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度思考日記】知識的交會之處

更新 發佈閱讀 3 分鐘

最近在讀的書,除了娜妲莉.高柏(Natalie Goldberg)的《心靈寫作》以外,我也交叉著看陳雪的《寫作課》,以及兩位資深編輯的《故事造型師:老編輯談寫作的技藝》(再次感謝林比比鳥的推薦書單)。

在讀這幾本書的時候,最有趣的是發現知識的交會之處。

陳雪在《寫作課》裡分享她寫作的心路歷程,講到養成寫作習慣的重要性。

我覺得寫作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寫出來。是好是壞不重要,先寫出來,然後寫下去,邊寫邊改,邊寫邊成長。

保持一種寫作的手感,甚至手比腦子更快,先寫了再想,邊寫邊調整。我有很多小說都是從一個模糊的概念出發,靠著每天持續摸索,慢慢長出來的。有時棄稿也能在某個時刻被拯救回來。

而這種「不要想太多,去寫就對了」的精神,在娜妲莉的《心靈寫作》的書裡也是不斷地出現。在第四章「把寫作當成練習」,娜妲莉寫下:

這裡是寫作練習學校,和跑步一樣,越常練習,表現越佳。偶爾你會提不起勁,三哩的路程,每一步都在抗拒,可是你還是勉為其難地跑了。有興致也好,沒興致也罷,你都得練習,可不能坐等靈感來了,想跑的慾望湧現了,才開步前進。

探索新知識的時候,常出現這種「噢!這個概念最近好像在哪裡聽過?」的瞬間,就像是腦袋又多建立了一條堅固、值得重複利用的迴路。明明兩人來自不同文化,擁有不同的人生境遇,最後得出的結論竟然能夠相通,真的很有趣。



再舉個例子。

【過度思考日記】別光用講的,要把它展現出來,我提到娜妲莉的〈心靈寫作〉說明了「講」和「展現」之間的差別。

然而在《故事造型師》裡頭,開頭第一章馬上就講到了這個概念,並且具體的給出了同一段故事的兩種版本,讓讀者感受兩者的差別(礙於篇幅,這裡就不引述)。

會在第一章就提到這個概念,必定是因為它真的很重要。

什麼是場景?要素之一是故事得在讀者眼前發生。不管你寫的是一群人討論伍迪艾倫的電影,或是一個男人正逃離刺客追殺,又或是一個女人躺在原野裡思索生命的意義,你必須要讓讀者親眼目睹事情是如何發展開來的,讓讀者產生一種他就站在事發現場的感覺,而非事後聽人轉述。
能用場景法「演」出來的故事,一定也能用敘述「說」出來。然而,因為要寫出場景通常比較難,所以很多人寫故事會過分依賴敘述,結果是頁復一頁甚至章復一章的敘述,就像本章一開頭那段文字一樣,很清楚,甚至有風格,但是沒有具體的畫面,沒有具體的人物,也沒有對白。

在《故事造型師》的兩位編輯眼中,能夠自由切換「講」和「展現」,似乎是基礎中的基礎。而建立在這之上,書中在後續章節討論了更多進階的技巧。



再另一個例子。

陳雪在「讓寫作成為習慣」篇章中,這麼寫:

那是我第一次發現,時間是可以偷出來的,養成了習慣,不寫就好難受。後來我不只在回家的時候寫,我連在黃昏市場擺攤,也可以拿一本筆記,在一旁的攤位上寫作。「習慣」變成一個宣示,我是在寫小說的人,就算我看起來是個夜市小販,但我在寫作這件事種在我自己心裡,表現在我的生活裡...

她一提到「我是在寫小說的人」這句話,這句「...的人」,我腦中馬上浮現了《原子習慣》(雖然這本書並不是在談創作)。

《原子習慣》談到,如果要建立習慣,最好的方式是改變對自己的「身分認同」,一旦開始相信自己是某種樣子的人,就會由內而外地改變行為。

陳雪的這段文字,完全展現了《原子習慣》的精隨,她不管寫的是好是壞,只專注於持續實踐「寫作」。她重複的練習,也看見在重複練習的自己,時間一久,她就改變了自己的身分認同,讓她內心相信自己並不是「想要成為作家」,而是「就是一位作家」。

