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藥《三》 有「你、我相」就不能解脫 > 【掃四相,心中無東西】—廣欽老和尚法語

更新 發佈閱讀 3 分鐘

修行中哪一塊最難修?——「忍辱」!經誦得再好,但「八風吹不動,一屁過江來」,若人家三言兩語就讓您受不了,如此也是白修!

廣欽老和尚對於忍辱修行相當有心得,以下將細細分享其修行語錄給您參考,這真是實修心得,歡迎多多分享流通:(以下取自網路後編輯分享)

文章目錄頁面:http://mouniassn.pixnet.net/blog/category/list/3131315

■ 出家人,這裡(老和尚指著心)沒東西;在家人,這裡有東西。



■ 人家叫你這樣做,你就這樣做,頭腦也不會去想別的花樣,這樣比較好修行。(頭腦不會亂想)



■ 要少用頭腦,但不是說不用頭腦做事,而是說,遇到事情做過了就好,不要再去分別你我是非,對人也是一樣。



■ 在擦椅子時,師父說再擦乾淨點。


你們如果想:「已經擦得很好了,怎麼還這樣說!」


這種想法是社會人的見識,還沒有脫俗,會起煩惱。


修行要直心,要說:「好!好!我再擦好。」


這也是在考驗你們的心(有無動念),所以修行貴在直心。



■ 如果你已將地掃乾淨,師長硬說你沒掃乾淨,這時你若和他辯,這就是在家性子;若你能接受,(不執著「我見」)說:「好!好!我把它掃乾淨。」


這就是修行。(去我執)



■ 比較率直的人,智慧容易開。



■ 平常因是習氣、你我相的關係,念頭常是自然而起的,並非特意的,應慢慢改,多念佛。



■ 出家和在家不一樣,出家沒有說「對」、「不對」,對也接受、不對也接受,若能如此忍辱,道心才會堅固,慢慢就會去「我相」。



■ 修行要去「我相」,不要老是說自己以前在家是什麼身份。


出了家,就沒有身份、學歷高低之分,大家都一樣。


否則就不能下心修道,即使是博士學位,來到佛門修行,也要從幼稚園學起。



■ 從前,羅狀元捨棄官位而出家,他擔心人家如果知道他在家的身份,就會受到禮遇,不愁吃穿,容易墮落;所以很保密,沒有洩露自己的身份,任何的打雜工作都做。有一天,他開悟了,知道以前洗盤子,打破了多少,趕快賠常住。羅狀元沒有我相,所以很快就開悟了。



■ 修行就是要做到去除「你我相」,這才是真功夫,否則到哪裡修也是徒然。


如果修到這點,你的功夫也就到家了。


不去除你我相,無法解脫,師父教的是解脫法門,不是說要收人才的。


世俗取才,出家修行是取德。



■ 修行要自在,不要在乎別人對你的評語——說你好、說你壞。


這不是別人不對,而是你自己不能安。



■ 凡事都說是自己不對,說:「懺悔!請你教我。」


而不起煩惱,就是無我相,就不會有壞念頭。



■ 常見自己過,與道即相當。



■ 一個愈有修行的人,愈覺得懺悔的重要。


有過、無過,都要懺悔,往昔所造諸惡業,皆由無始貪瞋癡……。



■ 修行不是說要人家對我好,如要人家對我好,即是有「我執」。


出家當靠自己,不要期望別人給我們關心、溫暖、問我們吃飽穿暖否?


這是世俗樣。



■ 修行是要修種種的解脫,修行要掃四相,不執相。


去我執,先要從粗衣淡飯做起,功夫日久,自能淡泊慾望,不起分別、計較,而漸漸無「我、人、眾生、壽者」相。



■ 對人不好也不壞,隨緣和人結善緣,但不攀緣。


時時刻刻注意起心動念,有壞念頭,要馬上提醒自己。



■ 對人普普通通就好,沒有特別好,也沒有特別壞,無好無壞,平平就好,這就是修行,否則就不稱為修行了。



■ 去「你、我相」,修就是修這些,這才是真功夫!


否則要修什麼?


