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之路,無非是「見自己,見天地,見眾生。」你在做什麼的時候也經歷了三境界?

更新 發佈閱讀 3 分鐘

電影《一代宗師》提到過習武之人有三個境界「見自己,見天地,見眾生。」對我而言,教學之路亦是這樣的歷程。王家衛對於「見自己,見天地,見眾生。」的解釋十分簡潔:

就是一個所謂的宗師之路,只不過是三個簡單的過程,一個是見自己,你必須要知道自己的志向是什麼樣。二是見過天地,最後,則是你要去見眾生,把所有學到的東西還給眾生,那個才是你,到那個階段你才能稱得上是一代宗師。
(劇照來源:imdb)

(劇照來源:imdb)

見自己

在與學生相處的過程中,我會不斷回溯自己的過往,思考小時候的我在想什麼,在意什麼,有什麼痛苦是藏在心裡但說不出口的?

小孩並沒有大人誤以為的無憂無慮,有的孩子面對父母離婚,在心底一直認為是自己的錯,從小就必須學習當個小大人,去照顧父母的情緒;有的孩子在學校被歧視、排擠,於是習慣性貶低自己,討好他人;有的孩子始終感受不到父母的愛,他認為只有他「成績好,表現好。」父母才會愛他。

看著這些孩子,他們有時候會像刺蝟一樣把自己武裝起來,像烏龜一樣把自己縮進殼裡,是他們受過傷,不知道該如何面對傷痛的表現,大人能做的只有耐心等候,並且堅定地告訴他「我會等你願意開口,我會一直都在。」

回顧自己所遭受過的兒時創傷,我更有勇氣面對過去,也從中更了解自己。而在教學的過程中,我也逐漸了解自己是怎樣的人,適合怎麼樣的教學模式。老師對學生應該因材施教,但學生也要學會適應老師的風格。

「你只能成為你自己。」

是我在觀摩了無數的優秀教學,又親身實踐、反覆試錯後的體悟。

教學之路的第一境界是「見自己」

見天地

只有見到自己還不夠,必須了解這個世界。否則只會侷限在自身狹隘的幻想之中,就像井底之蛙一樣,以為天空只有那麼小。

見天地的方式有很多,閱讀、旅行、與人交流、親身體會......只要能夠不斷接觸新的觀點,就有機會產生碰撞,多一種觀看世界的角度。在過程中可能會很迷茫,因為很多觀點常常矛盾且互相駁斥,有些甚至是有心人士刻意販賣焦慮,想要煽動觀眾情緒而放出的。

但仍必須去經歷,只有實際經歷,才能對世界有更真實的認識,從中培養更柔軟且彈性的觀點,知道世界上沒有絕對的真理,但我們仍舊能信仰自己所相信的價值。

教育一項是充滿爭議的議題,大至不同的社會階層,小至家庭、個人,對教育都有不同的需求和想像。舉個淺顯的對比,台北都會區的父母對於孩子的期待,怎麼可能和山區原住民部落的父母一樣呢?

對孩子應該要嚴厲管教,還是放任自由?

學什麼對他們的未來才真正有幫助?

我認為沒有對錯,因為每種教育觀點的產生,背後一定都有他們的脈絡,找到適合自己的方式就好。

教學之路的第二境界是「見眾生」

見眾生

我們生來所擁有的一切,本來就是宇宙所賜予的,一路走來,受過別人的幫助甚多,才能成就今天的自己,所以教學之路的最後一個境界是「見眾生」

我很喜歡魯迅的一句話:

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

魯迅是一個犀利的作家,他的作品總是能夠一針見血地諷刺人性最卑劣的地方。他是一個極度剛強,敢於對抗公不義之事的人,但他同時對社會又充滿關懷與柔情,願意彎下腰來,關懷弱小,提攜後進。

要教的東西很深奧,但我試圖用最簡單、有趣的方式去傳遞。教學不是為了炫技,賣弄自己有多優秀,而是站在學生的角度,同理他們的困境和需求。這是在見到自己之後,又把自己給拋開的歷程,我不再需要把焦點放在自己身上,因為經歷過前面的境界後,內心沒有那麼多匱乏需要填補。

