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身符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在我记忆里,那个护身符是在我小一回外婆家的时候拿到的,那时候我不知道外婆带我去哪,只知道是去一间公庙,到了那里之后,外婆只叫我用心去拜,于是我虔诚的跟着外婆,在一座座神像面前跪下,又起立,那是的我不懂这是在做什么,只知道这神桌上的神像非常的严肃,后来拜到文昌帝君时,她给我求了一支文昌笔和一个护身符,外婆说:「乖孙啊,回去之后记得把那个护身符放在书包里」那时,我不懂为什么要这么做,但我回到家里就立刻把护身符放到了书包,过了几年,书包坏了,就把护身符放到另一个书包里,一直放着,过了很久很久,久到我都忘了他存在的时候,换新包包,在清空旧包的时候我总是会想起外婆的叮咛,于是这个护身符总是跟着我,直到现在,它还在,似乎始终如一,在我成长的过程中,每几个礼拜总是会回几次外婆家,看着外婆的身高,我总会疑惑,为什么我跟外婆的差距越来越小了,后来,我才知道是我长高了,而外婆...也变老了.......

外婆总是努力的,在学认字因为她认为,不识字很痛苦,连出门都不知道在哪,我听着外婆说的话,我终于明白,外婆为什么希望我努力读书,因为她认为,读书多少可以改变一点命运,那个护身符,代表他对我的期望,也代表外婆的思念与不舍,虽然她没法一直出现在我身边,看着我长大,但,那个护身符,可以代替她....看着我长大.......

有时候,真的觉得挺不公平的,因为..护身符可以始终如一,但人却不行,始终会有时间,调皮地,在你的脸上,和身上留下痕迹,当你发现时,已来不及了,时间已然过去,不可逆转,只可追忆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四殤莫歷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執念處理所 人都是愚昧的,常常只是一句傳言,卻總盲目得跟隨,人,總會把一些做不到的事寄託在鬼神身上,而鬼神就從人類的信仰誕生,並吸取人類的信仰為生,那些鬼神完成不了的,就成了執念,千百年來,惡念就形成了災神,善念,就形成了我們常見的善神。而神若沒了信仰,就會毀滅。九離從小就知道自己有特殊體質,只不過
執念處理所 人都是愚昧的,常常只是一句傳言,卻總盲目得跟隨,人,總會把一些做不到的事寄託在鬼神身上,而鬼神就從人類的信仰誕生,並吸取人類的信仰為生,那些鬼神完成不了的,就成了執念,千百年來,惡念就形成了災神,善念,就形成了我們常見的善神。而神若沒了信仰,就會毀滅。九離從小就知道自己有特殊體質,只不過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現代社會跟以前不同了,人人都有一支手機,只要打開就可以獲得各種資訊。過去想要辦卡或是開戶就要跑一趟銀行,然而如今科技快速發展之下,金融App無聲無息地進到你生活中。但同樣的,每一家銀行都有自己的App時,我們又該如何選擇呢?(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約) 今天我會用不同角度帶大家看這款國泰世華CUB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關於我的二、三事(十六) 隨著媽媽聯絡禮儀公司,我們隨著習俗入塔辦儀式!那是我第一次去那種地方⋯居然要放的人是自己爸爸,入塔中看著寶相莊嚴的佛像⋯聽著永遠聽不懂的佛經,自己真的對一切沒什麼感覺只是走個形式,緊接著把甕放進格子中⋯門隨後關上⋯對我來說第一次經歷死亡,原來人死了⋯就是死了!世界依然還是
Thumbnail
小時候,我曾聽過一件事。 我的表哥是一名有咒印秘術的傳承的修行者。 對此,我十分嚮往。 但隨著年齡逐漸增長後,我開始對此感到懷疑,直到我遇見了那件事......