我是不相信陳雪是看了《原子習慣》才這麼寫的,而是她證明了即使不吸收書中的知識,也能靠行動的累積,長出同等的智慧。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Andy 的過度思考日記
22會員
90內容數
創作就是在寫日記。是自我成長的日常紀錄,也是想法和情感的傳達。
2025/02/13
不小心就把這裡荒廢了一陣子。「荒廢」是說來有點難聽,但這段日子的我並沒有放棄寫作。相反地,寫作反而更緊密地和我的生活貼合在一塊。 最近我還是有在發文,不過是發在 Facebook 粉絲專頁上,當時的我偷嫌 Vocus 沒什麼粉絲互動,所以換了個平台,看看會不會有什麼改變。如果是從成績來看的話,是沒
2025/02/13
不小心就把這裡荒廢了一陣子。「荒廢」是說來有點難聽,但這段日子的我並沒有放棄寫作。相反地,寫作反而更緊密地和我的生活貼合在一塊。 最近我還是有在發文,不過是發在 Facebook 粉絲專頁上,當時的我偷嫌 Vocus 沒什麼粉絲互動,所以換了個平台,看看會不會有什麼改變。如果是從成績來看的話,是沒
2024/09/24
今天臨時興起,整理起了筆電上的照片。 整理照片常常要和過去的自己進行對話,回想拍照當下在想些什麼,為什麼留下這張照片,是因為這邊風景很漂亮嗎,還是難得拍到家人很生動的表情。現在坐在電腦前的我,又該把哪些照片留下,或是加強什麼地方。 和自己對話的時候,我發現到了一個我一直覺得不對勁、卻說不太出口的
2024/09/24
今天臨時興起,整理起了筆電上的照片。 整理照片常常要和過去的自己進行對話,回想拍照當下在想些什麼,為什麼留下這張照片,是因為這邊風景很漂亮嗎,還是難得拍到家人很生動的表情。現在坐在電腦前的我,又該把哪些照片留下,或是加強什麼地方。 和自己對話的時候,我發現到了一個我一直覺得不對勁、卻說不太出口的
2024/09/22
在 YouTube、Instagram、或方格子上,都能看到那種規劃很周延的創作者。他們承諾每個禮拜幾會固定發出影片,還做成色彩豐富、富有設計感的字卡,昭告天下。 他們的行事曆可能早就排滿工作,似乎接下來的半年,什麼時間該做什麼事情,早就都安排好了。什麼週更、日更、時更、分更、秒更,都不是問題。
2024/09/22
在 YouTube、Instagram、或方格子上,都能看到那種規劃很周延的創作者。他們承諾每個禮拜幾會固定發出影片,還做成色彩豐富、富有設計感的字卡,昭告天下。 他們的行事曆可能早就排滿工作,似乎接下來的半年,什麼時間該做什麼事情,早就都安排好了。什麼週更、日更、時更、分更、秒更,都不是問題。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之前有寫過些書的心得,也繼續把其中一部分寫出來 這本書作者是楊大輝,是4think部落格作者,以下舉出書中觀念,並寫些我的心得
Thumbnail
之前有寫過些書的心得,也繼續把其中一部分寫出來 這本書作者是楊大輝,是4think部落格作者,以下舉出書中觀念,並寫些我的心得
Thumbnail
前言: 「只要能讀,你就能寫. 能寫的人,就可以被看見; 一字一句,創造自己的機遇!」 這是這本書封面很吸引與鼓勵人的一段文字, 書名,也取得很精煉;一筆入魂! 作者簡介: 宋怡慧,是一位高中老師、暢銷作家,被媒體譽為「閱讀傳道士」 . 現任新北市立丹鳳高中圖書館主任等多種身份.
Thumbnail
前言: 「只要能讀,你就能寫. 能寫的人,就可以被看見; 一字一句,創造自己的機遇!」 這是這本書封面很吸引與鼓勵人的一段文字, 書名,也取得很精煉;一筆入魂! 作者簡介: 宋怡慧,是一位高中老師、暢銷作家,被媒體譽為「閱讀傳道士」 . 現任新北市立丹鳳高中圖書館主任等多種身份.
Thumbnail