教學是一門體貼的藝術,生命真的會因為付出而有愛。

而在簡化道理,傳遞知識的過程中,收穫最大的其實是自己。我必須反覆研讀,真正了解一件事之後,才有可能用簡單的方式傳遞給學生。

教學之路的第三境界是「見眾生」

你在做什麼的時候,也經歷了「見自己,見天地,見眾生。」的三境界呢?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希文樂見的沙龍
219會員
141內容數
在人生這場旅途中,尋找令自己快樂的生活方式,分享「喜聞樂見』的事,散播歡樂傳播愛。合作、邀約請洽:amy5209831@gmail.com
希文樂見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2/11
因為家庭因素中途返回台灣的我,被朋友找去另一間體制外學校擔任夏令營的職員。這所學校在美國麻州創立,是全世界最自由的教育模式,沒有任何課程安排,校規全由學生和職員(這裡沒有老師)在法庭上共同制定,你可能會好奇給孩子那麼大的自由空間,會不會很混亂?結果我在這間學校看見了民主教育的可能性。
Thumbnail
2025/02/11
因為家庭因素中途返回台灣的我,被朋友找去另一間體制外學校擔任夏令營的職員。這所學校在美國麻州創立,是全世界最自由的教育模式,沒有任何課程安排,校規全由學生和職員(這裡沒有老師)在法庭上共同制定,你可能會好奇給孩子那麼大的自由空間,會不會很混亂?結果我在這間學校看見了民主教育的可能性。
Thumbnail
2025/02/11
離開不適合的工作就像分手一樣,無需批判,重點是自我反省,並學習設定界線。文章分享五個在職場提升自我和保護自己的方法:1. 別因學生錯誤懲罰自己;2. 不必追求有教無類;3. 學會拒絕;4. 素養課程未必適合所有學生;5. 民主非萬靈丹。作者現為加拿大打工度假者,透過電子報分享生活體驗。
Thumbnail
2025/02/11
離開不適合的工作就像分手一樣,無需批判,重點是自我反省,並學習設定界線。文章分享五個在職場提升自我和保護自己的方法:1. 別因學生錯誤懲罰自己;2. 不必追求有教無類;3. 學會拒絕;4. 素養課程未必適合所有學生;5. 民主非萬靈丹。作者現為加拿大打工度假者,透過電子報分享生活體驗。
Thumbnail
2025/02/11
一位年輕老師在私立學校任教的經驗分享,描述其在班級經營、家長溝通、學校制度等方面遇到的挑戰與反思,最終選擇離職前往加拿大打工度假。文章觸及教育現場的困境、老師的職業倦怠、Z世代職場價值觀等議題。
Thumbnail
2025/02/11
一位年輕老師在私立學校任教的經驗分享,描述其在班級經營、家長溝通、學校制度等方面遇到的挑戰與反思,最終選擇離職前往加拿大打工度假。文章觸及教育現場的困境、老師的職業倦怠、Z世代職場價值觀等議題。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我剛讀王國維的《人間詞話》時,對他藉詩詞來表達的「人生三境界」印象最為深刻。他說古今成大事業大學問者,必須經過下面三個境界:   第一境界是「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一個人在準備踏上人生征途時,登高遠眺,心中充滿對未來的憧憬與期待;但也暗示我們要高瞻遠矚,志向要遠大,還要懂得忍
Thumbnail
  我剛讀王國維的《人間詞話》時,對他藉詩詞來表達的「人生三境界」印象最為深刻。他說古今成大事業大學問者,必須經過下面三個境界:   第一境界是「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一個人在準備踏上人生征途時,登高遠眺,心中充滿對未來的憧憬與期待;但也暗示我們要高瞻遠矚,志向要遠大,還要懂得忍
Thumbnail
教學之路對我而言,是「見自己,見天地,見眾生。」的歷程,而你在做什麼的時候,也經歷了這三境界呢?
Thumbnail
教學之路對我而言,是「見自己,見天地,見眾生。」的歷程,而你在做什麼的時候,也經歷了這三境界呢?
Thumbnail
  我自小在宗門長大,一路以來都接受著最正統的修仙教育。和路邊的野路子需廝混拼殺不同,宗門有丹藥、有典籍,我只需要按部就班地修煉便能順理成章地突破,因此從小到大,我不是在閉關,就是在閉關的路上。   記得還小的時候,我問過許多前輩,為何要修仙?得到的答案都是要追求「道」,可道有好多種,有人說要長生
Thumbnail
  我自小在宗門長大,一路以來都接受著最正統的修仙教育。和路邊的野路子需廝混拼殺不同,宗門有丹藥、有典籍,我只需要按部就班地修煉便能順理成章地突破,因此從小到大,我不是在閉關,就是在閉關的路上。   記得還小的時候,我問過許多前輩,為何要修仙?得到的答案都是要追求「道」,可道有好多種,有人說要長生
Thumbnail
介紹自是、自見、自伐、自矜四種多餘行為。
Thumbnail
介紹自是、自見、自伐、自矜四種多餘行為。
Thumbnail
比較上中下的水平差異,何為「有道人跟你想得不一樣」。
Thumbnail
比較上中下的水平差異,何為「有道人跟你想得不一樣」。
Thumbnail
關於內外、長久、知與勝的修養維度。
Thumbnail
關於內外、長久、知與勝的修養維度。
Thumbnail
師與資為學習成長不可或缺的兩類人,需在能相互對照的環境方能識別。
Thumbnail
師與資為學習成長不可或缺的兩類人,需在能相互對照的環境方能識別。
Thumbnail
曾聽一位老師這麼說... 如果將修行之路稱之為"道",當開啓這條修行路時,則是入道。
Thumbnail
曾聽一位老師這麼說... 如果將修行之路稱之為"道",當開啓這條修行路時,則是入道。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