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度思考日記】別光用講的,要把它展現出來

【過度思考日記】別光用講的,要把它展現出來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娜妲莉.高柏(Natalie Goldberg)的〈心靈寫作〉在第27章的標題是這樣下的:別光用講的,展現出來。

這句話的原文,應該就是我久遠以前,某次在國外論壇 (reddit) 上亂逛,看到的那句話: "Show, don't tell."

這句話的意思,指的是在寫作時不要像個冷靜的科學家,客觀說明發生了什麼事情,而是要直接把場景、動作描繪出來。例如,我想要講今天的高雄很熱,不要真的直接說,今天高雄很熱,而是去描述皮膚在貼到沙發上的瞬間逼出了多大量的汗液。就算你沒有說「熱」,讀者也感受到了究竟有多熱。

有關寫作,有一句古老的箴言:「別光用講的,展現出來。」這話到底是什麼意思?它的意思是,別光是告訴我們你很憤怒(或其他一些偉大的字眼,比如誠實、真理、憎恨、愛情、悲傷、生活、正義等等),像我們展現是什麼令你憤怒。
寫作並非心理學,我們不談「關於」感受的事,作者有某種感觸,應透過其文字喚醒讀者的感受。

謝謝,我覺得備受攻擊(???

沒啦,我知道前面有些創作還是習慣「用講的」,會用簡潔的字詞去描述感受,真的就像是心理學一樣。一方面,大概是因為練習不夠,所以不知道要怎麼有創意地把想法「展現」出來;但另一方面,我覺得也要看文體,如果要寫比較學術性的文章,使用那些字詞應該也沒什麼問題。

娜妲莉又說:

我一聽到「有關」二字出現在某人的文章裡,就好像聽見自動警報聲。「這是個關於生命的故事。」不管你願不願意,跳過這一句話,直接描寫生命。

很好,再次備受攻擊(??我好像滿常這樣寫的。

不過還好,"Show, don't tell" 這個概念好像一定程度的存在於我的腦袋裡了,所以當我發現自己在寫「這是關於...」的時候,我會覺察到,噢,這樣寫好像太「講」了。


