶爾動動筆寫筆記,變成要不斷地寫學習單、與同學討論,從單純的輸入變成不斷地輸出。
即使身為老師,也很難去愛每個學生,學生並非都是單純可愛的,有時候就連老師也會被學生的惡意所傷。 我見過一位認真教學的數學老師,卻因為身材粗壯,聲音低沉,被學生在背後嘲笑是「金剛芭比」,甚至在她轉身寫黑板的時候朝她丟橡皮擦屑。這位老師沒有說出口,但我很確信她知道學生並不喜歡她,我看過她臉上黯然的神色。
在強調「適性發展」的21世紀,每所學校應該也要有各自清晰的理念和教育方式,讓每個家庭可以經過討論後,挑選適合的學校就讀。而老師們也可以依照自己的教育理念和特長,應聘適合的學校。教育也應該適時引入市場機制,良性競爭才能激發出更多創新,以及更好的教學品質,讓學生和老師都可以有更多選擇。
3C產品嚴重奪走專注力的時代還有解方嗎?
在教國文的過程中,有時候面對無感的課文,連自己也教得昏昏欲睡;有時候則是自己深受感動,但學生卻很難有相同的感觸。張愛玲的〈天才夢〉是我很喜歡的一篇選文,除了白話文閱讀起來較無難度外,張愛玲的文筆之精美不必多說,更難得的是這是一篇抒發青春煩惱的文章,容易引起學生的共鳴。
追根究柢,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對學生來說是更加辛苦的。從原本只需要坐在下面聽老師講話,偶爾動動筆寫筆記,變成要不斷地寫學習單、與同學討論,從單純的輸入變成不斷地輸出。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我剛讀王國維的《人間詞話》時,對他藉詩詞來表達的「人生三境界」印象最為深刻。他說古今成大事業大學問者,必須經過下面三個境界:   第一境界是「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一個人在準備踏上人生征途時,登高遠眺,心中充滿對未來的憧憬與期待;但也暗示我們要高瞻遠矚,志向要遠大,還要懂得忍
Thumbnail
  我自小在宗門長大,一路以來都接受著最正統的修仙教育。和路邊的野路子需廝混拼殺不同,宗門有丹藥、有典籍,我只需要按部就班地修煉便能順理成章地突破,因此從小到大,我不是在閉關,就是在閉關的路上。   記得還小的時候,我問過許多前輩,為何要修仙?得到的答案都是要追求「道」,可道有好多種,有人說要長生
放下成見,用心學習_禪七開示節錄9v3_方丈開仁長老 一、我們是為了「修行」而來 學習的過程,實際上也是在調伏煩惱、習氣的過程。瞭解嗎?我們來這裡不是為了享受,不是為了度假,我們是為了修行。 二、凡夫都是被無明及身見主宰著自己
Thumbnail
只能說在修行的道路上,慎選轉職職業是很重要的。
Thumbnail
修行在這幾年間忽然變得普及,似乎修行是一種趕潮流的運動,每個人都說自己在修行。修行又是什麼呢?是到寺廟佛道敲缽誦經、是學習各門靈修、是脫離世俗走入深林裡嗎?
Thumbnail
常聽人說,從此案到彼岸,想要回歸到純真的赤子之心,是我們的彼岸,而學習認識我們的情緒與思維,則是我們的起步。簡單說,啟示告訴我們這過程就是從**了解自己**、**改變自己**、**要求自己**到**回歸自己**的過程。但這過程應該要怎麼前進,須要什麼要素呢。嘗試來聊聊看。
Thumbnail
這似乎告訴我們「走在人生大道上,要走去哪?要怎麼走?」的答案。 讓自己所作所為,依循大道、自然運行之法來行,才能真正走上大道,走向成就圓滿。也可以說,想要實現理想的目標,在這條路上要學習道,融入道中,每個當下讓自己所作所為都是道的一份子,隨著時間生命一步一步踏實的累積,終將在大道上有所成就。
道途... 據說,真的要走頭腦的路線,一路參到底,也是會到達的。 據說,真的想走感覺的路線,一路玩到掛,也是會到達的。 我只要做出我的選擇,對自己負責就好了。 放下批判,不要想當老師,更別想當大師, 不要想學別人,不管是那位大師... 不要把力量交給外界,不管是那個宗派... 真正大師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我剛讀王國維的《人間詞話》時,對他藉詩詞來表達的「人生三境界」印象最為深刻。他說古今成大事業大學問者,必須經過下面三個境界:   第一境界是「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一個人在準備踏上人生征途時,登高遠眺,心中充滿對未來的憧憬與期待;但也暗示我們要高瞻遠矚,志向要遠大,還要懂得忍
Thumbnail
  我自小在宗門長大,一路以來都接受著最正統的修仙教育。和路邊的野路子需廝混拼殺不同,宗門有丹藥、有典籍,我只需要按部就班地修煉便能順理成章地突破,因此從小到大,我不是在閉關,就是在閉關的路上。   記得還小的時候,我問過許多前輩,為何要修仙?得到的答案都是要追求「道」,可道有好多種,有人說要長生
放下成見,用心學習_禪七開示節錄9v3_方丈開仁長老 一、我們是為了「修行」而來 學習的過程,實際上也是在調伏煩惱、習氣的過程。瞭解嗎?我們來這裡不是為了享受,不是為了度假,我們是為了修行。 二、凡夫都是被無明及身見主宰著自己
Thumbnail
只能說在修行的道路上,慎選轉職職業是很重要的。
Thumbnail
修行在這幾年間忽然變得普及,似乎修行是一種趕潮流的運動,每個人都說自己在修行。修行又是什麼呢?是到寺廟佛道敲缽誦經、是學習各門靈修、是脫離世俗走入深林裡嗎?
Thumbnail
常聽人說,從此案到彼岸,想要回歸到純真的赤子之心,是我們的彼岸,而學習認識我們的情緒與思維,則是我們的起步。簡單說,啟示告訴我們這過程就是從**了解自己**、**改變自己**、**要求自己**到**回歸自己**的過程。但這過程應該要怎麼前進,須要什麼要素呢。嘗試來聊聊看。
Thumbnail
這似乎告訴我們「走在人生大道上,要走去哪?要怎麼走?」的答案。 讓自己所作所為,依循大道、自然運行之法來行,才能真正走上大道,走向成就圓滿。也可以說,想要實現理想的目標,在這條路上要學習道,融入道中,每個當下讓自己所作所為都是道的一份子,隨著時間生命一步一步踏實的累積,終將在大道上有所成就。
道途... 據說,真的要走頭腦的路線,一路參到底,也是會到達的。 據說,真的想走感覺的路線,一路玩到掛,也是會到達的。 我只要做出我的選擇,對自己負責就好了。 放下批判,不要想當老師,更別想當大師, 不要想學別人,不管是那位大師... 不要把力量交給外界,不管是那個宗派... 真正大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