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藥《三》 有「你、我相」就不能解脫 > 【爭「誰對」、「誰錯」,是執著你、我相】(2)—廣欽老和尚法語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修行中哪一塊最難修?——「忍辱」!經誦得再好,但「八風吹不動,一屁過江來」,若人家三言兩語就讓您受不了,如此也是白修!

廣欽老和尚對於忍辱修行相當有心得,以下將細細分享其修行語錄給您參考,這真是實修心得,歡迎多多分享流通:(以下取自網路後編輯分享)

文章目錄頁面:http://mouniassn.pixnet.net/blog/category/list/3131315

■ 修行要掃除四相。


不要光看別人的過錯,不要起分別心,人皆有佛性。


要常常看自己有無過失,有則改之,才不會與道相違。



■ 寺裡每個人都有每個人的職事,各人負責好各人的工作,不要去干涉他人。


有事情,不要堅持說是自己對、別人不對。


否則就會起衝突,這個世界就是這樣才不會和平。


不管別人說我們怎樣,都要承擔下來,要慚愧地說是自己的不是,這樣才能和合無諍,不必和他爭論對、錯。



■ 不要看別人對不對;要自己多反省,看自己有沒有做好?


修是要修自己,依法不依人,要恭敬三寶。


只要是「眾生」都會有錯,但他哪一天懺悔了,就能改過做好。


四生都有佛性,有的胎生很靈通,比人類更靈,只是牠不會講話而已。



■ 事情來時,我們依當時的情況,斟酌情勢,當面應對,如事境已過,便須放下,若再提起論是論非、批評好壞,便是造口業,就是我們的過失。


別人好、壞,是別人的事,我們不必把它帶到我們心裡來煩惱。



■ 論人的是非曲直,心裡不平,起了煩惱,那就是自己的錯、自己的過失。


不要去管是非曲直,一切忍下來,心裡安然無事,這才對,自己也無犯過失,這是修行第一道,也是最上修道之法。


遇事境緣,要忍!要忍!心安無事,這是最好的一帖藥。



■ 為何要出家?


就是要斷這些七情五慾,七情——我們這個色身,無始以來的執著心,叫做「情」。


這些,我們修都修不完了,還要去看別人的不好?


