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一個聽起來比較偏激的觀點。
分手也能做好朋友,是檢驗真愛的重要標準。
因為真正的愛,是不會隨著一段關係的結束而消失的,會消失的只是人慾望的投射。
一
“人最終喜愛的是自己的慾望,而不是自己想要的東西。” ——尼采
有些事不用尼采說,我們也應該有足夠的自覺。
看得見的愛總是建立在看不見的壓抑之上。 不可否認情慾和虛榮才是愛情的原始動力。 這沒什麼不好的。 激情之愛是上天的恩賜,只是這還不足夠。
有荷爾蒙做燃料,需求匹配,利益趨同的時候,一切都是溫情脈脈。 可一旦激情消散,需求衝突,難免會顯露出野蠻的一面。 要想激情永存,這顯然是違反自然規律的妄想。
二
在愛情裡,真正稀缺的其實是友誼。 情感聯結的深度,取決於兩個人溝通的深度以及對彼此的理解和信任。 兩個人內在的聯結和心的距離要比外在的情感關係界定更為重要。
很多情侶其實根本就不熟。 離開了身體動物性的本能衝動和對孤獨、無價值感的恐懼,可能連朋友都做不了。 在缺乏友誼的愛情裡,雙方可能僅僅基於身體吸引或短暫的情感共鳴而結合。
隨著時間的推移,當激情褪去,個體的真實性格開始顯現,如果沒有深厚的友誼作為基礎,關係很可能變得脆弱,發現自己並不真正了解對方,甚至在某些方面感到陌生和排斥。
三
愛情對很多人而言常常被浪漫化為一種強烈的情感體驗,充滿了激情、佔有欲和即時的需求滿足。 友誼則更多地基於共同的興趣、尊重、理解和信任。 當這兩種力量相遇,它們編織出一種獨特的旋律,既包含了愛情的熱烈與渴望,又融合了友誼的平靜與理解。
友誼帶來了客觀性,一種能夠超越個人慾望和偏見,看到對方真實面貌的能力。 在愛情中融入這種客觀性,意味著我們學會了放下控制,選擇與伴侶融為一體,共用生命的旅程,無論順境逆境。
在友情的背景下,愛情不再僅僅是基於表面的吸引力或是短暫的熱情。 相反,它成為了一種深深植根於相互理解、尊重和共同價值觀之上的連接。 這樣的愛情,能夠經受住時間的考驗,成為生命中最為寶貴的財富。
四
每個人都在尋找那種能讓自己完全溶解的愛,那種能夠讓我們成為最真實自我的關係。 但真正的挑戰在於,我們是否願意打開自己的心,允許這種愛流入,並且在沒有條件的情況下,去體驗那份純凈、無保留的連接。 這不僅僅關乎找到合適的伴侶,更關乎自我覺醒,學會如何在任何情境下,與自己和平共處,享受那份來自內心的平靜與喜悅。
在愛情的旅途中,我們或許會遇到許多人,經歷各種情感的波動。 但最終,那些能夠將友誼與愛情完美結合的關係,將成為我們生命中最珍貴的禮物。 它會教會我們如何去愛,如何被愛,更重要的是,如何在愛中成長,成為真實的自己。
五
王小波在給李銀河的情書裡寫道,
“我不喜歡安分過什麼"日子",也不喜歡死氣白賴的攪在一起,至於結婚不結婚之類的事情我都不愛去想,世俗所謂必不可少的東西我是一件也不要的。 只希望你和我好,互不猜忌,也互不稱譽,安如平日,你和我說話像對自己說話一樣,我和你說話也像對自己說話一樣。 ”
兩個人真誠平等相待,不加掩飾,也不加任何修飾,把最真實的感受傳遞給對方。 輕鬆沒有壓力。 兩個內心彼此敞開又親近的人,無論發生什麼,無論相隔多遠,都是內心最為親近的人。
縱然天南地北不同時,也可山高水遠通靈犀。 縹緲宇宙,天使逡巡。 心中有你,便無懼黑夜漫長。 行走於艱難孤獨的途中,不會沮喪,不會疲憊,不會終止夢想與希望。
那種墜入情網的感覺,非常美妙。 但這只是生理反應,和愛無關。 這可能是愛的開端,但並不是愛本身。 愛侶要等脫離情網後才能真正相愛。
沒有慾望的誇張,沒有利益的糾葛,兩個人共用一種一同追求某種更高層次真理的熱情,以最堅定的方式攜手對抗虛無。
如聖埃克蘇佩里所說,
“愛不是互相凝望,而是一起凝望相同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