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輕輕搖晃》:母性的柔韌反撲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9 分鐘
本文於2014年4月6日發表在《主場新聞》,經重新編輯後於2024年7月21日在此上架。

第三十八屆香港國際電影節(2014)共放映十多部同志電影,其中,早前在倫敦同志電影節(BFI Flare: London LGBTIQ+ Film Festival)上廣受好評、英國新銳導演許泰豐(Hong Khaou)的首新長片《輕輕搖晃》(Lilting)是備受矚目的一部。該片由鄭佩佩和班.維蕭(Ben Whishaw)主演,分別飾演同性戀兒子Kai(Andrew Leung飾)的母親和男友,如此選角自然是賣點之一。不過,或許一切的確可以從鄭佩佩在戲中的華人及母親角色說起。以此為出發點,可以看出導演以中西文化隔閡及母親視角來切入同性戀議題的意圖,成就一個「無家」、「無父」,並徹底向父權反撲的文本,所使用的手法卻不激烈,而是柔韌的母性。

raw-image

許泰豐是英籍柬埔寨華人,其亞裔背景似乎注定《輕輕搖晃》會是一部具有東方色彩的英國電影。事實上,《輕輕搖晃》確是從許豐泰自身的經驗出發,他的父親來自中國福州,母親是福建人,一家人曾移民柬埔寨,後來在他八歲那年移民倫敦 [1]。但居英三十多年,母親始終不會說英文,正如電影裡鄭佩佩所飾演的Junn,無論是語言、文化、生活習慣等皆無法融入英國,而說中文時帶著英腔的兒子是她唯一的傾訴對象,也是她的全部。因此,Kai的意外身亡不但使Junn終日活在思憶當中,也加深了她被遺棄的感覺(不論是被遺棄在老人院、英國或人間),以及從前就認定是Kai的室友(實為男友,但直至Kai去世二人仍未向Junn出櫃)Richard「搶走」了Kai,使Kai無法與她同住的成見。

藉著Junn對於中國人身分與文化的執著,電影巧妙地以中西之別隱喻同性戀對異性戀規範的衝擊。中西之別與異同之別在「家」的問題上重疊,Junn所經歷的「無家」是雙重的:既是從原生地移民的失落,又是兒子被同性戀奪去的失落。這兩種失落自電影甫開場便被刻意糾結起來,首先映入觀眾眼簾的是英式房間的花紋壁紙與陳設,配以〈夜來香〉作背景音樂,中西之間的或相融或違和再明顯不過。接下來的一幕是Kai到老人院探望Junn(片末我們得知這幕並未發生,因為Kai在途中被車撞死,一切純是Junn的幻想),二人之間的對話更進一步刻劃了這個中西隔閡的命題,且把爭論推至家庭。Junn先指著繡球花要Kai說出花名,Kai卻只能以英文回答 "hydrangea",Junn不免唏噓;Junn抱怨被誤認為日本人,Kai說日本人和中國人沒什麼分別,換來Junn反駁說中國人有雙眼皮,長得比日本人好看;Kai說父親是中法混血,Junn立刻糾正是中國人⋯⋯而在這一連串強調中國人身分的對話裡,參入了Junn對兒子和Richard的抱怨:「你對他太好了」、「我們才是一家人」,人在異鄉,以及因兒子要與男友同居而無法與之同住的兩種「無家」的失落便在此相遇,中西之別也在此與異同之別交疊。

Junn幻想與Kai傾談。

Junn幻想與Kai傾談。

以文化差異來比喻同異衝突有鋌而走險的一面,一來可能強化現代性作為現代同性戀論述及同性戀身分認同的基礎,其餘同志經驗(如東方的同志經驗)淪為落後及次等;二來,跨種族的同志情侶容易引起中西男子的比較,令人聯想到「西方陽剛、東方陰柔」的東方主義式權力定型(黃哲倫的舞台劇《蝴蝶君》(M. Butterfly)及其同名電影改編便挪用此定型來嘗試翻轉)。不過,《輕輕搖晃》並未出現明顯的二元對立和權力不均,這要歸功於聰明的選角和角色設定。飾演Kai的是擁有華裔血統的Andrew Leung,很符合Kai承襲自父親的血統背景,與他配對的班.維蕭也非典型金髮藍眼大塊頭的白種人,兩位演員身材相近、髮色相似,雖是中西合璧,視覺上及互動起來卻是勢均力敵。