avatar-img
Andy 的過度思考日記
16會員
77內容數
創作就是在寫日記。是自我成長的日常紀錄,也是想法和情感的傳達。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在方格子上閒晃的時候,意外發現林筆筆鳥推薦給寫作新手的清單,清單裡其中一本是娜妲莉.高柏(Natalie Goldberg)的〈心靈寫作〉。我很喜歡娜妲莉的寫作風格帶有一種內向人的自由與瘋狂,和我的頻率還滿合的,這本書我也覺得讀起來很順。文中有許多小篇章,而每個篇章會用不同的角度說明「心靈寫作」的其
從之前幾篇文章,應該看得出來我很喜歡欣賞音樂作品,和研究創作者在作品中想傳達的感受。不過在聽這些作品的時候,我時常抱持著一個疑問,而這個疑問直到最近習慣寫作以後才慢慢想通。 創作的誕生大多源自內心某種未解的情緒,為了抒發情緒,才會寫下了文字、或拿起相機拍照、或編出一首歌。 但我在創作的時候,常常
最近為了增進寫作的能力,開始讀起教導寫作的書,像是娜妲莉‧高柏(Natalie Goldberg)的〈心靈寫作〉,和蕾妮‧布朗(Renni Browne)、戴夫‧金恩(Dave King)的〈故事造型師〉。 我一直都對創作滿有興趣的,不過「寫作」對我來說比較陌生;或者更準確地來說,是當我看了這些書
過度思考通常源自想要「解決問題」的心。我以為只要多認識一點人性、多深入了解他們的故事,就能在適當的時機,補上該被說出的話,前往沒那麼破碎的結局。 不過,有時最好的解決方法,就是不要解決任何問題。 接受它就好。 它並不破碎,它不需要補救,它原本就很好。
Tove Lo 是一位瑞典歌手,她在2014年發表了專輯《Queen of the Clouds》,登上了美國告示牌專輯榜第 14 名。 2014 年的我,還是個對世界感到很好奇的高中生,從那時開始,我就養成了在 YouTube 上旅行的習慣,接觸來自世界各地的文化,了解國外網友們對不同議
我滿感謝自己的文章都有人看過而且留下愛心,有種默默被大家關注的感覺,有點溫馨、有點酷,但有時候有點害怕(?),因為大部分都沒有留言,會有點好奇大家的想法 「啊之前不是一直說不在意別人的回饋嗎現在又在那邊blablabla」 我想了一下,這兩者應該並不衝突 我覺得「不在意」的意思並不是毫不關心,
在方格子上閒晃的時候,意外發現林筆筆鳥推薦給寫作新手的清單,清單裡其中一本是娜妲莉.高柏(Natalie Goldberg)的〈心靈寫作〉。我很喜歡娜妲莉的寫作風格帶有一種內向人的自由與瘋狂,和我的頻率還滿合的,這本書我也覺得讀起來很順。文中有許多小篇章,而每個篇章會用不同的角度說明「心靈寫作」的其
從之前幾篇文章,應該看得出來我很喜歡欣賞音樂作品,和研究創作者在作品中想傳達的感受。不過在聽這些作品的時候,我時常抱持著一個疑問,而這個疑問直到最近習慣寫作以後才慢慢想通。 創作的誕生大多源自內心某種未解的情緒,為了抒發情緒,才會寫下了文字、或拿起相機拍照、或編出一首歌。 但我在創作的時候,常常
最近為了增進寫作的能力,開始讀起教導寫作的書,像是娜妲莉‧高柏(Natalie Goldberg)的〈心靈寫作〉,和蕾妮‧布朗(Renni Browne)、戴夫‧金恩(Dave King)的〈故事造型師〉。 我一直都對創作滿有興趣的,不過「寫作」對我來說比較陌生;或者更準確地來說,是當我看了這些書
過度思考通常源自想要「解決問題」的心。我以為只要多認識一點人性、多深入了解他們的故事,就能在適當的時機,補上該被說出的話,前往沒那麼破碎的結局。 不過,有時最好的解決方法,就是不要解決任何問題。 接受它就好。 它並不破碎,它不需要補救,它原本就很好。
Tove Lo 是一位瑞典歌手,她在2014年發表了專輯《Queen of the Clouds》,登上了美國告示牌專輯榜第 14 名。 2014 年的我,還是個對世界感到很好奇的高中生,從那時開始,我就養成了在 YouTube 上旅行的習慣,接觸來自世界各地的文化,了解國外網友們對不同議
我滿感謝自己的文章都有人看過而且留下愛心,有種默默被大家關注的感覺,有點溫馨、有點酷,但有時候有點害怕(?),因為大部分都沒有留言,會有點好奇大家的想法 「啊之前不是一直說不在意別人的回饋嗎現在又在那邊blablabla」 我想了一下,這兩者應該並不衝突 我覺得「不在意」的意思並不是毫不關心,
本篇參與的主題活動
身為一個經常在行天宮發呆兼寫作的人……欸對,我都會坐在廟前一排階梯打限動跟文章,待在行天宮很容易文思泉涌。也包含,我對行天宮的籤詩運作,不敢說真理,但和祂們相處久,抽的籤詩多,對照的現實也多,自然就發現了神明的弔詭之處。 會寫這篇,是來自昨天遇到一位女孩,我認為她的頻率反映了時下人,尤其想要以
身為一個經常在行天宮發呆兼寫作的人……欸對,我都會坐在廟前一排階梯打限動跟文章,待在行天宮很容易文思泉涌。也包含,我對行天宮的籤詩運作,不敢說真理,但和祂們相處久,抽的籤詩多,對照的現實也多,自然就發現了神明的弔詭之處。 會寫這篇,是來自昨天遇到一位女孩,我認為她的頻率反映了時下人,尤其想要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