出殯前一天,小姑又回家了,她陪著婆婆在家,我則與小叔大哥去告別式現場,密集做了早上與下午兩場法會,師父誦經的很認真,我也跟著一起唸經文,做藥懺的時候,特別認真,希望他能不要再因病受苦,法會結束前,執杯問他是否有滿意,怎麼丟都沒有回應,通常只要我問都必有回應,好奇怪,最後就由大哥執出一個聖杯,大家有個
對於外婆,印象好像有點深刻,又好像有點模糊 小時候,父母常會帶我們去外公家,但很奇怪,對於以前的記憶,我完全沒有印象,很多人在多年以後,都可以清楚的講出過往,而我,很多過去,像是一片空白,曾經有發生什麼事,去過什麼地方,就像是失去了記憶一般 學生時期住校,有一段時間不在家,出社會後,也一直忙工作
Thumbnail
會開始做「終活」這個題目,一部分是因為我在長照單位服務,另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則是我的外婆。在外婆離世以後,我才發現,原來我一點都不認識她。在外婆離開以後,恰好工作上接觸到「終活」議題,我開始著手準備《時光筆記本》,希望不要再有人經歷我所承受過的痛。
Thumbnail
"白沙屯媽進香到北港朝天宮;大甲媽遶境到新港奉天宮" ​ 這也是最近我才知道的習俗,聽著北港人的淑芳姊姊說起,因為從未追隨媽祖進香或遶境活動,但能感受民間信仰的力量來自於內心的那份純粹與真誠(雖說自己是信仰佛教),還記得2007年電影《練習曲》裡的一幕,彰化老家的阿公,在等待媽祖進香時,鑽轎腳,
Thumbnail
這幾週小孩開始參加敬拜團,就是要邊唱詩歌邊跳舞,小男生樂在其中。從前我沒想過原來有自己的信仰是這麼不容易的事。我的孩子一直到去年暑假開口說:「我是基督徒」後我才正式帶他參加教會活動。這一切源自我有一位對佛教熱衷到不行的婆婆、錢捐很多很多的婆婆。
春寒料峭,三月天氣詭譎多變,3/9號從嘉義,到桃園龜山忠恕道場探望公婆,也就是公婆長眠之地,這是一貫道敎,婆婆進道教好些年,這是她自己買的風水寶地,環境清幽,但是來一趟不容易,後來公公過世也放一塊,但他只是道家家屬,當時收費是很貴的,婆婆剛進一貫道時,也很投入,也要我們全家去聽課,還好孩子小,也不太
Thumbnail
文章描述作者大學時期因為忙碌的生活選擇,經常在一座廟裡尋找寧靜。廟公了解作者的情況,曾提出工作機會,並在畢業前的一次神明託夢中警告作者家人病情,但卻未被當作重要,直到幾年後家人發病,作者才明白神明的預警意義。文章描述了作者與廟公之間的因緣及對神明的信仰和感悟。
Thumbnail
現代社會跟以前不同了,人人都有一支手機,只要打開就可以獲得各種資訊。過去想要辦卡或是開戶就要跑一趟銀行,然而如今科技快速發展之下,金融App無聲無息地進到你生活中。但同樣的,每一家銀行都有自己的App時,我們又該如何選擇呢?(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約) 今天我會用不同角度帶大家看這款國泰世華CUB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關於我的二、三事(十六) 隨著媽媽聯絡禮儀公司,我們隨著習俗入塔辦儀式!那是我第一次去那種地方⋯居然要放的人是自己爸爸,入塔中看著寶相莊嚴的佛像⋯聽著永遠聽不懂的佛經,自己真的對一切沒什麼感覺只是走個形式,緊接著把甕放進格子中⋯門隨後關上⋯對我來說第一次經歷死亡,原來人死了⋯就是死了!世界依然還是
Thumbnail
小時候,我曾聽過一件事。 我的表哥是一名有咒印秘術的傳承的修行者。 對此,我十分嚮往。 但隨著年齡逐漸增長後,我開始對此感到懷疑,直到我遇見了那件事......
出殯前一天,小姑又回家了,她陪著婆婆在家,我則與小叔大哥去告別式現場,密集做了早上與下午兩場法會,師父誦經的很認真,我也跟著一起唸經文,做藥懺的時候,特別認真,希望他能不要再因病受苦,法會結束前,執杯問他是否有滿意,怎麼丟都沒有回應,通常只要我問都必有回應,好奇怪,最後就由大哥執出一個聖杯,大家有個
對於外婆,印象好像有點深刻,又好像有點模糊 小時候,父母常會帶我們去外公家,但很奇怪,對於以前的記憶,我完全沒有印象,很多人在多年以後,都可以清楚的講出過往,而我,很多過去,像是一片空白,曾經有發生什麼事,去過什麼地方,就像是失去了記憶一般 學生時期住校,有一段時間不在家,出社會後,也一直忙工作
Thumbnail
會開始做「終活」這個題目,一部分是因為我在長照單位服務,另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則是我的外婆。在外婆離世以後,我才發現,原來我一點都不認識她。在外婆離開以後,恰好工作上接觸到「終活」議題,我開始著手準備《時光筆記本》,希望不要再有人經歷我所承受過的痛。
Thumbnail
"白沙屯媽進香到北港朝天宮;大甲媽遶境到新港奉天宮" ​ 這也是最近我才知道的習俗,聽著北港人的淑芳姊姊說起,因為從未追隨媽祖進香或遶境活動,但能感受民間信仰的力量來自於內心的那份純粹與真誠(雖說自己是信仰佛教),還記得2007年電影《練習曲》裡的一幕,彰化老家的阿公,在等待媽祖進香時,鑽轎腳,
Thumbnail
這幾週小孩開始參加敬拜團,就是要邊唱詩歌邊跳舞,小男生樂在其中。從前我沒想過原來有自己的信仰是這麼不容易的事。我的孩子一直到去年暑假開口說:「我是基督徒」後我才正式帶他參加教會活動。這一切源自我有一位對佛教熱衷到不行的婆婆、錢捐很多很多的婆婆。
春寒料峭,三月天氣詭譎多變,3/9號從嘉義,到桃園龜山忠恕道場探望公婆,也就是公婆長眠之地,這是一貫道敎,婆婆進道教好些年,這是她自己買的風水寶地,環境清幽,但是來一趟不容易,後來公公過世也放一塊,但他只是道家家屬,當時收費是很貴的,婆婆剛進一貫道時,也很投入,也要我們全家去聽課,還好孩子小,也不太
Thumbnail
文章描述作者大學時期因為忙碌的生活選擇,經常在一座廟裡尋找寧靜。廟公了解作者的情況,曾提出工作機會,並在畢業前的一次神明託夢中警告作者家人病情,但卻未被當作重要,直到幾年後家人發病,作者才明白神明的預警意義。文章描述了作者與廟公之間的因緣及對神明的信仰和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