這種對權力的收斂貫穿著整齣戲,戲中男角若不是像Kai和Richard般的瘦小型男同志,就是「無能」(無論是性無能還是無能的父親)的老男人,例如在老人院結識Junn並對她展開追求的Alan。父權社會以生理性別劃分出僵化的男女階級,一切能夠突顯男性優越的元素因而成為其必然佔據的勢力範圍,最直接的自然是生理上的體型、生殖能力(使女人懷孕的能力)。《輕輕搖晃》的「無父」結構,不只見於劇情上,Kai年幼喪父,更體現在對男權賴以建立的生理元素進行一場極盡所能的削弱。有趣的是,《輕輕搖晃》毋須塑造出一個與男性競爭的女強人角色(若是如此反而有可能強化上述元素作為權力象徵的重要性,無助打破之餘、反而鞏固了父權階級結構),而是透過Kai和Richard的瘦小和Alan的年老首先削弱了男體的優勢,再藉由同性戀和性無能褫奪男性使女性懷孕的主導權,從男性本身(而非女性)出發,對異性戀男性的性別優勢進行了一場自我批判。在這精密的「無父」結構下,母親角色自然吃重,也因而成就了一場母性的柔韌反撲。

身材相近、髮色相似的Richard和Kai。

身材相近、髮色相似的Richard和Kai。

當然,母並不一定就是父的反面,許多時候更因著母親在父權家庭結構下的既定角色(例如男主外、女主內的刻板化性別分工,或女性生殖與家族傳承掛勾的傳統觀念),而變相成為鞏固父權的幫凶。《輕輕搖晃》的母性反撲之所以成功,在於始終如一地對家庭保持著距離及批判態度,除了上述作為背景的兩種「無家」,隨著劇情發展,更一再打消「成家」的可能。片中成家的可能有二:一是Richard一心想要撮合Junn和Alan,使她老有所依,還不息找來私人翻譯協助只懂中文的Junn和只懂英文的Alan溝通;二是Richard盤算把Junn接到家裡同往,視為自己的母親來照顧。然而,本來樂意與Alan進一步認識的Junn,最終表示二人「根本不同」而終止見面,第一個成家的可能因而破滅。至於第二個,片末Junn來到Kai生前與Richard同住的屋子,在Kai的房間裡獨坐良久後,終於還是與Richard在共同的思念裡嘗到了諒解。從前執意要從Richard手上奪回兒子骨灰的Junn並未過份留戀兒子的房間和團聚的幻想,反而對Richard說出思念將長伴自己,一個人繼續活下去的獨立宣言。讓Richard和Junn彼此諒解,卻不勉強二人共同生活的這個安排,再次打破了成家的可能,也突顯了母性的柔韌。若說Junn能夠明白Richard對Kai的情深是基於母性的溫柔,那麼,一人獨自生活的決定則顯示母性也有堅韌的一面。

走筆至此不禁想到李安的《囍宴》,同樣是中西文化差異配上同性戀兒子之於父權異性戀家庭的衝擊,但《囍宴》的「父」何其重要,恰好對比《輕輕搖晃》的「無父」。在《囍宴》中,偉同父親的形象是最傳統的華人父親,沉默寡言、威嚴十足、高高在上、難以親近。偉同與美國人男友Simon找來想要取得綠卡的葳葳假結婚,以應付偉同父母的催婚,豈料洞房之夜偉同喝醉與葳葳發生關係,且使她懷孕。偉同與Simon因此發生爭執,高父中風入院,偉同向母親出櫃但被請求不可告訴父親,葳葳決定墮胎,高父向Simon暗示自己知道偉同和他的情侶關係卻又著他不可告訴別人……於是,葳葳最終被感動而決定生下孩子,高父默許兒子的同性戀,偉同與Simon重修舊好。

表面上,這似乎是父權作出了讓步所換來的「好結局」,然而,《囍宴》的有趣之處正在於這個理想結局得以維繫,全懶一套隱瞞機制。在沒有說破的前提下,同性戀與傳統家庭價值並未當面衝撞,名義上,高氏夫婦還是得到了葳葳這個媳婦,且還能抱孫,解除了「無後」的隱憂。父權異性戀家庭觀最關心的當然不是偉同是否快樂,或他和葳葳之間有沒有真愛,而是無所不用其極都要「有後」,確保家族命脈得以傳承、繁衍。結局裡的父親看似從退居二線,其實由始至終還是無處不在、無所不知、無從鬆動、迄立不移。