修到了這一點,就是給你修去了,也就是「西方錢」給你賺到了。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續佛慧命
0會員
4.0K內容數
續佛慧命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在小小的租屋房間裡,透過蝦皮購物平臺採購各種黏土、模型、美甲材料等創作素材,打造專屬黏土小宇宙的療癒過程。文中分享多個蝦皮挖寶地圖,並推薦蝦皮分潤計畫。
Thumbnail
在小小的租屋房間裡,透過蝦皮購物平臺採購各種黏土、模型、美甲材料等創作素材,打造專屬黏土小宇宙的療癒過程。文中分享多個蝦皮挖寶地圖,並推薦蝦皮分潤計畫。
Thumbnail
小蝸和小豬因購物習慣不同常起衝突,直到發現蝦皮分潤計畫,讓小豬的購物愛好產生價值,也讓小蝸開始欣賞另一半的興趣。想增加收入或改善伴侶間的購物觀念差異?讓蝦皮分潤計畫成為你們的神隊友吧!
Thumbnail
小蝸和小豬因購物習慣不同常起衝突,直到發現蝦皮分潤計畫,讓小豬的購物愛好產生價值,也讓小蝸開始欣賞另一半的興趣。想增加收入或改善伴侶間的購物觀念差異?讓蝦皮分潤計畫成為你們的神隊友吧!
Thumbnail
作者通過旅行和誦讀《金剛經》領悟出的人生智慧和體悟,透過比喻和真實的故事,分享了對於不執著、慈悲包容的見解和體會。書籍中融入了佛教智慧,提供了一個柔軟且超越善惡,拋開執著的生活哲學。
Thumbnail
作者通過旅行和誦讀《金剛經》領悟出的人生智慧和體悟,透過比喻和真實的故事,分享了對於不執著、慈悲包容的見解和體會。書籍中融入了佛教智慧,提供了一個柔軟且超越善惡,拋開執著的生活哲學。
Thumbnail
戒行常存時省身 慎思明辨自清心 恐無常一旦現前 懼其無備災禍臨
Thumbnail
戒行常存時省身 慎思明辨自清心 恐無常一旦現前 懼其無備災禍臨
Thumbnail
佛陀「轉四諦法輪」,第二種法輪叫「勸轉」。「此是苦,汝應知。」這個世間有三苦、八苦、眾苦、無量諸苦逼煎,所以你應該知道。「此是集,汝應斷。」這些苦,是你自己集合、招感來的。很多人都說:「我有很多無奈......我也很想學好,我做不到......」
Thumbnail
佛陀「轉四諦法輪」,第二種法輪叫「勸轉」。「此是苦,汝應知。」這個世間有三苦、八苦、眾苦、無量諸苦逼煎,所以你應該知道。「此是集,汝應斷。」這些苦,是你自己集合、招感來的。很多人都說:「我有很多無奈......我也很想學好,我做不到......」
Thumbnail
慚愧如服,可以莊嚴身心;懺悔如水,可以淨化性靈。—摘自星雲大師《佛光菜根譚‧仁》
Thumbnail
慚愧如服,可以莊嚴身心;懺悔如水,可以淨化性靈。—摘自星雲大師《佛光菜根譚‧仁》
Thumbnail
此篇文章關於修心八偈以及尊者造頌的實修方法,並透過許多生活中的例子說明,當中提及了在生活中的行為規矩與煩惱之間的關聯,以及如何消除這些煩惱。
Thumbnail
此篇文章關於修心八偈以及尊者造頌的實修方法,並透過許多生活中的例子說明,當中提及了在生活中的行為規矩與煩惱之間的關聯,以及如何消除這些煩惱。
Thumbnail
袞卻格西開示|第十九講:自他相換修習次第、第二十講:上士道次修心——我愛執與愛他執
Thumbnail
袞卻格西開示|第十九講:自他相換修習次第、第二十講:上士道次修心——我愛執與愛他執
Thumbnail
  《金剛心總持論》第33篇「輕師慢法」云「重師者,法便行。輕師者,法不行。輕師慢法,是增上慢,雖然與師同行,如隔千由旬外;命終時,入大阿鼻;千佛出世,莫能救度;一失人身,萬劫不復!」。《地藏經》云:「若遇輕法慢教者,說永處惡道報。」   南部有位師姐,代孩子請示:孩子目前不好教....
Thumbnail
  《金剛心總持論》第33篇「輕師慢法」云「重師者,法便行。輕師者,法不行。輕師慢法,是增上慢,雖然與師同行,如隔千由旬外;命終時,入大阿鼻;千佛出世,莫能救度;一失人身,萬劫不復!」。《地藏經》云:「若遇輕法慢教者,說永處惡道報。」   南部有位師姐,代孩子請示:孩子目前不好教....
Thumbnail
不念舊惡,才能化阻力為助力。不退道心,必能轉煩惱為菩提。
Thumbnail
不念舊惡,才能化阻力為助力。不退道心,必能轉煩惱為菩提。
Thumbnail
修習不淨觀,可以克服所有的怖畏;厭離輪迴,希求解脫;可以轉修觀禪,證悟道果;特別是心有不樂、無聊,或貪欲生起時,要記得用這個修行法對治。
Thumbnail
修習不淨觀,可以克服所有的怖畏;厭離輪迴,希求解脫;可以轉修觀禪,證悟道果;特別是心有不樂、無聊,或貪欲生起時,要記得用這個修行法對治。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