2024/06/26 看了李惠貞老師的書《大人只知道部分的世界:寫給年輕的你》,書裡提到,書寫就是傾聽自己、整理自己。我從小就喜歡看書,也會寫日記,閱讀和書寫,都可以排解我的情緒和壓力。書裡也提到:這都是「自救的工具」之一。「畫畫、彈奏樂器、跳舞、編織、攝影….等等,都是藉此自我表達的方法,做
Thumbnail
2024/06/26 看了李惠貞老師的書《大人只知道部分的世界:寫給年輕的你》,書裡提到,書寫就是傾聽自己、整理自己。我從小就喜歡看書,也會寫日記,閱讀和書寫,都可以排解我的情緒和壓力。書裡也提到:這都是「自救的工具」之一。「畫畫、彈奏樂器、跳舞、編織、攝影….等等,都是藉此自我表達的方法,做
Thumbnail
今天我翻找到以前我曾寫過的一本書內容摘要筆記,《每個人都想學的焦慮課》。我突然發現以前做筆記,都寫滿滿的字,還寫了兩面的A4。剛就快速的決定把我做的這本書的內容筆記,畫成圖解。
Thumbnail
今天我翻找到以前我曾寫過的一本書內容摘要筆記,《每個人都想學的焦慮課》。我突然發現以前做筆記,都寫滿滿的字,還寫了兩面的A4。剛就快速的決定把我做的這本書的內容筆記,畫成圖解。
Thumbnail
有些書其實不適合「重點摘錄」。很多大師的教導,就算是散文式的書寫,其實有「進程」,他知道一般人常有的認知痛點,先處理下針,Guru級的,甚至會在實體書中佈下療癒能量,雖然他一句話都沒說,也可能他不是有意去這樣做,卻幫助了人。 但現在人很忙,普遍喜歡重點式的瀏覽,網上文章隨便掃過,這樣會很可惜。
Thumbnail
有些書其實不適合「重點摘錄」。很多大師的教導,就算是散文式的書寫,其實有「進程」,他知道一般人常有的認知痛點,先處理下針,Guru級的,甚至會在實體書中佈下療癒能量,雖然他一句話都沒說,也可能他不是有意去這樣做,卻幫助了人。 但現在人很忙,普遍喜歡重點式的瀏覽,網上文章隨便掃過,這樣會很可惜。
Thumbnail
《一筆入魂:怡慧老師的創作人生課!》 ✍️作者:宋怡慧 語言:繁體中文 📚出版社:平安文化 出版日期:2023/08/28 📝閱讀記錄: 怡慧老師的這本書,我看得很慢很仔細,內容舉例的書籍和作者博古通今,有好多是我不知道的,都做了筆記。 其中P.86提到:「讀」和「寫」
Thumbnail
《一筆入魂:怡慧老師的創作人生課!》 ✍️作者:宋怡慧 語言:繁體中文 📚出版社:平安文化 出版日期:2023/08/28 📝閱讀記錄: 怡慧老師的這本書,我看得很慢很仔細,內容舉例的書籍和作者博古通今,有好多是我不知道的,都做了筆記。 其中P.86提到:「讀」和「寫」
Thumbnail
這幾年很喜歡閱讀一些關於「後設」的書籍,例如學習如何學習、如何閱讀、如何體驗生命等等,我覺得這些書能夠幫助我把自己歸零,重新檢視長久以來靠著自身經驗和直覺慣性建立的行為模式,這往往讓我更加認識自己,並且懂得放下一些無意義的堅持,用更好的方法來做各種事。
Thumbnail
這幾年很喜歡閱讀一些關於「後設」的書籍,例如學習如何學習、如何閱讀、如何體驗生命等等,我覺得這些書能夠幫助我把自己歸零,重新檢視長久以來靠著自身經驗和直覺慣性建立的行為模式,這往往讓我更加認識自己,並且懂得放下一些無意義的堅持,用更好的方法來做各種事。
Thumbnail
《一筆入魂》-怡慧老師的創作人生課 書的封面提字深深的吸引著我: 「只要能讀,你就能寫。 能寫的人,就可以被看見; 一字一句,創造自己的機遇。」 對平常就有閱讀習慣的我,閱讀不是一件難事。 可是,如同美國詩人史坦利·康尼茲曾說過的:「腦中的詩句總是完美的,當你試著轉變
Thumbnail
《一筆入魂》-怡慧老師的創作人生課 書的封面提字深深的吸引著我: 「只要能讀,你就能寫。 能寫的人,就可以被看見; 一字一句,創造自己的機遇。」 對平常就有閱讀習慣的我,閱讀不是一件難事。 可是,如同美國詩人史坦利·康尼茲曾說過的:「腦中的詩句總是完美的,當你試著轉變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