Junn與Richard「打開天窗說亮話」。

Junn與Richard「打開天窗說亮話」。

《輕輕搖晃》的「家」並不牽涉傳承和繁衍,在成家的可能一再被破滅後,走上「毀家」之路。所謂的「毀家」並不是說電影否定家庭溫暖或親情關愛,而是這些感情不必然要在家庭結構內始可產生(事實上,父權家庭的定義在於其階級結構,即使證明家庭有愛也不會推翻其結構性的階級壓迫)。相對於《囍宴》通過隱瞞機制來維持面面俱圓,「無父」的《輕輕搖晃》選擇「打開天窗說亮話」,未及出櫃便意外去世的Kai,最終由Richard代他向Junn坦承了同志身分及戀情,Junn聽後一臉平靜,似是早已知悉。《囍宴》的父和《輕輕搖晃》的母同樣早知,但後者已無家需要維繫,便能沒有顧忌地直面真相。可以說,《囍宴》裡同性戀的真相被隱藏以維護父權,《輕輕搖晃》卻削去父權而成就同性戀。

當然,《囍宴》所創造的,或許是一個同性戀與父權並存、互不傷害的平衡,但從《囍宴》所在的一九九〇年代來到《輕輕搖晃》所在的千禧年後,若要以同志電進行酷兒批判,已妥協換取苟且的平衡顯然滿足不了新一代並持續擴大的酷兒觀眾。而《輕輕搖晃》的母性反撲,溫柔卻堅決、非暴力卻不軟弱,提供了我們一個值得思考下去的酷兒策略。