看別人不看自己,不知自己的錯更多。



■ 在家人的習性是——凡事分別是非、曲直、對錯,爭長爭短的,惡心相向,出口如劍。


而出家法就不同了,出家人要忍辱為本、慈悲為懷,事無分是非曲直,甚至無理的事情,也要以婉轉慈悲的心,學忍辱吃虧,一切能容,才是出家人的德量。



■ 出家人要忍辱,要修無我,如果無我則無諍。


也不去分別誰好誰壞,對眾人就像對一個人一樣,沒有分別,一視同仁,沒有在計較我是他非。


如果有一個我,那有問題的事情還多得很。



■ 什麼事都要學習放下,不要執著、不要樣樣記掛在心。


自己了生死才是要緊的事,不必去理會別人在演什麼戲。


否則,自己跟著起煩惱,一起墮到三惡道去。



■ 不可起憎惡心,來分別那是惡人是壞人。


是我們自己不夠那個道行來接納對方,不夠那個涵養來與人善處,錯是錯在自己的


耳根、眼根的分別業識。


這便是我們與生俱來的習氣,我們就是被這些習氣障礙住。



■ 我們自身的光明要像太陽光一樣,對萬物一視同仁,無物不照,好人它也照,惡人它也照。


好壞是別人的事,我們總要平等慈悲;若是與人計較,則自身也是半斤八兩。



■ 別人和他結惡緣,我們不要受人家影響,也和他結惡緣。


自己的心要有主,我們要廣結善緣,未成佛先結人緣。



■ 寺裡也會有是非,形形色色,看得會害怕。


會修的人就會想:等我修好一點來度他,不會修的則會和他結冤仇。



■ 出家了,如又分別計較,就是鬥爭。



■ 出家修行不是競爭、鬥爭的,競爭鬥爭則還有名利心。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續佛慧命
0會員
4.0K內容數
續佛慧命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世間的法,有這個東西,你得到了我就少了;我得到了,你就沒有了,是必定會生起諍論。 佛法這個東西妙不可言,我給了你,你固然好了,我更好;反過來,你給了我,我固然好,你更好,就這麼個好處,就這麼個好處。—師父的叮嚀
Thumbnail
世間的法,有這個東西,你得到了我就少了;我得到了,你就沒有了,是必定會生起諍論。 佛法這個東西妙不可言,我給了你,你固然好了,我更好;反過來,你給了我,我固然好,你更好,就這麼個好處,就這麼個好處。—師父的叮嚀
Thumbnail
戒行常存時省身 慎思明辨自清心 恐無常一旦現前 懼其無備災禍臨
Thumbnail
戒行常存時省身 慎思明辨自清心 恐無常一旦現前 懼其無備災禍臨
Thumbnail
佛陀「轉四諦法輪」,第二種法輪叫「勸轉」。「此是苦,汝應知。」這個世間有三苦、八苦、眾苦、無量諸苦逼煎,所以你應該知道。「此是集,汝應斷。」這些苦,是你自己集合、招感來的。很多人都說:「我有很多無奈......我也很想學好,我做不到......」
Thumbnail
佛陀「轉四諦法輪」,第二種法輪叫「勸轉」。「此是苦,汝應知。」這個世間有三苦、八苦、眾苦、無量諸苦逼煎,所以你應該知道。「此是集,汝應斷。」這些苦,是你自己集合、招感來的。很多人都說:「我有很多無奈......我也很想學好,我做不到......」
Thumbnail
佛慈悲憐 何致於斯 天諦不揭 兆民萬惑 惡人不報 天理何期 蒼生苦 神佛也苦 學庸95.11.09/12:37
Thumbnail
佛慈悲憐 何致於斯 天諦不揭 兆民萬惑 惡人不報 天理何期 蒼生苦 神佛也苦 學庸95.11.09/12:37
Thumbnail
慚愧如服,可以莊嚴身心;懺悔如水,可以淨化性靈。—摘自星雲大師《佛光菜根譚‧仁》
Thumbnail
慚愧如服,可以莊嚴身心;懺悔如水,可以淨化性靈。—摘自星雲大師《佛光菜根譚‧仁》
Thumbnail
此篇文章關於修心八偈以及尊者造頌的實修方法,並透過許多生活中的例子說明,當中提及了在生活中的行為規矩與煩惱之間的關聯,以及如何消除這些煩惱。
Thumbnail
此篇文章關於修心八偈以及尊者造頌的實修方法,並透過許多生活中的例子說明,當中提及了在生活中的行為規矩與煩惱之間的關聯,以及如何消除這些煩惱。
Thumbnail
袞卻格西開示|第十九講:自他相換修習次第、第二十講:上士道次修心——我愛執與愛他執
Thumbnail
袞卻格西開示|第十九講:自他相換修習次第、第二十講:上士道次修心——我愛執與愛他執
Thumbnail
  《金剛心總持論》第33篇「輕師慢法」云「重師者,法便行。輕師者,法不行。輕師慢法,是增上慢,雖然與師同行,如隔千由旬外;命終時,入大阿鼻;千佛出世,莫能救度;一失人身,萬劫不復!」。《地藏經》云:「若遇輕法慢教者,說永處惡道報。」   南部有位師姐,代孩子請示:孩子目前不好教....
Thumbnail
  《金剛心總持論》第33篇「輕師慢法」云「重師者,法便行。輕師者,法不行。輕師慢法,是增上慢,雖然與師同行,如隔千由旬外;命終時,入大阿鼻;千佛出世,莫能救度;一失人身,萬劫不復!」。《地藏經》云:「若遇輕法慢教者,說永處惡道報。」   南部有位師姐,代孩子請示:孩子目前不好教....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