[1]〈不會英文的華裔媽 「輕輕搖晃」移民無奈〉,《世界日報》,2014/1/22。(原連結已已失效。)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酷異影誌
7會員
5內容數
《映畫手民》曾是以香港為基地的學術型影評網站,成立於2014年5月3日。我於開站之初受邀設立專欄「酷上癮」,專欄名稱即點明從性別角度看電影、結合性別研究與電影研究的寫作目的。網站運作十年,終於在2024年5月2日因各種限制而關閉。目前我正逐步將曾於其上發表的專欄文章搬運至此。
酷異影誌的其他內容
2024/07/31
「鬼塔」葛莉塔.潔薇(Greta Gerwig)執導的《芭比》(Barbie,2023)可能破解了長久以來困擾電影創作的再現(representation)之難。
Thumbnail
2024/07/31
「鬼塔」葛莉塔.潔薇(Greta Gerwig)執導的《芭比》(Barbie,2023)可能破解了長久以來困擾電影創作的再現(representation)之難。
Thumbnail
2024/07/03
在《幻愛》中,成全李志樂的愛情的條件是李志樂與葉嵐共同將仇恨拋向母親,是葉嵐必須在高學歷女性被假定為愛情與學術不可兼得的偽二元對立中作出選擇。其實,葉嵐所面對的偽二元對立,也包括多元情慾與單偶純愛。而《幻愛》無法把她的情慾探索進行到底,便也親手馴化了這位原本頗具顛覆性的高學歷慾女。
Thumbnail
2024/07/03
在《幻愛》中,成全李志樂的愛情的條件是李志樂與葉嵐共同將仇恨拋向母親,是葉嵐必須在高學歷女性被假定為愛情與學術不可兼得的偽二元對立中作出選擇。其實,葉嵐所面對的偽二元對立,也包括多元情慾與單偶純愛。而《幻愛》無法把她的情慾探索進行到底,便也親手馴化了這位原本頗具顛覆性的高學歷慾女。
Thumbnail
2024/06/08
《瘋狂麥斯:憤怒道》是一部很「男人」的電影,至少表面上看來如此。是否可從中讀出女性元素,甚至讀出一個「女性世界」,關鍵不在於「像男人」的芙莉歐莎,而在於「像女人」的種母。
Thumbnail
2024/06/08
《瘋狂麥斯:憤怒道》是一部很「男人」的電影,至少表面上看來如此。是否可從中讀出女性元素,甚至讀出一個「女性世界」,關鍵不在於「像男人」的芙莉歐莎,而在於「像女人」的種母。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孩子寫功課時瞇眼?小心近視!這款喜光全光譜TIONE⁺光健康智慧檯燈,獲眼科院長推薦,網路好評不斷!全光譜LED、180cm大照明範圍、5段亮度及色溫調整、350度萬向旋轉,讓孩子學習更舒適、保護眼睛!
Thumbnail
孩子寫功課時瞇眼?小心近視!這款喜光全光譜TIONE⁺光健康智慧檯燈,獲眼科院長推薦,網路好評不斷!全光譜LED、180cm大照明範圍、5段亮度及色溫調整、350度萬向旋轉,讓孩子學習更舒適、保護眼睛!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或許一切的確可以從鄭佩佩在戲中的華人及母親角色說起。以此為出發點,可以看出導演以中西文化隔閡及母親視角來切入同性戀議題的意圖,成就一個「無家」、「無父」,並徹底向父權反撲的文本,所使用的手法卻不激烈,而是柔韌的母性。
Thumbnail
或許一切的確可以從鄭佩佩在戲中的華人及母親角色說起。以此為出發點,可以看出導演以中西文化隔閡及母親視角來切入同性戀議題的意圖,成就一個「無家」、「無父」,並徹底向父權反撲的文本,所使用的手法卻不激烈,而是柔韌的母性。
Thumbnail
沒想到看《破浪男女》會哭到停不下來。 楊雅喆繼《女朋友。男朋友》、《血觀音》後再次觸碰性別議題,說是觸碰可能太過輕微,《破浪男女》刀口銳利,當你以為這只是賣弄情色的電影,片中顫抖的呻吟和喘息早已迫不及防直入內心深處的孤獨。 「如果是很快樂的做愛,那麼生出來的小孩子也許比較幸福吧?」
Thumbnail
沒想到看《破浪男女》會哭到停不下來。 楊雅喆繼《女朋友。男朋友》、《血觀音》後再次觸碰性別議題,說是觸碰可能太過輕微,《破浪男女》刀口銳利,當你以為這只是賣弄情色的電影,片中顫抖的呻吟和喘息早已迫不及防直入內心深處的孤獨。 「如果是很快樂的做愛,那麼生出來的小孩子也許比較幸福吧?」
Thumbnail
稍微翻閱書封書背簡介,讀者應預期會讀到的是關於陽剛氣質的女生對社會規範與框架的不滿、怒氣。隨著章節一篇篇推進,然後才知,更讓人深刻的是凝結在空氣裡的懸問、是流水環繞包裹的溫柔。
Thumbnail
稍微翻閱書封書背簡介,讀者應預期會讀到的是關於陽剛氣質的女生對社會規範與框架的不滿、怒氣。隨著章節一篇篇推進,然後才知,更讓人深刻的是凝結在空氣裡的懸問、是流水環繞包裹的溫柔。
Thumbnail
喜劇調性不時噴灑之下,偷情被美化,男女主角身體力行頌揚性愛自主。可是這也不是一部很典型浪漫的愛情電影,譬如雙方天雷勾動地火之時,女主角會先摔到扭傷腳;又譬如在男生驚喜下跪的片刻,女主角手上還戴著很難拔的洗碗手套。莫妮雅修克黎自編自導的劇本很幽默......
Thumbnail
喜劇調性不時噴灑之下,偷情被美化,男女主角身體力行頌揚性愛自主。可是這也不是一部很典型浪漫的愛情電影,譬如雙方天雷勾動地火之時,女主角會先摔到扭傷腳;又譬如在男生驚喜下跪的片刻,女主角手上還戴著很難拔的洗碗手套。莫妮雅修克黎自編自導的劇本很幽默......
Thumbnail
Joy Ride想致敬The Joy Luck Club(喜福會),1993年由華裔導演王穎執導,劇本改編自華裔作家譚恩美(Amy Tam)的小說。其中著墨且探討最多的是華裔女性及華人母親間的關係。直白來說,就是有毒母女關係間的相愛相殺。假如帶著學術研究角度,那就會提及女性創傷經驗,刻板印象,文化/
Thumbnail
Joy Ride想致敬The Joy Luck Club(喜福會),1993年由華裔導演王穎執導,劇本改編自華裔作家譚恩美(Amy Tam)的小說。其中著墨且探討最多的是華裔女性及華人母親間的關係。直白來說,就是有毒母女關係間的相愛相殺。假如帶著學術研究角度,那就會提及女性創傷經驗,刻板印象,文化/
Thumbnail
《墜惡真相》可能比《可憐的東西》更直接的對抗父權。女性在家庭/婚姻裡究竟能不能是強勢的那一方?可不可以是能力比較好的那一方?是否可以像多數男性一樣選擇只顧自己?這部電影光是看這場被用作證詞的片段就值回票價!
Thumbnail
《墜惡真相》可能比《可憐的東西》更直接的對抗父權。女性在家庭/婚姻裡究竟能不能是強勢的那一方?可不可以是能力比較好的那一方?是否可以像多數男性一樣選擇只顧自己?這部電影光是看這場被用作證詞的片段就值回票價!
Thumbnail
這部記錄片是在描述關於身為同性戀者的母親因受不了父親長期家暴,便帶著導演與妹妹到處躲藏。 母親後來以牽亡歌陣的紅頭法師職業維生,姊妹們也成為歌陣的成員,過著流離的生活。 導演以這部紀錄片來探索與母親之間疏離的母女關係,與揭開兒時遭受父親侵害的傷口。 紀錄片由黃惠偵導演所拍的作品,記錄片中的故事
Thumbnail
這部記錄片是在描述關於身為同性戀者的母親因受不了父親長期家暴,便帶著導演與妹妹到處躲藏。 母親後來以牽亡歌陣的紅頭法師職業維生,姊妹們也成為歌陣的成員,過著流離的生活。 導演以這部紀錄片來探索與母親之間疏離的母女關係,與揭開兒時遭受父親侵害的傷口。 紀錄片由黃惠偵導演所拍的作品,記錄片中的故事
Thumbnail
喜劇療癒系作品 溫暖與鮑抱倆位極端性格男女主角 勾畫出人性內心深處的複雜交織 本劇男主角鮑抱 是位音樂老師 因極端潔癖的父母害怕細菌 從小就沒有得到任何的擁抱 因此無法體會被摯愛擁抱的溫暖 因一次車禍意外 先是奪走父親性命 母親因太傷痛 進入精神病院也走向死亡 造
Thumbnail
喜劇療癒系作品 溫暖與鮑抱倆位極端性格男女主角 勾畫出人性內心深處的複雜交織 本劇男主角鮑抱 是位音樂老師 因極端潔癖的父母害怕細菌 從小就沒有得到任何的擁抱 因此無法體會被摯愛擁抱的溫暖 因一次車禍意外 先是奪走父親性命 母親因太傷痛 進入精神病院也走向死亡 造
Thumbnail
電影《惡女》探討了女性角色在父權體制中的求生之路,並提出了不同於傳統觀點的女性生存策略。通過劇中角色的故事,可以反映出性別規範對個體成長與發展的深遠影響,值得引起更多討論和思考。
Thumbnail
電影《惡女》探討了女性角色在父權體制中的求生之路,並提出了不同於傳統觀點的女性生存策略。通過劇中角色的故事,可以反映出性別規範對個體成長與發展的深遠影響,值得引起更多討論和思考。
Thumbnail
可憐的東西是一部非常前衛、色彩瑰麗又充滿奇幻的電影,好看卻非常挑人,也是各大影展絕對喜歡的題材,包含自我成長探索、衝撞社會體制規範、貧富差距和身體自主權……以及近年主流的女性意識電影,比起「芭比」輕鬆歡快的商業喜劇,可憐的東西不僅探討深入,而且更加聚焦在父權社會下的性覺醒,批判也非常顯而易見。  
Thumbnail
可憐的東西是一部非常前衛、色彩瑰麗又充滿奇幻的電影,好看卻非常挑人,也是各大影展絕對喜歡的題材,包含自我成長探索、衝撞社會體制規範、貧富差距和身體自主權……以及近年主流的女性意識電影,比起「芭比」輕鬆歡快的商業喜劇,可憐的東西不僅探討深入,而且更加聚焦在父權社會下的性覺醒,批判也非常顯而易見。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